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意外自然灾害案例
意外死亡案例

意外死亡案例
意外死亡案例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无论是因为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还是其
他意外事件,都可能导致人们意外死亡。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就一些意外死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事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意外死亡案例。
在地震、洪水、台风等
自然灾害中,人们往往会因为无法及时逃生或者受到重伤而导致意外死亡。
比如,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和海啸,造成了数千人死亡,许多人在灾难中
失去了生命。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需要做好防范措施,及时逃生,以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
其次,交通事故也是造成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因为交
通事故而丧生,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繁忙的城市道路上。
例如,酒驾、超速行驶、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意外死亡。
因此,我们要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超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此外,工作和生活中的意外事故也是导致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
比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工作安全事故,以及溺水、火灾、煤气中毒等生活意外事故,都可能导致人们的意外死亡。
因此,我们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
总的来说,意外死亡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生命安全,加强
预防意外的工作。
只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健康、幸福。
典型应急事件案例分析

02
商场紧急疏散顾客,启动应急预案。
03
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协调,提供必要的支援 和物资保障。
04
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为受害人提供援助和 支持。
经验教训
加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安 保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 识。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 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 有效地应对。
加强反恐情报信息工作, 及时发现和打击恐怖活动 。
救治。
交通管制
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相关部门 及时实施交通管制措施,疏导交通 ,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
信息发布
政府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告知公众 事故情况,避免引起恐慌和谣言传 播。
经验教训
加强道路维护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道路的巡查和 维护力度,确保道路状况良好, 降低因道路问题引发的事故风险 。
提高驾驶员素质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医学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公 共卫生挑战。
ABCD
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 识和能力。
04
案例四:社会安全事件应急事件
案例概述
事件名称
某大型商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应对措施
紧急响应
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调动 全市医疗资源进行救治。
隔离措施
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 离治疗,并对相关区域进行封 锁。
信息公开
政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提高 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
国际合作
与国际医学机构合作,共同研 究病原体,寻找有效的治疗方
案。
经验教训
加强预警机制
养老机构意外风险的六个案例

养老机构意外风险的六个案例展开全文一位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在卫生间洗澡不慎摔倒,事发后老人看似无异样,工作人员也未及时采取相应救助措施,老人不久后并发疾病死亡。
虽然该位老人是自理级入住者,但法院仍然认定养老院作为提供老年人住养、护理、康复、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对该民老人尽到合理和谨慎的注意义务,最终,法院判决养老院承担赔偿责任。
养老服务业因为工作环境密闭而拥挤,服务人员也因工作繁杂负荷量大,经常与老人频繁接触,更因为老人身体功能不稳定性、情绪与行为不确定性,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风险就比其他行业更复杂。
如何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营运成本的前提下,让老人能够在养老机构住的安全安心,对每一位养老工作者而言,从内心到外在行为,都应对风险预防与管控做到滴水不漏的境界。
本文提供六个曾经发生在国内的养老机构风险案例,透过这些实务,让我们更清楚意外发生时,不仅造成老人生命受到威胁,也让养老机构面临很大的经营挑战,任何养老行业经营者及工作人员不可不慎。
案例1下肢瘫痪的陈大爷2016年住在北京某家养老院,有一天他住的房间发生火灾,陈大爷被严重烧伤,后不治身亡,家属以养老院看护不力为由告到法院。
养老院辩称火灾是因老人在床上吸烟引发,但因现场已被破坏,消防部门未作出事故原因认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养老院在火灾发生后采取了救护措施,但难以认定被告平时对于火灾发生的安全防范,有完全尽到应尽的审慎注意义务,故结合养老院的过错程度,判决养老院赔偿家属56万余元。
案例2曾凡(化名)的曾祖父在入住的养老院内活动时,因自行从轮椅上站立起来不慎摔伤。
而养老院拿出签订的服务合同,声称老人未按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方式、安排的具体服务时间接受服务而受伤害,养老院不承担责任;老人在院内独自活动,因自己的原因而受到意外伤害,养老院不承担责任。
案例3尹老先生住在一家敬老院,他被安排与王大爷同住一室,有一天早上,尹老先生的家属来到敬老院,竟然发现尹老先生倒在地上,一旁的王大爷则是身上、手上满是血迹。
紧急避险经典案例

