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学习心得体会1400字
八步沙六老汉观后感800字

八步沙六老汉观后感800字八步沙,一个原本风沙肆虐的地方,却因为六个老汉的坚守与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完他们的故事,我心中满是感慨,也满是敬意。
这六个老汉,那可真是平凡中的大英雄。
你想啊,在那一片茫茫沙地,狂风一吹,沙子能打得人脸生疼。
别人躲都来不及呢,他们却偏要一头扎进去,跟沙子较上劲了。
就像六个倔强的老顽童,对着沙子说:“你别狂,看我们怎么收拾你!”他们开始种树的时候,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雄厚的资金,全靠着一股子信念。
就像拿着最简单的武器,去挑战最强大的敌人。
我仿佛看到他们扛着树苗,在沙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脸上还带着那种不服输的神情。
每一棵树苗,那都是他们的希望啊。
这六位老汉,他们可不是只干一天两天就撂挑子的人。
那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沙地里摸爬滚打。
他们的脸被晒得黑红黑红的,手上全是老茧。
可他们的眼睛里,始终透着光亮。
我觉得这光亮就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魔法师,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把黄色的沙地变成绿色的海洋。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的团结。
这六个人,就像六个紧紧咬合的齿轮,缺了谁都不行。
有什么困难一起商量,有什么活一起干。
他们之间肯定也有过争吵,就像一家人一样,但最后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八步沙治理好。
这种团结的力量,比那风沙可厉害多了。
再看看我们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和这六位老汉比起来,我们可差得远了。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我们在舒适的环境里,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他们的故事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醒了那些整天抱怨、不想奋斗的人。
八步沙六老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治沙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信念、坚持和团结的传奇。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部伟大的“绿色史书”。
我相信,他们种下的那些树,会长得越来越高大,他们的精神也会像这些树一样,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作文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作文在一个非常非常远的地方,有一个超级大的沙漠。
沙漠里全是沙子,没有草,没有树,连风吹起来都是沙子飘飘的。
这个沙漠的名字叫八步沙。
可是,大家知道吗?在这个大沙漠里,有六个老汉,他们的名字是:王老汉、李老汉、张老汉、刘老汉、陈老汉和赵老汉。
他们可是特别特别厉害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任务是让这片大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
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什么样子吧?可他们这些老汉却要用他们的双手把沙漠变成花花绿绿的地方!哇,真的是太厉害了!王老汉常常说:“我们一定要把沙漠变成绿的,我们一定能成功的!”他总是乐观得像小孩子一样。
每次看见沙漠,王老汉就像看见了一块未开发的宝藏一样,眼睛里闪着光。
李老汉则负责挖土,他总是用他那把大铁锹挖啊挖的。
他常常和张老汉一起工作,张老汉有时候会哼着小曲儿:“我们要让这沙漠变绿,像一片大花园!”他们俩像小蜜蜂一样忙个不停,有时候土壤都被挖得很深,沙子飞扬起来,像下雪一样。
刘老汉则负责种树,他总是像一个老奶奶一样温柔地对待每一棵小树苗。
他常常说:“树树都是我们的朋友,要好好照顾它们,让它们长得茁壮。
”每当有树苗长出新的嫩叶,他就会高兴得像小孩一样跑来跑去,跟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陈老汉和赵老汉负责浇水。
他们俩有时候要走很远的路去找水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运回来。
有一次,陈老汉看到赵老汉手上磨出了泡,立刻说:“赵老汉,你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到手了!”赵老汉笑着回答:“没关系,我们要为小树苗们做这些事。
”有一天,沙漠里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王老汉开心地说:“看,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连天也在帮忙!”所有的老汉们都笑了,觉得这大雨是他们付出努力的奖赏。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片沙漠真的变了。
原本光秃秃的地方,开始长出了很多草和树。
沙漠的颜色变得绿油油的,像画了一幅美丽的画。
所有的老汉们都很开心,他们看着这片曾经干燥的土地,现在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绿洲,真是太神奇了!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六个老汉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学习时代楷模观后感1

观“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有感3月29日,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我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苦、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建设美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向顽强坚韧的“六老汉”三代人看齐,尽自己所能为当地生态建设作贡献,守护好美丽家园。
要发扬“六老汉”三代人不畏艰难的崇高精神,和同事们一道努力,把家乡建成美丽家园。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矢志不渝、拼搏奉献,创造了绿色奇迹。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共三篇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篇一近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事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县卫生健康局认真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收听收看节目并引发热烈反响。
节目弘扬了八步沙林场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收看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后,纷纷表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事迹感人至深、引人思考、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榜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新要求、新方针,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把感动化为行动,为开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而努力!篇二: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
