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分类
被子植物分类

被子植物分类1.菊科—具总苞的头状花序,聚药雄蕊,子房下位,基生胎座,连萼瘦果。
2.兰科—叶二列,花被六片两轮,内轮花被中间一片退化为唇瓣,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蒴果形成合蕊柱。
3.蝶形花科—蝶形花冠,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二体雄蕊,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
4.禾本科—茎圆柱形,中空,有节,叶二列,叶鞘开放,丁字形着药,小穗成格式花序,子房上位,基生胎座,颖果。
5.蔷薇科—绣线菊亚科—花托潜杯状,伞房花序,子房上位周位花,心皮5离生,聚合蓇葖果。
6.蔷薇科—苹果亚科—花托与心皮合生,杯状花筒,子房下位上位花,中轴胎座,梨果。
7.蔷薇科—蔷薇亚科—花托凸起或凹陷,子房上位,心皮离生,聚合瘦果。
8.果皮干瘪不开裂9.蔷薇科—梅亚科—花托凹陷成杯状,子房上位,周位花,边缘胎座,核果10.毛茛科—单叶多裂或复叶,花部五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雌蕊多数离生,子房上位,聚合瘦果。
11.唇形科—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花柱基生,子房上位四深裂,中轴胎座,四小坚果。
12.百合科—弧形脉,多总状花序,叶互生,花被六片两轮,子房上位,中轴胎座蒴果13.景天科—聚伞花序顶生,雄蕊10,较花瓣短;心皮5,卵状矩圆形,基部合生,腹面有囊状突起。
蓇葖果14.桔梗科—常有乳汁,单叶无托叶,花部五基数,合瓣花,钟形花冠,子房下位,中轴胎座,蒴果。
15.龙胆科—聚伞花序,侧膜胎座,子房上位,蒴果16.报春花科—合瓣花;雄蕊5,与花冠裂片同数而对生,有时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17.伞形科—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复伞形花序,有总苞,花部五基数,子房下位,中轴胎座,双悬果。
18.木犀科—圆锥或聚伞花序,花冠合生,A2,2心皮合生,子房上位,中轴胎座,果实各种类型。
19.虎耳草科—叶互生,无托叶。
花萼4-5基数,辐射对称,花瓣有或缺,常有爪,子房上位或下位,蒴果。
20.牻(mang 二声)牛儿苗科—托叶对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
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木兰纲Magnoliopsida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5. 蔷薇亚纲Rosidae6. 菊亚纲Asteridae百合纲Liliopsida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2. 槟榔亚纲Arecidae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4. 姜亚纲Zingiberidae5. 百合亚纲Liliidae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2、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主要特点实际应用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
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被子植物分类辨识

被子植物分类辨识被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种子萌发时会形成一个孢子袋(胚珠)来包裹胚芽的植物。
据估计,目前约有28万种被子植物。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分类及其辨识方法。
被子植物是由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构成,其中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主要的类群。
下面对这两大类进行详细介绍:1.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特征是种子只有一个子叶,叶脉平行分布。
它们的花茎通常是圆柱形的,叫做“秆”。
单子叶植物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经济植物,例如小麦、大米、玉米和高梁等。
单子叶植物的常见代表有:黑麦草、谷子、蓖麻、大麦、稻子、玉米等。
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是种子有两个子叶,叶脉网状分布。
