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版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21
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方法
2024/1/25
滑坡、崩塌防治
0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等。
泥石流防治
02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程措施(修建拦挡坝、
排导槽等)。
岩溶、土洞防治
03
对岩溶洞穴进行回填或跨越处理,对土洞可采用注浆、旋喷等
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类型之一。
2024/1/25
断裂构造
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 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 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 形成断裂构造。
节理构造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 显的位移,称为节理或裂隙。
12
地貌类型及特征
01
02
03
山地地貌
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坡 度较陡,切割破碎,多呈 脉状分布。
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1
2024/1/25
• 工程地质学概述 • 岩石与土体性质 • 地质构造与地貌 • 水文地质条件 •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2
01
工程地质学概述
2024/1/25
3
工程地质学定义与发展
2024/1/25
工程地质学定义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关系的科学。
7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包括深成岩、 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结构,常 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沉积岩
变质岩
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 常见岩石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 等。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史39页PPT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史39页PPT
06.06.2020
➢划分活动区与稳定区
根据以上方法可分析各地区的地壳运动历史(构造演化 历史),然后可划分出两种构造性质不同的地区:活动区(地 槽或板块边缘)和稳定区(地台或板块内部)。同一时期,不 同地区分活动区和稳定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活动区与稳定 区相互转化。
➢划分地壳构造发展阶段(地壳运动阶段、构造旋回、构造阶段)
06.06.2020
古生物化石与文物的区别:
a、古生物化石,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 迹,属于国家的自然遗产。而文物是指人类历史文化的遗物,属于国家的历 史文化遗产。
b、化石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人类史前”的地质时期,而文物研究的是 “人类历史以来”。
C、由于古生物化石与文物自然属性以及保存状态的差异,文物的挖掘保 护方式及研究与古生物化石差别甚大,不宜纳入同一法规进行保护。
三、构造历史分析(历史构造分析、地壳运动历史分析)
地壳运动(构造变动)引起生成环境的变化
➢分析方法或依据
1、岩相的垂直变化——可确定地壳的升降变化 2、岩层厚度——可推断地壳的下降幅度 3、地层接触关系——可判断地壳运动的性质(升降运动、褶皱运动)
和过程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判断地壳运动的剧烈程度
地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旋回性,从一个旋回(阶段)到另 一个旋回(阶段)。
06.06.2020
§2 地层系统
一、岩性地层单位
区域性或地方性,只反映某一地区的沉积过程及其发展变 化,不涉及时代的问题。主要根据岩性的变化及岩性组合的差
别来划分,其单位有群、组、段。
06.06.2020
二、年代地层单位
大区域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它是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 地层的总体名称(即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对应),是超越地区性 具体差异的抽象概括(即代表在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所有沉 积,而不论其岩性、厚度和化石内容有何差异)。例如,石炭 系代表石炭纪这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所有地层,而不管不同地 区岩性、厚度、化石方面的差异。它们的划分以地质时代为标 准,其确定时代的方法有同位素年龄测定、古生物化石、古地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
14
P7--12
五、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 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 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 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 务的历史。
提问?
-
5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划分 P2
研究内容和性质
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 成因及转化规律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及成 因
主要分科 结晶学 矿物学 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地质学
地壳的发展历史、生物及 古地理演化规律
古生物学 地层学 地史 学 第四纪地质学 区域 地质学 古地理学古气候 学
举例
-
13
P5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期,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较弱,灾害性地质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也不如今日这样 巨大。
在当代的发达国家里,矿业和以矿产品为基本原料的工 业,一般要占到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所使 用的动力,几乎百分之百地取之于地球资源。
因此,地质学与人类的关系不仅仅在于资源的取用,还 在于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诸多方面直接相关。现在地 质学已成为人类社会所普遍需要的科学,参照地质学知识 制定矿产资源法、海洋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就表现 了这种密切的关系。
各个部分的物质能量转化到地球与外部空间的物质能量转化
等等,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举例 第三,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但地质学必须首先是以地球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实 验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大量掌握实际资料,进行分 析对比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并不断修正补充和丰富已有的结论。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因压溶和固体扩散等作用,
( 使物质中的质点重新排列组合的作用。
胶 结 、
能够使小的颗粒变成大的晶粒,也可使非晶质沉 积物变为晶质体。如:
重 结
蛋白石(非晶质)压 固 脱 水玉髓(隐晶质)重结晶 石英(显晶质)

