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题库

中国当代文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老舍的作品《茶馆》中,中心人物王利发的性格特点是:A. 懦弱无能B. 正直、精明、能干,但逆来顺受C. 勇猛果敢D. 阴险狡诈答案:B2.下列哪部作品是赵树理创作的长篇小说,且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A. 《风云初记》B. 《三里湾》C. 《边城》D. 《蛙》答案:B3.“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写出了《回答》、《履历》等著名“朦胧诗”的是:A. 舒婷B. 顾城C. 北岛D. 海子答案:C4.孙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 《吕梁英雄传》B. 《山地回忆》C. 《风云初记》D. 《登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赵树理的创作?A. 《三里湾》B. 《登记》C. 《风云初记》D. 《锻炼锻炼》答案:A、B、D(《锻炼锻炼》是赵树理的作品,而《风云初记》是孙犁的作品)6.下列哪些人物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的角色?A. 祥子B. 虎妞C. 王利发D. 常四爷答案:A、B(王利发和常四爷是老舍作品《茶馆》中的角色)三、简答题7.简述老舍作品的文化批判特点。
答案:老舍的作品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格外关注,他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达到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
他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人物的精神病态,并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及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从而批判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方面。
8.分析《茶馆》中“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特点。
答案:《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剧中通过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众多人物的活动,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形成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四、论述题9.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1)什么叫朦胧诗?朦胧诗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当代诗歌有什么不同?朦胧诗有时也被称为“新诗潮”,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1980年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之后,这起初带有贬义色彩的“朦胧诗”一词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朦胧诗”所指涉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个文学潮流,它的存在意义基本上建立在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之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最早可追溯到一群插队在河北安新白洋淀及周围地区的知青诗人组成的“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地下创作,诗人有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
“文革”结束后,一些和“白洋淀诗人群落”具有相似风格和倾向的诗歌作品开始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
1980年春夏,《福建文学》和《诗刊》等刊物又相继集中发表了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的诗作,至此,朦胧诗彻底浮出水面,形成了一股创作潮流。
1、朦胧诗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五四”人文精神的继承;第一,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战斗精神。
;第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了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第三,重建一整套不同于十七年诗歌中的那种价值与信念,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2)从美学风格看,朦胧诗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注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参考答案(全)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参考答案(全)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2020.1国家开放大学2 0 1 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289
国家开放大学2 0 1 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开卷)
2020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1950年,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赶写了短篇小说( )。
A.《登记》B.《“锻炼锻炼”》
C.<小二黑结婚》D.《三里湾》
2.“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 )。
A.《皖南事变》B《红旗谱》
C.《林海雪原》D.《三家巷》
3.老舍在1949年之后共创作了23部戏剧作品,不包括( )。
A.《龙须沟》B.《四世同堂》
C.《茶馆》D.《西望长安》
4.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不包括( )。
A.《白雪的赞歌》B.《甘蔗林——青纱帐》C.《一个和八个》 D. 《将军三部曲》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创作的( )。
A.柯云路B.汪曾祺。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

2.简要说明《“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提示: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
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
3.通过小说《李双双小传》与电影《李双双》的对比,简要说明《李双双小传》的局限。
提示:小说与电影虽然都带有歌颂“大跃进”中新人新事的主观意图,但小说过多地考虑到配合现实的政策图解,通过在大办公共食堂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来歌颂当时的农村政策;而电影注重挖掘民间的美学精神,从原小说的人物性格冲突中,发现了如何发挥妇女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主题,成为一部有长久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4.简要说明《保卫延安》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首先,它它不仅通过不同类型的战斗场面,第一次在较大规模上正面地全景式地表现了整个战争进程;其次,从英雄主义的审美原则出发,通过战斗的惨烈、环境的残酷、生死的考验,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性格各异的英雄形象。
5.以“涟水战役”为例,说明《红日》在战争观念上有什么突破。
提示:以涟水撤退起笔,把解放军放在绝境之中,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极为少见,使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
作家用“职业军人”的眼光来看待战争,敢于正视敌人的强大,敢于描写解放军的失败,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与解放军最终的胜利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胜利的来之不易,在战争胜负的观念上取得了突破。
6.《林海雪原》与《红日》有什么异同?提示:都以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由被动而主动为故事内容,既塑造英雄形象,也塑造具有艺术个性的反面形象。
不同的是,《红日》主要表现正面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而《林海雪原》则集中描写解放军小分队的剿匪故事。