双子叶植物种类丰富,包括了林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野花等。
双子叶植物的常见代表有:桃花、紫丁香、民间常用植物马齿苋、蒲公英、郁金香等。
被子植物的辨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观察叶片观察被子植物的叶片,判断其是否为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叶子较窄,呈剑状或线状,叶脉呈平行排列。
而双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较宽,有分叉的叶脉,呈网状排列。
叶片形状和大小是被子植物辨识的重要特征之一。
2. 观察花朵观察被子植物的花朵,判断其是否为单瓣花或多瓣花。
通常来说,双子叶植物的花朵较为复杂,包含大量的花瓣、花萼、花丝以及雄蕊等。
而单子叶植物的花朵则相对简单,只包括少量的花瓣和花萼。
3. 观察果实观察被子植物的果实,判断其是否为树果、核果、坚果或蒴果等。
单子叶植物的果实通常是干瘪的颖果或殖胞,而双子叶植物的果实则更加丰富多彩,包括了浆果、豆荚、荚果等不同类型的果实。
总之,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之一,它们分布广泛,种类丰富。
针对各具特色的被子植物,需要建立相应的辨识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叶片、花朵和果实等特征,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辨识被子植物,进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被子植物分类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是花、果实、种子等形态学特征。
其中,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具体来说,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标准包括花的形态学特征(如花瓣数量、形状等)、果实的形态学特征(如大小、形状、种子的数量和形状等)以及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此外,根、茎、叶及其附属物也常作为分类标准。
在分类系统中,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两大类。
木兰纲包括7个亚纲、20个超目、71个目、333个科,百合纲包括3个亚纲、8个超目、21个目、77个科。
需要注意的是,被子植物各亚纲之间都不可能存在直接的演化关系,因此现有的分类系统只是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划分,而不是基于演化关系的划分。
此外,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和方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兼容性和一致性。
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

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
被子植物(被子动物门,被子植物纲)是一类植物,它包括肉质植物、木质植物、被子花卉植物和稀有植物等。
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按其有性生殖结构的存在、表型、植株的结构形态和叶的结构形态等来做。
肉质植物主要参考其花朵以及是否有叶菜页等来分类;木质植物是指其多达子物和植株木质化矿物肥的特征;被子花卉植物可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等;稀有植物一般用其器官形态差异和木质结构来判断是否属于稀有植物。
肉质植物一般分为海带纲、蕨类纲、种子植物纲、动物植物纲等。
海带纲是指具有海带结构的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指具有蕨类植物的特征的植物;种子植物纲是指有种子植物花粉或种子的种子植物;动物植物纲是指有动物植物口蕊或者果实的植物。
木质植物有硅藻类纲、拟南芥纲等。
硅藻类纲主要是指具有硅藻扫帚状细胞结构的植物;拟南芥纲则是指具有拟南芥叶部结构的植物。
被子花卉植物可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有花植物如芸香科植物,主要是按其花的形状、颜色和花柱子等来分;无花植物如伞形科植物则按其植株的枝叶形状和花被片等来分类。
稀有植物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稀有生长的植物,一般具有较大的器官株形状差异、独特表型以及特有的木质结构。
一般按照它们的形态外观、植物枝叶表面及开花花期等来划分稀有植物。
