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分析

国民经济分析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经济学家了解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发展趋势以及问题所在,从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概念与指标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对国民经济的测算和统计,其中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代表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活力的程度。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家人口总数之比,代表了一个人在平均条件下,所能享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水平。
人均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
3. 劳动力就业率与失业率劳动力就业率是指从事劳动的劳动力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失业率则是指未就业的劳动力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就业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和失业率的下降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民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国民经济分析是对一国经济状况的全面评估和理解,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了解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国民经济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长期趋势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 分析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国民经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从而评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的潜力,为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3. 检测经济波动和风险国民经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检测经济波动和风险,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通过分析经济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1. 引言国民经济评价是一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政策的评估与分析。
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2. 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性国民经济评价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民经济评价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根据评价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国民经济评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
最后,国民经济评价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评估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国家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3. 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国民经济评价主要依靠一系列经济指标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国民经济指标:3.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它表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健康程度。
3.2 劳动力市场指标劳动力市场指标主要包括就业率、失业率等。
就业率表示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失业率表示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供求关系。
3.3 消费指标消费指标主要包括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则反映了不同类别产品的消费情况。
3.4 出口、进口和贸易差额出口、进口和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情况的指标。
出口和进口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状况,贸易差额则表示出口和进口间的差异。
3.5 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状况的指标。
财政收入反映了国家税收情况和其他收入来源,财政支出则表示国家用于各项开支的情况。
4. 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4.1 数据分析国民经济评价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计。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的核心指标。
2.劳动力市场指标:包括就业率、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
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就业者的占比;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占比;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参与劳动市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标。
4.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国内居民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支出水平。
通过观察和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可以了解到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而判断经济的发展水平。
5.贸易指标:包括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或逆差等。
进出口总额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总值;贸易顺差是指进出口总额中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贸易逆差则相反。
6.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在居民之间的分配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祉的重要指标之一7.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PI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通过观察CPI的变化,可以了解到物价水平的走势,进而判断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指标,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指标,如财政收入、外汇储备、人力资源等等,也可以用于评估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够揭示一个国家经济的全貌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对于学者、经济学家、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而言,了解和掌握这些指标的变化和规律也有助于做出正确的经济预测和决策。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总体发展水平。
人均GDP:人均GDP是指每个人平均创造的经济价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GDP增长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物价变动的幅度。
贸易顺差或逆差:贸易顺差或逆差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收支状况,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逆差则相反。
财政赤字或盈余:财政赤字或盈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赤字意味着支出大于收入,盈余则相反。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状况,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投资、援助等。
以上指标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但还有其他指标也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结构、就业水平、财政收支、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加以评价和分析。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一、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综合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和总量是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2. 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篇一定时期内一般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的综合指数,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和房地产等投资的总量和结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4. 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反映了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富差距等指标来评价。
二、产业结构指标1. 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通过这三个产业的比重来反映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2.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的综合产出价值,也是反映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就业与失业指标1. 就业人口比例:就业人口比例是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是一个国家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2.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或暂时不工作的人口比例,是评价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财政收支指标1.国家财政收入:国家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税收、国有企业盈利等渠道获得的资金总量,是国家财政情况的重要指标。
2. 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财政支出的结构来了解国家的发展取向。
五、国际贸易指标1. 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是国家各种商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总量,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fāzhǎn)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wùzhì)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gōngyè)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xíngshì)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
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cáizhèng)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
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shèhu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粮食
万吨
27.99
22.92
-18.11
糖蔗
万吨
9.60
4.78
-50.21
蔬菜
万吨
46.35
42.46
-8.39
水果
万吨
19.30
24.35
26.17
猪肉
万吨
2.69
3.06
13.75
水产品
万吨
20.00
18.17
-9.15
14、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万元
191102
209426
9.59
人
5535
5761
4.08
医生
人
2289
2387
4.28
护士
人
941
1074
14.13
3、工农业总产值(90年价)
万元
6920912
8238700
19.04
农业总产值
万元
272009
287052
5.53
工业总产值
万元
6648903
7951648
19.59
4、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
万元
2726750
3128236
11.8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20809
23542
10.30
5、财政收入
万元
635
8.18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951506
1067682
