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2.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配合“古典名著之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形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

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

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

建议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

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草船借箭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景阳冈 2 猴王出世1 红楼春趣1 口语交际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

习作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5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

第二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二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5 草船借箭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生将开始接触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这个片段故事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学习本课,能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两个代表性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

课文语言是现代文,对于学生初步接触四大古典名著来说,难度适宜,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读出人物个性。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

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了解故事情节。

2.拓展阅读法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三国演义》以及作者罗贯中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名著《三国演义》。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同学们你们指导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是来自《三国演义》,提起这本书,你最先想到谁?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习作 读后感》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习作 读后感》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习作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上一课学完《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导入请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 学习重点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1.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复述读过的课文。

2.请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和主题。

3.要求学生通过习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习作。

5. 活动设计1.请学生自行准备习作,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出发,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2.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习作,分享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6. 总结反思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所学。

三、作业布置1.布置学生完成习作并交到老师手中。

2.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课外书籍或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

四、课堂延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习作进行点评和整理,展示优秀习作,鼓励学生的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通过习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古诗两首(《村居》、《晚春》)、散文《荷花》;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说明文《鲸》;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江南春》)、散文《祖父的园子》;4.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神话故事《羿射九日》、议论文《精卫填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册语文教材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古诗的意境、散文的描写、说明文的条理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详细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课文村居、晚春、荷花;重点词语:清新、恬静、优美;板书结构:总分总。

2. 第二单元:课文守株待兔、鲸;重点词语:寓言、说明、逻辑;板书结构:总分。

3. 第三单元:课文游园不值、江南春、祖父的园子;重点词语:景色、赞美、亲情;板书结构:总分总。

4. 第四单元:课文羿射九日、精卫填海;重点词语:神话、勇敢、坚持;板书结构:总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仿写一首古诗;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2. 答案: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仿写古诗: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新诗;说明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文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材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气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对生活场景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角色扮演时,表达不够自然,放不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交际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场景中,运用恰当的口语进行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难点:在生活场景中,运用恰当的口语进行交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与人交流。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激励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场景剧本。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饰。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我们会用到哪些口语?怎样才能与人顺利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剧本,让学生了解剧本内容。

教师简要讲解剧本中的角色和情节,为学生角色扮演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在扮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自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

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组合,创作新的生活场景剧本,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在生活场景中,运用恰当的口语进行交流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读书笔记”、“快乐读书吧”和“汉字文化”四个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对汉字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读书笔记方面还缺乏方法和技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人流利、准确地交流。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效果。

3.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引导学生在人前大胆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2.读书笔记:如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3.汉字文化: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

2.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汉字文化的魅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阅读书籍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读书笔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场景,如“假如你是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你的家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阅读书籍,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

然后,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如“向你介绍我的朋友”,要求学生大胆表达,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口语交际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优选授课授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授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授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5古诗词三首授课目的1、朗诵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领悟诗词的境地,丰富学生感情,从诗句中感觉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 5 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从前学过很多关于描述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述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诵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研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认识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加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觉到了什么?朗诵。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荒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委婉的笛声和着轻轻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觉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但是乐,感觉到的是一种野趣。

(2)“回来饱饭夜晚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觉和意思,尔后朗诵。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夜晚,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闲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觉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快乐,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特别舒坦。

(3)诗句中描述了牧童回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 ,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儿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

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2、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篙、棹”)(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六)拓展活动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一)乐调情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

(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

(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四)布置作业1.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翁媪吴音相媚好醉大儿中儿小儿无赖【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小练笔:读了这三首古诗词,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后记】【教学相关链接】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准备】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

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 (4)想象驼铃用处 (5—9) 想替骆驼剪毛 (10) 追问骆驼去处 (11—14)}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作业设计】1、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深刻。

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