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侗文化

合集下载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和广东等地区。

侗族是一个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魅力。

侗族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服饰、建筑、节日、歌舞、饮食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在侗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侗族的语言文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使用的语言被称为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侗语支。

侗语是一种音节丰富、韵母众多、语音变调丰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

侗族的文字系统也是很特殊的,侗族自古以来一直使用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记录了侗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侗族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他们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他们传承族群记忆的载体,是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侗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侗族的服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包括侗族的民族服装和饰品。

侗族的男性主要穿长袍和马褂,头戴斗笠,足穿高筒布鞋;女性则穿着绣花长袍、褙子、头巾,手戴银饰、脚穿绣花鞋。

侗族的服饰色彩绚丽多彩,图案纹饰独特美丽,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侗族的建筑是其文化的又一重要方面。

侗族的传统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吊脚楼,吊脚楼是侗族特有的民居建筑,是侗族人民数百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

吊脚楼建筑采用木质结构和斗拱支撑,层层叠叠,十分壮观。

吊脚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是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内部设施和布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侗族的建筑传统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承载着侗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记忆。

侗族的节日是其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侗族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郊游"节、"龙船"节、"假面舞"节等,这些节日在侗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侗族人民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节日中,侗族人民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和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魅力和内容。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下面将从侗族民居、侗族音乐、侗族服饰、侗族节日等方面介绍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民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界了解侗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侗族民居通常是建在山腰或河畔的木质楼房,由许多层楼组成。

楼房上下相连,形成一整条长楼,被称为“侗寨”。

侗寨居民共同生活在同一条长楼内,楼房上层是居住区,下层是畜栏和存储区。

侗族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和侗族的风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侗族音乐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侗族文化最具特色的方面之一。

侗族音乐通常使用侗族特有的乐器,如侗乡、侗筝、侗鼓等。

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韵律吸引了广大的听众,深受人们喜爱。

侗族音乐多以表达爱国情怀、自然景观、劳动生活等内容为主题,通过音乐将人们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出来,给人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侗族服饰多样丰富,以其独特的图案和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侗族男子常穿白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裤子,有时还会戴上蓝色或红色的蓑帽。

侗族女子则穿着色彩鲜艳的上衣和裙子,搭配上花纹丰富的围裙和头巾。

侗族服饰展现了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一面,也展现了侗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侗族节日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

侗族人民热衷于举办各种各样的节日庆祝活动,如花山节、长桌宴、赛鸽比赛等。

侗族节日通常以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侗族节日不仅给侗族人民带来欢乐和快乐,也成为人们了解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侗族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魅力和内容,包括侗族民居、侗族音乐、侗族服饰、侗族节日等方面。

通过了解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增加对中国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我们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所在。

1. 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侗族服饰以绣花为主要特征,绚丽多彩、工艺精湛。

侗族妇女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衫,搭配银饰,头戴侗族特色的花环,形象美丽动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 瑰丽的侗族歌舞:侗族歌舞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歌舞形式。

例如侗族的“白鹤舞”、“银釵舞”等,舞蹈优美动人、富有节奏感,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侗历正月初一的“侗年节”、三月三的“侗族姑娘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侗族人民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的时刻,人们穿着盛装,唱歌跳舞,庆祝丰收和团圆。

4. 独特的语言文字:侗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侗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侗语族的语言,其文字被称为侗文。

侗文是一种由象形、指事、会意等构成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1. 家族观念:侗族人民非常重视家族观念,家族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侗族人民追求家族的兴旺和繁荣,崇尚家族的团结和和睦。

2. 宗族制度:侗族有着严格的宗族制度,家族成员间维系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宗族长辈的言行举止在侗族文化中担任着重要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生产方式:侗族历来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棉花、烟叶等是侗族人民的主要农作物。

侗族人民勤劳勇敢,以种田养家,以此谋生。

4. 独特的风俗习惯:侗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丰富的饮食文化,侗族人民喜爱米酒、猪肉等美食;崇拜自然、尊重祖先等传统观念,侗族人民重视礼仪,祭祀活动非常隆重。

5. 宗教信仰:侗族信仰多神,崇拜山神、水神,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

侗族人民在农耕、求雨等重大活动中,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此祈求神灵的护佑和福祉。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侗族的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

一、侗族的历史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侗族先民在长江、湘江、沅江和浙江的流域内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在各朝代的历史中,侗族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国家和政权,如侗汉国、苗侗国等。

而在明代时期,侗族地区归属于湖南的宜章府和安化县。

清代,侗族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江西、四川等省,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侗族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关注和扶持。

