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三章

合集下载

初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初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初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资料初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存。

在初二生物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的重要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遗传等内容。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来了解细胞的结构。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它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其中包含了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细胞的功能。

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呼吸作用、排泄废物、生长和分裂等。

细胞通过细胞膜摄取营养物质,并通过细胞质进行新陈代谢。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废物。

废物通过排泄作用排出细胞外。

细胞还能通过分裂来增殖和生长。

二、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的相关特征和规律。

生物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划分。

生物被分为五个大类,分别是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

其中,动物界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植物界包括了所有的植物,真菌界包括了所有的真菌,原生生物界包括了原生生物,细菌界包括了细菌。

每个大类下面还有更加具体的分类。

例如,动物界下面又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亚界。

脊椎动物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无脊椎动物包括了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这样的分类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相关特征和进化规律。

三、生物的遗传遗传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关乎着生物的传承和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和性状。

在生物的遗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生命科学 知识点梳理(精华版)

生命科学 知识点梳理(精华版)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90分以上优秀)单元知识梳理(精华版)第1章人体结构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八大系统:呼吸(气体交换)、消化(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泌尿(排出代谢废物,水盐酸碱平衡)循环(运输和交换)、神经(调节和控制)、内分泌(调节)、运动、生殖系统。

方位术语:外侧和内侧,浅和深……内环境 1、组成:血浆+组织液 2、特点:相对稳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例如小肠(消化吸收)、肺泡(气体交换)、肾单位(尿生成)第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先天)、条件反射(后天)4、激素失常:侏儒症、巨人症·生长激素;呆小症、甲亢·甲状腺激素;糖尿病·胰岛素(降血糖)5、人的体细胞染色体;23对(46条)=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或XX)6、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引起第3章健康与疾病健康的基石: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规律作息预防传染病的三环节传染源管理隔离、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消毒……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粘膜非特异性免疫(无针对性)第二道:炎症物质和巨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有针对性)抗原能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根据是否需医师处方,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第4章生物的类群一、光合作用1、主要场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2、过程:3、影响因素:光照(热量)、温度、水分等备注: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温度较高,水分充沛,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二、叶的结构、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1、上表皮、下表皮2、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3、叶肉(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4、叶脉三、鸟类(飞行?):纺锤形、羽毛、翼、肺、双重呼吸四、鱼类(水生?):保护色、梭形、鳞片、鳃、鳍、侧线五、节肢动物(繁盛?):群居,体型较小,分节、外骨骼、口器多样,繁殖能力强,自我保护方式多样六、概念:自养/异养、发酵、根瘤菌、共生/寄生/腐生、双名法(属名种加词)第5章生态系统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2、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捕食、寄生、共生、种间竞争)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

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

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1.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学科,其基础知识包括生命的组成、机能、生物的分类和演化等。

2.生物的组成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两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有三个主要的部分: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DNA,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仓库,包含细胞器,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起到物质的进出和细胞内外环境的交流作用。

4.生物的机能生物的机能包括营养、运动、感受、繁殖等。

这些机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物体与外界交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5.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将不同的生物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和命名。

生物的分类有三个主要的层次:界、门、纲。

生物的分类是基于它们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基因序列等。

6.生物的演化生物的演化是指生物由原始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发展过程。

生物的演化理论有两个主要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突变选择论。

生物的演化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

7.生物的生态生物的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生物圈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

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8.生物的遗传生物的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遗传学的发展对于认识生物的遗传规律和控制基因的组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9.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从原始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发展的过程。

进化理论认为,生物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迅速进化的。

10.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之余,请大家认真复习相关知识,做好备考准备。

七年级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探索生命的科学,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科学。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多个章节的内容,对生命结构、分类、进化、生态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每章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一项科学的谜团。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组成成分,探究了生物起源的四种学说。

重要的知识点有:- 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代谢、遗传、发育、适应与进化。

- 生物的组成成分:生物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

- 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神创说、自然生成说、外星起源说、生物进化说。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探究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习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以及细胞膜的特殊性质。

重要的知识点有:-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核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等。

- 细胞的基本功能:合成、分解、运输、排泄、生长、繁殖等。

-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 细胞膜的特殊性质:半透性、选择性通透性、大分子通过膜的方式(渗透、扩散、轴向扩散、运载蛋白等)。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深入学习了细胞的代谢过程及相关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方式维持身体健康。

重要的知识点有:- 细胞内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蛋白质合成、脂质合成等。

- 细胞内代谢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分解反应、合成反应、超过反应、酶促反应等。

- 营养物质对身体的作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身体内合成与相应的意义。

第四章细胞的遗传物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遗传物质则是指导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探究了DNA的基本结构及作用,遗传变异的原因和类型,以及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资料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资料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一、显微镜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有螺纹,()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没有螺纹,()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且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视野亮;光圈(),视野暗;(2)调节反光镜:(),视野亮;(),视野暗;(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看见的细胞数目();高倍镜,视野(),看见的细胞数目()。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装片—()—观察—(—收镜—整理(在对光时,强光用(),光线较暗用();调焦先粗再细)二、生物的多样性⒈生物的分类(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目、科、()、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真菌和病毒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

