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议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浅议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维普资讯
童 建 中国 设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大 分行) 连市
力资源的素质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为使 国有商业银行在激 烈的中外
摘要 : 中国加入 WT 后, O 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正 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 形 竞 争 中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定要 加 强 现 有 的 人力 资源 培训 。 一 势, 外资银行正凭借其优厚条件 , 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方式 , 科 和我国 国有商 () 1培训投入要加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 的年人均培训投入不足 业银 行 争 夺 人 才 。本 文 通 过论 述 了 国有 商 业 银 行 目前 人 力管 理 的 不 足 , 出 千 元 , 外 资 商 业 银 行 人 力 资 源投 入 基 本 上 保 持 在 年 人均 万 元 。 因 提 而 了当前国有商业 银行人 力资源 管理 的对 策, 以期通过有效 的人 力资源 管理 , 此 , 国有商业银行应逐年 加大培训 的经 费支出 , 而从根本上改变 从 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持续发展。 国有商业银 行人力资源培训设施简 陋 , 训与应用脱节 , 培 培训质量 关键词 : 国有商业银行 人力资源管理
放 松 自身的学 习 , 这导致 国有 商业银行科技 发展 日新 月异 , 但人才 的知识 却迅速老化, 智力储备枯竭 , 而这势必影 响银 行职 员的整体 的素质 , 直 接 影 响 了国有 商 业 银 行业 务 创 新 能 力 的增 强和 服 务 质 量 的优 化 。 2 、人 才 考核 与选 拔 不 科 学 人 才 考 核 与 选 拔 在 很 大 程 度 关 系 到员工 的工作热情。但是我国国有银行却在考核和用人 方面 , 却仍 在 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原有的机关作风和 “ 官本位 ” 想 , 人提人 , 思 用 不看人 的工作业 绩, 却论资排辈, 和工作年限, 职务相挂钩。此外 , 人 才晋升渠道狭窄 , 晋升严 重受阻 , 这使一些有 能力的人才看 不到 自 身发展 的前景 , 工作激情减退 , 或另谋高就寻求 自身发展。 3 激励 约束机制不健全 由于体制和管理 等多方面 的原 因, 、 国 有商业银行无论对 员工还是 对中高层管理 者的激励约束机 制都 很 不健全。 如对普通员工 的激励手段单 一, 激励 力度 不足 , 激励作用有 限。此外 , 员工的报酬仍 与职务 、 工龄、 学历等相挂钩 , 却忽略岗位 , 业绩等 , 这使员工的心态不平衡 , 为求公平 , 往往跳槽 到外资银行 。 而在中高层管理人 员的激励机制方面 , 多讲求行政激励和精神激 过 励 , 忽 视 货 币化 薪 酬 激 励 , 而 同时激励手 髓 撼 期化 , 少激励高层经 缺 理人员追求银行七远利益的经 营者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 制度 , ∈ 从而不 能较好地调动高级管理人 员的积极 性。由于 国有商业银行在人 力资 源 管 理 上 存 在 着 以 上 的 不 足 。 因此 , 阶段 国 有 商 业银 行 人 才 的流 现 失是十分严 重的。外资银行通过高薪、 提供海外培训机会 , 或通过其在经 营管理 上的优势 , 已从国有商业银行招聘了大量的业务骨干。有数据显 示, 近两年来,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数万人辞职 , 这些人绝大部分流 向 外 资 银 行 。 因此 , 国有 商 业 银 行 应 正 视 自己在 人 力 资 源 管理 上 的 不 足, 积极寻找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 的对 策, 以吸引和 留住优秀人才。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与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与对策建议
21年 l 0 1 2月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e ou
De .2 11 c O NO .9 No 1 V4 7 .2
总第 4 7期 9
第 l 2期
商银人资管 问 业行力源理'
文/ 玲凤 吴
【 摘
面 存在 的 问题 展 开讨 论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建 议 。
2O O5
20 06
20 07 20 08
l2 04
16 72
11 6 8 1 40 3
1 9 09
95 6
1 2 01 1 641
37 5
67 8
1 79 0 95 3
19 04
13 4 2
98 5 1 24 3
③精简人数
【 辞退 )
20 05
20 06 2 7 00 20 08
5 9
13 6 16 6 20l
l3 8
1 4 8 2 0 9 2 7 9
49 5
83 7 93 0 95 6
2 0
25 0 78 8 5
银 行人 力 资源 开发 与管 理 问题 ,笔者 对 内蒙 古呼 和