二、侗族的语言侗语是侗族的母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壮语相近。

侗语一般使用拉丁字母拼写,有8音调和丰富的语法规则,是一种充满韵味的语言。

在侗语中,文字和音乐是相融合的,音乐可以传递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体现了侗族对音乐的深厚热爱。

三、侗族的习俗侗族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信仰天地之神和祖宗之灵。

侗族崇尚自然,对山水、天气等自然现象有着深刻的感悟和崇敬。

侗族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踩鼓荡锣、边阔歌、布边戏等,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民间艺术和文化特色。

在侗族的传统婚礼中,要有布依族的媒人为其牵线搭桥,新人需要破解一个机关门,才能进入洞房。

洞房里还要进行“撞门”和“压床板”的仪式,寓意幸福美满。

四、侗族的美食侗族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侗族的日常饮食中,以米、面、豆类为主食,同时也有许多独特美食,如酸汤鱼、腐竹煲、黄米糕等。

其中,酸汤鱼是侗族非常著名的一道菜肴,其酸味适口,肉质鲜美。

黄米糕则是侗族的传统美食,口感软糯,入口即化,深受人们喜爱。

五、侗族的服饰侗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地区和时代的差异可以分为苗寨侗、水上侗、山上侗等不同类型。

侗族日常穿着,男性一般着长衫、裤子和头巾等,女性则穿着长裙、蒲包、肚兜等。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传统和艺术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侗族的主要文化特点是多样性和色彩斑斓。

侗族人民善于歌舞,歌曲和舞蹈以及演奏乐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侗族的文化还包括口头文学、织锦、雕刻、陶艺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传承自远古时代,经过历代演变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侗族文化。

侗族的音乐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侗族民间音乐中,竹管乐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乐器。

侗族人民还喜欢唱红歌,这些红歌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颂扬和赞美。

此外,在一些重要庆祝日和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侗族人民还会自发地演奏、唱歌和跳舞,以表达他们的喜庆和祝福之情。

侗族的服装和饮食也反映了侗族文化的特色。

侗族服装以绣花和印染为主,色彩丰富,饱含深意。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米饭、糯米饭、玉米、脱粒玉米、豆类等为主要食材,味道鲜美。

侗族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汉藏语系土语,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

侗族的语言虽然没有正式文字,但有一套表意生活、沟通交流的手语和符号。

除了上述特点外,侗族文化还有一些神话传说、习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受到侗族民间的广泛关注。

侗族人民相信神灵的存在,他们把神灵和自然界、人类生活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能引导人们遵循正确的生活哲学。

侗族的习俗习惯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侗族人民在婚礼、葬礼等场合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习俗。

在婚礼上,新娘穿上花轿,由亲友抬着游街示众,新郎则现场拜堂,双方的亲友则进行各种喜庆活动。

在葬礼上,侗族人民会进行龙船葬、火葬、水葬等仪式,以示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

在宗教信仰方面,侗族人民信奉的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

早期的侗族信仰注重自然万物对人类的影响,后来随着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侗族民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宗教融合。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

侗族人口虽不多,但其独特的文化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侗族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包括音乐、舞蹈、建筑、服饰、节日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特色。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一、侗族音乐侗族音乐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

侗族音乐以唱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歌曲内容丰富,有歌颂自然的美好,赞颂友情的深厚,抒发生活的快乐和痛苦等。

侗族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意境深远,往往令人陶醉其中。

侗族还有许多特有的乐器,如侗笛、侗鼓、侗琴等,这些乐器不仅在侗族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成为了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侗族舞蹈侗族舞蹈又称“侗族大歌”,它是侗族文化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

侗族舞蹈通常是男女相对即兴舞蹈,动作舒展自然、优美多姿,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侗族舞蹈的动作简单大方,富有典型的乡土舞蹈特点,舞蹈过程中大家一边跳舞一边高歌,其激情四溢的场景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侗族舞蹈也常常出现在侗族的各类庆典和欢庆活动中,成为了侗族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侗族建筑侗族建筑是侗族文化的又一亮点,它以水寨为代表,是侗族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

侗族水寨多建在山水交错之处,外观形象独特,美丽壮观,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

侗族水寨以木结构为主,屋顶覆以青瓦,并多以水系环绕,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热带山地多雨环境下所形成的建筑特色。

侗族水寨不仅是侗族人民生活的居所,同时也是侗族文化的代表,是侗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结合和延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四、侗族服饰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服饰以青色为主,女性头戴银饰,耳饰、项链、戒指等辅以红色为主色彩,十分华丽。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侗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更传达了侗族人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追求。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在其文化内涵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侗族文化的魅力源于其独特的传统习俗、民俗文化、宗族观念和民间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下文将分别从这些方面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传统习俗侗族是一个重视习俗的民族,它们的传统习俗自古便已被广泛传承,包括婚俗、丧俗、节俗、祭俗等。

