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固醇、胆盐等物质沉淀形成。

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和胆囊的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药治疗胆结石是一种传统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下面就分享一个中药治疗胆结石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30岁,因腹痛伴呕吐、黄疸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胆结石。

由于她有中医治疗的信仰,选择了中药治疗。

中医师根据张女士的病情特点,为她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包括黄连、栀子、白芍、茵陈等药物。

张女士服用中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她感觉腹痛减轻,呕吐明显减少,
黄疸也逐渐减退。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复查时胆结石的大小明显减小,胆囊的炎症也有所缓解。

中医师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继续治疗。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张女士的胆结石逐渐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她感谢中医
的治疗,不仅病情得到了控制,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她也通过中医的调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了疾病的复发。

这个案例表明,中药治疗胆结石具有疗效确切、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中药治疗胆结石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中药治疗的疗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88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88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

面 有2 个组分 ,血凝素 一 神 经氨酸酶 蛋 白和溶解 蛋 白,对病 毒毒力 起着 重要 作用 。干 扰素和利 巴韦林为广谱核 苷类抗病毒 药 ,与细胞膜 受体 结合生 成具有抗病 毒活性 的蛋 白质 ,抑 制病 毒蛋 白、核酸及复制过程 所需酶 的合成 ,从 而抑制病毒繁殖 】 。二者还具有 调节免疫细胞 活性
2 0 1 5年 2月第 1 3卷 第 5期

中医中药 ・ 2 1 9
中西 医结合治疗8 8 例胆囊结石 的临床观察
宋 阳春
( 湖南省桑植县 民族 中医 院,湖南 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2 7 1 0 0 )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分析 临床 对 胆 囊 结石 惠者 实施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后 的 临床 效果 。方 法 择 取 我科 室在 2 0 0 6年 4月至 2 0 1 0年 4月接 诊 的
有4 1 例 ;患者 的年 龄大小从2 1 - 6 9 岁 ,平均年龄为4 9 . 7 岁 ;患者 的病程
年制定的标准 】 。治愈 :临床症状 、体征 消失,消化功 能 良好 ,B 超探 测胆囊 内无结石 ,壁正 常 ;有效 :临床症状 、体征消 失或存在 ,但B
长短从9 d - 2 . 5 年 ,平均病程为0 . 9 年 。将增加 了中医药物治疗的8 8 例患
患者 伴有 明 显的 右上腹 疼痛 且疼 痛 可放射 至后 背或肩 甲下角 ;患者
1 . 2 . 2 B 组 :在A组患者 的基 础上 ,为该 组8 8 例患 者增 加 中药 药剂 治 疗 ,其 药方 组成 :金 钱草 、茵 陈各3 0 g ,芍 药 、枳壳各 2 0 g ,炙甘 草 、虎杖 、苍术 、鸡 内金 、山楂 ,海金 沙、茯苓 、生大 黄各 1 0 g 。中 药治疗持续3 0 d ,每 日l 剂 ,用水煎后分早晚2 次喂患者 口服 。 1 . 3疗 效分级 及统计学处 理 :参 照相 关诊断标 准 ,笔者将 此次治疗后

胆结石的中医中药治疗心得分享

胆结石的中医中药治疗心得分享

胆结石的中医中药治疗心得分享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

除了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外,中医中药也被广泛运用于胆结石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我本人也是胆结石的患者,通过中医中药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治疗胆结石的经验和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胆结石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辨证。

在我的治疗中,中医医生首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舌苔和脉象等方式,对我的病情进行了细致的辨证分析。

根据我的情况,中医医生判断我属于湿热胆结石,因此在中药配方上采用了清热解毒、化湿利胆的方剂。

二、中药治疗1. 苦参煎剂: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黄连素作用,该煎剂可有效中和湿热胆结石对胆囊的刺激,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木通汤:木通有清热利湿、通淋功能。

中医认为湿热是胆结石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该方剂可有效改善湿热胆结石患者的症状。

3. 黄连素: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在治疗胆结石时,黄连素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以上只是我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部分中药方剂,具体使用剂量和疗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方面。

在中医的观念中,饮食调理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病理,减轻胆结石的症状。

1.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胆囊,加重胆道疼痛。

所以在治疗期间必须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

2.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

我在治疗期间增加了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适量饮用中草药饮品:中草药饮品如菊花茶、决明子茶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治疗期间,我每天饮用适量的中草药饮品,既可以滋润肠胃,又能帮助调理湿热体质。

四、养生调理中医强调养生调理的重要性,对于胆结石的患者同样适用。

以下是我在治疗期间进行的一些养生调理措施:1.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废物的排出。

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关键词胆石症中药疗法由于对胆石症辨证论治的规律、适应证选择、诊断标准等探索不够,因而疗效不一,低者26%,高者达90%以上,痊愈率病死率也有差别。

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做进一步探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及总攻疗法的治疗效果与辨病和辨证有密切的关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辨证,才能更好地提高胆石的治疗效果。

本病辨证一般分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胆系结塞三型,三者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治疗应以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结攻下为大法。

