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1)课件(苏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2013苏教版选修3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pt课件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微观结构难以直接观测。人们 实验方法 、 模型化方法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运用_________ ___________,通
科学假说和论证 ,在揭示物 过分析、归纳、推理、借助_______________ 质微观结构奥秘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量子力学 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分析原子和分 (2)20世纪初, _________ 光谱和衍射实验方法 早已应 子结构的理论基础;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
归纳总结 1.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具体内容 (1)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Biblioteka (2)化学键理论知识和分子间作用力知识
(3)分子的空间结构知识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 、科学假说和论证方法、量子力学研究方法、光谱和衍射 实验方法等。
解析
极薄的金箔竟让变速运动的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
通过,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内部有“广阔”的空间。 有极少数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 原子极小的体积,否则大部分α粒子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 同时证明金原子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质量,否则金原子核将
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还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
从而把化学元素及其相关知识纳入到一个自然序列变化的规 律之中。到20世纪40年代,人们已经发现了自然界中存在的 92种化学元素。与此同时,人们又开始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
人工制造化学元素。
四 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 19世纪中叶,碳原子的___ 3. 饱和性 等相继被发现 体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键的_______ 有机合成 有机立体化学 ,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与合成 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___________ 4. 。揭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 质的性能。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新型材 5. 料的开发、研制和应用,都要依赖于物质结构的研究。 生命现象 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 在分子水平上探索_________ 6. 的研究。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物质结构 7. 。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完整版课件

2.各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支持 (1)道尔顿——实心球体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 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 心球体,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 子不可以再分割,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但道尔顿的原子理论还远远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存在 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错误: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3)合成或分离预期性能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几点说明 (1)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关键是要掌握两点:①它们是结构不 同的单质,②它们由同种元素构成。 (2)结构决定性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不同,性质 有很大差异。 (3)合成新材料须从结构入手,找出性质体现结构的关系。
(4)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期待着物质结构研 究方面的新成果。
1.连线题: 答案:A—①③ B—②④⑥ C—⑤
2.排序题:下列关于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 a.汤姆生发现电子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c.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 d.有机合成迅速发展 e.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f.人类发现DNA图谱 答案:c、b、e、a、d、f
或被笔直地弹回。这说明原子并不是无法穿越的实心球, 而是有隙可乘的。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 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的,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它几乎集中了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 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轨道模型:
心部件是由具有磁性的物质构成。
(2)抓住中和反应和反物质的特征即可,常见H+带正电
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件苏教版选修3[1]
![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件苏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115e16f902020740bf1e9b71.png)
第二页,共26页。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19世纪初,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道,他尔认顿为物
质由_______组成,原在子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不可再分原割子,其性质在
化学反应中保持__(_y_u_á_n_z____。
不变
(yuánz
2.1811年,意大利ǐ) 科学家______阿__伏__加___德__罗,提出了分ǐ) 子 学说。他
第十一页,共26页。
探索物质的微观(wēiguān)结构
探究导引1 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它能否解释“1体积的 氯气和1体积的氢气(qīnɡ qì)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 提示: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包括:(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 ——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 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 氯原子构成氯气,氢原子构成氢气(qīnɡ qì),则1体积的氯气和1 体积的氢气(qīnɡ qì)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时,不能解释氯化氢的 结构与形成。
碳纳米管
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 相似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2.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 石 墨 纤
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 C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解析:石墨炸弹破坏输电线、电厂设备的原因主要是导致 供电线
路短路,即石墨纤维(xiānwéi)有导电性。故正确答案为C。
第八页,共26页。
2.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 羧 酸衍生物
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而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 滋病,则有关14C的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19世纪初,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道,他尔认顿为物
质由_______组成,原在子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不可再分原割子,其性质在
化学反应中保持__(_y_u_á_n_z____。
不变
(yuánz
2.1811年,意大利ǐ) 科学家______阿__伏__加___德__罗,提出了分ǐ) 子 学说。他
第十一页,共26页。
探索物质的微观(wēiguān)结构
探究导引1 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它能否解释“1体积的 氯气和1体积的氢气(qīnɡ qì)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 提示: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包括:(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 ——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 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 氯原子构成氯气,氢原子构成氢气(qīnɡ qì),则1体积的氯气和1 体积的氢气(qīnɡ qì)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时,不能解释氯化氢的 结构与形成。
碳纳米管
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 相似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2.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 石 墨 纤
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 C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解析:石墨炸弹破坏输电线、电厂设备的原因主要是导致 供电线
路短路,即石墨纤维(xiānwéi)有导电性。故正确答案为C。
第八页,共26页。
2.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 羧 酸衍生物
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而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 滋病,则有关14C的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课件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 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 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错处及时提 醒,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动手填一 填吧!
