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垂体规范化扫描方案
24.1.5T波谱规范化扫描方案

3-pl Loc,三平面定位扫描
观察图像,检查头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是否良好匹配。
Asset Calibration,空间敏感性编码并行加速采集校准扫描
1. 所有的序列若要使用ASSET,必须针对相应线圈进行ASSET校正扫描。 2. FOV中心位于解剖中心,上下范围必须超过要扫描的解剖范围。 3. 一般情况下使用一次采集,扫描范围不够时增加层厚。 4. 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5. ASSET能加快常规序列的扫描速度,或能改善EPI序列的图像对比度。
• 缩短扫描时间可用1个NEX。 • T1Flair序列可使用一次或两次采集方法。一次采集时,TI=760-
860,TR>2300;两次采集时,TI=720-780,TR=1750-1850。两次 采集可以增加T1对比度。注意:若TR与TI时间配合采集次数不合 适,图像对比度会出现异常。 • 若使用ASSET技术,请将PhaseFOV=1。 临床应用: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1.5T)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波谱
患者摆位:
1. 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下颌下收,否则图像容易出现伪 影。
2. 摆位时,肩部紧贴线圈,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三角 垫固定头部。
3. 定位中心位于鼻根或眉间,若是激光灯经过眼睛时必须闭眼。
摆位照片:
校准扫描定位方法图像
单体素波谱定位图像:
二维多体素波谱定位图像:
三维多体素波谱定位图像:
OAx T2 Propeller
扫描方法:
• 横断面定位线一般平行于胼胝体前后缘、颅底或垂直于脑干,这 样可以保证不同的头部扫描,横断面层面位置的一致性。
• 头部常规序列,在3T上尽量不要随意更改层厚,5毫米层厚1.5毫 米间隔比较好。太厚时,容积效应明显,图像质量不佳。
垂体mri扫描方案

垂体mri扫描方案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评估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情况。
垂体MRI扫描是一项特殊的MRI检查,用于评估垂体腺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垂体MRI扫描的方案及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垂体MRI扫描之前,患者需要完成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穿着舒适的衣物,避免佩戴金属饰品或其他可能干扰扫描的物品。
其次,患者需要提供病史信息,包括任何已知的过敏反应、疾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
二、扫描仪器介绍垂体MRI扫描通常使用的是1.5或3.0特斯拉磁共振设备。
这些设备由主磁体、RF线圈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主磁体产生强大的磁场,RF 线圈则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波信号,计算机系统负责处理和生成图像。
三、扫描过程1. 定位扫描患者需卧位,头部被安置在MRI扫描床上,并通过头枕和固定带固定头部的位置。
医生会使用患者头部定位和标记技术,以确保扫描准确的目标区域。
2. 扫描参数设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扫描序列(例如T1加权、T2加权、增强扫描等)、扫描范围和方向、切片厚度和间距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图像质量和解剖结构的显示准确性。
3. 扫描过程一旦扫描参数设置完成,扫描仪将开始工作。
根据所需的扫描序列和参数,磁共振设备会通过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和扫描梯度磁场生成图像。
整个扫描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取决于所选的扫描序列和范围。
四、注意事项在垂体MRI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和放松,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医生和技术人员会在扫描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同时,强磁场对金属物品有吸引力,所以患者在进行扫描前需要将所有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手机等,远离磁共振设备。
五、扫描结果解读扫描完成后,医生会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他们将评估垂体腺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头颅MRI扫描规范

