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论贵阳会展201大厦结构体系

分析贵阳国际会展201大厦结构体系姓名:班级:指导老师:简介: 贵阳201大厦为首例国内支撑筒悬挂系超高建筑,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会展中心的观光综合楼,该楼地上43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201米,由此得名。
该建筑由法国欧博事务所设计,中建四局承建。
与许多世界著名时尚建筑一样,技术含量很高,拟建为贵州最高的全钢结构建筑。
在工程设计上实现了底部超高架空(36m—49m),最终使201大厦达到了建筑使用功能、造型和结构体系的有机统一。
结构特点:支撑筒悬挂体系。
特点分析:201大厦是建筑和结构完美配合的典型实例,建筑与结构很好融为一体;在建筑上体现了结构,在结构上使建筑具有艺术性。
结构采用的支撑筒悬挂体系不仅传力明确,且满足建筑新颖而有特色造型,不至于因建筑造型而破坏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圆满地解决了往往因建筑造型而造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图为建筑效果和结构三维图结构体系为支撑筒悬挂体系组合方式:主结构+子框架,即伸臂桁架下面吊子框架。
主结构是由钢架组成的筒体结构,构成了主体建筑的核心筒——核筒悬挂结构引申分析:悬挂建筑结构的启蒙在自然界中,地面上的每一个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同时还要受风及地壳运动的干扰。
从植物界到动物界,从动物界到人类,抵抗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构承力方式有三种:悬挂受力、悬挂悬抬受力、上承或上抬受力,如图由支承体和悬挂体构成的体系称为悬挂结构。
悬挂体,即依附于支承体而悬于空中的部分。
悬挂结构的思想来源于自然界。
如悬挂蜘蛛网、攀藤植物、果树等表现出了鲜明的悬挂受力性质。
攀藤植物(葡萄、黄瓜等)、果树利用树枝或其它较硬的架构和自身的藤,悬挂重量大的果实。
这种支撑和蔓藤组成的体系,是自然界中最经济的受力体系,也是大跨悬索桥和悬挂屋盖等结构的雏形。
而树型结构是人们从大树的结构中得到的启示:大树之所以不怕狂风暴雨和地震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深深固定在泥土中的庞大根系、坚固的树干和披挂于枝条上的树叶。
哈尔滨大剧院结构设计

哈尔滨⼤剧院结构设计⼀、⼯程概况哈尔滨⼤剧院依⽔⽽建,与哈尔滨⽂化岛的设计风格和定位相⼀致,体现出北国风光⼤地景观的设计理念。
外形采⽤流线型飘带外形,⾃然融⼊周围的湿地环境。
⼤剧院内部楼座采⽤浮岛式设计。
该项⽬包括⼤剧场(1 564座)、⼩剧场(414座)、地下车库及附属配套⽤房等。
飘带形的造型由多种形式的钢结构组成,包括单层⽹壳、双层⽹壳、折梁结构,内部异形楼梯为钢结构。
⼤剧场地上8层,地下1层(主舞台台仓及乐池部分为地下2层),建筑⾼度地上56. 48m,地下6.5m(台仓局部15m)。
⼩剧场地上3层,地下1层(舞台台仓地下2层),建筑⾼度地上25.75m,地下6.5m(局部9.5m)。
地下车库地下1层,⾼度6.6m。
⼤剧场纵向剖⾯⼩剧场纵向剖⾯⼆、结构布置根据建筑体型与功能分区,将整个建筑划分为10个结构单元,包括⼤剧场、⼩剧场、6个车库单元与2个⽔池桥单元。
各结构单元之间的防震缝宽度为100mm,满⾜中震不碰撞的要求。
结构平⾯简图⼤剧场与⼩剧场采⽤钢筋混凝⼟框架剪⼒墙结构,外壳及异形楼梯采⽤钢结构。
⼤剧场钢结构由后区钢结构、玻璃顶、侧⾯钢结构、旋转楼梯四部分组成。
⼩剧场钢结构包括五个部分:后区悬挑端、后区侧⾯、后区剧场顶部、公共空间落地双层⽹壳、玻璃顶单层⽹壳。
⼤剧场钢结构各部分俯视图⼩剧场钢结构各部分俯视图三、结构基本计算结果由于钢结构体型复杂,采⽤MIDAS GEN V7.30软件建⽴整体模型,同时采⽤PKPM 2008中的SATWE软件建⽴整体简化模型,将异形钢结构的荷载加到⽀座处。
钢结构构件设计主要采⽤MIDAS的结果,混凝⼟构件的设计主要采⽤SATWE的结果,与钢结构相连的混凝⼟构件参考MIDAS的结果。
⽂中给出了⼤剧场和⼩剧场的周期与振型、地震剪⼒与位移、弹性时程分析主要结果(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可以采⽤反应谱分析的结果进⾏设计)。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总述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
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
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
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
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
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
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
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
哈尔滨大剧院赏析

哈尔滨大剧院是中国哈尔滨市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艺术演出场所,它是一座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大型剧院,为观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演出和艺术体验。
