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第四版 舒良树总结

普通地质学第四版舒良树总结简介《普通地质学第四版》是由舒良树编著的地质学教材,该书主要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地质过程等内容。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综合总结,拓宽读者对地质学的知识体系建设。
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地质学作为一门探究地球内部和外部实体、地质过程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舒良树在《普通地质学第四版》中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系统介绍了地质学的起源、发展和组成部分,以及地质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读者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地球是由不同的地质层组成的,舒良树在第二章中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进行了详细阐述。
他介绍了地球的各个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讨论了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地球不同地质层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 地质时间与地质事件地质时间是研究地质事件发生和演化的基础,舒良树在第三章中对地质时间与地质事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介绍了地质时间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不同地质事件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地质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方法,进一步理解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4. 岩石与矿物岩石与矿物是地质学的基础内容之一,舒良树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分类、特征以及形成机制。
他强调了岩石与矿物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不同岩石和矿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地球不同构造层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5. 地质作用与地貌发育地质作用和地貌发育是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舒良树在第五章中全面叙述了地质作用和地貌发育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他介绍了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沉积作用等,并阐述了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读者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对地质作用和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6. 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学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舒良树在第六章中阐述了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防治措施。
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

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引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结构、形态、作用和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地球内部、地表及地球内外相互作用等多重方面。
学习地质学需要系统学习地质学理论,掌握地质学知识,熟悉地质学实验操作,培养地质学观察能力。
地质学学科学习计划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列举一份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基础课程1.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包括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学的方法和手段、地球物质组成和结构、地球内部运动和地质时间等方面内容。
2. 动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山脉形成、地震、火山、重力和地磁等地质现象,以及与地表和地下水的关系。
3.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地球历史上生命演化及地球生态环境演变。
学生需要学习古生物地质、古生物形态学、古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专业课程1.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地质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需掌握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相关技术及操作方法。
2. 矿床地质学矿床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学生需要学习矿床分类、成因、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等相关内容。
3.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新兴分支,研究地球环境演变、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环境保护等内容。
4. 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地质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学生需要学习地质条件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勘察、土地工程等相关内容。
三、实践教学1. 地质野外实习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地勘察、钻探、样品采集等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实验技术熟悉地质实验技术是地质学专业的必备能力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岩矿薄片制备、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技术。
3. 地质调查与勘探地质调查与勘探是地质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需要了解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掌握地质勘探的实际应用。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等内容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
以下是几个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
1.矿物学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物质的性质、成因和分类等。
矿物是地壳中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2.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和变质作用等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常见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岩石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壳的演化历史,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3.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循环和相互作用等的科学。
地球化学元素是构成地球物质的基本成分,常见的元素有氧、硅、铁等。
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等的学科。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构成了陆地和海洋的基础。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5.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上各个地层的分布和演化等的学科。
地层是地壳中连续分布的一层层岩石,通过研究地层的特征和化石的分布可以推断地层的时代和地质历史。
地层学的研究对于地质历史的重建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等的科学。
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地质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研究地质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奥秘,为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形成、地球表层地貌变化和地球历史演化的综合性科学。
其研究成果涉及到地震、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诸多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作为一个以地质学为主要学科的高校,其地质学教育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学专业介绍、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全面展示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的现状。
一、地质学专业介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也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和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该专业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学科声誉和较强的师资力量。
其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矿物学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
同时,地质学专业培养了大批学术、工程、管理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教育模式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教育模式具有特色,采用“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模式。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会进行大量的实习和实际操作。
例如,对于普通地质学专业,该校会组织学生前往长江、黄河、珠江等知名河流流域,以及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
该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和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既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又兼顾实践、实验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设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动力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原理等;2.实验课程:包括地球物理实验、矿物学与岩石学、地层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等;3.实践课程:包括地质野外实习、地质普查实习、矿产勘查实习等;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石油地质、矿物资源与环境等。
四、未来发展地质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持和先进的研究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3D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地质学研究将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也IL'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在恒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地温级度:是温度每升高,地层所需要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l o C o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的不同而在垂向上显示的成层性质。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海洋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704《普通地质学》考试范围说明一、考试性质《普通地质学》是现代地球科学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海洋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及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普通地质学》入学考试是为招收海洋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硕士生而实施的考试,旨在选拔具有较强海洋地质学知识以及海洋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察目标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考查学生对板块构造理论、大陆边缘和大洋洋底构造、海洋地质作用、海洋沉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的掌握等。
(一)绪论1 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2 地质学的特点(二)地球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地球的外部圈层2 地球的形状和表面形态特征3 地球的物理性质4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5 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系统(三)地质年代1 相对地质年代2 同位素地质年龄(四)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的类型2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风化壳及土壤(五)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1 陆地流水的分类和运动特点2 片流与洪流的地质作用3 河流的地质作用4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5冰川的地质作用(六)海洋及湖泊的地质作用1 海洋的侵蚀和搬运作用2 海洋的沉积作用3 湖泊的沉积作用(七)风的地质作用1 风的侵蚀与搬运作用2 风的沉积作用(八)成岩作用与沉积岩1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的一般规律2 成岩作用3沉积岩(九)构造地质与地质构造1 岩层产状2 构造运动及其表现3 地质构造(十)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1 岩浆作用2 变质作用(十一)全球板块构造1大陆漂移学说2 海底扩张学说3 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十二)造山带与沉积盆地1 基本概念2 造山带基本特征3 造山带形成过程和演化4沉积盆地(十三)矿产资源1 概述2 能源矿产3 金属矿产4 非金属矿产(十四)地质环境1 概述2 第四纪以来的全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3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4 影响人类健康的地质环境因素(十五)地质灾害1 地震2 山崩、滑坡、泥石流3 地面沉降与塌陷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普通地质学的缺点和不足