我 国国有 商 业银行 人 力资 源管 理方 面存 在
规 划 等方 面缺 乏考 虑 ,在行 政 和事 务性 工作 上 花费 了大 量 的时 间 。近年来 ,我 国国有 商业 银 行 的职工
的 问题
( )人力 资源 管理 与银 行 的经 营理 念脱 节 一 我 国国有 商业 银行 的人 力 资源 管理 还未 拟定 长 期 规划 ,其 职 能 主要 是制定 工 资分 配方 案 和人员 的
浩 特 市 部分 银 行 员 工进 行 了 问卷调 查 ,在 2 3 有 8份

关于对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

关于对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

关于对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摘要:人力资源是银行实力的基础,是银行竞争优势的核心力和发展的原动力。

银行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和科技手段的竞争。

加入WTO后,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中国各大银行通过电子化建设、企业形象塑造、精简机构等手段进行了积极应对,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

通过近几年来银行工作经验,得出以下结论:1、人才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取胜的关键。

2、我国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3、“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人力资源银行基础核心力发展动力人力资源是银行实力的基础,是银行竞争优势的核心力和发展的原动力。

银行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和科技手段的竞争。

加入WTO后,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中国各大银行通过电子化建设、企业形象塑造、精简机构等手段进行了积极应对,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

本人根据自己工作实际结合自身感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几点意见:一、人才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取胜的关键舒尔茨指出:传统经济学以偏概全,只考虑到了物质资本,而排除了人力资本,实际上人力资本要比物质资本的增长快得多,如果把无形资本加到有形资本上去,资本一收入比率就会随经济发展上升;人的生产能力得到长足改进,且比资源消耗对国民收入的贡献要大得多;战后工人的高工资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非企业主大发慈悲,而是来源于人们对自身的投资,从而使素质提高,劳动率改进。

舒尔茨认为在所有的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对人的投资,“投资于人,比投资于机器、厂房等物质资本,收益高得多,同时人力资本投资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使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引起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潮。

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科技的竞争,作为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一人才则成为现代企业的黄金资源,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人力资源 l H u ma n R e S O U F C e S
商业银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孙 长 红 中 国 建 设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辽 宁 省 分 行 1 1 0 0 0 1
摘要 : 近年 来 , 我 国商 业 银 行 步入 快速 发展 期 , 无 论 是 国 有 大 型 商 业 银 行 还 是 股 份 制 商 业 银 行 都 得 到 了迅 速 发 展 , 此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便是如何招募到企业需要的人才, 以 及如何合理的配置现有人才并激发出其最大潜能来为企业创造出更 多的价值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便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 怎样的对策来更好地完成这—任务 。