1.了解物质结构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 步的密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 的重要意义。 3.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①为什么有些元素能形成几种 同素异形体? ②为什么有机化合物有同分异 构现象?
③为什么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 构型?
④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的性 质有什么影响?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人们运用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通过分析、 归纳、推理,借助科学假说和论证,在揭示物 质微观结构奥秘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原子也可以再分, 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目前,人们不仅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也能制 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 分析: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 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研究 物质 结构 的意 义
金刚石
1.结构决定 如 碳的四 性质、性质 种同素 体现结构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3.合成或分离具有预期性质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 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 要手段,自然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研究物质结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研究物质结构有哪 些方法?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 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 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错处及时提 醒,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动手填一 填吧!
1.了解物质结构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 步的密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 的重要意义。 3.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①为什么有些元素能形成几种 同素异形体? ②为什么有机化合物有同分异 构现象?
③为什么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 构型?
④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的性 质有什么影响?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人们运用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通过分析、 归纳、推理,借助科学假说和论证,在揭示物 质微观结构奥秘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原子也可以再分, 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目前,人们不仅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也能制 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 分析: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 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研究 物质 结构 的意 义
金刚石
1.结构决定 如 碳的四 性质、性质 种同素 体现结构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3.合成或分离具有预期性质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 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 要手段,自然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研究物质结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研究物质结构有哪 些方法?
苏教版化学选修3专题1课件 .ppt

6、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 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 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新的原子壳层结构模 型,他发现了氢原子光谱。
启示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 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海森伯四代师 生都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 怀疑科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 向自己的恩师挑战,为科学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科学 探索精神的光辉!
4、1869年,已有63 种元素为科学家所认 识,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将各元素按原子 量的变化联系起来, 揭示了自然界的一条 基本规律---元素周期 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 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得出了 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测定 了这种粒子流的荷质比,然后他做了 各种气体的阴极射线,发现现象相同, 于是得出结论:这种粒子必定是所有 物质的共同组成部分,这就是人们后 来所说的电子.
5.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 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 中镶嵌着许多电子,这些电子带负电荷,中和了 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生的物理学家 卢瑟福把一束变动的α粒子射向一 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 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这种由实 心球紧密排列的金箔,竟让大多数α 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象金箔不在 那而似的,但也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 偏转,或被笔直弹回。 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例:1811年,人们发现在同温同压 下,气体反应中各气体的体积互 成简单的整数比.例如1体积氯气 和1体积氢气反应生成2体积氯 化氢,根据道耳顿的原子论,如果 物质是由氯气、氢气原子组成, 讨论氯化氢又是由什么组成,分 析道耳顿的原子论的缺陷并交 流.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 性质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 与性质(全套)精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66页 0091页 0167页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页 0344页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 性质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 与性质(全套)精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66页 0091页 0167页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页 0344页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1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pt课件

7
电子在球体运动
v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v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 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枣糕式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8
(6)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云示意图(平面图)中 :(重点)
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
小黑点表示
,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电子在核外空间区成域内_出__现__机_关会系的。大小
正比
15
(9)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
碳原子的四价 碳原子成键的立体构型 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
(10)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电子 氢原子光谱 元素的放射性
有机合成可 “按图索骥”
A.只有③ C.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③ D.有①②③
2 、 卢瑟福从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A.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B.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 C.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
18
当堂检测
1、关于“电子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
12
玻尔原子模型
13
(8)电子云模型 (几率说)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电子云
14
电子云模型
v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 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v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 机会少。
电子在球体运动
v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v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 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枣糕式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8
(6)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云示意图(平面图)中 :(重点)
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
小黑点表示
,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电子在核外空间区成域内_出__现__机_关会系的。大小
正比
15
(9)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
碳原子的四价 碳原子成键的立体构型 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
(10)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电子 氢原子光谱 元素的放射性
有机合成可 “按图索骥”
A.只有③ C.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③ D.有①②③
2 、 卢瑟福从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A.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B.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 C.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
18
当堂检测
1、关于“电子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
12
玻尔原子模型
13
(8)电子云模型 (几率说)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电子云
14
电子云模型
v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 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v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 机会少。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专题1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探究导引1 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它能否解释 “1体积的氯气和1体积的氢气生成2体积的 氯化氢”?
