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合集下载

城市环境监测站环评报告书

城市环境监测站环评报告书

城市环境监测站环评报告书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城市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旨在有效监测城市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书对城市环境监测站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该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项目概述城市环境监测站将位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监测站主楼、气象塔和辅助设施。

主楼将设有实验室、办公区、数据分析室及会议室等功能区域,气象塔将用于安装大气监测设备。

三、环境影响评估1. 噪声影响评估为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干扰,监测站建筑将采用声学隔离材料并合理设计。

在运行期间,设备运转噪音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2. 废水排放评估监测站将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监测活动,因此会产生废水。

废水将通过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到达标排放要求,确保不对周边水体和水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3. 废气排放评估因监测站所需设备的特殊性质,将产生少量废气。

为减少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将采用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土壤污染评估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营不会涉及土壤开挖和堆放,因此不会对周边土壤产生污染和破坏。

五、环境保护措施1. 建筑设计方面:a.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b. 设计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系统,减少对能源的依赖;c. 安装噪声隔离设施,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d. 配置排水设施和废气处理设备,确保废水和废气排放达标。

2. 运营管理方面:a.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减少废气和废水排放;b.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c. 监测站周边绿化和景观规划,提高环境质量。

六、社会影响评估城市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管理和规划具有积极影响,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和参考,为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该项目也将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七、结论和建议本环评报告书综合评估了城市环境监测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及数据审核要点分析

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及数据审核要点分析

ECOLOGY区域治理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及数据审核要点分析旬邑县环境监测站 陆明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影响及形成原因,概述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的内容,并分析对其进行数据审核的要点,为城市进行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噪声;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审核中图分类号:P73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147-0001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城市不断膨胀,城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增大,进一步扩大了人类活动的区域和频率,随之也带来更多的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声污染,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其中声污染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污染类型,不局限于人类,对动植物的生长也有不良影响。

所以进行噪声的监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地区和时间段内噪声的高低,并据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声污染的影响。

本次就针对城市噪声污染和声环境质量监测进行简单分析。

二、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影响及形成原因(1)影响。

环境噪声指的是会干扰人类生活的所有声音类型,比如生产、施工、交通运输等中产生的噪声。

噪声虽然不会对生理器官产生直接影响,但长时间高分贝的噪声,会降低耳朵的听力,严重的会带来听力器官损伤,心理上也可能出现暴躁易怒等问题;对于环境中的动物也有恶劣影响,会导致动物逃离原本的环境,前往其他地区生存,而且也可能带来身体损伤,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生长;对于一些精密度高的仪器设备,长期的噪声污染也会影响到设备的参数和性能,进而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

(2)形成原因。

因为当前城市建设密度高,人口居住密度大,所以城市内经常出现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带来的噪声,还有娱乐场所带来的噪声,这些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如果是噪声分贝大,但时间短,震动波没有规律,则带来的影响较小,比如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但如果是时间长,声波频率单一稳定,带来的影响较大,比如交通运输和施工产生的噪声。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2017年第1季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〇一七年三月2017年第1季度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目录概述 (1)1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 (2)1.1全国城市 (2)1.2省会城市 (5)1.3小结 (8)2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同期比较 (9)2.1全国城市 (9)2.2省会城市 (10)2.3小结 (11)3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2)附表1 (13)附表2 (21)2017年第1季度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概述2017年第1季度,全国共有310个地级以上城市对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

本季度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5434点次,昼间、夜间各2717点次。

各类功能区昼间总达标点次为2547个,总点次达标率为93.7%;夜间总达标点次为2116个,总点次达标率为83.1%。

本季度31个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814点次,昼间、夜间各407点次。

各类功能区昼间总达标点次为365个,总点次达标率为89.7%;夜间总达标点次为262个,总点次达标率为64.4%。

本季度监测数据总体来看,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点次达标率均高于夜间。

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点次达标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类功能区中4a类区夜间达标率最低,全国城市的该类点次达标率仅为53.8%,省会城市的该类点次达标率仅为23.4%。

与2016年第1季度相比,全国城市0类功能区昼间、2类区昼间、3类区昼间和夜间、4a类区昼间点次达标率有所下降,4b类区昼间点次达标率与上年持平,其他各类区昼间和夜间点次达标率均不同程度上升。

省会城市1类功能区昼间和夜间、4a类区夜间点次达标率有所下降,0类区昼间、3类区昼间、4b类区昼间点次达标率与上年持平,其他各类区昼间和夜间点次达标率均不同程度上升。

4a类区(即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夜间长期超标率高,且在省会城市更为严重。

建议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扰民的管控,保障居民夜间的睡眠环境。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六、测量时间:1)分昼、夜两个时段进行。