人力资源管理应注重实效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应注重满足银行经营的具体需求, 以此 为基础建立相关用人制度。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 目标是 为企业合理的配置人才, 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这就意 味着在用人上应以岗位的实际要求为取向, 根据银行的具体经营需要 来设置相关岗位, 相关岗位人员的任免应依据专业技术能力和业绩为 标准来进行, 从而实现人员的最有效配置。在这一过程 中, 无论是岗 位的设置还是人员的任免都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 要避免出现 “ 可上 不可下”, 一旦员工不适合其所在 岗位, 就应予 以降职或调离。值得 注意的是 , 人力资源管理应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 , 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 , 来考察银行未来的人才需求 情 况, 并积极做好人才储备 , 因为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战略决定 了银行未 来的用人需求结构 。目前, 商业银行引进新产品的速率越来越 陕, 对 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密切和多样化。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 理应根据银行的未来业务创新方向, 根据本行的相关人才储备状况, 提前做好相关人才的引进工作。 四 、结语 人才是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 ,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 随着产品复杂程 二 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 度的不断加深 , 人才的重要. 『 生 也在不断加强。因此 , 商业银行的人力 商业银行能否 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 , 这 与员工的工作积极 资源工作有着突出的意义 , 只有吸收和使用好更多高素质人才 , 才能 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应注重构建科学、细致 为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的激励机制, 构建一个全面、量化的考评体系, 从而使得员工感到 自 身所面对的是一个公正、合理的激励体制 , 这样 才能对员工形成—个 参 考 文 献 : 正向的激励。在激励形式上, 应注重多样化建设, 除了薪酬激励外 , 还 1 . 吴玲 凤 . 商业 银 行 人 力资 源 管理 问题探 析 与 对 策建 议 [ J ] . 经 济论 2 0 1 1 年1 2 期 应将职务晋升与之联系起来。在职务晋升考核时, 应尽量避免论资排 坛 . . 孙慰 灵 . 我 国 国有商业银行人 力资 源管理 问题 分析[ J 】 . 现代商 辈, 这样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正向的激励。通过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 2 2 O 1 1 年1 2 期 考评激励体系 , 可以实现对银行员工的动态管理, 有助于提升商业银 业 . 5 . 李忠 民, 杜宏 .论 商业银行 员工的企业文化激励【 J 】 西安财经 学 行的人才使用效率。 院 学报 . 2 0 0 8 年 第4 期 商业银行通过优化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 4 . 李秀萍 . 银行 员工需要 这样的企业文化[ J ] . 现代商业银行 . 2 0 0 5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浅议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浅议
创新。 由此 可见 , 招 聘 制 度 是 银 行人 力 资源 管 理 的 重 要 内 容 。
新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 归根结底都是 人才的竞争, 因此 , 人 力 资源 管 理 能 力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决 定 了企 业 发 展能 力。 商 业 银 行 作 为服 务 类 行 业 , 对 于 员 工 素 质 和 能 力 的 要 求 就 更高 , 这 就 使 得 商 业 银 行 的人 力 资 源管 理 比 其他 行 业更 显重 要 。
4 . 发展规 划 。 人力资源管理 中的发展规划 , 商业银行的管理
人 员在 根 据 银 行 现 有 人 力 资源 的 状 况 、 合 理 预测 银 行 未来 人 力 资
源 发 展状 况 的 前 提 下 , 进 而 组 织银 行人 力 资源 按 照 一 定 模 式 和 方 式 发 展 的 过 程 。因此 , 人 力 资 源 管理 规 划 是 针 对 银 行 未 来 发 展 的
战略 性 策 略 。
够重视 , 种 种原 因最 终 使 得 培 训 并 没有 使 银 行 的 效 益 增 加 , 反而 有一 定 的 消 极 影 响 。 培 训 成 本 与 银 行 的 效 益 并 不成 比例 。
三、 商业 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 新思路 分析
新 世 纪 的 人 力 资源 管 理 是 依 靠 知 识 、 高新技术 、 专 业 人 才 的 管理, 是 需 要创 新 的 管理 , 创 新 是 人 力 资源 管 理 的 动 力 。 因此 , 商 业 银 行在 发 展 过 程 中要 有 新 思 路 。 商业 银 行 可 以 注 重 人 力 资源 管 理 环 节 的 创 新 以 及 各环 节连 接 的 创 新 , 也 可 以 通 过 反馈 机 制 的 合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思考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思考