在做好手术准备的条件下,应抓住胆石阻塞胆管造成不同的主要矛盾,正确运用中西药物解除梗阻,排出结石。

治疗应抓住重点,凡气滞血瘀突出者,以理气活血为主;湿热明显者,以清热燥湿为主,而对气滞血瘀者还应分辨气滞和血瘀孰重孰轻,气滞偏重者当重用理气药,以促进胆道调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排石;血瘀偏重者当重用活血化瘀药,以改善胆系通道,有利于结石排出。

湿热明显者亦应细查热与湿孰重孰轻,热重于湿者宜重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之品;湿重于热者宜重用清热燥湿之剂。

对虚寒型患者,则应投以“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之剂,不宜多服苦寒药物。

总攻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当攻当补或攻补兼施,并应兼顾脾胃,不应攻伐太过。

认真分析影响结石排出的因素,以选恰当的适应证胆总管下端狭窄:绝大多数胆总管下端狭窄的患者由于胆总管反复感染以及结石不断嵌顿造成的。

其特点为病期长(一般为5年以上,最长可达30年),多有长期胆道感染史(且每年有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均出现上腹部较明显的炎性体征),发作后症状消退缓慢。

结石与管壁粘连:此类患者约占15%,结石多位于胆管下端、括约肌起始部(即胆总管由宽变窄的生理狭窄部),造成管壁充血、水肿、溃烂,反复发作后形成粘连甚至机化,手术时用手指都很难剥出,故中药及总攻治疗实难奏效。

其特点有明显的胆管炎症及梗阻性黄疸、体温较高、剑突下常有明显压痛、手术时胆汁成脓性。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胆囊或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常见。

中药治疗胆结石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几个相关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一:患者是一位45岁的女性,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胆热瘀毒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黄连30g、黄芩15g、栀子10g、地黄15g、茯苓20g、赤小豆20g、丹参10g、生大黄10g、大黄10g、当归15g、川芎10g、红花5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腹痛明显减轻,胆囊结石也有所缩小。

案例二: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因胆结石反复发作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胆湿热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黄连30g、黄柏20g、黄芩15g、栀子10g、茯苓20g、石苇15g、车前子20g、山栀子20g、海浮石20g、连翘10g、金银花15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6个月,胆结石大小有所变化,症状也有所缓解。

案例三:患者是一位60岁的女性,因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气滞血瘀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当归20g、川芎10g、黄芩15g、黄连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5g、香附10g、陈皮10g、山楂10g、蒲公英10g、柴胡10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4个月,胆结石明显缩小,相关症状改善。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中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因人而异。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此外,中药治疗胆结石也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来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中药治疗胆结石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功效,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并对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缩小效果。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适当监测胆囊结石的变化,避免结石堵塞胆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或胆管内结石的形成。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分析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药对胆石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认为,胆石症的发生与湿热、痰浊、气滞等因素有关。

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的相互作用,导致湿热内蕴;痰浊是指体内湿气积聚成痰,阻滞气机;气滞是指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化痰通络、行气活血。

二、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常用方剂1. 清热利湿方剂清热利湿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型的胆石症。

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胆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热内蕴引起的胆囊功能障碍。

2. 化痰通络方剂化痰通络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痰浊阻滞型的胆石症。

常用的方剂有胆石清胶囊、丹参酮注射液等,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溶解痰浊的作用,能够改善痰浊阻滞引起的胆汁淤积。

3. 行气活血方剂行气活血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胆石症。

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川芎嗪注射液等,这些方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胆囊收缩功能障碍。

三、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评价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疗效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来评价。

临床观察主要包括疼痛缓解、胆囊功能改善、结石排出等指标;辅助检查主要包括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观察结石的变化。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

其中,湿热内蕴型的胆石症对清热利湿方剂疗效较好;痰浊阻滞型的胆石症对化痰通络方剂疗效较好;气滞血瘀型的胆石症对行气活血方剂疗效较好。

四、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优势在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胆囊和胆管的功能,从而达到溶解结石、排出结石的目的。

与西医手术相比,中医药治疗胆石症不仅能够治疗病症,还能够改善整体健康。

浅谈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作者:万永军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胆结石患者在中医药的临床治疗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8.00%。

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医药;胆结石;治疗胆结石:又称胆囊结石,多见于成年人,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比男性居多,40岁之后发病几率随着年龄而增长。

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例如基因、后天因素、种族、家庭史等。

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者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医治疗在胆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分析,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胆结石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以及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大约50%的胆结石患者终身没有症状。

对于相对较大的胆结石会引起右上腹或者中上腹腹闷的症状;相对较小的胆结石则会因为用餐较饱、进食比较油腻的食物后,夜间平卧,而引起腹部疼痛或者胆囊炎。

但是胆囊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情况能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候会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诊为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本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男41例,女59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7.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囊疾病100例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囊疾病100例