以下是对哈尔滨大剧院的赏析:
⚫建筑设计: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独特而现代化,它以流线型的外观和创新的建筑材料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
剧院的外立面以玻璃幕墙和曲线造型为特色,结合了现代艺术和传统元素,给人一种充满艺术氛围的感觉。
⚫舞台设施:哈尔滨大剧院拥有先进的舞台设施,包括舞台机械设备、灯光音响系统以及巨大的舞台空间。
这些设施为各种类型的演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包括音乐会、戏剧表演、歌剧、舞蹈演出等。
观众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和精彩的舞台效果。
⚫多样的演出内容:哈尔滨大剧院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歌剧等多个艺术领域。
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演出团体和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丰富多样的演出内容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文化的交流。
⚫文化交流平台: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哈尔滨大剧院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项目。
这些活动为观众提
供了与各地艺术家和文化团体互动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发展。
哈尔滨大剧院作为哈尔滨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优秀的艺术演出,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魅力。
无论是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还是艺术体验的角度来看,哈尔滨大剧院都是值得欣赏和赞美的。
哈尔滨大剧院曲面应用概述

哈尔滨大剧院曲面应用概述
哈尔滨大剧院可以说是中国曲面建筑设计的经典之作,整个建筑采用了大面积的曲面设计,在建筑外立面、屋顶、大厅等多处都运用了曲面结构和造型。
这些曲面结构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建筑的美学价值,还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
具体来说,哈尔滨大剧院曲面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曲面玻璃幕墙:建筑外立面是由曲面玻璃幕墙构成的,这种玻璃的特殊形状和曲率半径,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流畅和动感;
2. 曲面金属屋面:建筑的屋顶也采用了曲面设计,由多个由三角形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使得室内空间更具有动感和舞台效果;
3. 大厅内部空间曲面设计:大厅内部采用了不同的曲线和弧度,营造出更好的声音反射和舞台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哈尔滨大剧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曲面建筑设计案例,不仅从美学角度来看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剧场的大剧院时代

112
世界建筑 2011/01
洋的现象。这是目前大剧院的一个主要特点,同时也是 主要问题,这与片面追求现代化剧场的思想有关。
另外一个不为人所关注的是所谓大剧院的教化。这 个概念其实是文艺为政治服务思想在剧场建筑层面的一 个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活动向来具有娱乐和教化的 二元性。这二者之间分别有不同的关联和指向。文艺的 娱乐性,更多的指涉民间、非官方、商业化、非正统,其 场所也因此带上相应的特征。如清末的天桥地区的民间 剧场,地处皇城外的下层百姓聚居地,设施简陋,位置 远离皇城,文艺的教化在 1949 年之后变得十分显著,它 通常指涉官方、官营、意识形态、宣传、正统等,其场 所往往居于城市的核心部位,并与重要的政府建筑毗邻 而居。成为我国大剧院时代一个独特的城市设计特色。 如国家大剧院,地处人民大会堂的西侧,位于国家政治 核心象征的天安门附近,表达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其 场所大剧院,成为剧场教化概念的最佳说明。
另外一个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是,关于剧场模式与 剧场运营的关系。简单地说,剧场的各种配置是为了满 足其经营而设置的。经营剧场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 一般说来,西方有两种比较成熟的剧场经营模式及与之 相关的两种剧场模式:一种是商业模式剧场,以英国和 美国为代表,主要依靠出租剧场等商业运作维持剧场运 营,也没有常驻的剧团。由于资金有限,此类剧场大多 数舞台设施简陋,配置简单,规模较小,非常重视票房 收入。由于经营的成功,如百老汇,享誉世界。另一种 是欧洲大陆式剧场,尤其以德国剧场为代表。此类剧场 历史上就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剧场配置齐全,舞台机 械复杂,设施完备,规模较大,有自己的常驻剧团,被 誉为戏剧家的天堂。