人 才将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本 。因此要 多方面、 多角度发掘、 培养人 才, 避免人才的浪费, 避免 高素质人才的流失, 最大可能把 现有人 才存 尽 量盘活 ,把 所有能利 用的人才充分利用起 来。
要 不 拘 一 格 选 好 用 好 人 才 , 才 大 用 、 才 小 小 大
力资源是 所有资源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决 定着组织 目标的 实现与否。因此 , 某种意 义 从 上说 , 管理就是 对人 的管理 。 其本 质就是通过 他 人 并 与 他 人 一 道 实 现 组 织 的 目标 。 而 商 业 银 行是从 事金融服务的行 业, 其投入和拥有的 最 重要 最 关键 的 资 源 就是 人 力 资 源 。 经 营 的 其 效 益 与成 果 更 多取 决 于人 的 因素 。 因此 , 力 人 资 源 管理 是 银 行 管 理 的 重要 环 节 。 2 ,银行 间的竞争是人力 资源管理 水平的 竞 争。未来商业银行 的竞 争是人 才的竞争 , 科 技、 服务 、 效益等方 面的竞 争归根 到底取 决于 人 才 的 竞 争 。 人 才 的 流 动 不 可避 免 并 成 为 必 然趋势和正常现象。而人 才流向何方?必然从 人 力 资 源 管理 水 平 低 的 地 方 流 向人 力 资 源 管 理水平 高的地 方。 因为人力 资源管理 水平不 仅与一个银行 的效益 、 工资、 福利 等相联 系. 往
一、义 源自工的潜能 , 合理进行 劳动组合。从人力资源管 理的角度看, 管理者应该把 多年培养的员工看 作一种 宝贵 的资源 ,充分挖掘现有 员工的潜 能 , 立 全 新 的人 才 观 念 , 强 内部 的 人 才 培 树 加 养 , 不将 学历 、 称、 既 职 职务 简单地 等 同于人 才。 也不单单 以吸 收存 款的 多少论英雄 。 而是 要 以综合素质 , 专业水平、 工作能 力和 工作业 绩 来 综 合衡 量 人 才 , 确 立 正 确 的 人 才衡 量 标 准。要认 识到银行竞 争实力的决定 因素将 不 再是单纯的资金 、 网点, 而是 员工的整体素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
另外, 员工 队伍 中的行政 级 别观 念 比较 重 , 员 变动 人 机制 呆 板 , 在用 人 观念 上讲 究论 资排 辈 , 提拔 时 大多 只注 重 资历 、 会关 系等 因素 , 使 一些 有能 力 的人 社 这
近几年 来 , 随着 科 学管 理理 论 的不 断变 革 , 人在 社 会 经 济 活动 中 的作 用 被逐 渐 重 视 起来 , 国有 商业 银行 中 旧的人 力资 源观 念也 出现 了 巨大 转变 。但是
【 问题探讨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 力资源管理 改革 中的难 点及 对策
许 洋
( 州大 学 公 共管理 学院, 南 郑州 4 0 0 ) 郑 河 5 0 1 摘 要 : 全球 经 济一 体 化 的环 境 下 , 为 我 国金 融 业 主 力 军的 国有 商业银 行 为 了应 对更 加 激 烈 在 作
的竞 争 , 不 断进 行 人 力 资 源管 理 方 面 的改 革 。 国有 商 业银 行 由于历 史、 制 等 原 因造 成 了人 正 体
力资 源管理 上 的不足 , 有针 对性 的进行 改 革和 完善 。 要
关键 词 : 国有 商业银 行 ; h资 源管 理 A.
文章 编 号 :0 3 4 2 ( 0 0 0 — 0 7 0 中 图分类 号 : 8 23 文 献标 识码 : 10— 6 52 1)7 07 ~ 3 F3. 3 A
收 稿 日期 :O O 0 2 l一 5
才 因看 不到 自身 发展 的前景 , 丧失 工作 的激情 , 而 造 成 了人 力 资 源 的巨 大 浪 费 。 同时 , 够 为 员工 提 供 能
的晋 升 空 问? x 较 小 , 1, 11 基本 局 限于单 纯 的管 理职 务 ,
对 一些 高级 专 业 岗 位 的推 广 不 够 , 致 千军 万 马挤 导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人力资源又是稀缺的,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人力资源是保持商业银行竞争优势惟一潜在的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这些缺陷阻碍了银行效率的提高。

因此需要加大银行的改革力度,建立并完善适应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标签: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问题对策0 引言在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金融战略以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被视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是银行竞争优势的核心力和原动力。

1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分析1.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滞后,多数商业银行仍处于人事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产生并迅速形成热潮,传统的劳动人事部门逐渐被人力资源部门所代替,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上也有明显的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尚未形成适合我国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内部人事管理上仍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束缚,仍存在“重工作完成,轻关心员工;重监督控制,轻沟通协作;重个人关系,轻工作能力”等现象。

这一现状难以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难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1.2 商业银行面临优秀人才流失压力,且员工趋向“老龄化”,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往往采取管理人员“本土化”的措施,凭借其多样的激励机制,丰厚的福利待遇及完善的培训学习和晋升机制,招募了国内诸多金融人才,使我国商业银行中已经很匮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大批流失。

加之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员工录入、任用、选拔等一系列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机制,使得一些银行形成员工年龄断层,员工平均年龄增加,趋向老龄化,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这又加大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年2月下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实现了对人才的经营开发。

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上有许多崭新的课题,亟待我们共同来研究和面对,这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正处于转型的攻坚阶段,需要从人力资源配置、培训、激励等方面入手,开发人力资源。

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银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银行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银行事业的兴衰成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其中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将成为制约我们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

一、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观念落后,人才的选拔方式不科学(1)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片面强调控制和减少成本费用,却忽略了提高人力资源本身带来的保值和增值。

(2)商业银行的职员(包括管理层领导)依然存在着“官本位”、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等落后思想,这些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格格不入。

(3)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带有明显行政色彩,只要不出现失职,通常不会被免职。

(4)员工队伍中的行政级别观念较重,对员工的任用和提拔时过分看重资历、社会关系等因素,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2.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跟不上金融业发展的步伐从整体上看,商业银行“既多又少”的问题比较严重,银行人员总量较多,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尤其是掌握计算机、英语、管理学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

