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实验报告
x射线的衍射实验报告

x射线的衍射实验报告X射线的衍射实验报告引言:X射线的衍射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X射线的衍射实验,探究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进一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目的:1. 了解X射线的衍射现象;2. 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操作方法;3. 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器材:1. X射线衍射仪;2. X射线源;3. 晶体样品;4. 探测器。
实验步骤:1. 将晶体样品固定在X射线衍射仪上;2. 调整X射线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其射线垂直照射到晶体样品上;3. 打开探测器,记录X射线的衍射图样;4. 根据衍射图样,计算晶格常数和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的衍射图样,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角度下,晶体样品会出现不同的衍射斑点。
这些斑点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晶体的结构和晶格常数。
进一步分析衍射图样,我们可以发现晶体的衍射斑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布拉格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晶格常数。
同时,通过比对已知晶体结构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推断出晶体的结构类型。
实验的重点在于观察和记录衍射图样。
通过仔细观察衍射斑点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断出晶体的晶格常数和结构类型。
这对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局限性:1. 实验中使用的晶体样品可能存在杂质,这可能会对衍射图样产生影响;2. 实验中的X射线源可能存在能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衍射图样的畸变;3. 实验中的探测器可能存在灵敏度不均匀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衍射图样的误差。
实验的应用:X射线的衍射实验在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衍射实验,我们可以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特性。
这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X射线的衍射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衍射图样,计算出了晶格常数和推断出了晶体的结构类型。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X 射线衍射一、实验原理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材料分析方法,在众多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X 射线衍射分析法是研究物质的物相和晶体结构的主要方法。
当某物质(晶体或非晶体) 进行衍射分析时,该物质被X 射线照射产生不同程度的衍射现象,物质组成、晶型、分子内成键方式、分子的构型、构象等决定该物质产生特有的衍射图谱。
X 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
因此,X 射线衍射分析法作为材料结构和成分分析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已逐步在各学科研究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被原子吸收,产生光电效应;二是被电子散射。
X 射线衍射中利用的就是被电子散射的X 射线。
X 射线散射:当光子和原子上束缚较紧的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的行进方向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但它的能量并不损失,故散射线的波长和原来的一样,这种散射波之间可以相互干涉,引起衍射效应,这是相干散射,是取得衍射数据的基础。
X 射线的相干散射是XRD 技术应用的基础,接下来研究一下X 射线衍射的条件,找到其与物质本身结构之间的关系。
X 射线衍射一束平行的X 光照到两个散射中心O 、M 上,见下图O 与M 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它们到观测点的距离,从而可以认为,观测到的是两束平行散射线的干涉。
下面考查散射角为2θ时散射线的干涉情况。
0ˆs 和ˆs分别表示入射线和散射线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两条散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mo on δ=+即00ˆˆˆˆ()sr s r s s r δ=-⋅+⋅=-⋅ 其中r 为两个散射中心之间的位置矢量,与δ相应的相位差φ应为 0ˆˆ22ss r πφδπλλ-=⋅=⋅散射线之间的相位差φ是决定散射线干涉结果的关键量。
因此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
定义 0ˆˆss s λ-= 为散射矢量如右图所示,散射矢量与散射角2θ的角平分线垂直,它的大小为 2sin s θλ= 由此可见,散射矢量的大小只与散射角和所用波长有关,而与入射线和散射线的绝对方向无关。
x射线衍射 实验报告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引言X射线衍射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研究物质中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实验旨在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观察和分析晶体的衍射图样,进一步探究晶体的结构特征。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X射线发生器、样品台、衍射仪和探测器等。
首先,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调整样品与X射线束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处于最佳的衍射条件。
然后,通过探测器采集衍射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衍射图样。
最后,通过对衍射图样的分析,得出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块晶体样品进行测量,并得到了相应的衍射图样。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明显的衍射峰,这些峰对应着不同的衍射角度。
根据布拉格定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衍射峰的位置和间距来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衍射峰的强度并不相同,有些峰非常强烈,而其他峰则较弱。
这表明晶体中存在着不同方向的晶面,而这些晶面的衍射强度不同。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一些衍射峰的位置并不完全符合理论计算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的误差或者晶体中的微观缺陷所导致的。
进一步地,我们对衍射图样中的衍射峰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位置和计算晶格常数,我们得到了晶体的结构参数。
同时,我们还计算了晶体的晶格畸变和晶体的晶格缺陷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研究对于了解晶体的性质和结构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析了晶体的衍射图样,并计算了晶体的晶格常数和其他结构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晶体结构的方法,可以提供关于晶体性质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总之,X射线衍射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晶体的衍射图样,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和其他结构参数。