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没有(),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和()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细胞都有细胞壁。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基础知识1.1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1.2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1.3 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生物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第二章:生物的运动与营养2.1 生物的运动- 生物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肌动蛋白运动等- 生物的触觉和运动调节2.2 生物的营养- 生物的营养分类:光能营养、化学能营养、有机物的摄取- 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2.3 生物的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第三章:生物的繁殖和遗传3.1 生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3.2 生物的遗传-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等- 遗传的方法: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3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成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变异的形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第四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4.1 生物的生长- 生长的类型:数量生长和质量生长- 生长的调控机制:激素调节4.2 生物的发育- 生物的发育阶段:胚胎期、幼体期、成体期- 生物的发育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胚胎发育第五章:生物的适应与保护5.1 生物的适应- 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因子- 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5.2 生物的保护- 生物的天敌和捕食者- 生物的生存危机和保护方法综上所述,初一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生物的运动与营养、生物的繁殖和遗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适应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营养和呼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细胞与遗传在九年级科学课程中,细胞与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单元,涵盖了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以及基因的传递等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探索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以及遗传的奥秘。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吧!一、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在生物学中,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我们身体中的每个器官、组织,甚至是细胞本身都由细胞构成。

细胞的结构非常复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层,它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了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是细胞的主体部分,包含了细胞器、细胞器的基质以及溶质。

而细胞核则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紧密相连,它们相互配合,完成细胞的各项活动。

二、细胞分裂:生命的继承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或更多的细胞。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也是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的必要过程。

常见的细胞分裂有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一个鞘和纺锤体,通过减数分裂生成两个细胞。

这个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复制,然后在纺锤体的引导下均匀分配给两个新细胞。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直接通过核裂变形成两个细胞。

这种分裂方式适用于原核生物,它们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三、基因:遗传的密码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

每个基因携带着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功能。

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基因的组合和突变,生物体的性状会发生变化。

基因传递是指父母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通常,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由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共同决定的。

有些性状是显性的,当遗传到后代时会表现出来;而有些性状则是隐性的,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

通过遗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

四、克隆技术:科学的突破克隆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科学技术,它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基因操作实现对生物进行复制和改造。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三章.doc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三章.doc

检疫管理:对传染源病人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第三章、健康与疾病第一节、认识健康1、 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2、 青春期心理健康:> 生理变化:1)形态:身高、体重迅速增长2)功能发育:肌肉:肌力突增;心肺:心脏的收缩能力大为提高;肺活量增大;脑:体积增加,单不多,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调节能力大大增强,更加准确、协调。

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加营养> 心理变化r 心理特点: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

丫表现: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

此时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师生间,父母与子女间,要互相沟通。

3、 生命H 我管理——对H 己的生理、心理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计划和管理重要观念——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实验与实践:制定健康计划P76 第二节、常见病及其预防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的定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rti 备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Z 间互相传染。

「病毒(无细胞结构,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体病毒)、 病原体I细菌(无细胞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伤寒细菌、喉痛细菌、I 真菌(有细胞核,如引起体癣的真菌)、匚寄生虫(幕I 虫、虱子、猪肉绦虫)等举例:乙肝——病原体: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血液、I [常生活密切接触、母婴。

根本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艾滋病一病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预防措施: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肺结核——病原体:结核杆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染;主要预防措施:不随地吐痰等。

2、 传染病流行过稈:传染病在人群屮发生、传播和终上的过稈。

3、 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 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水环境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健康教疗5、个人预防传染病措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饭前便麻勤洗手 经常打扫卫生按时预防、接种,发现情况早报告积极锻炼少体、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认识健康
1、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青春期心理健康:
生理变化:1) 形态: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2) 功能发育:肌肉:肌力突增;心肺:心脏的收缩能力大为提高;肺活量增大;脑:体积增
加,单不多,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调节能力大大增强,更加准确、协调。

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加营养
心理变化
心理特点: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

表现: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

此时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师生间,父母与子女间,要互相沟通。

3、生命自我管理——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计划和管理
重要观念——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
实验与实践:制定健康计划P76
第二节、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的定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

病毒(无细胞结构,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体病毒)、病原体细菌(无细胞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伤寒细菌、喉痛细菌)、
真菌(有细胞核,如引起体癣的真菌)、
寄生虫(蛔虫、虱子、猪肉绦虫)等
举例:乙肝——病原体: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血液、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母婴。

根本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艾滋病——病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预防措施: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肺结核——病原体:结核杆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染;主要预防措施:不随地吐痰等。