一、大剧院及大剧院时代 从中国现代剧场历史的发展历程看,目前正处于一 个前所未有的剧场建设高潮时期。在本人拙著《中国现 代剧场的演进》一书中,曾对中国现代剧场的发展阶段 作了一个研究型的划分,以 1980 年代末建成的深圳大 剧院为标志,中国现代剧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历 史的角度,将其名为“大剧院时代”。 从那时开始,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 中国兴建了大量的剧场建筑,这些剧场建筑纷纷以“大 剧院”或者“文化中心”命名。命名的差异,客观反映了 剧场发展的显著变化。考虑到历史上,在 1920 - 1930 年 代,中国的现代剧场史上曾出现大量以所谓“大舞台”命 名的剧场,那些“大舞台”剧场建筑拥有明显的宽敞明亮 的大舞台,成为中国剧场学习西方剧场的一个独特的历 史阶段。那么,我们怎么理解今天的“大剧院时代”呢? 首先,要回答的是:“大剧院”是什么?这就需要 了解一下西方剧场史上的一种剧场建筑类型——表演艺 术中心(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简称演艺中 心)。1970 年落成的林肯演艺中心是最先建成的此类剧 场。它包含了大都会歌剧院、爱乐交响音乐厅、州立剧 场、博蒙特剧场、露天剧场等,采取了分散布局的方式。 1971 年,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在美国华盛顿落成, 包括了大小及功能不同的 5 个剧场,分别是歌剧院、话 剧院、音乐厅、实验剧场、儿童剧场和电影厅,满足歌 剧、芭蕾舞、电影、话剧、音乐剧、交响乐、歌唱艺术、 室内乐以及各种歌舞戏剧的演出需求,采取了集中布局 的形式。因此,大剧院的含义,就是一种将各种专业化 剧场聚集在一个建筑综合体内的建筑类型。由此可知, 大剧院是首先发端于美国的一种观演建筑类型。1970 年 代开始,表演艺术中心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在北 美、欧洲、亚洲,都先后出现了此类剧场建筑类型。在 表演艺术中心中,往往由歌剧院占据主导,这主要是因 为其规模较大、技术复杂所致。尤其是其舞台技术,大 多采用了德国式舞台——拥有复杂的舞台机械和舞台配 置(其中以所谓的品字形舞台较为突出)。 专业化剧场是表演艺术中心的出发点。即每一种表 演艺术都应该有自己单独的演出场所。这种想法,意味 着每一个专业演出场所的适应性是比较小的,也就意味 着功能的单一,从经营上看,也就意味着一定的局限甚 至浪费。与此相对,1980 年代以来还有关于剧场多功能 或适应性的想法及争论。这不是本篇文章中心议题,故 此不展开讨论。 目前,我国的大剧院,其核心意义来源于表演艺术
最美建筑分析哈尔滨大剧院

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
哈尔滨大剧院在音响效 果方面表现出色。剧院 的内部设计考虑了声音 的反射和扩散,使得观 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 能享受到清晰、动人的 音质。此外,剧院还配 备了先进的音响设备, 为演出提供了强大的音
在声音的传播方面,大剧 院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结构 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以 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音。 同时,剧院的墙面和天花 板采用了吸音材料,进一 步提高了声音的清晰度和
音质
此外,大剧 还具有灵活 可以根据不 进行精细的 使得观众无 乐会、歌剧 类型的演出
完美
环境与可持 续性
环境与可持续性
哈尔滨大剧院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 虑了环境因素和可持续性。建筑师 采用了节能设计和环保材料,以降 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建筑 的外部使用了保温材料和绿色植被, 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大剧院的内部也采用了智能 化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进一步
提高了建筑的能源效率
此外,大剧院还 的融合。建筑师 考虑了周围的自 使大剧院与周围 如,大剧院的入 型的公共广场, 和娱乐的空间,
筑和文化
总结
总结
通过简洁的几何形状、流 角等设计元素,建筑师成 代感和科技感的建筑造型 大剧院也充分考虑了功能 供了极佳的观演体验。同 性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方
哈尔滨大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卓越的音响 效果和环保可持续性而备受赞誉。作为一座综合 性剧院,它不仅为哈尔滨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 娱乐活动,还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标性建
-
感
汇 报 人
:
广州大剧院建筑分析

二层平面布置
包括舞台,设备室,门厅,观众厅,衣帽间,及 多功能厅的设置。
三层平面布置
然后三层还设有餐厅和厨房,以及小吃区域。
02
三层相对安静的环境设置有办公室。
01