10 mH , 性 痛苦 面容 , 0 m g急 双肺 呼 吸音 清 , 率 9 心 0次/
分, 律齐 , 部 饱 满 , 上 腹 腹 肌 稍 紧 张 , 非 氏征 阳 腹 右 莫 性 。B超显 示 : 囊 7 mm X 2 m, 厚 4 m, 囊 内 胆 6 4m 壁 m 胆 可见 一约 1mm×1 m 的强 回声 团伴 声 影 。诊 断 :. 5 0m 1 急性 胆囊 炎 ; .胆 囊 结 石 。证 属 : 痛 : 胆 湿 热 、 2 胁 肝 气 机瘀 阻 。治宜 清利肝 胆湿 热 , 血排石 , 活 方用 利胆 排石 汤加 减 : 生大 黄 1 g 金钱 草 3 g 赤 芍 1 g 当 归 1 g 0, 0, 5, 5,
轴之 间 的相互 调节 和制约 的机制 , 以致 卵巢 功能失 调 ,
引起 反复 不断 的 阴道 出血 , 《 如 千金 药 方》 : 瘀 血 占 云 “
据血 室 , 而致 血不 归 经 。 故 笔者 在 治 疗 功 血 方 面 , ” 着 重 以补 肾化瘀 止血 为 主要 治 疗 大法 , 而拟 定 了 固 崩 因 止 漏方 。方 中五灵 脂 、 黄 、 蒲 益母 草 、 茜草炭 活血 祛瘀 ,
者。
及胆囊 造影 复查 炎症 或 结 石 消失 ; 效 : 状 消 失 , 显 症 有 结石 排 出或结石 溶化 及缩小 ; 无效 : 经治 疗后症 状及 体
征无 改变 。
2 2 治 疗 效 果 胆 囊 炎 3 . 0例 中痊 愈 2 1例 , 效 8 显 例, 无效 1 ; 结 石 7 例 胆 0例 中痊 愈 2 9例 , 效 3 显 4例 ,
止 血而 不 留瘀 ; 断 、 寄 生 重 在 补 肾 ; 地 榆 、 椿 川 桑 生 生 皮、 仙鹤 草 收敛止 血 。现 代 药 理研 究 证 实蒲 黄 能 收 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08T15:14:07.5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作者:单国君
[导读] 探讨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医院黑龙江庆安 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20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利胆排石汤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治疗胆结石优势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小,在疾病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方法,治疗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的发挥中药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结石;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100 cases of gallstone treated by Chinese Medicine
Shan Guojun
(Qing'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Qing'an 152400,Heilongjia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00 cases of gallston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4 were treated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visiting sequ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en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bserved group of patients to Lidan Paish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 has obvious advantages,and little adverse reaction,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reatment is more targeted,can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gallsto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clinical observation
胆结石是人体胆道内形成凝结物,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上以往治疗该疾病多采用手术切除胆囊,但是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胆结石属于中医的“黄疸”、“肝胀”、“胆胀”的范畴,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历史比较悠久,且有一定优势。

为了进一步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20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50.4±6.4)岁;结石直径为7~15mm;结石部位:胆囊结结石51例,胆总管结石35例,肝内胆管结石14例。

观察组10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1.1±7.2)岁;结石直径为8~15mm;结石部位:胆囊结结石48例,胆总管结石34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治疗,口服,剂量为15mg/(kg.d),一天3次,持续7天。

观察组患者以利胆排石汤治疗,方剂构成为:公英50g、茵陈50g、金钱草50g、姜黄25g、木香25g、元胡20g、枳壳20g、白芍10g、大黄10g、甘草6g、连翘15g。

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7天。

1.3疗效评价
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治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95%以上,经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71%~95%,经影像学检查正常;有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30%~70%,经影像学检查符合显效标准;无效:体征、正黄积分减少30%以上,经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得到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胆结石为临床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胆的生理功能主要为排泄、贮藏胆汁,胆汁由肝精气化生,集于胆,泻于小肠,促进饮食的消化吸收。

如果肝失疏泄,会导致胆汁的生成及排泄异常,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的症状。

肝胆病变会相互影响,导致黄疸、口苦等症状,情志失调会导致肝胆气郁,手术、外伤会导致瘀血内阻、血瘀气滞,最终导致胆汁疏泄,日久则结成砂石。

胆结石病位于肝胆,治疗时应遵循清热利胆、疏肝理气解郁的原则。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利胆排石汤治疗,方中金钱草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利胆排石之效;公英能够退黄疸、清热解毒、利胆;茵陈能够退黄疸、清湿热;木香能够行气止痛;姜黄可行气止痛,清肝利胆;枳壳可以行滞消胀、理气宽中;元胡可以利气止痛、活血散瘀;连翘可清热解毒;大黄可凉血解毒;白芍能够缓中止痛、养血柔肝;甘草可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诸药合用能够清肝利胆排石。

利胆排石汤能够有效改善胆汁的生化成分,改善胆道功能,促进胆汁排出,降低胆汁浓度,减少胆汁沉积,避免结石增大,消溶结石,促进结石排出。

刘明凤等[2]指出,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为93%,比西药治疗理想。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因此,中医药治疗胆结石优势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小,在疾病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方法,治疗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的发挥中药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9):85-86
[2]刘明凤,周世双.胆结石的中医药治疗[J].中外医疗.2012.12(17):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