以婚俗为例,侗族人重视婚姻家庭,婚前婚后都有一系列的仪式和规矩,如求婚、拜堂、送嫁等。

另外,侗族人有许多传统的婚嫁习俗,如新娘顶花簪,新郎破头、拦门、打榜等,这些传统习俗保留了侗族人独特的文化特色。

民俗文化侗族的民俗文化也是其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反映出侗族人对土地、生命、自然的崇敬和依赖,如侗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其中舞蹈以花灯舞和木偶舞为主,这些文艺形式丰富了乡土文化,使其更加多姿多彩。

宗族观念侗族是一个重视家族和宗族的民族,家族和宗族都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侗族人的思维中,家族和宗族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和支柱。

侗族家族和宗族关系密切,不仅是亲情的表现,更是侗族文化和传统精神的体现。

民间艺术侗族的木偶戏、南乐、赛马会等民间艺术活动也是其文化魅力的重要标志。

其中,木偶戏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是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表现形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乐是侗族的一种传统音乐,又称苗侗音乐,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鼓舞人心的节奏,是侗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总之,侗族文化之所以能够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其独特的传统习俗、民俗文化、宗族观念和民间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侗族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视野,它反映了侗族人对生命、自然、人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探究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新视角。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并且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著称。

侗族文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服饰以黑色为主,以绣花、镶边、彩色为特色,男女服饰各具特色。

女性穿着绣有五彩缤纷图案的长袍、头巾,手工艺细腻、色彩绚丽。

男性则穿黑色长袍,腰间系彩色头巾,整体造型简洁朴实,却又不失美感。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侗族人穿戴盛装,戴着银饰,增加了民族风情和异域风采。

侗族的歌舞、传统音乐、戏曲等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侗族主要居住在侗族风雨桥、侗寨、侗居等地,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侗族风雨桥是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侗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利用当地资源建造的一种石、木、瓦等材料组成的特殊建筑,既能通行,又能遮风挡雨。

侗族寨子也是独具特色,侗寨的建筑多为木结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并且富有韵味。

每当夜幕降临时,灯火通明,整个寨子被温暖的光线笼罩勾勒出一幅美丽壮观的画面。

三、传统的民俗活动侗族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侗年、乡宴、侗族三月三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都会穿着盛装,举行各种传统的礼仪和民俗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鸡赛牛、摆龙灯、龙船竞渡等,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侗族的文化传统。

侗族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活动,如手工编织、造纸、木雕等,这些手工艺活动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民俗价值。

四、悠久的历史传统侗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传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侗文化
侗族有近30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湖北省的施恩、宣恩也有一部分。

侗族内部的凝聚力较强,侗族的文化精神与儒家相似,宽容儒雅、趋静求稳是侗族的基本性格。

侗族民间文学分为四大类:侗歌、侗赋、侗族故事、侗戏。

侗歌主要有创世歌、古歌、事理歌、劝世歌、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山歌、儿歌、叙事歌、民谣等。

侗赋主要有创世赋、祭祀赋、、抒情赋、说理赋。

侗族故事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鬼神故事、风物传说故事、爱情传说故事、生活故事。

侗戏鼻祖吴文彩。

侗族值得纪念的瑰宝
一、侗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
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以及榕江县车江、宰麻一带。

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以及榕江县三宝和宰荡等侗寨。

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

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的事。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

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二、侗戏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

侗戏是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瑰宝之一,它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传播、不断得到加工、改造,古朴而不单调,抒情而不低劣。

民族民间特色鲜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尚在发展之中,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从学术上看,它
是有发展前途的民族民间剧种之一。

侗戏的主要曲调
有平板和哀腔等。

平板或称普通调,用于叙事性唱词,
前有引子、起板;哀腔,或称哭调、泪调。

此外,在有
些剧目中,花旦或丑还常采用侗歌、汉族民间曲调等。

主奏乐器为二胡,还有牛腿琴、琵琶、月琴、低胡、
扬琴等。

打击乐器有鼓、锣、钹、小镲,但只在开台、
催台及角色上下场时用以伴奏。

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
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
创,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三、侗族服饰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色。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等。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
喜青、紫、白、蓝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素雅。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

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

银饰品中有雕画龙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

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四、侗族银饰
银饰是侗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银饰加工艺术是已流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从事加工工艺的人,当地称之为银匠。

侗族银饰的加工,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五道工序,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

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

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
新。

侗银并不是纯银,它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银的含量在
50%左右。

侗银饰经戴过后如长期放置,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
氧化反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

不过下次再戴的时候只
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
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民族差异感强的独特的侗族文化。

而在今后侗族文化将日益兴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