四层平面布置
四层则主要为演员们设置,包括:餐厅,演员休息室,录音室,歌剧训练室,芭蕾训练室。
五层平面布置
五层功能与四层功能相似,包括了演员休息室和乐队排练室。
人文条件
建筑风格
02
Part One
解构主义
风格简述
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 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置疑客观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经典概念,置疑普遍进步或人类解放,不信任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或终极性解释。后现代性大致体现为三种比较鲜明的态度:否定性(解构性)的后现代性,建设性(建构性)的后现代性,虚假(迪斯尼式)的后现代性。
升学
点击添加说明文字
添加标题
关键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关键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关键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延迟符
本年度工作总结(文字可以编辑)
概述 点击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的钢琴”——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所属杂志:此文章来自原稿)发布时间:2008-05-21 已阅读:1771
谢秀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巧妙利用地形,合理组织广场。
采用立体构成的手法,将剧院主体建筑,文化广场与城市雕塑融为一体;以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构成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使之形成一幅新的城市景观。
关健词:建筑设计;剧场;音乐厅;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中心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242.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贵阳大剧院位于贵阳市东南部,纪念塔交叉口处,西临南厂路,北临市南路,东北面远眺南明河,西北角正对城市五条道路的交叉口。
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场地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地势略有起伏,西南角最高,东北角最低,高差约4.7m。
大剧院建成,将大大提高本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加文化气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剧院总用地14960㎡,建筑占地6735㎡,总建筑面积36376㎡,其中地下部分18488㎡,建筑高度23.88m。
剧场设1281座位,音乐厅设667座位。
剧场建筑主体前部沿文化广场按渐开线展开;后部则是一条浪漫而又富于诗意的反向曲线。
整栋建筑流畅飘逸,象展翅的凤凰,象翩翩起舞的仙女的裙带,象架起的钢琴,象吹奏的号角……由主楼向广场倾斜的艺术文化敞廊屋顶,更是沿展开线一直伸向前部的城市文化广场,且降且扭。
由水平方向的顶慢慢变成竖直方向的墙并斜插入地面,尔后,高高竖起一
座雕塑作为结束。
从屋面到高塔一气呵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把城市雕塑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三个不同功能巧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形成一幅亮丽的城市景观。
用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书写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
成为目前西南地区环境、音效、舞美造型等综合条件最为先进的剧院。
后部的辅助场地主要提供给舞台使用的大型车辆以及道具车辆的停放。
图1 大剧院鸟瞰图
2 总体布局
大剧院在设计中巧用地形,合理组织城市广场。
由城市广场向文化广场、主体建筑依次展开。
规划布局从城市交通与周边环境出发,将文化广场面向南明河,这样不仅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而且回避了熙攘的交通。
总平面布局分为三大部分,前区为城市文化广场,中区为主体剧院建筑,后区为剧院辅助场地。
城市文化广场正对城市转盘,由大剧院螺旋盘开的屋面围合而成,既可作为城市空间向剧场空间的过渡,又可起到聚散人流的作用。
露天舞台,叠水喷泉以及大台阶的设置,建成后,广场更能丰富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该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氛围。
大剧院主体建筑呈扇形沿文化广场布置,地下一层设置了会议、电影、展览及接待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
3 功能分区
剧场建筑设计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
