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现状及勘察要点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现状及勘察要点分析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为了研究地下水的存在、分布和运动规律,以及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水文地质勘察的现状和勘察要点分析如下:一、水文地质勘察的现状1. 原始资料不足:水文地质的勘察需要大量的地质、水文数据,但由于数据获取成本高、勘察时间长等原因,往往会导致原始资料不足的情况。
2. 技术手段不完善:目前水文地质勘察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相对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察需求。
对于一些特殊的水文地质问题,尚缺乏有效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
3. 缺乏综合性分析:目前水文地质勘察往往侧重于对某个特定问题的研究,缺乏全面、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出现勘察数据不准确或不完善的情况。
1.勘察区域选取要科学合理:勘察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虑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确保勘察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数据采集要系统全面:勘察过程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数据采集应系统全面,包括水位、水文气象、水化学等数据,以及相关地质和地貌的调查数据。
3.试验方法要合理选择:根据勘察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勘察。
可以采用水井、试坑、地电、地磁、地震等方法进行勘察。
4.数据分析要科学准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数据进行反演、统计和模拟等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和预测。
5.风险评估要合理可行: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要对勘察区域的水灾、地灾、水污染等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分析当前的勘察现状和要点,可以为今后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勘察工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岩土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
岩溶地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岩溶地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由含碳酸盐的岩石(如石灰石)经过溶解、溶蚀和崩塌等作用造成。
这种地貌形态不仅给地表带来了独特的景观,而且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岩溶地貌的裂隙和间隙使地表降雨水能够迅速渗入地下,并形成地下径流。
由于碳酸盐岩中包含的石灰石等溶蚀岩石具有较强的溶解度,降雨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含碳酸盐的岩石反应,使得岩石发生溶解作用,形成地下溶洞和地下溶蚀通道。
这些地下洞穴和通道能够有效传导地下水,并将其快速输送到下游地区。
其次,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提供了容纳大量地下水的空间。
这些洞穴和通道在地下水循环过程中起到了储存和输送的作用。
当地面降雨水进入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后,会积聚形成地下水体。
这些地下水体在地下水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供给地表和地下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又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此外,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对地下水的运动和补给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空间结构的存在导致地下水运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速度。
在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的作用下,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快,且方向主要受控于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的分布。
这一特点使得地下水能够迅速补给特定地区的水源,且具有较高的水质。
然而,岩溶地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不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的存在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由于地下溶洞和溶蚀通道具有较高的渗透能力,降雨水中携带的污染物有可能通过这些空间通道进入地下水体中,对地下水质量造成损害。
此外,长期的水力冲刷作用和岩层的崩塌也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和波动。
综上所述,岩溶地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
它既为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又为地下水储存和输送提供了独特的空间结构。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岩溶地貌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和地下水资源的减少。
因此,在岩溶地貌地区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时,需要结合独特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基岩山区,由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文地质特点独特。
基岩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为岩溶岩、片岩等,容易发生岩溶作用,形成众多的岩溶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等。
这些岩溶地貌成为岩溶水的重要储集区,为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基岩山区地表水资源受降水、蒸发、渗漏等多种因素影响,水文地质特点表现为地下水位波动大、水质变化快、水文要素相互影响等。
对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进行调查分析,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灾害、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揭示基岩山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基岩山区水文地质特点的研究,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岩溶地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基岩山区是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典型代表,其水文地质特点复杂多样,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岩溶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旨在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分析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点,揭示其地质结构、岩溶发育状况和水文地质特征;2. 探讨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勘探、水文测量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3. 分析岩溶水资源在基岩山区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形成机制和补给渠道;4. 探讨水文地质调查在基岩山区的意义,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基岩山区找水的地质调查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野外考察:我们深入基岩山区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地表地貌特征、岩层走向倾角、地下水位情况等,获取初步的地质信息。