规定时间内的等效声级Leq和交通流量;2)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面段)。

同时测量最大声级Lmax ;3)对道路交通噪声应同时测量累积百分声级L10、 L50、L90 ;4)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测量10min的等效声级Leq,同时记录噪声主要来源。

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监测结果评价将全部网格中心测点测得10min 的等效声级Leq 做算术平均运。

七、测量方法:1、功能区普查监(0-3类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1)将要普查监测的某一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且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 100 个。

测点应设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测点条件为一般户外条件。

监测分别在昼间工作时间和夜间22:00-24:00 (时间不足可顺延)进行。

在前述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某一声环境功能区的总体环境噪声水平,并计算标准偏差。

根据每个网格中心的噪声值及对应的网格面积,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面积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的达标面积比例。

2)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至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保持不变。

对于0、1、2、3类声环境功能区,该监测点应为户外长期稳定、距地面高度为声场空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其位置应能避开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噪声源;3)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每次至少进行一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测,得出每小时及昼间、夜间的等效声级 Leq 、Ln 、Ld 和最大声级Lmax。

用于噪声分析目的,可适当增加监测项目,如累积百分声级L10 ,L50 ,L 90等。

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监测结果评价各监测点位测量结果独立评价,以昼间等效声级Ld和夜间等效声级L n 作为评价各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

2、定点测量方法:1)噪声污染时间分布在标准规定的城市建成区中,优化选取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测点,进行长期定点噪声监测,进行24h测量,测量每小时的Leq及Ld和Ln。

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

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
4.1 道路交通监测的目的
反映道路交通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分析道路交通噪声声级与车流量、路况等关系 及变化规律;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4.2 道路交通监测的点位设置
选点原则: (1)能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各类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交通噪声排 放特征。 (2)能反映不同道路特点(考虑交通类型、交通流量、机动车行驶速度、路面 结构、道路宽度、敏感建筑物分布等)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3)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数量:特大城市≥100 个;大城市≥80 个;中等城 市≥50 个;小城市≥20 个。一个测点可代表一条或多条相近的道路。 测点选在路段两路口之间,距任一路口的距离大于 50m,路段不足 100m 的选路段 中点,测点位于人行道上距路面(含慢车道)20cm 处,监测点位高度距地面为 1.2— 6.0m。测点应避开非道路交通源的干扰。 监测点位基础信息见附表 2 规定的内容。 4.3 道路交通监测的频次、时间与测量量
昼间监测每年 1 次,监测应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测量,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正 常工作时段。
4
夜间监测每五年 1 次,在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 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夜间时段。
监测工作应安排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每个城市监测时间应固定,监测应避开节 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每个测点测量 20min等效声级Leq,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Lmax、Lmin和标准偏 差(SD),分类(轻型汽车、重型汽车)记录车流量(辆/20min)。 4.4 道路交通监测的结果与评价
昼间监测每年 1 次,监测应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测量,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正 常工作时段。
夜间监测每五年 1 次,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 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夜间时段。

噪声环境监测报告

噪声环境监测报告

噪声环境监测报告1.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个特定区域的噪声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噪声水平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2. 数据收集为了准确地评估噪声环境,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一个居住区作为研究区域,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在该区域的多个位置进行了数据收集。

我们通过采集持续一周的数据,以获得全面的噪声监测结果。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噪声水平根据测量结果,研究区域的噪声水平较高。

白天噪声水平平均为70分贝,夜间略有下降,平均为65分贝。

在某些繁忙的交通路口,噪声水平甚至超过了80分贝。

3.2 主要噪声源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噪声源:•道路交通:研究区域附近的道路交通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车辆的行驶声、喇叭声和引擎噪音对周围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干扰。

•建筑施工:在研究期间,我们还注意到有多个建筑工地在附近进行施工工作。

重型机械的噪音和工人的操作声音成为了环境中的噪声污染源。

•商业活动:研究区域内的商业活动也对噪声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餐馆和娱乐场所,在夜间经营时,产生的噪音较为明显。

3.3 噪声影响高噪声环境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健康问题:高噪声水平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失眠、听力受损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睡眠质量下降:尤其是夜间噪声对居民的睡眠质量产生严重的干扰,导致疲劳和精神不佳的情况。

•焦虑和压力: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们会经历更高的焦虑和压力水平,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 建议和改进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交通管理:加强对交通噪声的管理和控制,包括限制高噪声车辆的通行、改善道路建设材料以减少路面噪音等。

•施工管理: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隔离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商业活动控制:加强对商业娱乐场所的噪音管理,确保其在经营过程中遵守噪音控制标准,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监测方法验证报告

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监测方法验证报告

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监测方法验证报告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方法验证报告
编制: 日期:
校核:日期:
审核:日期:
广东XX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声环境噪声监测方法验证报告
1方法依据
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适用范围
适用于0类、1类、2类、3类、4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及城市、城市规划区、乡村、交通干线、噪声每感建筑物的监测。