x射线实验报告

x射线实验报告X射线实验报告引言: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具有穿透力强、波长短等特点。
它在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探究X射线的特性以及其在材料表征方面的应用,加深对X射线的理解。
实验一:X射线的产生和特性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X射线发生器产生了X射线,并通过探测器进行了测量。
实验中,我们发现X射线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穿透一些物质并在背后形成阴影。
这一特性使得X射线在医学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验二:X射线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X射线衍射技术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
通过将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我们观察到了衍射图样。
根据衍射图样的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出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体结构。
这项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三:X射线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X射线在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照射患者的身体部位,X射线可以穿透软组织,形成影像。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影像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疾病或损伤。
然而,由于X射线的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我们在使用X射线进行医学诊断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实验四:X射线在材料检测中的应用除了用于研究晶体结构,X射线还可以用于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
通过照射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材料内部的缺陷、裂纹等。
这对于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通过检测材料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的产生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X 射线在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以及在这些领域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X射线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医学和材料科学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2018).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crystal structur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53(15), 11057-11064.2. Brown, L. et al. (2019). X-ray imaging in medical diagnosis. Radiology, 285(3), 897-912.3. Zhang, Y. et al. (2020).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materials using X-ray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 140, 100543.。
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报告

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并掌握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1. X射线衍射仪,用于产生X射线,并测量样品对X射线的衍射情况。
2. 样品,需要进行分析的晶体样品。
3.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得晶体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制备。
2. 实验仪器准备,打开X射线衍射仪,调试仪器参数,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3. 进行X射线衍射,将样品放置在X射线衍射仪中,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4.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得到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的特征峰值和衍射角度,我们确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包括晶格常数、晶胞结构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参数,并对样品的性质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并初步了解了样品的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用于分析晶体结构和性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衍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我们了解晶体结构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入掌握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晶体结构和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够更深入地探索X射线衍射技术在晶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对晶体结构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
x射线实验报告

x射线实验报告X射线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X射线的研究和实验,探索其在物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X 射线的特性和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实验依据。
实验一,X射线的发现和特性。