该设计化繁为简,从竖向上进行主要功能的分区。
地上为剧场、音乐厅,突出主体,彰显形象。
半地下是电影厅、会议、展览等从属功能,也能方便到达。
停车及设备则放在地下室。
剧场、音乐厅部分在水平上分为三个区域:临广场是休息区,是观众人流的主入口,有着良好的景观;中部是观众厅主体;后部是舞台附属及后勤辅助部分,便于组织后勤及道具流线,从而使交通系统主次分明,人、车、货合理组织。
图2 大剧院外观
4 创新的功能先进的舞台
设计采用横向功能分区模式,将剧院、音乐厅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一、二层。
一层为主门厅、音像品商场、咖啡厅、景观休息廊和化妆间等配套用房。
在负一层设有电影中心、艺术展厅、会展厅、营业用房等。
电影中心和营业用房均有独立的出入口,电影中心主要人流通过西面的下沉式广场进出。
充分利用了地形,且避免了人流交叉。
剧场和音乐厅是主体建筑的核心,既拥有先进科技支撑的舞台设施和舞台机械,又呈现出合理的、人性化的舞台功能分区。
音乐厅设双层看台,钢琴升降舞台及进口音响系统,不仅为个人提供演奏平台,还能承担大型交响音乐会。
剧场室内空间简洁大方,又富于节奏感,整体色调现代稳重。
主舞台为16.2mx9.5m,各设两个侧舞台,主台设有旋转舞台、升降台、补偿台和车台,另设有升降乐池和假台等。
幕用吊杆57道。
剧场和音乐厅均采用座椅下送风和上送风相结合的先进系统,以提高人
体舒适度,减小了设计负荷和运行能耗,减小了系统风量。
剧场和音乐厅采用国际流行的、成熟可靠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精度高,且有远程诊断监控系统。
5 确保音质优良
剧场设计为多用途,以语言节目为主。
演出音乐节目时在扩声系统中加设混响器,混响时间中频500Hz为1.0s,低频提升1.0~1.3倍,允许噪声≤NR25(甲级)。
为了减少舞台对观众的音质影响,将声能有效地传到观众厅内,在舞台内部特别设计了活动声反射罩,提高音乐质量。
音乐厅设计为演出交响音乐、室内乐、独奏、独唱等节目的多功能厅,并按自然声进行设计。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声学客观指标设计值选择为:混响时间中频 1.4~1.7 s(可调),允许噪声<28 dB (A) ,声场不均匀度≤8 dB (A)。
在剧场观众厅和音乐厅的体型设计中,采用几何声线作图法,对观众厅内体型进行分析后,作出了体型界面的最佳尺度,为全场听众提供较多前次反射声,从而提高清晰度和响度,确保音质优良。
6 解决结构难点
贵阳大剧院的剧场的屋面为61.5m(长轴)x47.3m(短轴)的椭圆形斜平
面焊接球网架结构,取消传统的舞台上空栅顶层的大跨度承重钢梁,将舞台上空的所有设备及栅顶层通过吊杆直接挂在网架节点上,从而达到经济节约的目的。
音乐厅的屋面为41m(长轴)x33m(短轴)的椭圆形斜平面焊接球网架结构。
主立面的屋面,结构悬挑长达8.6m,建筑美观要求屋面檐口挑出部分必须很薄。
因此结构采用从内跨400mmx750mm的砼梁截面芯内向外伸出 HN500x200的H型钢梁,既错开了纵横梁节点上梁上下面的交叉主钢筋,又能保证悬挑梁支座节点的刚性和简洁。
为以后的限高大悬臂结构找到一种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
楼层观众厅由于横向跨度为31m,根据建筑声学、视线功能要求设三根高度不同的预应力横向大梁,承担楼层观众厅的荷载,有效地解决了大跨度大荷载的结构难题。
7 设备先进节能
剧场和音乐厅采用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空调系统,剧场观众厅堂座和音乐
厅堂座气流组织为静压室座椅下送风,上侧回风,其每个座位的穿孔座椅柱脚风口连接盒须在土建楼板浇注前预埋。
剧场观众厅楼座、音乐厅楼座,采用旋流风口上送,上侧回。
剧场舞台气流组织为第一道天桥下旋流风口上送或喷口侧送(对舞台幕布要吹风时为上送,无要求为侧送,由电动风阀控制)。
本工程设一般照明、应急照明、影剧院舞台照明和景观照明。
光源采用高效、节能、寿命长的光源,包括金卤灯,多功能电脑灯及紧凑型荧光灯。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均采用智能型集中蓄电池柜供电。
照明控制:车库、路灯、门厅走道及景观照明采用EIB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达到高效、节能及智能管理的目的。
剧场舞台灯光系统,采用DMX数字网络系统及512信号电脑调光等国内外较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既满足各类综艺晚会、话剧、戏曲等专场演出的照明,又达到电视摄像和录制的有关技术需要,并具有功能兼容性及扩展性,满足多种演出要求,适应未来新技术快速发展。
楼宇设BAS自动控制系统,对大楼的给排水设备、制冷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及电梯等进行监视及节能控制,实现公共设备的节能控制及最优化管理并降低故障率。
屋面采用虹吸雨水系统,设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
8 结束语
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巧用地形,功能合理,建筑造型美观亮丽,成为目前西南地区环境、音效、舞美造型等综合条件最为先进的剧院。
剧院建成后,使用效果良好,获得各方人士的好评。
被评为贵州省2007年(第十四A次)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被评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5~2006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