3测量仪器
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1级计、AWA6221A型声校准器
4测量所象条件、测点位置及测量时段
测点位置:
5校准测量
5.1敏感建筑物室外测量
5.2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
5.2交通噪声测量
牛山村委莞长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指标
人员比对测量:
由上表可知,牛山材监测期间监测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其余各监测点两天昼夜间的监测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尖中昼夜间的标准要求。

9结论
通过两种不同型号的仪器和同实验室的不同人员对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

选择了最佳的仪器、气象条件、测点位置、测量时段,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测试结果满足方法要求。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为提高声环境质量监测水平,推进噪声自动监测进程,满足环保系统建设实施噪声自动监测的需要,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提出了声环境功能区实施噪声自动监测的点位布设、监测项目、结果评价、数据报送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声环境质量监测中各城市所开展的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

道路交通噪声实施噪声自动监测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2.1 原始数据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设定的最小测量时段测得的数据,是其它各时段统计和分析的基础数据。

(该数据根据使用仪器功能的不同,可以是瞬时声级或等效声级、频谱、气象数据等。

)2.2 有效采集率原始有效采集率(Activity ,简称Act )是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与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之比的百分数:%100⨯=Nn Act 式中:n —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N —在监测时段内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

统计有效采集率是在统计时段内参与统计的各分量有效采集率之和与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之比:N Act Acti ∑=式中:Act i —在统计时段内各分量的有效采集率;N —在统计时段内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

2.3 等效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的简称,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当采用A声级测量时,用L Aeq,T 表示(简写为L eq ),单位dB (A )。

2.3.1 连续积分等效声级当采用连续积分方法测量时,等效声级表示为:⎪⎭⎫ ⎝⎛=⎰T eq dt L T L i 01.0101lg 10 式中:L i —t 时刻的瞬时声级,单位:dB ,(下同);T —规定的测量时间,单位:秒,(下同)。

2.3.2 等间隔采样时的等效声级大部分仪器均采用等间隔采样的方法进行噪声测量,此时可用下式表示等效声级:⎪⎭⎫ ⎝⎛=∑=N i L eq i N L 110/101lg 10 式中:N —规定的测量时间T 内的采样次数;L i —单次采样的瞬时声级或等效声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区为主的区域;
2 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1
4a 类 ≤70 ≤55
3 类区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 类区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本文 4 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
附表:
2013 年第一季度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噪声监测结果平均值

17 64.7
16 50.0 -14.7

17 23.5
16 50.0 26.5
1类 (居住区)

