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20403
学科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2年5月10日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二、学科方向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至少修18学分)S20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2 36 I
S20025
S2002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1 18 I
S00010 第一外语(含专业外语) 4 120 I - II S19008 教育经济学 2 32 II
S19022 教育管理学 2 32 II
S1902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32 I
S19026 教育财政学 2 32 II
S19027 教育发展战略 2 32 II
S19058 教育管理比较 2 32 I
选修课(至少修10学分)S19025 教育管理实务 1.5 24 II S19023 公共经济学 1.5 24 II S19051 院校研究 1.5 24 I S19009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 1.5 24 I S19015 比较高等教育 1.5 24 II S19060 教育哲学专题研究 1.5 24 II
课程内容提要。

学科代码:120403,047101 学科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管

学科代码:120403,047101 学科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管

学科代码:120403,047101 学科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类,教育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的教育经济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人才。

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基础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教育管理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员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创新能力。

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研究生应当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范围,可以更好地胜任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民办教育集团等教育组织中的教学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咨询工作,也可以胜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教育经济与财政3、教育管理决策与教育政策4、学校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5、教育政策与法规三、学制标准学习年制为2.5-3年。

四、课程设置按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执行。

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2学期结束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

选题要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由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后,硕士研究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拟订学位论文完成计划并撰写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要对论题有较系统、全面的把握,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一般在3.5万字以上。

六、其它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2.导师确定后即制定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硕士研究生的同意后执行。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须报学校研究生处和所在院(系、所)备案。

导师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全部培养工作。

3.硕士研究生在接受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在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学,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每位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引起学术讨论和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6月)一、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

基本规格:(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和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

(2)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专门知识。

(3)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4)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二、研究方向1.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2.学校行政管理3.教育政策研究三、招生对象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在职人员报考。

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科目除规定的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可选择管理学和教育原理,或者高等数学四和教育原理。

四、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者为36学分。

其中,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8学分;B类课程即教育学学位课程6学分;C类课程即专业必修课程8学分;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4学分,其中3-5学分须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主义原著选读(2学分)英语(4学分)B类:教育哲学(2学分)高等教育管理(2学分)教育研究方法概论(2学分)C类:教育政策研究(2学分)教育经济学(2学分)教育科学的质化研究(2学分)教育科学的量化研究(2学分)D类:公共经济学(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战略规划与管理(2学分)发展经济学(2学分)管理心理学专题(2学分)教育测量与评估(2学分)教育统计学原理(2学分)七、培养方式1.采用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分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

10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考查
11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单中惠、杨 汉麟
江西人民出版社
考查 2004 年版
12
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科 学研究院 教 育 研 究 杂 志 社
历年
考查
13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 科学研究院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历年
考查
14
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

教育与经济杂志社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坚实的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教育经 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教 育行政管理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能力及创 新培养等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在第四学期末提出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审议并批准后,从第五学期开 始撰写论文,至少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在提交硕士论文前,每名硕士生须在相关学术 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学术论文,至少主持或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工作,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在教学组织上,强调以自学为主,引导研究生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 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把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研究生自学结 合起来。结合系统理论学习,通过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形式鼓励并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 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等。
覆盖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覆盖专业简介 及研究方向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教育经济与管理
是隶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授 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经 济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本专业于 2007年开 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 济和教育管理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1
主要研究方向: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2、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3、教育社会学4、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5、校外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教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主要研究方向:1、课程理论与实践 2、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4
主要研究方向:1、基础教育比较研究 2、高等教育比较研究3、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4、英才与健康教育比较研究5、教育政策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5
主要研究方向:1、幼儿园课程2、幼儿教师教育3、学前比较教育4、学前教育政策
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主要研究方向:1、记忆,2、语言认知,3、生理心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2
主要研究方向:1.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 2.动机研究进展 3。