3月29日晚九点,校团委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组织收看了央视播出的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节目,来自学校近200余名团员青年代表一起聆听先进,学习先进。
节目生动讲述了38年来“六老汉”三代人薪火相传、久久为功,在与恶劣环境的不懈斗争之中,摸索出一条让沙漠披绿生金的发展之道,彰显“誓把荒漠变绿洲”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
在沙窝里挖地坑,架上草木,铺上被子,和衣而睡,吃的饭里都是风刮进碗里和锅里的沙子和土。
可是六位老汉没有放弃,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发现了用麦草挡树苗的办法可以抵挡八步沙的沙尘暴,这个办法逐渐让八步沙开始有了绿色,让大家重拾信心。
寸草不生的沙漠出现树木和草、出现了绿洲,他们“誓把荒漠变绿洲”和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坚持到底。
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中宣部发布了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
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范文精选

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范文精选近日,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了 " 时代楷模 "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 " 六老汉 " 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中央宣传部授予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月30日,甘州区湿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
通过观看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组织干部职工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他们的事迹引人思考、催人奋进。
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___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积极投入到全区湿地生态保护当中,保护恢复甘州弥足珍贵的湿地,恢复管理好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建设美丽甘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日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体现着崇高的时代精神,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
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
“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
”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一代接续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是一段永恒的传奇,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保护黄河治沙,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赢得了全国人民和海内外人士的尊重和崇敬。
他们的事迹振奋人心,启示每一个人,勇敢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始终奋斗。
此次学习八步沙六老汉的事迹,让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
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最真实的“英雄”,是最感人的“楷模”。
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坚持与执着,什么是爱国、爱人民、爱生命,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首先,八步沙六老汉的事迹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当年,他们看到了黄河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沙尘暴和洪水灾害,为了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入河奔流,撒下一颗颗小小种子”的艰难路程,为治理黄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当,只有承担了责任并带着担当,才能成就事业,才能做到善良正义。
其次,八步沙六老汉的事迹让我懂得什么是坚持与执着。
治理黄河是一项漫长而艰难的任务,沙漠不仅主要由沙子组成还有石子,六老汉和他的同事们足足花了八年时间才有所成果。
他们不惧环境的艰苦条件,不畏困难的克服,坚持用心和汗水灌溉,坚持用自己命运的双手改变荒漠人生。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八步沙六老汉的事迹让我懂得什么是爱国、爱人民、爱生命。
他们爱国精神凝聚在治理黄河的事业中,尽全力保护家乡,关注国家、人民利益,这种奉献精神感染了许多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爱人民浸润在每一个居民点,和当地人民共荣发展,与人民一起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他们爱生命在沙漠工作的条件恶劣,他们无怨无悔地投身治沙事业,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付出汗水和泪水,挑战着生命的极限,谱写了把生命与理想融为一体的人生乐章。
最后,八步沙六老汉的事迹让我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他们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人生价值的追求。
八步沙刘老汉观后感

八步沙刘老汉观后感看了八步沙刘老汉的故事啊,那可真像是一阵热辣辣的西北风,直接就吹到心里头去了。
这刘老汉啊,就像是一颗沙地里倔强的老胡杨。
八步沙那地方,以前那就是个风沙的老巢,沙子就跟成精了似的,到处乱窜,把老百姓的日子搅得是一塌糊涂。
可这刘老汉呢,他偏就不服气,就像个要跟沙子干架的老战士。
他种树的那股子劲儿啊,就像是跟沙子较上了死劲。
每天在那沙窝里摸爬滚打,感觉那不是在种树,那是在跟沙子争夺地盘呢。
而且他可不是自己一个人瞎折腾,还拉着一帮老伙计。
这些老汉们凑一块儿,那就是一支风沙阻击战的老年特种部队。
看的时候我就想,这刘老汉哪来这么大的毅力呢?他肯定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啊,深到那沙子都埋不住的程度。
他心里头肯定有个小账本,一边记着风沙给乡亲们带来的苦难,另一边记着种树能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好日子。
他那双手啊,粗糙得估计都能把沙子给划破,可就是这双手,把一棵又一棵的树苗种进了沙里。
那些树苗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他盼着它们长大,盼着它们能把风沙给镇住。
我都能想象到他站在沙地里,眯着眼睛看着那些小树苗,心里琢磨着:“小家伙们,给我快快长大,长成参天大树,看那风沙还咋张狂。
”这故事也让我觉得挺惭愧的。
咱平时啊,有点小困难就抱怨个不停,可人家刘老汉面对那么大的沙荒都没皱眉头。
他就像是个无声的英雄,在那片沙地上写着自己的传奇。
他种的不仅仅是树,那是在种下希望啊。