2、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3、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源管理:对传染源病人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水环境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健康教育
5、个人预防传染病措施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勤洗手
经常打扫卫生
按时预防、接种,发现情况早报告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

二、人体的免疫功能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以下帮助记忆:
避免感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阻挡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

物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

化学屏障——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粘膜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如:皮肤分泌物的功能:汗液中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一定的杀菌作用;
鼻腔粘膜中腺细胞分泌液功能:抗细菌和病毒;粘住细菌、随着呼出的气体带出体外或随粘液排出(鼻涕);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巨噬细胞等以及炎症介质组成。

举例:手割破后不消毒结果会怎样?1)体液有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细菌杀灭、溶解。

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通常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
发现(体内衰老、死亡、突变细胞)—吞入—溶解—清除。

3、非特异性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
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和炎症介质
当先天性的免疫不能清除入侵的微生物时,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开始起作用。

4、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反应的开启
a) 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b)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c) 抗原——引起人体(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不同的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其失活。

有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这些淋巴细胞会立刻产生抗体,使你不再生病。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当人体和环境中的某种病原生物接触后,会产生对该病原生物的特殊免疫力(抵抗力),把专门对某一种病原生物有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作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的天然的免疫功能;对病原生物无针对性和特殊性。

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第三道防线
三、生活方式与常见非传染病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

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

所以,我们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实验与实践: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P87
结论:水蚤的心跳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显然,水蚤的心跳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

原因:酒精具有麻痹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第三节、医药常识与医疗技术
一、医药常识
1、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凭职业医师开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就像在医院的药房一样。

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就可以购买,然后按照药品说明使用。

这样,就要求大家都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品的常识。

2、学会看药品说明书P96
1) 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说明该药对哪些病起作用,即能治疗何种病症。

使用时要结合病情,对症下
药。

2) 用法用量:用法:主要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有些药物不是口服的,可能是外用或含片。

用量:指出用药的多少,有些时候必须与规格结合起来看,例如,感冒冲剂为袋装,在用量
上写明:“每次12克”,规格上写明:“每袋6克”,因此,实际上每次应服用2袋。

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或说明书上的规定执行。

不能擅自加大、减少剂量或改变用法。

3) 有效期:药物的有效期是关键,请学生注意看清楚,上面标明的是生产日期,有时需要依此来推算有效期。

药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有时有的药物即时还在保值期内,外观发生明显变化,也不能使用。

4) 适应症
5) 禁忌症:
6) 副作用:出现不适症状要向有关部门反应。

7) 注意事项:药品说明书上特别标明的内容:如幼儿、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须严格遵守。

8) 贮藏方法:不同药物贮藏的方法不同,贮藏方法不当会引起药物的变质。

9) 批准文号、制造单位:说明该药品经过国家检验合格,否则为非法药品,不能使用。

3、配置家庭医药箱P98
1)家庭医药箱内的物品:医用器具(体温表、血压计、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等
外用药
除常见药物、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内服药
2)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时要避开家人对某些药物过敏的药品。

药物的贮藏:根据不同药物对光、热、水分、空气等要求贮藏。

如:棕色玻璃品存放药物,拧紧盖,置于蔽光、干燥的阴凉处。

受温度影响的药物,存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酒精、碘酒等制剂,密闭保存。

内服药、外用药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

药物的备量:不宜过多,三五日剂量。

定期清理清理药箱:3-6个月清理一次,处理过期药物。

4、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成就
秦汉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和生理,介绍了疾病有关的知识。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
唐朝孙思邈千金药方创立了脏病、腑病分类。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了所有诸家本草所记载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

总结了16世纪
以前我国人民丰富的药物学经验,对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意外伤害与急救
1、基本的急救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外伤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

2、心肺复苏:
内容: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作用:对呼吸和循环进行有效的人工支持,保证对脑、心和其它重要脏器的供氧,提高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存活率。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比例:1:15
3、煤气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开窗通风
将清醒者撤离现场至无污染的室内休息,注意保暖,减少并发症。

对有意识、精神障碍,心率失常者送医院治疗
对神志不清、昏迷者应密切注意呼吸、脉搏生命体征,保持气道开放
对呼吸浅表垂危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争取氧气面罩给氧‘呕吐时采用侧卧位,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心跳呼吸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送医院途中坚持进行。

实验与实践P101
1、模拟现场心肺复苏
判断是否有意识——通过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
判断呼吸是否停止——看胸廓是否有起伏、或用羽毛在鼻孔前探视是否有气流。

判断是否有心跳——颈动脉测试脉搏是否存在
无呼吸有心跳:人工呼吸
有呼吸无心跳:胸外按压
既无呼吸有无心跳:实施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比例为1:15
2、模拟伤口处理和包扎
对伤口进行包扎的作用: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包扎注意事项: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有条件的要消毒
包扎时伤口封闭要严密,
动作要快而轻、
包扎部位要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