总之,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有:是否有性生殖结构、表型、植株的结构形态、叶的结构形态、花的形状、颜色和花柱子等;木质植物的依据包括其子物和植株木质化矿物肥的特征;被子花卉植物的分类依据有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稀有植物的依据可包括它们的器官形态差异和木质结构等。
只有深入的学习。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
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木兰纲Magnoliopsida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5. 蔷薇亚纲Rosidae6. 菊亚纲Asteridae百合纲Liliopsida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2. 槟榔亚纲Arecidae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4. 姜亚纲Zingiberidae5. 百合亚纲Liliidae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2、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主要特点实际应用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
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精华]
![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4cad67e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6.png)
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一)木兰科 (Magnoli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托叶大,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
花两性;花被3基数,呈花瓣状;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棒状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
(二)毛茛科 (Ranunculaceae)草本。
叶基生或互生,分裂或复叶。
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三)壳斗科(山毛榉科) (Fag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羽状脉。
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柔荑花序;萼4-8裂;雄蕊4-20个;雌花1-3个生于总苞内,总苞由多数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萼4-8,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3-6室,每室胚珠2个。
坚果,总苞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
(四)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草本,节膨大。
单叶对生。
花两性,萼片4-5,分离或结合成筒状;花瓣4-5,常有爪;雄蕊2轮8-10枚,子房上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胚珠多数至1。
蒴果,少浆果。
胚弯曲包围外胚乳。
(五)锦葵科 (Malvaceae)灌木或草本,皮部富纤维。
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分裂。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5-3,常基部合生;有副萼;花瓣5,螺旋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管,为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具刺;雌蕊由3至多数心皮组成3至多室,中轴胎座。
(六)葫芦科 (Cucurbitaceae)草质藤本,有卷须,具双韧维管束。
单叶互生,常深裂,卷须侧生。
花单性;花萼5裂,花瓣5,多合生;雄蕊5,两两合生,另1分离,外形似3雄蕊;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瓠果。
(七)杨柳科(Salic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