紧急避险经典案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疾病突发等意外事件。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避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紧急避险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火灾避险。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发生时烟雾和高温会给人造成严重威胁。
在火灾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定,迅速逃离火场。
如果身处高层建筑,应尽量使用楼梯逃生,避免乘坐电梯。
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蹲低行走,避免吸入过多烟雾。
如果途中遇到浓烟,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吸入烟雾的量。
另外,逃生时要尽量避免打开热门,以免火势蔓延。
在安全地点,应立即报警并等待救援。
其次,地震避险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紧急情况。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和道路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定,迅速躲到桌子或门框下等坚固的避难所,保护头部和颈部。
避免站在窗户、落地玻璃等易碎物附近,以免受伤。
如果在室外,应远离高楼、电线杆等可能坠落的物体,选择空旷的地方躲避。
在地震停止后,应小心检查周围环境,避免触及破损的电线和燃气管道,以免发生次生灾害。
最后,我们来讨论交通事故避险。
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发生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坏。
在遭遇交通事故时,首先要迅速判断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状况,如有受伤人员应及时施救并报警。
在交通事故现场,应迅速设置警示标志,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如果车辆无法行驶,应及时联系拖车,并向对方索取相关保险和联系方式。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保持冷静,避免与他人发生口角和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总的来说,紧急避险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能。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经典案例,提高自身的避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紧急避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共同营造安全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紧急避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危机事件案例

危机事件案例在当今社会,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它们可能是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等。
这些危机事件往往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应对。
危机事件案例一,深圳滑坡事故。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滑坡事故,造成了大量房屋被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事件的发生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在这次事件中,政府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救和救援工作,并对受灾群众进行了全面的安置和救助。
同时,政府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追责和处理,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危机事件案例二,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给各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这场危机中,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积极采取了防控措施,包括封锁城市、实行隔离、加强医疗救治等,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同时,各国也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共享防疫经验和资源,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全球的影响。
危机事件案例三,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失联,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搜救行动。
这一事件给乘客家属和航空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在这次事件中,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了搜救和调查工作,尽最大努力寻找失联航班的踪迹和原因。
同时,航空公司也积极与家属沟通,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以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危机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也展现了政府和组织在危机事件中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面对危机事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危机事件,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希望未来能够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让世界更加安宁和美好。
2021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

2021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1. 引言2021年是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之年,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需要我们的应急救援力量迅速响应并处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2021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进行全面评估,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我国的应急救援能力。
2. 案例一:山体滑坡2021年,山西省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导致数十人失踪。
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利用先进的探测设备和救援装备,成功挖掘出了多名被困者,为伤者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案例二:洪涝灾害2021年,湖南省和广东省相继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大面积的灾情。
在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顶着狂风暴雨,冒着生命危险,展开了艰难的救援工作。
他们利用各种救援设备和舟车,成功转移了大量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的损失。
4. 案例三:火灾事故在2021年,各地频繁发生了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针对这种情况,救援人员迅速冲上火场,展开了积极果敢的灭火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挽救了火灾现场被困者的生命,保护了火灾周边的居民安全。
5. 案例四:交通事故今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大量伤亡。
在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采取多种救援手段,成功转移了伤者,为后续的救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6. 案例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1年,全国各地都在抗击新冠疫情,救援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奋力与疫情做斗争。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一线,帮助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为疫情的控制和防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案例六:生命救援在2021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生命危急的事件,需要救援人员展开及时的生命救援。
他们使用专业的器械和技术,成功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并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8. 案例七:灾后重建2021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冻伤病人的案例