我感觉自己以后再遇到事儿,就得学学刘老汉,像他那样咬住青山不放松,不管前面是沙子还是啥别的难关,就闷着头往前冲,指不定还真能闯出个新天地来呢。
这刘老汉啊,就是咱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让咱知道啥叫坚持,啥叫为子孙后代谋福。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不知道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时代楷模治沙造林六老汉事迹学习昔日沙赶着人跑,如今人顶着沙进。
38年,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加入治沙行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了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
21.7万亩,治沙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绿色在八步沙延展。
“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在大漠深处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沙丘向着村庄跑,每年逼近七八米,压田地,埋庄稼,‘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捋着花白胡须,向记者说起当年的八步沙,张润元脸上云淡风轻。
张润元乃“六老汉”之一。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滩。
他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
1981年,在土门公社当过大队支书或生产队干部的6位农民,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相让,向沙漠挺进。
他们献了自身献子孙,一代接着一代干,被称为八步沙“六老汉”。
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
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我算一个”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
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
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谈何容易!即使政府有补贴,不知多少年后才会有“收益”。
政策出台后,应者寥寥。
“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
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
治沙,算我一个!”漪泉大队56岁的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
紧接着,同大队的贺发林,台子大队的郭朝明、张润元,和乐大队的程海,土门大队的罗元奎积极响应。
他们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投身治沙造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学习心得体会1400字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我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后,他们的事迹很感动人心,下面橙子就来分享一篇关于“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学习心得体会,赶紧看看吧!
在观看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先进事迹后,金塔县中东镇上三分村一组村民吕丰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跟沙漠打了多半辈子交道,治沙有多难,我心里太清楚了。
”吕丰斌说,“‘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治沙,共同行动起来,为沙漠增一片绿。
”
上世纪70年代,为了保持水土,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当时年仅20岁的许志刚、许志强哥俩坚持植树造林,种活了400多亩山林,绿了一座又一座山头。
收看了“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后,哥哥许志刚说:“虽然我们也种了一辈子树,但比起‘六老汉’三代人还有差距。
”老哥俩表示,绿了一山不算绿,要发动后人,带领群众一起种树,把通渭的荒山都变成满眼绿色、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十多年前,环县北部的甜水、南湫、山城等乡镇也深受沙尘困扰。
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全力治沙造林,山绿了,环境好了,沙尘天气少了。
环县甜水镇居民翟玉政表示,要向顽强坚韧的“六老汉”三代人看齐,尽自己所能为当地生态建设作贡献,守护好美丽家园。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
人泪下、激人奋进。
”金昌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宇锋说,金昌市也处在沙漠的边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作为林草系统工作者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学习“六老汉”三代人的崇高精神,切实担负起大面积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的重任,让金昌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靳建喜被“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六老汉”三代人的奋斗精神,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不见青山不回头、不见绿水不收兵。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坚持,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瓜州县治沙总站站长甘作强表示,要发扬“六老汉”三代人的崇高精神,和同事们一道努力,把瓜州建成一座戈壁绿城。
王延福是临泽县蓼泉镇有名的“治沙大户”。
他深有感触地说,“‘六老汉’三代人用无法想象的艰苦付出,换来了绿色家园,他们这种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更加坚定我发展沙产业的信心。
”
清水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蔡小明说,“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
我们要以“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以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景泰当地的农民企业家卢首百多年来一直扎根戈壁荒漠,经营生态林场。
如今他的林场面积已达5000多亩,植树造林1000多万株,成为腾格里沙漠南缘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
在收看了“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后,卢首百百感交集:“‘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播绿造林的故事深深激励着我。
我要继续坚持在风沙线上造林,为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矢志不渝、拼搏奉献,创造了绿色奇迹。
我要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清水县白驼镇罗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