209 86.1 220 90.5 4.4

209 68.9 220 75.0 6.1
4类
2类
3类
(交通干线
(混合区) (工业区)
两侧区域)
昼 夜 昼夜 昼 夜
340 340 209 209 240 240
LN 44.4 41.2 41.3 42.2 43.5 47.2 45.9 45.8 46.7 43.6 43.5 44.0 40.4 48.6 41.3 40.3 40.9 44.1 42.8 45.8 40.8 41.9 46.7 43.1 42.2 39.2 41.0 43.1 40.6 40.6 41.2 44.5 45.7 41.7 36.1 50.1 46.4 47.8 44.5
LN 46.9 53.2 49.7 49.5 53.1 53.1 53.1 52.6 44.1 46.8 44.2 56.0 39.3 51.6 49.2 51.5 44.6 61.8 60.6 49.5 50.7 54.9 48.5 46.7 45.7 58.1 50.3 53.1 50.3 48.8 49.6
LN 48.6 52.4 46.5 49.2 53.9 60.0 50.9 55.1 49.4 54.5 51.8 54.9 53.6 53.6 50.9 53.5 51.2 48.2 53.1 54.4 49.7 51.6 43.3 47.3 60.1 54.7 52.1 52.7 50.3 54.6 52.6 47.3 57.7 47.0 52.1 45.5 50.5 43.2 59.6
LD 55.8 55.7 55.4 54.3 55.1 58.2 56.2 56.6 55.9 55.4 55.6 55.2 55.8 58.4 55.3 52.2 53.2 54.6 49.7 59.7 54.2 54.5 55.4 56.1 54.0 59.6 55.1 65.4 56.0 52.2 57.6 53.5 60.9 55.9 49.9 53.4 52.1 65.0 56.7
3类 (工业区)
LD 60.8 61.3 60.7 60.1 63.2 61.4 62.8 63.2 57.8 53.9 47.9 68.7 45.7 60.1 58.9 59.2 54.2 63.5 60.4 57.5 57.4 57.0 52.1 56.5 51.2 65.0 58.4 60.1 55.2 57.3 59.3
3类 昼夜 212 190 217 217 97.7 87.6
4类 昼夜 216 88 249 249 86.8 35.3
图 1 2013 年第一季度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达标情况图
4
总体上看:各类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工业 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超标严重。
4类 (交通干线两侧
区域)
LD 71.0
LN 69.5
67.3 59.5
67.8 53.6
68.3 61.9
66.4 53.2
68.6 54.2
67.1 53.6
67.5 54.4
69.8 64.4
66.0 55.6
60.8 52.6
60.1 53.5
64.6 58.9
66.6 53.8
67.4 53.8
表1
2013 年第一季度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达标情况表
年度 时间
2013 年 第一季度
功能区类别
达标点次 监测点次 达标率(%)
0类
昼夜
8
8
16 16
50.0 50.0
1类 昼夜 199 165 220 220 90.5 75.0
2类 昼夜 324 284 358 358 90.5 79.3
89.4 75.6 96.2 82.3 82.1 32.1
358 358 217 217 249 249
90.5 79.3 97.7 87.6 86.8 35.3
1.1 3.7 1.5 5.3 4.7 3.2
2013 年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期比较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达标率变化情 况:疗养区昼间达标率下降,疗养区夜间、居住区昼间夜间、混合区夜 间、工业区夜间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夜间达标率均有所上升,其它 类功能区达标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其中疗养区昼间下降 14.7 个 百分点,夜间上升 26.5 个百分点;居住区昼间上升 4.4 个百分点,夜间 上升 6.1 个百分点;混合区夜间上升 3.7 个百分点;工业区夜间上升 5.3 个百分点;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上升 4.7 个百分点,夜间上升 3.2 个 百分点。由于疗养区监测点位太少,随机因素影响达标率变化明显。
城市名称
北京市 天津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保定市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临汾市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沈阳市 大连市 鞍山市 抚顺市 本溪市 锦州市 长春市 吉林市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牡丹江市 上海市 南京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0类 (疗养区)
LD ----44.7 ---47.9 -------44.2 -33.0 --40.1 50.3 ---------
2、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同期比较
2013 年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期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达标率比较见表 2。
表2
2013 年第一季度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达标率与上年同期比较表
0类 年度/时间 功能区类别 (疗养区)
2012年
监测点次
第一季度 达标率(%)
2013 年
监测点次
第一季度
达标率(%)
达标率变化
LN 42.0 43.8 44.3 43.4 44.0 43.1 42.0 36.9 41.9 46.3 38.7 47.5 42.7 41.5 44.5 41.0 41.9 44.9 45.0 40.3 44.0 52.1 46.6 43.4 42.2 44.9 41.3 41.9 37.6 42.0 44.2
0类 (疗养区)
LD ------64.2 ------------50.0 --52.9 ----------48.2 --41.7 ---
LN ------58.8 ------------40.7 --46.4 ----------39.6 --37.2 ---
1类 (居住区)
2类 (混合区)
3
LN 45.5 44.9 44.6 46.4 48.8 53.5 47.7 49.7 45.8 50.9 52.5 48.4 49.1 48.7 49.6 43.6 46.0 47.4 43.7 50.0 47.2 46.0 48.4 45.6 47.3 49.8 49.4 60.5 45.5 41.4 43.7 43.9 43.9 47.2 46.3 46.5 46.7 51.3 50.1
4类 (交通干线两侧
区域)
LD 62.0 67.0 63.9 60.9 64.0 67.4 68.7 63.1 55.2 66.1 69.2 66.6 72.8 69.9 64.7 69.0 67.4 58.9 69.5 70.0 -64.0 62.9 62.2 63.7 66.7 60.1 74.3 61.7 64.8 -65.5 68.0 --
69.9 53.8
72.7 69.3
67.5 62.7
75.7 68.9
60.3 49.9
67.8 53.2
65.6 60.8
66.5 59.4
70.9 61.5
62.0 55.4
65.0 55.5
64.6 58.8
64.3 52.8
60.1 51.8
66.9 55.0
64.5 53.5
2
城市名称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
2013 年一季度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 O 一三年四月
1
2


1、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1 2、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同期比较………………………………3 3、评价依据……………………………………………………………………………4 附表: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噪声监测结果平均值……………………5
LN 49.0 49.0 47.9 47.9 49.3 46.2 47.1 41.6 48.5 46.1 42.9 41.7 48.9 45.9 48.6 41.7 56.5 56.4 41.3 46.2 48.9 51.3 47.7 47.6 45.2 49.4 46.5 45.8 43.9 46.9 47.5
LN ----39.1 ---39.7 -------37.5 -28.0 --43.0 45.6 ---------
1类 (居住区)
LD 51.7 53.6 53.1 50.1 53.6 53.7 51.3 48.9 51.2 53.7 48.3 45.6 49.1 52.3 53.8 49.6 47.9 53.4 46.2 46.6 51.3 49.8 50.7 52.2 50.2 53.8 48.3 53.0 43.0 48.9 50.1
2类 (混合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