冻伤病人的案例冻伤是由于暴露在严寒环境下,身体组织遭受低温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诊、紧急抢救和治疗的疾病之一,严重冻伤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在很多极寒地区,冻伤是常见的问题。
而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登山、探险等户外活动中,人们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冻伤。
在这里,我将详细讲述一位登山探险者的冻伤病例,他是怎样发病、接受紧急救治,并最终康复的。
这位登山者名叫李明,是一位热爱登山和户外活动的经验丰富的人。
这次,他选择了攀登海拔超过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
作为高原冰川地区的极寒天气,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并穿上了厚厚的保暖衣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在攀登过程中,他遭遇了一场强烈的暴风雪,导致他无法看清路途和方向。
由于困在危险的高寒环境中,李明的手和脸部遭受了严重冻伤。
在他的同伴发现他遇险后,立即呼叫救援人员。
由于地理条件恶劣,搭建起来的通信设备非常脆弱,所以救援人员很难立即响应。
这个时间差可能会对李明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他的同伴们立即展开了自救行动,通过建立临时避难点,使用热身锅、毯子等方式维持体温,同时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然而,在这个高寒的环境中,他们只能尽力而为,还需要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最终救援人员成功抵达并救出了李明。
在得到紧急救援后,他们立即将李明送往附近的医疗营地。
在医疗营地,李明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治疗。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李明的手足和脸部出现了严重的冻伤。
他们迅速开始采取必要的紧急手术和治疗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首先,医生将李明的手和脚浸入温水中,缓解冻伤细胞中的冻结状况。
在温水浸泡的同时,医生开始进行温和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帮助恢复受损组织。
接下来,他们进行了手术,去除了李明的坏死组织,并修复冻伤引起的伤口。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对李明进行了全身麻醉,以避免他感受到过多的疼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伤势逐渐得到缓解。
医生通过创造理想的休息环境,并且给予合适的药物来缓解李明的疼痛。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案例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案例生活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是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有些事故则是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的。
下面就来看一些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安全意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1. 路边突然坠落的树枝。
在城市的街道上,常常可以看到大树枝在风雨天气后折断掉落的情况。
有一位女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不幸被一根树枝砸中头部,导致重伤。
这个意外事故提醒我们,行走在路上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更要注意避免路边树木的潜在危险。
2. 浴室滑倒。
浴室是家中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之一。
有一位老人在洗澡时不慎滑倒,摔断了手臂。
这个意外事故告诉我们,浴室地面容易湿滑,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更要注意安全。
可以在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或者使用扶手等辅助设施,以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3. 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
有一位家庭主妇在煮汤时,不慎被热水溅到手上,造成烫伤。
这个意外事故提醒我们,烹饪时要注意使用防烫手套或者长柄勺子,避免被热水或油溅到皮肤上,同时在厨房中要保持清洁整洁,避免摔倒或者滑倒。
4.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
有一位骑车人在马路上被汽车撞倒,导致严重受伤。
这个意外事故告诉我们,行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距,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尤其是在夜间或者雨雪天气下更要注意安全,穿着反光衣或者戴上头灯,提高自身的可见性。
5. 家庭意外。
在家中也有许多意外事故发生。
比如,有一位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导致手部骨折。
这个意外事故提醒我们,家中要保持整洁,避免摆放杂物在地面上,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更要注意家居安全,避免类似的意外发生。
总结: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注意和预防来避免的。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安全意识,注意家居和出行的安全,避免类似的意外事故再次发生。
愿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看病省钱有技巧医保和商业险或可全报销
医保和商业险或可全报销李女士家小孩元旦前住进了省人民医院。
“一个病房8个床位,一有人出院立马就有人接力棒般赶着住进来,甚至还有出院没多久又回炉住院的。
”她说,小孩子遭罪不说,经济上也有压力,可有些小孩的住院费用可以全报销,有的报销了70%左右,有的则全自费,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记者从星城保险公司了解到,有的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城镇医疗保险,有的家长在医保基础上加配了商业险。
孩子生病,如果补充购买商业险,能减少一些经济压力。
孩子免疫力差可配备商业险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力较弱,秋冬及换季时节,对传染病、流行病侵害的抵抗能力差,极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因此,保险业人士提醒,有必要给孩子配备一份医疗险。