氯原子构成氯气,氢原子构成氢气,则1体 积的氯气和1体积的氢气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 时,不能解释氯化氢的结构与形成。
探究导引2 提出“分子学说”的背景以及“分子学说的内 容”是什么? 提示: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 (J.L.Gay-Lussac 1778~1850)根据化合反应 实验的发现,提出假说:“在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 积的不 同气体 含有相 同数目的原 子”。
自主体验
1. 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 的里程碑 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 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解析:选D。本题首先要清楚同位素和同素 异形体的区别,前者的对象是原子,而后者 的对象是单质;其次要了解同位素的物理性 质有差别,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14C与12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D正确。
想一想 你能说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 吗? 提示:原子结构模型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 段的变化: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 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 力学原子模型。
5. 物质结构的研究,是生命科学在___分__子___ 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 6. 物质结构研究对于保护____生__态__环__境_____、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 19世纪初,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英国科 学家__道__尔__顿____,他认为物质由____原__子___ 组成,在化学变化中___原__子___不可再分割, 其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___不__变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903年 英国 汤姆逊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逊
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 10米的球体, 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 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 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 球体中, 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
4.卢瑟福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依 卢瑟福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依 (1911)据: 据
卢瑟福(E.Rutherford)的 卢瑟福( Rutherford) 行星模型” “行星模型”。卢瑟福用α粒 子束( 轰击一块金箔, 子束(He2+)轰击一块金箔,并 粒子( 用荧光屏探测α粒子(He2+)方 向改变的程度。 向改变的程度。
α粒子束 粒子束
屏
铅块
ZnS屏 屏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 模型: 模型: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它 外面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一个体系, 外面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一个体系,就像 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从未发生过原子塌缩的现象。 首先:从未发生过原子塌缩的现象。
其次: 其次:原子在正常情况下不辐射电磁波 这些现象卢瑟福也无法解释,那该怎么办呢?
5.波尔原子模型(1913)
尼尔斯·波尔 尼尔斯 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波尔 1962)因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获得了192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把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结 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原子的定 态假设和频率法则。 他的电子波动模型就是对电子粒子模型的补充。
1.古希腊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 古典原子论
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 世纪,古希腊 世纪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提出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 古典原子论: 古典原子论:万物是由 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构成的, 原子, 构成的,即原子,物质 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德谟克利特
2.道尔顿 道尔顿
专题1 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宇宙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宇宙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年以前,我国当时的哲学家 年以前,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年以前 墨翟(公元前479—381)说,“非半不斫(zhuó)则 非半不斫( 墨翟(公元前 ) ) 不动,说在端” 意思是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 不动,说在端” ,意思是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 就不能掰开它了。他称物质的微粒为“ 就不能掰开它了。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 分割的质点。与此同时, 分割的质点。与此同时,
近代原子论(1803) 近代原子论
道 尔 顿 原 子 模 •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型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 年 (A.Avogadro,1776-1856)提出分子概念加以补充, 提出分子概念加以补充, . , 提出分子概念加以补充 发展成为“原子-分子论 分子论” 发展成为“原子 分子论”。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错误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原子在一切化 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道尔顿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 同的元素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 同的元素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 错误 不同元素化合时, 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 比结合成化合物。 比结合成化合物。 错误Biblioteka 补充(不做要求): 新的问题:
虽然, 虽然,卢瑟福的行星模型能成功地解释一些现 但它立即遭到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反对。 象,但它立即遭到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反对。因为 根据经典物理理论,任何作加速运动的电荷都要辐 根据经典物理理论, 射电磁波,这必然引起两种后果: 射电磁波,这必然引起两种后果: 1,不断辐射能量,电子将沿螺旋线渐渐趋近原 ,不断辐射能量, 子核,最后落到核中而湮没。 子核,最后落到核中而湮没。 2,电子不停的,连续的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的波 ,电子不停的,连续的辐射电磁波, 长会发生连续的变化,因此, 长会发生连续的变化,因此,所有的原子都应发射 连续光谱。 连续光谱。
人类认识 原子的 历史进程
p8
波尔原子模型
6.电子云模型
在奥地利科学 家薛定谔所建 立的波动方程 的基础上,迅 速发展起一门 新的学科:量 子力学。这是 现代研究原子, 分子结构的理 论依据。
电子云
•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象。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象。 •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而是 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 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说明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 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地方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现的机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