《红日》以巨构性见长,《林海雪原》以传奇性取胜。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题目1《檀香刑》的叙述者分别是()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眉娘B. 钱乙C. 赵甲D. 孙丙题目2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题目3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题目4五四时期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文坛的女作家主要有陈衡哲、石评梅、冯沅君、谢冰莹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庐隐B. 张爱玲C. 冰心D. 凌叔华题目5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题目6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题目790年代以后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或生存体验,凸显出强烈的“个人化写作”的色彩的女作家主要有徐小斌,以及卫慧、棉棉、周洁茹、魏微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海男B. 林白C. 徐坤D. 陈染题目8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题目9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和()。
选择一项:A. 《与往事干杯》B. 《无处告别》C. 《嘴唇里的阳光》D. 《私人生活》题目10王安忆以南昌、陈卓然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为主要人物的成长小说是()。
选择一项:A. 《启蒙时代》B. 《叔叔的故事》C. 《长恨歌》D. 《乌托邦诗篇》题目1120世纪60年代初在京剧现代戏勃兴中出现的优秀剧目主要有()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分析题分析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分析题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3.《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4.为什么说孙犁的创作变化不是以“建国”或“解放”为界,而是“文革”为界的?5.《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简要说明《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异同。
7.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8.李月辉与刘雨生都是《山乡巨变》中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9.“亭面糊”与陈先晋都是《山乡巨变》里“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10.《创业史》在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上,有什么经验或教训?1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是三个什么样的人?12.《布礼》是怎样表现“革命无悔”的主题的?13.简要说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思想意义。
14.简要说明王蒙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布礼》、《蝴蝶》到《杂色》的风格变化。
15.王蒙描写过哪些青年革命者形象和干部形象(各说出两个以上)?他们各自都有些什么特点?16.为什么说80年代以来的革命叙事呈现出了众声喧哗的特色?17.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18.《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19.举例说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20.简要说明《智取威虎山》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的特点。
21.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22.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与《茶馆》相比有什么不同?23.《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什么样的完全不搭调的故事?作者是怎么安排的?24.“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25.“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26.北岛为什么会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27.如何理解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28.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特点?《平凡的世界》与《人生》相比,又有什么明显的变化?29.简要描述贾平凹《浮躁》、《废都》和《秦腔》的主要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分析题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3.《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4.为什么说孙犁的创作变化不是以“建国”或“解放”为界,而是“文革”为界的?5.《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简要说明《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异同。
7.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8.李月辉与刘雨生都是《山乡巨变》中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9.“亭面糊”与陈先晋都是《山乡巨变》里“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10.《创业史》在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上,有什么经验或教训?1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是三个什么样的人?12.《布礼》是怎样表现“革命无悔”的主题的?13.简要说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思想意义。
14.简要说明王蒙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布礼》、《蝴蝶》到《杂色》的风格变化。
15.王蒙描写过哪些青年革命者形象和干部形象(各说出两个以上)?他们各自都有些什么特点?16.为什么说80年代以来的革命叙事呈现出了众声喧哗的特色?17.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18.《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19.举例说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20.简要说明《智取威虎山》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的特点。
21.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22.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与《茶馆》相比有什么不同?23.《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什么样的完全不搭调的故事?作者是怎么安排的?24.“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25.“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26.北岛为什么会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27.如何理解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28.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特点?《平凡的世界》与《人生》相比,又有什么明显的变化?29.简要描述贾平凹《浮躁》、《废都》和《秦腔》的主要成就。
30.《古船》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描述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1.为什么说《白鹿原》是将日常的乡村生活场景与宏阔的时代风云水乳交融的典范?32.《檀香刑》以起自山东的义和团运动为背景,描述了占领胶东半岛的德国人在修建胶济铁路时,引发了与当地民众的激烈冲突,地方戏曲“猫腔”艺人孙丙,被迫充当了反抗的头领,因此要遭受县令钱丁、刽子手赵甲施行的名为“檀香刑”的酷刑。
围绕着檀香刑,作品是如何表现他们各自的计划的?33.为什么说王琦瑶似乎就是上海弄堂阶层的灵魂和精神的代言?34.简要说明作家是如何通过王琦瑶的命运展现上海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的。
35.铁凝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什么?36.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37.《玫瑰门》是怎样表现司猗纹的心理扭曲的?38.先锋小说先后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