2. 勘探钻探:通过勘探钻探,我们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地质信息,包括岩性、岩层间裂隙、水文地质条件等,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地下岩溶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岩溶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深入地下深处,隐藏着世界上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观。
在地壳中,存在着许多隐藏在地下的岩溶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形态各异,也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下岩溶是由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它们以洞穴、坑洼以及地下河流等形式存在。
这些地下空洞和通道不仅美轮美奂,也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地下岩溶特征通常形成于几千万年的地质过程中,其形成过程缓慢而连续,是地球演变的见证。
地下岩溶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而地下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更具独特的特点。
首先,地下岩溶特征提供了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通道。
由于岩溶通道的连通性和溶洞的储水能力,地下岩溶区的地下水储备能力远高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储存能力。
其次,地下岩溶对地下水质量起到了调节作用。
岩溶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各种溶解物质,使地下水具备较高的纯净度。
此外,岩溶地层通常具有较高的水文地球化学活性,可释放出丰富的矿质元素,这对于地下水的富营养化和调节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次,地下岩溶有助于地下水的埋藏和保护。
由于岩溶通道具有较强的扩散和保护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地下水受到外界污染和人为干扰。
这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下岩溶特征是地球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地下岩溶洞穴具有独特的地貌风景和生态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比如中国的黄龙洞和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就是著名的岩溶地貌景观。
这些洞穴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丰富了人们对地球科学和自然现象的认识。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地下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下岩溶区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日益紧迫。
同时,不合理的开采和污染物的排放也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一些地下岩溶特征的易塌性和地质灾害等问题也给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岩溶水资源评估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岩溶水资源评估地下岩溶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察报告中对地下岩溶水资源的评估是确保该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地下岩溶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地质勘察报告中的评估方法。
一、地下岩溶水资源的特点地下岩溶水资源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岩溶地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储量丰富:地下岩溶水资源蕴藏量巨大,是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2. 丰富种类:地下岩溶水资源包括地下河流、地下湖泊和地下溶洞等多种形式。
3. 地下水动力强:由于岩溶地壳中裂隙发育,地下岩溶水资源具有较高的渗透能力和运移速度,具备较强的地下水动力。
4. 水质优良:由于岩溶地壳中的溶解作用,地下岩溶水资源的水质通常较好,是优质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二、地下岩溶水资源的评估方法为了合理评估地下岩溶水资源的储量和质量,地质勘察报告中常采用以下方法:1. 地质地貌调查: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进行调查,了解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河流、湖泊、溶洞等地下岩溶水体的存在情况。
2. 地下水位观测:监测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位,以了解地下岩溶水资源的丰度和分布情况。
3. 化学分析:对地下岩溶水资源进行化学分析,评估水质状况和潜在用途。
4. 地下水抽水试验:通过地下水抽水试验,评估地下岩溶水资源的水源补给能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
5. 地球物理探测: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电法、重力法等,探测地下水体的分布和储量情况。
通过以上评估方法,可以得出地下岩溶水资源的储量、质量以及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三、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岩溶水资源评估应用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岩溶水资源评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水规划:通过评估地下岩溶水资源的储量和质量,为地区的供水规划提供参考,确保地下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灾害预防:地下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
通过评估地下岩溶水资源,可以提前预防地下水突然涌出引发的洪灾等问题。
贵州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评价

贵州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评价贵州岩溶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利用较为困难。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地下水资源逐渐被开采和利用,对资源的评价因此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供应和环境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水资源供应功能评价地下水资源是岩溶山区城镇化中最重要的供水来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地下水的可替代性较低,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贵州岩溶山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岩溶溶洞、基岩裂隙、地下河流等地下空间中。
这些水源的蓄水量和分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对其水位、流量等进行准确测量和监测,以评估其可供水量。
在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考虑水质和水源保护。
不合理的开采和排放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使水资源供给量减少,从而影响城市的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功能评价贵州岩溶山区是中国的生态隔离带区之一,地下水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支撑区域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环境功能。
首先,地下水对岩溶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维持地下洞穴和河流的水位,支持生态多样性的维护和物种濒危的保护。
其次,地下水是贵州岩溶山区人类生计的重要基础,维持了区域农业的发展,并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不过,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也会对这些环境功能造成影响。