头颅与五官MRI扫描规范磁共振检查安全一、患者安全事注意项(一)绝对禁忌症1.体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和人工耳蜗者禁止扫描。
2.体内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禁止扫描。
3.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禁止扫描。
(二)相对禁忌症1.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在扫描范围内时慎重扫描,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和临床医生确认MRI兼容性。
2.体内金属异物不在扫描范围内时慎重扫描,同时查阅相关说明书并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并要有医生或家属的监护,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4.高烧患者应慎重扫描,最好待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时再扫描,如必需扫描则应使用低SAR值扫描序列并给予患者密切监护。
5.孕妇和婴儿应征得主管医生同意后再,并给予密切监护。
(三)扫描注意事项1.患者必须去除一切金属物品,必要时更衣。
2.扫描过程中患者裸露的皮肤不能和磁体内壁以、线圈和各种导线直接接触。
3.患者需移除纹身(纹眉)、化妆品以及染发等,以防止其含有的磁性物质造成灼伤。
4.患者应佩戴防噪耳塞,以防止听力损伤。
5.应准确输入患者体重。
6.激光灯打开定位时,应嘱患者闭眼。
7.为减少外周神经刺激症状,患者双手或双脚应避免交叉在一起,身体其它部位裸露皮肤也要避免相互直接接触。
二、工作人员安全注意事项1.磁共振室相关工作人员(技师、医师、护士等)必须熟知MRI检查的各项安全事项。
2.任何需要进入磁体间的任何人员都需去除一切金属以及磁性物品。
3.操作人员在给患者摆位时应面向大门操作,以防无关人等进入磁体间造成危险。
三、设备安全注意事项1.禁止各类大型金属辅助设备进入磁体间,如铁制的轮椅、床、担架和MRI不兼容的高压注射器等。
2.各种抢救及监控设备不能进入磁体间。
3.各种线圈导线、呼吸门控和心电门控导线不能打折成环,不能和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颅脑MRI扫描适应证 1.常规检查;2.颅脑任何一种疾病的筛查。
头部常规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3.0T)---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头部Head使用限制和提醒: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2.摆位时,肩部紧贴线圈,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三角垫固定头部。
3.建议扫描时患者下颌内收。
4.定位中心位于鼻根或眉间,激光灯经过眼睛时必须闭眼。
5.婴幼儿因头颅较小,需在他们的枕背部加软垫,以确保患者头颅中心与线圈中心一致,同时注意保暖。
平扫序列内容1 3-pl Loc 三平面定位2 OAx T2 Propeller 轴位T2运动、金属伪影矫正扫描3 OAx T1flair 轴位T1Filar扫描4 OAx T2flair 轴位T2Filar扫描5 Asset Calibration Asset 校正扫描6 OAx DWI Asset轴位弥散加权成像7 OSag T1矢状位T1加权成像增强序列内容8 OAx T1+C 轴位T1增强9 OSag T1+C 矢状位T1增强10 OCor T1+C 冠状位T1增强选择序列内容11 OSag T2 frFSE矢状位T212 OCor T2 frFSE冠状位T213 OAx T1 1 Acq轴位T1一次采集14 OAx T2 FSE轴位常规T215 OAx T2* GRE 横断面T2*加权图像3-pl Loc,三平面定位扫描:定位线说明:•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头颅位置既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确保头颅位于线圈的中心,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匹配良好。
垂体规范化扫描方案

临床应用: • • • •
OAx T2 Propeller ,病例
垂体微腺瘤 脑梗塞
垂体微腺瘤
颅内占位
血管瘤
垂体瘤,平扫,增强,动态增强后处理
3.0T ---
3-pl Loc,三平面定位扫描
• •
矢状面定位图像:
冠状面定位图像:
冠状面动态增强定位图像:
矢状面T1增强定位图像:
冠状面T1增强定位图像:来自OSag T1FSE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 • 临床应用: • • • •
OCor T1FSE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3.0T ---
垂体
患者摆位:
摆位照片:
摆位照片:
垂体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2 OSag T1FSE 3 OCor T1FSE 4 OCor T2FSE 5 Dynamic T1FSE+C 6 OSag T1FSE+C 7 OCor T1FSE+C
三平面定位 矢状面T1FSE 冠状面T1FSE 冠状面T2FSE 冠状面T1动态增强 矢状面T1FSE增强 冠状面T1FSE增强
• • 临床应用: • • • •
OCor T2FSE
扫描方法: • • 图像参数特点: • • • 临床应用: • • • •
Dynamic OCor T1FSE+C
扫描方法: • •
图像参数特点: •
•
• 临床应用: • • • •
OCor T1FSE+C , OSag T1FSE+C
扫描方法: •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磁共振常见部位扫描技术一.颅脑常规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颅脑正交叉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
儿童及颈部较长者两肩尽量向下,使头部伸入线圈。
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矢状定位像做横断位。
横断位:层厚6-8cm;层间距:0.5-3mm〔T1T2保持一致〕。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二、腰骶椎、腰髓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外表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
采集中心对准肚脐.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采集矩阵:256×256 或312mm×256mm FOV:320mm×240mm.横断位:扫描方位、脉冲序列T2加权。
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
矩阵:256×192 或312mm×192mm FOV:180mm ×180mm.三、胸椎、胸髓的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外表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病变在胸8以上,上段要平第7颈椎;病变在胸8以下,下段要平腰1、2。
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心。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192或 312×256;FOV:320mm×240mm。
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
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180mm。
四.颈椎、颈髓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颈椎外表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固定头部。
(推荐课件)MRI内听道规范化扫描方案