个性与社会性 4.宗教心理学5。

情绪与适应 6。

测评与诊断研究进展 7。

情绪与认知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主要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决策;2、教育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与教学论(教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理论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5
主要研究方向:1、幼儿园课程2、幼儿教师教育3、学前比较教育4、学前教育政策。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公共管理专业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代码: 120403一、学科(专业)介绍二、学科(专业)关键研究方向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以入主流、强基础、重实践为指导思想,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含有较为扎实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较为开阔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使之既能适应于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具体工作, 也能从事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等学科领域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除对硕士生进行严格专业训练之外, 还重视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 要求硕士生能够熟练利用电脑和其她电化教学手段,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习年限:实施弹性学制, 硕士生基础学制为2--3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分课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最少修18学分)S09005S17080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3 70 1 S10002 硕士生英语4 140 1-2 S19021 教育学 2 40 1 S19008 教育经济学 2 40 2 S19022 教育管理学 2 40 2 S1902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40 1 S19026 教育财经学 2 40 1 S19027 教育发展战略 2 40 2选修课(最少修10学分)S19025 教育管理实务(方向1必修) 1.5 30 2 S19023 公共经济学 1.5 30 2 S17071 公共管理学 2 40 2 S19028 教育哲学 1.5 30 1 S19029 中外教育管理比较 2 40 1 S19030 管理思想与流派 1.5 30 2 S19031 学校管理研究 1.5 30 2 S19032 教育政策学 1.5 30 2 S19033 教育与经济专题研究 1.5 30 3 S19034 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 1.5 30 1 S19018 教育统计与测量 1.5 30 2 S19035 教育发展估计与计划 1.5 30 2 S19036 教育技术学 1.5 30 3 S19037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1.5 30 2 G01001 地球科学概论 2 40 1 G0 国土资源概论 2 40 1五、需阅读关键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基础要求。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5-09前言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

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

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教研《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等文件规定,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够研究和解决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开拓精神以及体魄健康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高层次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2.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业务管理和高校教学的能力。

3.在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硕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价值,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并体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以及当前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实际需要,现设置三个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2.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3.教育经济三、学制与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其中理论学习两年(4个学期),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1年(2个学期)。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可限定在2-4年之间,其中理论学习不少于3个学期,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写作不少于1个学期。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9学分,选修课程7学分,其他培养环节9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6月)
一、培养目标
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

基本规格:(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和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

(2)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专门知识。

(3)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4)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二、研究方向
1.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
2.学校行政管理
3.教育政策研究
三、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在职人员报考。

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科目除规定的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可选择管理学和教育原理,或者高等数学四和教育原理。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者为36学分。

其中,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8学分;B类课程即教育学学位课程6学分;C类课程即专业必修课程8学分;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4学分,其中3-5学分须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主义原著选读(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教育哲学(2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2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2学分)
C类:
教育政策研究(2学分)
教育经济学(2学分)
教育科学的质化研究(2学分)
教育科学的量化研究(2学分)
D类:
公共经济学(2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
战略规划与管理(2学分)
发展经济学(2学分)
管理心理学专题(2学分)
教育测量与评估(2学分)
教育统计学原理(2学分)
七、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分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和导师之间实行互选制。

2.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系统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授课与研讨相结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硕士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八、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书面考核与课程论文考核相结合;因课程性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部分课程的考核可以结合学生课堂报告或答辩的形式;
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中期考核,内容以课程学习或自学阅读为主,学位论文计划制定或准备工作为辅。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

学生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答辩之日前一个月提交定稿论文。

论文字数要求在3万字左右。

十、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并在考核合格和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

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正式答辩前3个月)。

在预答辩合格或通过修改合格后可申请正式答辩。

对学委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合格者方可参
加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并在规定级别期刊上独自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者可获得硕士学位。

答辩后根据答辩委员提出的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并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学位管理部门。

十一、参考书目:
1.雷格·彼得森和克里斯·刘易斯著:《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曾满超等译:《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Martin Carnoy 编著,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亨利·类文著,曾满超等译:《高科技·效益·筹资与改革》,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曾满超主编:《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王善迈主编:《教育经济学研究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2年版。

7.冒荣、刘义恒主编:《高等学校管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陈文申著:《公共组织的人事决策——转型期中国大学人事改革的政策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钱理群、高远东编:《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瞿葆奎主编,张济正、吴秀娟选编:《教育学文集·学校管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托尼·布什著:《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秦梦群著:《教育行政——理论部分》,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14.林明地著:《校长学——工作分析与角色研究取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1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吴志宏等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斯蒂芬·鲍尔著:《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约翰·丘伯、泰力·默著:《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教育绿皮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各年度。

20.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各年度。

21.彼得·诺思豪斯著:《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2.琳达·兰伯特等著:《教育领导:建构论的观点》,桂冠图书,2000年版。

23.斯蒂芬·鲍尔著:《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迈克·富兰著:《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波·达林著:《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本杰明·莱文著:《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席恒著:《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8.丹尼斯·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Jossey-Bass Publishers (2000). The Jossey-Bass reader 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30.Robert Donmoyer et al. (1995). The knowledge bas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ultiple perspective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