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化会导致土地的利用和水资源的开采与污染,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源衰竭,进一步影响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贵州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供应和环境功能,但在城镇化中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功能的同时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所以,我们应当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刍议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情况

刍议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情况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经验,根据岩溶发育情况,分析了岩溶发育给地下水分布所带来的影响。
简述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影响研究时间尚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确定和研究。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含水岩层;隔水岩层;影响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karst, analyze the impact of karst development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Brief karst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law and Influence of the time is short,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need to further identify and study.Key words: karst areas;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aquifer rock; impermeable rock; impact一、岩溶地区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分布常具有如下规律1.1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由地表到地下深处,由于岩石风化裂隙发育程度降低,地下水直接接受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大气补给减少,越向地下深处,水的溶蚀能力越低。
因此,地表附近岩溶发育,随着深度的增加,岩溶发育逐渐减弱。
按发育特征可分为四个带。
①垂直岩溶发育带。
位于地表以下,最高水位以上,大气降水通过各种裂隙渗入岩层中,主要作垂直运动。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研究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严重源缺乏。
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阻碍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提高进我国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勘察水平。
标签:岩溶地区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都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面对日益缺乏的水资源,人们正在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岩溶地区含有丰富的水资源,加强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要。
因此做好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勘察工作非常关键。
1水资源概述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淡水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储量有限。
人们对于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浪费或污染的现象,使得水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为人类所利用,而且会造成循环污染。
面对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总量的提高以及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的的现状,导致当前淡水资源存在严重的缺口。
此外还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更为严重。
例如油轮在江面上泄露、化学工厂排放的危险化学物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另外还有地震造成的日本核泄漏,使得福岛周围十三个地区的淡水变成毒水,不能再为人所用的严重污染。
面对当前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十分严峻,有100多个城市为缺水城市,40个为极度缺水城市。
虽然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地大物博之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在世界一百多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同时,由于我国有大面积的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幅大。
并且,我国地理跨度大,且地形复杂,加之山脉阻挡等因素,造成地区间降水差异大。
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造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严峻,水资源配置难度增加。
水资源短缺己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造成了水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
本文根据目前的情况阐述了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介绍了岩溶地下水勘测开发历史,分析了当前岩溶水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近期各地区岩溶水的勘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配置;地下水开发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caused the water gap is more and more bi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described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groundwater survey, analyzes the survey for the karst water i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cent regions of the karst water survey for the key ideas and working.
keywords: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 survey;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nfiguration;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21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岩溶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开发勘察现状
地下水资源勘察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地质勘察,其成果可作为水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
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随着建设和工农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由于区域内缺乏大中型地表水系和截水储水控制利用工程,工农业用水转向依靠开采深层岩溶地下水。
据统计,深层岩溶地下水的开采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率仅占其资源量的6.5%。
受大气降水量减少和地下水开采量增大的影响,造成区域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
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漏斗区,甚至对人身安全产生危害。