X射线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朗特根于1895年发现。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X 射线管和感光底片,通过调节管电压和电流的大小,观察了X射线在不同条件下的穿透能力和成像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透过多种物质,并在感光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实验二,X射线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X射线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使用X射线设备对不同部位的人体进行了成像,观察了X射线在诊断骨折、肿瘤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和软组织,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实验三,X射线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除了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外,X射线还在材料分析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X射线在材料表面和内部的透射和散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面间距,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实验四,X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尽管X射线在医学影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长期接触X射线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测量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的X射线辐射会对人体的细胞和基因造成损伤,因此在使用X射线设备时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以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的特性、应用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X射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技术手段,对医学、材料科学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控制X射线的辐射剂量,以确保其安全应用。
X射线物相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X射线物相分析1.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物相检索方法。
二、实验原理当一束单色X射线照射到某一结晶物质上,由于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具有周期性,当某一层原子面的晶面间距d与X射线入射角之间满足布拉格(Bragg)方程:2d sin = (为入射X射线的波长)时,就会产生衍射现象。
X射线物相分析就是指通过比较结晶物质的X射线衍射花样来分析待测试样中含有何种或哪几种结晶物质(物相)。
任何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参数,即点阵类型、晶胞大小、晶胞中原子或离子的数目、位置等等。
这些结构参数与X射线的衍射角和衍射强度I 有着对应关系,结构参数不同则X射线衍射花样也各不相同。
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不存在两种衍射花样完全相同的物质。
通常用表征衍射线位置的晶面间距d(或衍射角2)和衍射线相对强度I的数据来代表衍射花样,即以晶面间距d为横坐标,衍射相对强度I为纵坐标绘制X射线衍射图谱。
目前已知的结晶物质有成千上万种。
事先在一定的规范条件下对所有已知的结晶物质进行X射线衍射,获得一套所有结晶物质的标准X射线衍射图谱(即d-I数据),建立成数据库。
当对某种材料进行物相分析时,只需要将其X射线衍射图谱与数据库中的标准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比对,就可以确定材料的物相,如同根据指纹来鉴别人一样。
各种已知物相X射线衍射花样的收集、校订和编辑出版工作目前由国际性组织“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JCPDS)”负责,每一种物相的X射线衍射花样制成一张卡片,称为粉末衍射卡,简称PDF卡,或称JCPDS卡。
通常的X射线物相分析即是利用PDF卡片进行物相检索和分析。
当多种结晶物质同时产生衍射时,其衍射花样也是各种物质自身衍射花样的机械叠加——它们相互独立,不会相互干涉。
逐一比较就可以在重叠的衍射花样中剥离出各自的衍射花样,分析标定后即可鉴别出各自物相。
xrd实验报告

xrd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XRD)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X射线衍射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
二、实验仪器和试样:1. 实验仪器:X射线衍射仪;2. 试样:晶体样品。
三、实验原理:当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根据布拉格定律,晶体的面间距d与入射角θ、衍射角2θ之间的关系为:nλ = 2d sinθ,其中n为整数,λ为入射X射线的波长。
在实验中,通过调节入射角和测量衍射角的大小,可以确定晶体的面间距d。
四、实验步骤:1. 打开X射线衍射仪电源,接通电源;2. 放置试样:将试样固定在衍射仪的样品台上,并平稳调整样品位置,使得样品完全暴露在X射线束下;3. 调整角度:通过旋转样品台和检测器,使得X射线通过样品时的入射角和衍射角适中;4. 测量数据:用探测器测量各个入射角对应的衍射强度,并记录下来;5. 处理数据:根据测得的衍射角和入射角,计算晶体的面间距;6. 分析结果:根据计算的结果,分析晶体的结构和组成。
五、实验结果:1. 测得的入射角和衍射角数据如下:入射角(θ/°)衍射角(2θ/°)10 2020 4030 6040 8050 1002. 计算得到的晶体的面间距如下:面间距d = λ / (2sin(θ/2))= λ / (2sin(10/2))= λ / (2sin(5))= λ / (2×0.087)≈ 5.7Å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晶体面间距,可以得出晶体的结构和组成。
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入射角为10°的情况下,衍射角为20°,计算得到面间距为5.7Å,可以初步推断晶体为立方晶系。
进一步根据其他测量数据分析晶体的具体组成和结构。
七、实验总结:X射线衍射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晶学方法,非常有助于研究晶体的结构和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调节样品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准确的衍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的吸收和单晶布拉格衍射
及其能谱特性研究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任宇星班级:F1407204(致远物理)学号:
5140729003
指导老师:叶庆好实验日期:2016.4.1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了解X射线的产生、基本性质;
2. 观察X射线影像;
3. 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
4. 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研究X射线衰减与吸收体物质材料厚度和吸收体材料的关系,并分析实验结果。
2.测定NaCl 单晶的X射线布拉格衍射谱。
3.研究杜红—昆特关系,测定普朗克常数,并分析实验结果。
4.研究X射线的边缘吸收,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三、实验仪器
X射线管,NaCl晶体,吸收体样品,Zr滤罩
四、实验原理
1、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
理论上透射强度R= R0
X射线衰减与吸收体物质材料厚度的关系满足Lambert定律,即透射率T 随吸收体物质材料厚度的增大,呈指数衰减。
或
其中T为透射率,为透射前计数和透射后计数的比值,为衰减系数,x为材料厚度。
不同厚度的吸收样品置于同一圆弧状底片上,中心间距10°,(0°处厚度为0)则对准第一个中心位置,设置好仪器参数不变,逐次将底片旋转10°,记下透射强度(各角度均测100秒透射计数平均值),即可得到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
再加上Zr滤罩,每个位置取300s计数平均值,重复实验。
2、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物质的关系
与上实验装置类似,不同材料的吸收片间隔排列,依次旋转底片即得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材料的关系。
3、测定NaCl 单晶的X射线布拉格衍射谱
布拉格衍射公式:
其中d为晶面间距,n为衍射级数,为入射波波长。
将NaCl单晶置于X射线管中,等时间间隔旋转一定角度。
测得各角度下的衍射强度即得其布拉格衍射谱。
已知的初级衍射角为7.2度,将样品台和探测头调整至0点,在2度至25度之间扫描,即可得到NaCl单晶的布拉格衍射谱。
4、研究杜红—昆特关系,测定普朗克常数
X光子能量关系:
则:
即最小波长和电压的倒数成正比。
故测得即可计算普朗克常量h.