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无花被,具有花盘或蜜腺;雄蕊2至多数;子房由2心皮结合而成,1室,侧膜胎座,花柱2-4。
蒴果,2-4瓣裂。
种子多,极小,基部有丝状白毛。
被子植物的分类

花 小,单性,各种花序,单花被,4基数。坚果、核果聚成各 式 的聚花果。
花程式:♂ : * K4-6 C0A 4-6 ♀: * P 4-6 C0 G(2:1)
常见及重要植物
植物学 第八章 被子植物
Ⅰ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木兰纲Magnoliopsida) 五、胡桃科 (Juglandaceae)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直达叶缘,叶锯齿较
尖硬。雄花具葇荑花序,雌花单生或三朵为一簇聚伞花序, 常无花瓣,子房下位,坚果位于壳斗或封闭的总苞中。
花程式: *♂:K(4-8)C0 A 4-20
♀: K(4-8)C0 G(3-6:3-6:2) 常见及重要植物
2、主根不发达,具有须根系
3、茎内维管束常散生,无形成层 ,通常不能加粗。
4、叶常具网状脉 5、有乔木、灌木和草本
4、叶常具平行脉或弧形脉 5、以草本为主
6、花部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 6、花部通常3基数,极少4基数 ,绝无5基数
7、花粉的萌发孔常有3个
7、花粉的萌发孔常有1个
植物学 第八章 被子植物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玉兰植株
玉兰花枝
玉兰花解剖
玉兰 雌雄蕊
玉兰果枝
植物学 第八章 被子植物
Ⅰ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木兰纲Magnoliopsida) 一、木兰科(Magnoliaeae)
代表植物解剖: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科的一般特征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托叶痕明显。树皮、叶和花
三、毛茛科(Ranunculaceae)
代表植物解剖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裸子植物亚门
●孢子体发达:高大,单轴分枝,网状中柱;主根发达;具顶枝起源的大型
叶。
●胚珠裸露:珠被、珠心、花粉室。
●配子体退化,具颈卵器构造。
雄配子体-3细胞(管细胞、生殖、营养
细胞);雌配子体-多个造胞细胞-再次分裂形成2个细胞,其中一个形成4个营养细胞,另一个分裂并发展形成颈卵器细胞和胚乳细胞。
●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产生了花粉管,花粉管把精子直接输送到卵,受
精过程最终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具有多胚现象。
●产生种子。
胚珠、花粉管和种子的出现是植物进化过程中革命性的转折,
是种子植物最为本质的构造。
苏铁纲
●茎干不分枝。
●营养叶为大型羽状复叶。
●生殖叶为鳞叶,大小孢子叶异株。
大孢子叶组成松散的大孢子叶球;小孢
子叶螺旋状排列组成紧密的小孢子叶球。
●精子有鞭毛。
银杏纲Ginkgopsida、
银杏科Ginkgoaceae:
●高大乔木,茎干多分枝,具长短枝。
●阔叶,扇形,2裂,二叉脉序,内有分泌道。
●大小孢子叶球单性,异珠。
大孢子叶-珠领环状;小孢子叶排成柔荑花序
状。
●精子多鞭毛。
●种子核果状,珠被发育成3层:肉质、骨质、膜质。
松柏纲Coniferopsida:
●木本,具树脂道。
●针叶、鳞叶、条状叶。
●大孢子叶称珠鳞,熟时木质化。
●种子周围常具翅,有时无。
●精子无鞭毛;花粉管起输送精子的作用,而不是行吸收营养的作用。
●有4科:松科、杉科、柏科、南洋杉科。
松科Pinaceae:
●1、珠鳞与苞鳞离生,螺旋状排列。
每珠鳞胚珠2。
●2、种子2,上端具翅或无翅。
●3、雄蕊花药2(小孢子囊2)。
●4、叶条状、针形,基部不下延。
顶枝有芽,具长短枝。
雌雄同株。
●(油杉、冷杉、铁杉、银杉、云杉、金钱松、落叶松、黄杉、松、雪松)
杉科Taxodiaceae:
●1、珠鳞与苞鳞半合生,螺旋状排列。
每珠鳞胚珠2-9。
●2、种子2-9粒,两侧具翅或大部具翅。
●3、叶披针形、钻状、鳞状或条形。
●(水松、水杉、杉)
柏科Cupressaceae:
●1、珠鳞与苞鳞合生,常交互对生或轮生。
●2、种子1-多粒,两侧具窄翅或上部具一长一短翅或无翅。
●3、叶鳞状、刺状,常绿。
常交互对生或轮生。
●(侧柏、柏木、圆柏)
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1、珠鳞与苞鳞合生,种子1枚。
●2、雄蕊具4-20悬垂花粉囊,无气囊。
●3、叶钻状、卵形、披针形,常绿。
买麻藤纲Gnetopsida:
●1、次生木质具导管,茎内无树脂道。
●2、孢子叶球序二叉分枝,有类似花被的盖被,为不育苞片。
●3、珠被1-2层,形成珠孔管,内充满液体。
●4、仅麻黄有颈卵器,其它的雌配子体不具颈卵器,产生类似于被子植物的
卵核。
●5、精子无鞭毛。
●6、胚具子叶2枚。
百岁兰科:
●1、茎粗短,终生仅有1对大型带状的叶子,长2-3米。
●2、具发育不完善的两性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球由6个小孢子叶合生成,中
央不育胚珠1枚。
麻黄科:
●1、常绿小灌木,枝细长,具节和节间,叶退化成鳞片状。
●2、大孢子叶胚珠1-3枚,盖被肥厚,形成大孢子叶球,胚珠具颈卵器1-3
个。
●3、小孢子叶球腋生轴上,基部盖片2-4,盖片之间有柄状孢子叶,顶端着
生2-8个小孢子聚囊。
买麻藤科:
●1、缠绕性大型木质藤本。
木质部具导管。
●2、阔叶,对生或轮生,网状脉序。
●3、大、小孢子叶盖被状,轮状排成孢子叶球,再组成球序。
大孢子叶具1
胚珠,不具颈卵器,游离核1-3。
小孢子叶2浅裂,中间具一柄状物,顶端1-4个孢子囊。
被子植物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1) 单叶互生, 有锯齿, 有托叶。
●(2) 花或单性;总状、穗状、头状。
●(3) K(4-5)C4-5,0A4-13G(2:2), 子房上位子房2室, 花柱2;花有萼
筒。
蒴果。
壳斗科Fagaceae
●(1) 乔木,单叶互生, 有托叶。
●(2) ♀♂同株;♂: 柔荑花序穗状, K(4-8)C 0 A 4-20 G(3-6:3-6:
2)子房下位;
●(3) 总苞针状、鳞状, 花柱与子房室同数。
●(4) 坚果。
木兰科Magnoliaceae
●(1) 托叶大,包被芽;具芳香挥发油。
●(2) 花托突起,K、C不分化, 多数;A∞、G∞-3,螺旋状排列。
上位子房●(3) 蓇葖果、翅果;胚孔丰富, 胚小。
樟科Lauraceae
●(1) 乔、灌、藤,具芳香味;叶片与树皮均有油细胞,无托叶。
●(2) 聚伞花序, 总状花序。
●(3) P3-2+3-2 A3+3+3+3, 瓣裂, 第1、2轮内向,第3轮外向。
●(4) G(3:1:1), 胚珠1;浆果、核果。
蔷薇科Rosaceae
●木本或草本,有托叶。
●K5C5 A∞-5-1 G∞-1:1:∞-1上位子房,或G(5:5-2:2-1)下位子
房,有花盘。
●种子无胚乳或少量胚乳。
●核果、梨果、蓇葖果、瘦果。
或花托肉质、聚合果。
山茶科Theaceae
●花单生, 小苞片K5C5A∞多轮G(3-5:3-5)。
子房上位
●茎叶中含石细胞
●单叶互生,无托叶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1. 草本, 单叶对生, 托叶不存。
● 2. 花大, , 单生或聚伞花序, K4-5,(4-5)C4-5A5-10 G(5:1:∞-1),
胚珠多数,中央胎座或中轴胎座。
● 3. 蒴果, 瓣裂。
胚弯曲, 包围外胚乳。
夹竹桃科Apocynaceae
● (1) 木、草、藤本。
单叶对生、轮生, 无托叶。
● (2) * K(5-4)C(5) 迴旋状 A5-4有腺体。
花盘环状、杯状、腺体状。
侧膜
胎座。
花柱1。
● (3) 浆果、核果、蓇葖果。
菊科Asteraceae / Compositae
●(1) 多草本, 少藤本。
无托叶。
●(2) 聚伞花序, 总苞多。
两性/♀♂*→↑K(5)冠毛状,C(5) 管状、二唇
状,A(5) 药聚合。
G(2:1:1)。
子房下位。
●(3) 瘦果。
泽泻科
●1)水生草本, 茎直立, 叶茎生, 叶柄长, 具鞘, 平行脉。
●2)花轮生, 辐射对称,两性 P3+3 A∞-6-3 G∞-6-3:1:∞-1。
●3)瘦果, 轮生或簇生。
棕榈科
●1)瘦乔木或粗灌木,干不分枝或攀援状(有环痕或具刺或被覆宿存的叶
基),叶常绿,互生,羽状裂或掌状裂,常聚生于茎顶,有时1-2回复
叶。
叶柄基部常扩大而成具纤维的鞘。
●2)筛管分子质体PII型。
●3)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罕头状花序,有时增厚而为肉穗花序状,总花
梗常有1枚先出叶及1至数枚的佛焰苞。
花细小,虫媒,极少风媒,两性或单性。
P3+3A3+3G3,(3:3-1);双珠被稍厚珠心;胚乳发育核型。
胚乳均匀或嚼烂状。
上位子房
●4)果为浆果、核果或坚果。
外果皮常纤维质。
禾本科
●1)草本, 竹类为木本。
常在基部分枝,秆圆形, 有节, 节间中空。
每节1
叶, 有叶片、叶舌、叶鞘,叶片狭长。
●2)花两性, 或♀♂,小穗排成各式花序。
背腹压扁, 两侧压扁;B2 每花
小苞片,称外稃和内稃;小穗的苞片, 称第一颖、第二颖;P3 浆片,A3+3 或A3 药丁字着生; G(3-2:1:1)子房1室,花柱2个,柱头羽毛状。
颖果,外果皮薄, 与种子连生,具粉状胚乳。
或囊果。
百合科
● 1. 草本, 根状茎、球茎、鳞茎、块茎,或仅有花葶。
● 2. 花两性 * P3+3 A3+3 G(3:3-1) 中轴胎座或侧膜座。
子房上位
● 3. 蒴果、浆果。
兰科
●1) 陆生、附生、腐生草本,有根状茎、块根或地下茎,菌根营养。
具叶或
假鳞茎。
●2) 叶2列, 互生或鳞状, 基部具鞘。
●3) 花两性、♀♂↑ P3+3 外轮萼状、内轮瓣状、唇瓣大, 艳丽具蜜腺或
距状。
具合蕊柱A1,2,花粉粒状、块状,G(3:1:∞)侧膜或3室中轴胎座, 柱头3个。
子房下位
●4) 蒴果, 无胚乳破。
种子多数。
胚常具后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