显示神经结构清晰,血管呈低信号。 临床应用: • 面瘫。 • 桥小脑脚占位。 • 内耳发育畸形。
13
OAx 3D-Fiesta-c,内听道水成像和神经成像:
8
OCor T2FSE,冠状面薄层T2加权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 在横断面T2图像上定位冠状面,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旋转角度。 • 可先使用一条横断面定位线,平行于左右内听道结构,再增加扫描层数。 • 扫描范围包括蝶窦和覆盖左右乳突结构。 • 添加上下饱和带以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 可选择脂肪抑制以突出显示病灶。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 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 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 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2
患者摆位:
1. 采用标准头部成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人体 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
5
3-pl Loc, 三平面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 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头颅位置既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确保头颅位于线圈的中心。 • 内听道的三平面定位图像,层厚较薄,并且在冠状面层数较多,冠状面定位像上应该能观察到内
听道结构,以利于其后序列定位。 •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头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是否良好匹配。
用REFORMAT进行薄层听神经、面神经薄层重建。 • 经过后处理可以切掉周围的组织,将内耳结构放大,来显示半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正常腺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冠位均 可测量。
✓ 正常垂体的高度与其功能状态有关。 最大高度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正常成人 10mm:青春发育期、哺乳期妇女 12mm:孕后期和产后妇女
✓ 正常垂体的最小高度不应小于4mm
Kitamura E,etal. AJNR 2008,29:1257– 60
垂体瘤的临床评价
闭经-溢乳:>81.7%可能有肿瘤,>1年增至94%。
闭经:43.8%可能有肿瘤。 症状评价 月经紊乱伴溢乳:21.4%可能有肿瘤
溢乳:17.2%可能有肿瘤。
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12.5%)。
✓ 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
✓ PRL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
鼻咽癌颅底侵犯,累及垂体
垂体组织破坏提示为恶性病变
肺 癌 颅 内 及 鞍 区 转 移
✓鞍区转移性肿瘤,
较少见(1%),鞍
上下同时存在,垂体
破坏性改变,其它区
域常合并转移病灶
(二)垂体的高度
1、垂体高度增大:垂体高度大于相应标准(681012准 则);区分生理性增生、反馈性增生和垂体肿瘤
生理性增生: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垂体由于内分泌激素 需求增加,垂体增高,以正中结节部隆起,两侧对称,强 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摆位照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动减至5层,不能超过当前参数允许扫描的层数。 • 如果添加前后饱和带减轻血管搏动伪影,则会增加扫描时间。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Sag T1FSE,矢状面T1加权图像:
扫描方法: • 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平行于中线,矢状面定位像调整FOV
• 当层厚小于3mm时,建议FOV大于18cm,以增加信噪比。 • 一般层厚为2-3毫米,9层扫描对常规垂体扫描范围已足够,如果病灶较大则增加层厚。 • 为了减轻血管搏动伪影,请添加左右饱和带。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患者摆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2. 摆位时,头顶部尽量向线圈内,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
用三角垫固定头部。 3. 下颌一定要内收,必要时垫高枕后,这样可明显减少图像伪影。 4. 定位中心位于鼻根或眉间,若是激光灯经过眼睛时必须闭眼。 5. 婴幼儿因头颅较小,需在他们的枕背部加软垫,以确保患者头颅中心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 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 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结构。 •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头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是否良好匹配。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alibration Scan,校准扫描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的上下和前后位置。 • 扫描层厚能明显影响图像的SNR,因为矢状面扫描需要NPW,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垂体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FGRE
2
Calibration Scan
3
OSag T1 FSE
4
OCor T1 FSE
5
OCor T2 FRFSE
6 OCor Dyn T1+C
7
OCor T1+C
8
OSag T1+C
三平面定位 校准扫描 矢状面 T1成像 冠断面T1成像 冠断面T2成像 冠状面动态T1增强成像 冠状面T1增强成像 矢状面T1增强成像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pl Loc, 三平面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 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头颅位置既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确保头颅位于线圈的中心。 • 垂体的三平面定位图像,层厚较薄,并且在冠状面层数较多,冠状面定位像上应该能观察到垂体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Cor Dyn T1+位线,保证与标准图像对位。 • 因为动态增强扫描,为了加快扫描速度,只允许扫描4-5层,因此在复制了定位线之后,必须手
• 所有的序列若要使用ASSET或PURE,必须针对相应线圈进行校准扫描。 • FOV中心位于解剖中心,上下范围必须超过要扫描的解剖范围。 • 一般情况下使用一次采集,扫描范围不够时增加层厚。 • 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 ASSET能加快常规序列的扫描速度,或能改善EPI序列的图像对比度。 • PURE能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
使用限制和提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 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 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 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Cor T1FSE,斜冠状面T1定位方法之二:
定位线说明:
• 在矢状面图像上定位冠状面,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FOV旋转角度。 • 冠状面定位线可以平行于垂体柄。 • 当层厚小于3mm时,建议FOV大于18cm,以增加信噪比。 • 一般层厚为2-3毫米,9层扫描对常规垂体扫描范围已足够,如果病灶较大则增加层厚。 • 为了减轻血管搏动伪影,请添加前后饱和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Cor T1FSE,冠状面T1定位方法之一:
定位线说明:
• 在矢状面图像上定位冠状面,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FOV旋转角度。 • 冠状面定位线可以垂直于垂体窝。 • 当层厚小于3mm时,建议FOV大于18cm,以增加信噪比。 • 一般层厚为2-3毫米,9层扫描对常规垂体扫描范围已足够,如果病灶较大则增加层厚。 • 为了减轻血管搏动伪影,请添加前后饱和带。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Sag T1,矢状面T1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 在三平面定位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平行于大脑中线,矢状面定位像调整FOV的前后和上下 位置,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旋转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