商业银行员工的学历、年龄、职称和整体素质配比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与当前金融业国际化和商业银行不断强化的职责形成了新的矛盾,这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总体的工作质量和宏观调控,甚至影响到银行各项职能、职责的发挥和团队的稳定。

3.商业银行自主能力弱化,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干预起主导作用。

尚未真正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聘用机制和工资能涨能降的酬薪制度,无法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员合理配置。

4.职工开发不足,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商业银行在人力管理上的重心还是监管,体现不了个性化差异分配岗位,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另外,受教育经费不足的制约,银行培训机制弱化,缺乏对员工长期的、全局的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

银行的培训模式根据组织目标需求设计,培训内容的重点是员工完成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缺失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这样对员工自身潜能利用和开发不足。

所以,员工的创新能力难以发挥,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不高。

5.酬薪机制不合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1)酬薪分配机制欠科学,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偏低。

工资分配未能体现按劳取酬,主要是依据职务高低而定,激励效应不明显,失去了薪酬杠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挫伤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2)晋升机制不合理。

行员等级系列、技术职称系列、行政级别系列三条晋升途径发展不平衡。

(3)考评机制不健全。

银行缺乏一套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完成对员工公平合理的考评,这势必会影响考评作用的发挥,从而弱化激励约束效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1.银行要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尊重员工需求,保障员工的权利、利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有效统一,构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良好工作氛围。

其次,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需做到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调配力度,彻底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行各层次人员的竞争上岗。

人才引进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人力资源调配方面,银行应重视发挥行内人才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指挥人力资源在行内的最优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以人为本,做好人才开发树立人力资源优先投入的观念,有目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人才库,加大对银行高中级管理人才和核心人才的培训力度,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

银行要以拓展员工视野、提升员工能力和开拓员工创新精神为培训目标,使员工具备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竞争局面能力。

银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模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最关键的是,银行在重视培训的同时更要建立严格、公正的培训效果考核评价体系,避免“走形式”,确保培训的实效性,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增殖。

3.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改革收入分配模式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的工作绩效,全面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评价依据。

银行应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注重薪酬分配的对内公平性和对外竞争性。

将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挂钩,将员工的任用和晋升与其工作绩效同步,坚持“以岗定薪、以绩定薪”的薪酬原则,着力将人力资源高效地转变为银行效益。

同时,把“股权奖励、奖励基金”等纳入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年终薪酬策略中,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保障队伍的稳定性。

4.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成熟经验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对滞后。

我国商业银行应主动而有条件的汲取和借鉴先进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推行管理职位系列和专业技术职位系列并行的双阶梯晋升机制,对于开发和利用我国商业银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非常有益的。

三、结语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商业银行应以长期发展战略为导向,以长远规划目标为方向,根据银行的自身经营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措施和建立现代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此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赵 霞(建行青岛分行人力资源部,山东 青岛 266061)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15:0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793.F.20140313.1504.270.html99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年2月下参考文献[1] 傅河水.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15.[2] 严德清.探究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2,(8):83.[3] 杨华伟.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及建议[J].企业导报,2010,(5):21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较快,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要想健康、快速、协调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放在企业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从而更好的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服务。

本文就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保障试飞行业发展来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我国试飞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试飞行业一、引言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人力资源管理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即吸纳先进技术能力,提高工艺能力,合理科学组织能力,持续发明专有技术能力,以及适应市场、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能力。

其中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员工的创新,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切实企业全体员工的各方面素质,才能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归还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的人才最多,谁最能充分发挥拥有的人力资源的潜能,谁就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试飞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建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行业也飞速发展,相应的也带动了我国试飞行业的发展。

试飞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加依赖试飞人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试飞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了试飞行业的发展,因此,要想保证试飞行业的发展,应该加强试飞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为试飞行业把好人才关。

1.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试飞行业对人才的依赖要远胜于一般行业。

试飞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就直接影响了试飞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离不开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但目前在一些试飞企业中,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更加重视试飞设备的管理,而忽视对试飞人才的管理。

因此,要想保证试飞行业的发展,首先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

一是转变自身观念,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谋划策;二是以实际行动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企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可以利用自己在企业中的影响力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更好地客观环境,如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和投入等。

2.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人是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核心与动力。

每一个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应该认识到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效益以及企业的服务的提高都不是偶然实现的,都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辛苦工作实现的,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在企业内部真正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做到一切依靠员工,一切为了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