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初中历史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共3课)(2024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目标】①知道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时空观念)②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概况,知道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活动。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答案提示:古猿教师指导: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活动。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找出我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遗址并根据教材信息进行分类。
教师指导: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而智人又可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古猿在走向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哪一个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恩格斯在他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阐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在劳动中学会使用制造工具,从而与动物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与学指南:【活动1】诊断性评价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约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知道使用火。
3、北京人遗址最先于年被发现,人类学家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4、北京人制作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石锤和石砧等。
5、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活动2】阅读与表达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活动3】思考与讨论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活动4】形成性评价1、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主要原因是()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③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④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化石文物最多A. 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④2、考古学者在我国云南、北京、陕西、湖北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这说明( )A. 南方是我国古人类遗址的集中地B.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C.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国家D. 人类起源于中国3、考古学者在某一地点发现了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等。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遗存属于距今17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
这一遗址位于()A. 石林县B.元谋县C. 大理县D.绿春县4、下列哪一内容是考古学者判断中国早期人类相关信息的依据? ( )A. 民间故事B.远古故事C. 文字记载D.化石5、远古北京人又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和“北京直立人”。
这说明( )①北京一带曾生活着早期人类②北京人还具有猿的某些特点③直立行走是北京人的重要特征④北京人还不能使用火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6、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原因主要是()A. 北京人居住的洞穴少B. 有利于北京人共同制造工具C. 便于保存火种D. 生存环境恶劣,需要群居生活来适应恶劣的环境7、下面哪些工具出现在北京人的生活中? ( )①石砧②尖状器③铁矛④石锤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8、下面是某位同学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北京人生活情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件

姓名: 山顶洞人 居住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发现时间: 1930年(裴文中主持发掘)
自我总结
面貌特征: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 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采集狩猎,捕鱼,缝制衣服
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平均分配,原始民主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依据: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等
结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三)元谋人的特征 观察下面三幅图,说一说元谋人掌握了哪些生存技能?
元谋人打制的石器
遗址中发现炭屑和小块烧骨
元谋人狩猎图
推断:元谋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你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中国 历史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新课导入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以及 发现的意义
2 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 产、生活状况
3 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理解火 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远古环境险恶,而远古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 不能独自抵抗野兽,必须过群居生活。
3. 北京人使用火
史料实证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 和朴树子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长时间保存火种
发挥你们的想像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又是如何保存的?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北京人狩猎想象图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 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 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 了可靠的证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北京人的基本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 了解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观察和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和发现意义。
三、教学难点
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奥秘和考古学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研究历程和北京人的发现背景。
2. 讲授新课:介绍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发现意义和化石、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3.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北京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化石、考古资料在研究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和发现意义,了解了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化石和考古资料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 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2. 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知识,你们期待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2. 重点介绍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思考: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掌握了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19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重点:北京人及其发现的重大意义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资料:1921 年至 1927 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 3 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设问:北京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相比有何特点,说明什么?资料:1929 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伺候又相继发掘出土 4 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震惊国内外。
记住一个人物:斐文中区别裴文中读资料并观察图片,牙齿上的区别,逐步认识北京人相比元谋人的变化。
(1)北京人的存活时间、脑容量特点。
(2)寻找丢失头盖骨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表格。
探究内容探究结果主要依据结论体貌特征食物,如何食用社会组织形式使用工具工具的制造方法如何获取食物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比较身体结构、工具、生活环境等等探究内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体貌特征食物,如何食用社会组织形式使用工具工具的制造方法如何获取食物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当我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的起源。
生物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优胜劣汰”的法则,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界的不断斗争过程中,不断磨合,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文明。
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展示:《白虎通》原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2)问: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3)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
1.半坡居民的生活(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科及任课班级:中国历史初一年级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讲述中国历史的起始阶段。
本课介绍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要求学生作一般性
了解,得出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结论。
2、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3、教学难点:所学的历史久远,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教材内容
4、学情简析及预想问题:本课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但初一学生初次真正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阅读课文、
提取有效信息等方面可能存在障碍。
所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并加强学习指导和
解题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科及任课班级:中国历史初一年级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讲述中国历史的起始阶段。
本课介绍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要求学生作一般性
了解,得出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结论。
2、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3、教学难点:所学的历史久远,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想象来理解教材内容
@
4、学情简析及预想问题:本课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但初一学生初次真正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阅读课文、
提取有效信息等方面可能存在障碍。
所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并加强学习指导和
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