而且由于深层地下水因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总体污染较小,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大部分地区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可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是难得的“清水”,又因为开采深层地下水技术成本和投入低,甚至不需要法律规范,造成了我国近几年缺水区机井泛滥。
但是,不得不承认,开采深层地下水使是我国解决目前水资源困境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应该说,开采深层地下水是一项正确的决策,但要注意资源的分配与系统管理,避免过度开采。
二、水资源勘察配置的需求分析
为了保证世界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需水预测极为重要。
水资源需求分析是以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为基础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总产值的提高、农业发展与灌溉面积的增长。
上述三个方面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即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又有规律可循。
水资源需求分为经济社会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两大类,这两大类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社会需求用水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用水。
因此,我们需要科学而合理的对水资源优化配置,既考虑到经济需求,也要考虑到生态需求。
在需水预测中,既要考虑总需水量不断变大的事实,又要考虑因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改善,污水处理技术的升级,循环用水观念深入所产生的节水效果。
使需水预测符合节约用水观念。
在勘察与预测水资源时,要注意理清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关系。
可供水量是指可从地表和地下天然水体取走供人类利用的水量。
可利用量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且经济技术合理的情况下,在总水资源量中通过水利工程调节和调度可供人类净消耗的那部分水资源量。
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可供水量和可利用量之间的关系是,由于抽取的天然水往往没有被全部消耗,所以必然有一部分要重返自然界,重入进水循环。
例如农业灌溉,城市绿化洒水等。
这些回归水还可以被重复利用。
所以说,可供水量可以大于可利用的水量,即可供水量等于可利用水量乘以重复利用系数。
可利用量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系数相关,加大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是节水的重要措施。
三、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包括海水,河水,大气水,生物水,地下水。
就目前人类状况来说,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
水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储量却是有限的。
浪费或污染的
水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为人类所利用,且会造成循环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提高,污染加剧,造成了淡水缺口越来远大。
有些突如其来的因素会使污染更为严重。
例如这次地震造成的日本核泄漏,使得福岛周围十三个地区的淡水变成毒水,不能再为人所用。
所以就目前来说,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如果不严肃对待并加以解决,那样我们可能就会面临人类史上一个难以接受的重大问题。
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总用水量越来越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科技发展的需要,世界用水量从1940年的8200亿m3,增加到1970年的26000亿m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上已有45个国家用水告急。
21世纪初发展中国家还有21亿人得不到廉价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也很不乐观,有一百多个城市为缺水城市,四十个为极度缺水城市。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地大物博之国,水资源总量也比较高,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则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2163m3,相当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在世界一百多位,我国也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同时,由于我国有大面积的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幅大。
并且,我国地理跨度大,且地形复杂,加之山脉阻挡等因素,造成地区间降水差异大。
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造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严峻,水资源配置难度增加。
尤其在干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己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岩溶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保障岩溶地下水资源合理分配,应采取目标规划方法。
目标规划
方法的基本特点是目标间不可公度,目标间可以出现相互矛盾但允许人工调整和干预。
不同目标有不同特性,同一等级目标还可以有几个子目标,子目标间其重要性以权重确定。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在考虑实情的情况下应按行政区分划。
大多分为5个管理区,每个区域的供水指标由供水模拟模型决定。
岩溶地下水开采要满足以下六个目标:一,地下水开采量要小于允许开采量。
二,要优先满足人类生活用水。
三,要满足各区域内不同工业用水需求。
四,要向保证工业产值大的企业倾斜,淘汰落后企业。
五,保证开采水资源的投资最小。
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水位降深满足小于流域水位降深允许值。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满足上述水资源均衡约束的条件下,应优先保证各部门的用水要求。
决策者应该制定近期和远景水资源分配和优化方案,将优化结果分别代入地下水水量模拟模型中,可预测规划年优化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
在水资源供给量调整过程中,应主要调整电力、煤炭、化工用水量,其中电力用水量调整幅度较大,因为电力工业的供水效益比较低。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在新建和已经存在的项目中,要进行水资源利用率调查,以确定各行业的用水效率,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例如,山西省的煤炭,电力,冶金行业比较发达,但山西省位于缺水区,而这些行业又是用水大户。
山西省在开采地
下水资源时就必须考虑相邻省份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五、我国岩溶地下水开发实例
以下我国岩溶地下水开发的成功实例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岩溶峰林平原区,在地质人员的指导下,开发深层岩溶地下水,建立了以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基地,使蔬菜增收20%~30%,人均增收350元。
同时,也有效地治理了当地的石漠化,带来环境效益。
在表层岩溶泉和坡面流汇集的山凹部位,分散修建蓄水池7处,采用滴灌技术,满足果树和药材基地的用水需要,建成了4种类型生态综合建设区,当地居民人年均收入增加了800多元。
实施了巨木地下河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利用地下空间在地下河出口处筑坝拦蓄地下水成库,建成了库容239.2万立方米地下水库和3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解决了1.2万余人和1.4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和8000余亩农田灌溉难题。
水稻年增收90万公斤、油菜年增产8.82万公斤,实现年收入145万元。
参考文献:
[1]甘挑,李令跃,尹明万.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j].中国水利,2002,4.
[2]梅亚东,冯尚友.水资源复合系统基本特性的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5,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