用已有的程序进行计算波长的值:
其中d=282.01pm,由此可以得到R关于波长的曲线
5、研究X射线的边缘吸收
材料吸收X射线时,对某些波长的X光会出
现透射率的突变:
对应频率称边缘频率。
实验中,用同样的材料作为x射线发射管,发射出两个波长的射线,峰值分别为和,两个波长满足关系:
我们测定某特定材料的吸收系数。
设定U = 30.0 kV I = 1.00 mA,从4.2度到8.3度每0.1度取一个数据点,得到一条吸收。
加上Zr滤罩,重复实验,得到稍低的另一条曲线。
测量各峰值面积,代入下方公式计算的辐射特征: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U=22.0kV,I=0.20mA)
无Zr滤罩
有Zr滤罩
实验软件所得曲线
有Zr滤罩
无Zr滤罩
T-x、LnT-x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Origin拟合,衰减系数为:(无Zr) μ=8.3869+0.1898/mm-1,u=2.26%
(有Zr) μ=10.7164+0.2719/mm-1,u=2.54% 可以看到与理论上呈指数衰减的规律吻合得较好。
2、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材料的关系
参数设置:
0°、10°(C)、20°(Al):U=30.0kV,I=0.02mA,t=30s;
30°(Zr)、40°(Fe)、50°(Ag)、60°(Cu):U=30.0kV,I= 1.00Ma,t=300s;
背景:U=0 kV,I=1.0mA,t=300s
(背景所得吸收强度为:0.67)
又因为材料厚度为0.5mm,故算得材料的衰减系数如下表:
衰减系数μ随原子序数变化关系为:
3、测定NaCl 单晶的X射线布拉格衍射谱
调节仪器接受衍射的角度,依次从2°至25°,所得衍射谱如下:(U=35.0 kV,I=1mA)
根据软件采集的数据表可以读出:
理论上谱线波长分别为:λα=71.08pm,λβ=63.09pm
则:实验中衍射角与nλ关系为:
拟合得NaCl的晶格常数d=(282.7+0.8)pm,相对误差为0.3%
4、研究杜红—昆特关系,测定普朗克常数
设定仪器参数为:
测得曲线为:
利用实验软件得到最小波长与电压倒数的关系为:
斜率为k=1.20907pm•V
可以看到结果很符合杜红—昆特关系,即最小波长和电压的倒数成正比。
代入C=2.9979╳108m/s,e=1.60222╳10-19C
得h=e/C╳k=6.46╳10-34J·s,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2.5%
5、研究X射线的边缘吸收
实验软件所得曲线为:
算得峰的面积及辐射特征值如下:
可以看到Zr滤罩对X射线的辐射特征值V有明显的减小作用。
六、对实验现象的思考探究
1、“探究X射线衰减率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实验中,从实验曲线可以看到2.5mm 厚度的吸收体明显透射率偏大。
分析:1)注意到样品中2.5mm厚度的薄片位置与设定位置有偏差,角度偏大。
可能因此而使样品的边缘对透射产生了影响,或有少量辐射从样品间的缝隙逸出,使得接收器探测到的辐射偏大,故实验测得透射率偏大。
2)可能由于探测器的测量及计算机的信号感应存在误差。
2、吸收体厚度对X射线衰减率的影响
1)X射线的衰减率与吸收体厚度成正相关。
2)同一种材料,衰减系数一定。
3、Zr滤罩对X射线衰减率的影响
1)增加Zr滤罩后,衰减率明显增加,衰减系数亦增加。
2)吸收材料及滤罩材料不变,衰减系数不变。
3)增加Zr滤罩对衰减率的增加程度与吸收样品的材料无关。
4、X射线衰减率与吸收样品材料的原子序数Z的关系。
1)当Z小于40(Zr)时,衰减系数随Z的增大而快速增加
2)当Z达到40时,衰减系数出现了突变,明显变小
3)当Z超过40后,衰减系数亦随Z的增大逐渐增加,但速度较Z=40之前慢。
4)由此可以看出,X射线衰减率与吸收样品材料的原子序数Z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函数关系,但是大体上呈正相关,具体关系与该X射线的谱线波段与本身特征有关。
5、及探究X射线边缘吸收的谱线中,除了明显的谱线,下方存在明显的先增加后减小的连续谱。
分析:经过查阅资料,可以判断,这是韧致辐射所成谱线。
轫致辐射,又称刹车辐射,原指高速运动的电子骤然减速时发出的辐射,后泛指带电粒子与原子或原子核发生碰撞时突然减速发出的辐射。
轫致辐射的X 射线谱往往是连续谱,这是由于在作为把子的原子核电磁场作用下,带电粒子的速度是连续变化的。
轫致辐射的强度与靶核电荷的平方成正比,与带电粒子质量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重的粒子产生的轫致辐射往往远远小于电子的轫致辐射。
[1]因此,我们可以看到X射线边缘吸收的谱线中,各个波长都有一定强度的射线,呈一个连续谱。
至于其存在一个强度的极值,是因为材料内电子的速度分布也是可以看成呈一个连续的峰状分布的,故此连续谱亦有一个极值,又因为乘了衍射级数n,故极值有偏移,并非左右对称。
类似的,X射线边缘吸收的谱线中下方的连续谱,则是因为材料中电子速度方向的分布是连续的,且呈一个连续的峰状分布,故透射强度关于角度亦有一个连续的谱,且有极值。
6、“利用杜红—昆特关系测定普朗克常数”试验中,所测得的普朗克常数h比标准值小。
分析:1)谱线中所取直线斜率与实际有偏差。
2)实验软件取点并非严格连续,存在漏点,且信号存在不稳定度,使得结果有误差。
感谢:叶庆好老师
参考资料:《X射线的吸收和单晶布拉格衍射及其能谱特性研究实验指导》
[1]百度文库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