在碳酸盐沉积物中,
、 重结晶作用最为普遍。

生 四、微生物及有机质的作用

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钾
岩 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赤铁矿、
的 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

其中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石膏等是沉
征 积岩的特有矿物。

矿 物
火成岩中常见的橄榄石、
)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中
性及基性斜长石在沉积岩中
很少出现,
二、沉积岩的颜色

(按粒度分)
(按粒度分 (按固结 岩
积岩

分 类 砾岩>2mm


粗砂2-0.5mm

集块岩 >64mm 火山角砾岩 64-2mm
程度分)
粘土 泥岩 页岩
(按成 分分)
石灰岩 白云岩 泥质岩 介壳灰
铝质岩 铁质岩 锰质岩 硅质岩
见 砂岩 中砂0.5-0.25mm 凝灰岩<2mm

细砂0.25-0.05mm
地质学基础
第十二章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2021/3/26
1
第一节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自然界的各种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
的作用 。
12.1
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1.内因:沉积物的原始成分和结构。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蛋白石SiO2·nH2O 石膏CaSO4·2H2O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22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化学成分
(二)矿物的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 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 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 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不完全类质同像
类质同像
完全类质同像
镁橄榄石Mg2[SiO]4 铁橄榄石 Fe2[SiO]4
等价类 总电价 质同像 类质同像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21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化学成分
(一)矿物的化学组成类型
3.含水化合物 含有H2O和OH-、H+、H3O+离子的化合物而言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9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矿物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10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矿物
一、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一)晶质体和非晶质体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11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矿物
一、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二)晶形
一类是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称为单形
一向延伸型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15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矿物
一、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三)结晶习性
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为结晶习性
二向延伸型
2020/11/7
地质学基础
16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

喷出岩,以及它们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 2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机制 介绍变质作用的定义、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变质 作用的机制和条件,如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 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等。
变质岩的特征与分类 阐述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岩石化学 特征,以及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
地层中的化石与古生物
化石的定义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 体、遗迹或遗物,是生物演化的直接 证据。
化石的种类
古生物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和古生物,可 以了解生物演化的历程、古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生态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根据化石的保存方式和形态特征,可 将化石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 迹化石和化学化石等类型。
岩石的成因与演化
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地表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形成;变质岩由已形成 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岩石的演化
岩石在地球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着形成、变化和消亡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通过特定的地质作 用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 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 动是指地壳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包 括拉伸、压缩、剪切等;垂直运动则是指 地壳物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包括 隆起、坳陷等。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它 是由于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使岩层 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构造的基本形 态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从内到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 幔主要由硅、镁等元素组成,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
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或有机物质组成的天然固态集合体,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根据 成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 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壳上不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如 宙、代、纪、世、期等。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征和演化规律,有助于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变。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物质在各种自然动力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根据作用方 式,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和地质环 境。了解不同地质作用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地质变化和灾害风险。
03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
介绍构造运动的概念、 类型和特征,以及其对
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需要深 入理解其含义和应用,避免死记 硬背。
实践应用
02
03
持续学习
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将 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地下水类型与运动
01
02
03
地下水类型
根据来源和形成方式,地 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 水和承压水。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高 处向低处流动,同时受到 其他因素如地温、压力等 影响。
水循环
地下水通过蒸发、下渗、 径流等方式参与水循环, 与地表水相互转化。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
野外实习指导
张岩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009年10月
一、实习内容与安排
结合“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北京地区选择地质现象较典型的考察路线,通过路线观察和小区域调查,结合室内实习参观(参观地质博物馆),为学生提供印证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规范。

现将野外短途实习要求及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教学要求
识记:实习沿线的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类型、地貌类型、地层及其时代;
理解:各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特征,不同观察点之间地质现象的变化与联系;
掌握:野外定点定位方法,地质露头剖面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露头剖面对比分析方法。