12.21
10、海关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482687
608919
26.15
#进口总额
万美元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计算公式如下: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对应于这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常用的是支出法。
其公式为:GDP=C+I+G+(X-M)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 “进口”;(X-M)代表“净出口”。
2.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
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充分就业是指对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但不是完全利用,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不可能达到失业率为零的状态。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用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
常用的指标有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通货膨胀影响到经济的两种方式: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
通货膨胀的3种分类:温和、严重、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总量指标主要有社会总产出、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
一、社会总产出(一)含义社会总产出也称总产品。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当以货币表现时,即为全部生产活动成果的价值总量。
这里所说的全部生产活动,即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
社会总产品就是这两大部门产品之总和,其产品形式,既有实物形态的货物,也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种服务或劳务。
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的总成果。
它包括货物和直接为货物提供的运输、仓储、供应与销售等有关服务,其价值总量即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从使用价值角度看,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价值角度看,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利润、税金和利息等)。
可见,社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即C十V十M。
国民经济中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社会总产值即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的总和。
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其产出成果的价值表现称为服务总值或劳务总值。
由此可见,全社会总产出=社会总产值+服务总值(或劳务总值)(二)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产值的计算。
1.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固定价格。
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四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从2001年开始使用2000年不变价格。
现价工业总产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企业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
2.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
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2)最终产品的原则。
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3)工厂法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3.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
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
另外,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计算。
(2)对外加工费收入。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
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入可根据“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入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4.计算工业总产值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1)用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等财务指标代替工业总产值。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不清。
工业总产值是针对企业当期生产的产品和对外加工费收入的价值进行统计,体现的是报告期的生产总量;而产品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和对外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量。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总产值是以报告期生产量作为计算依据,而产品销售收入是以当期取得的对外销售的产品作为基础。
前者强调的必须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后者在时间上既包括报告期内的,也包括报告期外的。
只要统计人员了解了总产值的概念,就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2)将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计入总产值。
此类问题多发生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没能遵循工业生产的原则,特别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制造的企业,更容易出现将本企业外购未经加工的产品按全价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
(3)对按全价或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加以区分。
一般此类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有些统计人员不能正确区分在什么情况下按加工费计算,什么情况下按全价计算。
区分的标准是看企业进行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是企业自备的,还是由订货者提供的。
在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时也分订货者来料加工和工业性作业两种情况。
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出具有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该产品具有新的使用价值;而工业性作业是在报告期内以生产性劳务形式表现的产品价值,它只是恢复或增加原来产品的使用价值。
两种情况下所取得的加工收入,都应包括在总产值内,且按加工费计算,不能按全价统计。
(4)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漏统。
企业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漏统情况,主要发生在对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核算的企业,特别是容易在生产周期较长或报告期内半成品数额较大的企业发生。
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凡会计上对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核算的企业,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就应包括这部分的价值,否则,就不包括。
(5)工业总产值出现负数。
造成工业总产值填报中出现负数的原因,一般是当企业发生退货时,企业的统计人员往往习惯按会计上的处理方法,在总产值中扣除退货产品的价值,当退货数额较大时,就出现了负数。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生产的原则。
当企业发生退货时,只要不是因产品本身出现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退货,就不允许在己上报过的总产值中冲减。
企业内发生退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企业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发生退货时,由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发生退货的数额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另一种是因非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退货,退货数额只允许在生产期内进行冲减,但不得在退货发生时冲减报告期内的当月工业总产值。
(三)总产值与总产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
一般地,社会总产值是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是社会总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下面计算式归纳总产出与社会总产值的关系:社会总产值=总产出—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或:总产出=社会总产值(即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十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两者区别:(1)核算的范围不同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农、工、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
总产出的核算范围是全社会各个行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总产出与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的工业总产值的概念有差异主要是:A核算基础不同,总产出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总产值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B核算方法不同,总产出以销售收入为基础,通过调整库存得出本期生产总成果,总产值是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核算;C核算范围不同,总产出包括主营和附营业务收入,总产值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工业总产出包括与其口径相同的增值税,工业总产值不包含增值税。
同时,严格的说,工业总产出中还包括了“废品销售收入”的价值,工业总产值中则不包括。
二、增加值增加值是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增加的价值。
它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因此,从价值构成看,它包括全部新创造的价值和物质消耗中本期固定资产折旧。
增加值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值,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价值。
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采用净产值加上本期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采用劳务总收入减去总支出的余额计算。
(一)农业增加值1.含义: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一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农业增加值的核算范围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核算目前中国农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进行核算,即用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得到增加值。
农业总产出是指核算期内农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计算方法采用产品法,即凡是有产品产量的均按单位产品价格乘产量的方法求其产出。
不变价农业增加值在2000年以前利用外推法和缩减法计算,即不变总产出利用现价总产出速度外推计算,中间投入利用价格缩减法计算。
2001年以后,不变总产出改为根据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缩减计算。
(二)工业增加值1.含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2.作用工业增加值是考核工业生产成果的代表性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业增加值总量指标可以真实、正确的反映工业生产的成果,并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导向作用。
更重要的是,利用工业增加值考核工业生产运行结果,不受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使不同行业间具有可比性。
通过分析工业增加值的四大要素,即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还可以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工业增加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情况。
3.计算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