以阳光人寿湖南分公司的一款保险附加住院医疗险为例,其中,0~5岁的保费最高,为859元/年,保额为5000元医保用药和1000元自费用药。
换句话说,消费者单次最多可从保险公司得到6000元赔付。
阳光人寿湖南分公司保险专家罗陵介绍,保额按次赔付,并非累计赔付。
因此,很可能出现累计赔款大于保费的情况。
重疾宜首选提前给付前文提及的小雅莉患的心血管疾病是重大疾病中的一种。
如今随着重大疾病的低龄化和医疗费用的上涨,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购置重疾险。
市民贺女士选购保险时发现,重疾险分提前给付和额外给付,“提前给付保费便宜些,额外给付保费贵一些,都说便宜没好货,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罗陵介绍,提前给付是指主险和附加险共享保额,而额外给付的主险和附加险的保额是独立的。
比如购买了10万元的主险,附加重疾险5万元,如果出险,提前给付会赔付5万元,但相应地主险的保额只剩下5万元;但如果是额外给付,出险后重疾险会赔付5万元,主险的保额仍然为10万元。
因此,额外给付的保费相对高一些。
按理说,额外给付的保障更强,但事情没有两全:一般确诊为重大疾病提前给付就可以赔付,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显然更人性化。
而额外给付赔付的条件更严格,可能会发生赔付不及时的情况。
因此一度遭受业内“保死不保病”的质疑,目前提前给付是保险的主流方向。
给孩子买保险不要本末倒置究竟给孩子配置多少额度的保障比较合适呢?很多市民都清楚“双十原则”,即保费占收入的1/10,保额为收入的10倍。
但罗陵表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因此不能教条地套用“双十原则”。
“如果只是简单的购买意外和医疗险,很可能保费不会达到家庭收入的10%,但由于目前的保险具有多元的功能,如储蓄、教育金、养老等,因此保费支出可占到家庭总收入的20%。
”
罗陵指出,小孩子的保险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金和疾病两大块,但很多家长更愿意购买教育金,这种做法有些本末倒置。
“首先,买保险应该优先保家庭的经济支柱,即保大人,然后才是小孩;其次,即便是保小孩子,也应该优先配置保障型的疾病和意外;养老需求是最后考虑搭配的险种。
”此外,医疗险是赔付率较高的产品,在配置医疗保险时,需看清楚条款是否保证续保,为了避免在续保时吃闭门羹,最好选择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交通意外引起的纠纷
今年72岁的刘老汉骑自行车去镇医院看望生病的亲属,因回家时天色已晚,在岔路口时与转弯的驾驶摩托车的李某相撞,后交警认定双方负各半责任。
老汉翻跌在地受伤,后很快被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检查结果显示,老汉两根肋骨折断且身患肺癌已到晚期。
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老汉心理负担骤然加重,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去世。
死后,其家属将其火化,处理好丧事后一纸诉状要求李某和保险公司承担李老汉医疗费、死亡赔偿金、护理费等各项费用80944元。
庭审中,李某辩称,李老汉的损失均在交强险范围之内,自己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
而保险公司则认为,无证据显示交通事故是导致李老汉死亡的直接、必然原因,其死亡是因为自身患有癌症,事故最多加重其心理负担而已。
因此,保险公司对死亡赔偿金、医疗费中癌症用药、精神抚慰金等均不予赔偿。
双方一度争执不下。
由于死者已经火化不能进行鉴定,最终双方在法院协调后达成一致意见,保险公司赔偿刘老汉家属部分医疗费和护理费总共10000元,李某不承担责任。
食物中毒保险公司是否理赔
2010-09-15 08:01:49 向日葵保险网我要评论(0) 【摘要】各地频频爆发饮食过期食品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于是,由食物中毒导致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是否理赔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保险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说,保险公司对于个体食物中毒的案件,一般都不予按照意外事故处理。
本月初,相关媒体曾连续刊发有关王寨路附近销售泡在小瓶消毒液中的“标本蘑菇”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经过工商部门的严查,目前该区域泡蘑菇的制售得到有效遏制。
但9月11日记者随同工商人员经过暗访,在郑州市北郊的双桥村发现一个从事批发大桶蘑菇的窝点,1500余桶,约2万斤毒蘑菇被查获。
这也是目前为止郑州市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销售问题蘑菇的窝点。
该窝点老板当场承认,大桶中腌制的蘑菇使用工业用盐消毒防腐。
而工业用盐有强致癌性。
食物中毒能否赔付
近日,各地频频爆发饮食过期食品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于是,由食物中毒导致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是否理赔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刊为此走访了沪上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如果当事人投保了
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的话,首先要界定是否属于意外事故。
食物中毒符合非本意的、外来的、突发事件三个要素,属于意外事故。
但是因细菌感染的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关系所引起的肠胃等疾病,则不应是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所以保险公司对于个体食物中毒的案件,一般都不予按照意外事故处理。
如7月3日,张先生和几位同事在沪上某知名饭店吃完小龙虾回家后,半夜浑身酸疼,四肢乏力,不停呕吐,被家人送往医院治疗,检查结果确诊为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骨骼肌溶解症,可能和进食小龙虾有关。
张先生单位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并附加意外伤害门急症保险。
家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以此次食物中毒因个人体质软弱引起的,应该属于疾病,不是意外事故,拒绝理赔。
对于集体食物中毒,尤其是经媒体披露的食物中毒案件,保险公司会视个案而考虑按照意外伤害进行赔付。
如之前虹口第三中心小学300多名师生出现中毒征状,并有200多人留院观察。
该校师生都投保了“校园人身意外作用保险”,保险公司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员了解情况,证实了师生出现发热、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入院的事实真相,即作出为留院师生治疗先预付保险理赔金,以及为配合救治随用随付,提供全面服务的决定。
保险公司表示,如果当事人投保的是住院医疗费用保险的话,对于住院引起费用,不论是意外还是疾病,保险公司都予以赔付。
如果集体中毒事件的团体投保了团体健康门急症保险的话,由中毒事件导致的门急症的费用在20元以上的一般保险公司可以报销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