请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简要描述其变化过程。
39.以《冈底斯的诱惑》为例,简要说明马原小说形式创新的意义。
40.以《山上的小屋》为例,简要说明残雪小说的基本特征。
41.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42.先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哪三种彼此有别又相互融合的创作类型?每种类型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43.在余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哪三种叙事策略?每种策略各说出一篇小说。
44.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45.结合“原生态”、“生活流”、“零度情感”等关键词,说明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变化。
46.为什么说方方在新写实小说的阵营中显得相当特别?47.简要说明刘恒与苏童小说“欲望叙事”的异同。
48.简要说明杨朔、秦牧与刘白羽散文的不同特点。
49.简要说明余秋雨散文中“仪式感”的审美特征。
50.简要说明金克木与张中行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51. 简要说明余秋雨与韩少功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52.简要说明金庸在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上的文学成就。
53.简要说明《笑傲江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54.为什么说《神雕侠侣》是一部爱情圣典?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55.《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56.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57.简要说明梁羽生武侠小说的主要特点。
58.为什么说《浣花洗剑录》在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地位?59.在人物塑造上,金庸、梁羽生和古龙小说主要有什么异同?60.简要说明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的主要特点。
61.《台北人》是如何表现白先勇的故园离愁的?62.简要说明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的成就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分析题要求: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利发的形象塑造加以说明。
2.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是《茶馆》中仅有的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在作品中的作用又是什么?3.《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这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说明。
4.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浜》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
5.为什么阿庆嫂能够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见招拆招,滴水不漏?试结合“智斗”一场的具体台词和唱词,分析阿庆嫂的形象。
6.《车站》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在内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什么看法?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7.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
既仁义忠厚,又冷酷无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复杂性。
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你自己的看法,分析白嘉轩的形象。
8.白嘉轩在村人眼中是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笃守农耕为本的传统,修身,齐家,治村,为祈雨忍痛自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以德报怨,宽宥仇家。
可是,他却不能容忍黑娃和田小娥这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结合,利用族长的权力,把他们打入另册,使他们成为村子里的“贱民”。
直至小娥死后,他仍置众人的生死于不顾,掘墓焚骨,继续对小娥加以迫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9.教材认为,陈忠实将诸多的故事,都归结到朱先生身上,然而,对人物的偏爱,也产生了负面的作用。
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试通过作品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0.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
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对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爱?11.通过《红高粱》讲述的“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的故事,从爱情和战争两个方面说明“红高粱精神”的含义,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从中发掘出的“种的退化”的命题的?12.莫言是否可以确定为本色的、原生态的农民作家?试通过他自身的经历和他与其他乡土作家的比较加以说明。
13.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多大作用?是否也妨碍了他创作的创新?14.所谓的“马原体”小说,其核心就放逐意义,重视叙述本身。
你认为马原这种侧重形式的实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何意义?15.什么叫“先锋小说”?为什么它在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后,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16.余华的小说在“暴力化叙事”时期是否也有一个变化过程?试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与《一九八六年》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17.以《一九八六年》为例,说明余华是如何在暴力叙述下实现批判历史的启蒙意图?18.从《一九八六年》到《活着》,余华小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什么叫“新写实小说”?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20.以《烦恼人生》为例,说明池莉的作品不同于许多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原因。
21.以《烦恼人生》和《塔铺》为例,说明池莉小说与刘震云小说的主要区别。
22.与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23.与苏童的《妻妾成群》等“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24.《手机》和《我叫刘跃进》是否回归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其回归的意义是什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摹拟试题2010年1月说明:本试卷总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其余20%为两次平时作业的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___________”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2.《___________》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3.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___________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孙犁的《风云初记》、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4.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___________、《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5.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___________的《胆剑篇》等。
6.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