重点:野外定点定位方法,野外工作记录规范,实习沿线地质现象的空间特征解析,地质路线调查资料整理方法。

(二)实习安排
第一天:实习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概况,地质野外实习的主要方法和要求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

参观地质博物馆
第二天:短途实习-昌平碓臼峪。

第三天:短途实习延庆硅化木公园。

(三)实习内容
1、室内实习参观
时间、地点及参观目的: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西四,主要参观地球厅,矿物岩石和厅宝石。

要求学生对仔细观察矿物和岩石、并对宝石、化石以及地质发展史有初步了解。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地学类博物馆。

该馆藏品有标本10多万件,其中包括古生物万件、地层万件、矿物1万件、岩石6000多件、宝石1000多件、矿床万件、地质现象1000多件,还有多件晶洞和其他标本等。

藏品以国内标本为主,巨型山东龙、广东孔雀石晶洞、湖南香花石晶体及雌黄晶簇、贵州朱砂王、山东重28.061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青海重达3561.407克的自然金块、河南丝状自然银以及博茨瓦纳生于金伯利岩中的宝石级金刚石标本、美国重23克的自然铂片等,均为该馆收藏珍品。

该馆的陈列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两类。

基本陈列包括矿产资源、地球史、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中国矿床、宝石等陈列室。

参观重点:
(1)地球史室,重点陈列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物理性质、内部构造和物质成分,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2)矿物岩石室,按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分类陈列了国内外约1000种矿物,按形成原因分类陈列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2、野外短途实习
时间、地点及实习内容:
地质学的后二天实习主要是野外短途实习,实习地点是北京昌平区碓臼峪和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实习内容均包括野外定点定位方法,地质露头剖面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露头剖面对比分析等方面内容的训练。

路线1 碓石口-碓臼峪
观察内容: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界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不同岩性的鉴定特征;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山区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聚落、交通、农田、塘堰的分布)。

具体观察点:
(1)花岗岩节理和球状风化
(2)不整合接触、岩脉
(3)倾斜岩层和层面构造
(4)第四纪沉积物(河漫滩相、河床相、坡积、洪积)
(5)主要岩石
灰质白云岩
片麻岩
花岗岩
石英砂岩
路线2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观察内容:沿途观察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重点观察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比较不同岩性的地貌发育特点和植被现状。

观察点:
(1)地质公园内硅化木形成于距今—亿年间的中生代侏罗纪火山沉积盆地中。

硅化木质地坚硬、纹理清晰、年轮宽窄可辩。

现已发掘最粗的硅化木直径达 2.5 米;最长的硅化木,“树干”挺直长达 15米
(2)由元古代长城系 14 — 18 亿年间沉积的石英质岩石构成的小昆仑地貌
(3)中生代侏罗纪时期的火山碎屑砂岩形成的似丹霞地貌 ( 排子岭单斜 )
(4)白河岸畔展现的红石湾穹隆构造,东西长 8 公里,南北宽 3 公里。

核部为太古代变质岩,周边由元古代地层组成。

后又被中生代断层切断,是一处典型的穹隆构造。

(5)发育于 14 亿年前元古界长城系碳酸盐岩中的海相沉积波痕形迹和硬地构造。

再现了当初沉积环境的变化。

二、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
(一)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1. 岩性观察内容
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
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
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
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
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
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
2. 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
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
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
(二)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
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1)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2)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3)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三)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四)野外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表格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
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三、仪器和备品的准备
所需主要仪器和备品: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
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地质实习报告
1.序言(5分)
简述实习的时间、实习区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概况,调查采用的仪器方法和基础资料等
2.实习内容(90分)
(1)描述地质博物馆各陈列室的展示内容,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重点描述地球史室和岩石矿物室的主要展品(10分)
(2)二天野外实习的观察内容记录和必要的图件。

并根据野外实习记录,总结出实习区的地质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质的关系。

40×2=70分
3.结语(5分)
简述野外实习的收获与体会,为实习内容和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
附表1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 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附表3 沉积岩分类
附表4 变质岩片理构造特征
附表5 三大类岩石比较
附表6
地质年代表
10
附表
7、常用地质图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