普通地质学的缺点和不足
普通地质学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
1. 研究范围相对狭窄:普通地质学主要关注地球表层和浅层结构,对于深部的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研究相对较少。
2. 偏重描述性内容:普通地质学注重对岩石、矿物、地貌等地球表层结构特征的描述,但缺乏对物质性质和地球过程的更深入的理解。
3. 地质现象研究不够全面:虽然普通地质学对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地质灾害等地质现象有所涉及,但并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
4. 缺乏新兴技术支持:传统的普通地质学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现代地球物理、遥感等新兴技术的支持,难以全面深入地研究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5. 受人类活动干扰大: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和地球表层结构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干扰,使得普通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普通地质学总结

普通地质学总结引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矿藏、地壳变动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的科学学科。
它对人类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普通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基础学科,是探究地球物质及其演化规律的重要分支,对其他地质学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和古生物学等。
它们相互之间密切关联,共同揭示了地球的演化过程。
岩石学岩石学研究地球上各种岩石的形成、成因及其内部构造特征等。
岩石是地球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
岩石学主要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三个分支。
火成岩学研究由岩浆凝固形成的火山岩和深成岩。
根据岩浆的不同性质和凝固条件,火成岩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等不同类型。
沉积岩学研究由风力、水力以及冰川等物理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并通过压实、胶结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
变质岩学研究地壳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下经历的变质过程及其形成的变质岩。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以及地壳形变等。
地球表面的地壳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研究地壳形变的规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的演化过程。
构造地质学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学、构造地貌学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方向。
构造运动学研究地质体在地球动力学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运动及其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构造地貌学研究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地形地貌的特征,可以推断地下构造的分布和特征。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构造运动对地质体化学成分的影响,了解地壳化学元素的时空分布。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地表过程以及地貌演化的学科。
地表地貌是地壳变动和气候、水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貌学主要包括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通过研究地貌的形态和演化,可以了解地球各个阶段的地貌特征,揭示地貌发育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 (地震、火山等)
环 境 地 质 学 概 述
研 究 内 容 (
18.1
)
2)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 (地下水、大气污染 )
其包括以下分支: 1.城市地质学 2.灾害地质学 3.资源地质学 4.废物处置地质学 5.医学地质学(地方病) 6.旅游地质学 7.军事地质学 8.环境法规
作业及思考题:
1.人类与地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何谓环境地质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2、吴泰然、何国琦,2003,普通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成都地质学院编,1978,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
主 要 参 考 书 目
4、徐邦梁,1994,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5、宋春青、张振春,1996,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6、徐成彦、赵不亿主编,1988.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7、戈定夷等编,1989,矿物学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 8、成都地质学院编,1979.岩石学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 9、徐开礼、朱自澄,1984,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10、刘本培主编,1986,地史学教程.地质出版社。 11赵懿英.方一亭主编.1990.现代地质学讲座.南京大学出版社 12、闵茂中等,1994,环境地质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注:本课件编制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其中有一部分来自 一些教材和因特网,谨在此向版权所有人表示歉意和感谢!
18.2
三、废弃物的堆积(排放)作用 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有固体的、液体的、 气体的,无论何种废弃物,都可能严重地污染水圈、破坏大 气,危害人类健康: 1.地下水污染; 2.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带来 的环境问题 酸雨问题 温 室 效 应 问 题 臭 氧 层 破 坏 问 题
影 视 : 大 气 污 染
人 类 的 地 质 作 用
堆 积 作 用 ( )
18.2
控 制 人 口 珍 惜 资 源 保 护 环 境
控 制 人 口 ( )
18.3
第三节 控制人口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 经超过60亿,地球已接 近“人满为患”了。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绝大部分是不能再生的。由于世界 控 制 人口快速增长,矿产资源被急剧消耗,因而矿产资源枯竭已 人 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口 我们决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贫瘠的地球 珍 三、减少破坏 保护环境 惜 资 一方面在人类活动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源 另一方面提高技术手段,对各种自然灾害给予及时、准确地预 保 护 报并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破坏。 环 境
普通地质学
第十八章 环境地质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制作
环境、人口和资源并列为当今世界最突出和急需解决 的三大难题。因此,60年代末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成为 发展最迅速的新学科。
环 境 地 质 学 概 述
基 本 概 念 ( )
18.1
第一节 环境地质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 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 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 物和植物等的总称。 地质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 及的岩石圈之总称,它又称为自然环境。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学科。
的过程中,人类破坏了地壳的结 构和构造,改变了岩石的空间分 布状态、地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 系,造成了以下恶果: 1.地面沉降;2.咸水入侵;
人 类 的 地 质 作 用
侵 蚀 改 造 作 用 ( )
二、对地表的侵蚀(改造)作用 人类为了各种需要而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人为景 观,如围海造田、水库、河流改道以及修建了大量的工程建 筑、铁路和公路。造成了地壳应力状态、地表形态及地下水 系的改变,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 1.诱发地震;2.块体运动;3.土地沙漠化;4.土壤盐碱 化;5.水土流失。
第二节人类的地质作用
人 类 的 地 人类的地质作用及造成的破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质 一、对地壳的侵蚀(破坏)作用 作 在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 用 天然气和地下水,建设地下工程
侵 蚀 破 坏 作 用 ( )
18.2
人类活动已超过某些自 然地质营力,成为一种特殊 的、巨大的地质营力,有人 称为第三地质作用。
资 源 、 环 境
18.3
( )类 永恒的主题。
本章学习要求
本 章 学 习 要 求 与 习 题
掌握环境地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了解人类活动 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改造和污染,明确保护环境、保护 地球的意义与责任。
学习重点:
重点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