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宝典
特点
特点
李德修
推拿法
山东
手法
第版
小儿
学派 小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穴位
小儿
常见病
注意事项
保健
口疮
治疗
浅释
内容摘要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起源于山东,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当今山东省小儿推拿三大学派之一。其医疗特点是取穴 少、用独穴、推时长、手法简、疗效高,在国内颇有影响。清光绪年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 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 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患儿无数,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奠基人。作者赵鉴秋,1964年起与李德修先生同在 儿科工作,拜其为师,得到真传亲授,其医德、医术享誉社会。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对部分章 节内容进行了调整,结合当下小儿疾病的特点,增加了新的病症和案例,实用性强,继承创新,防治并重,操作 简便,易学易用。
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感冒 发热 咳嗽 肺炎 哮喘 百日咳 过敏性鼻炎 麻疹 风疹
健脾保健推拿法 保肺保健推拿法 安神保健推拿法 益智保健推拿法 眼保健推拿法 鼻保健推拿法 保健推拿注意事项
点穴常用穴位 点穴手法 小儿脏腑常规点穴法 四肢分筋法 口眼㖞斜的治法 常见病辨证治法
读书笔记
这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三字经小儿推拿ppt课件

三字经小儿推拿ppt课件
主治:高热,急惊风,实热 痰喘,便秘,热痢,痄腮等,
一切实热证。
精选版课件ppt
32
血虚弱,命门火衰,阳气不 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 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
等证。
精选版课件ppt
33
之。 次数:3-5次。
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主治:急慢惊风,惊惕不安,
夜啼。
精选版课件ppt
34
之间。
操作:掐法。 次数:3-5次
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精选版课件ppt
18
钟) 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 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 临床上揉小横纹治疗肺部湿
啰音有效。
精选版课件ppt
19
操作:分阴阳、合阴阳 次数:100-500次(1-3分钟)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消食积,化痰涎
精选版课件ppt
20
主治:寒热往来或身热不退, 食积,呕吐,泄泻,惊风,
精选版课件ppt
6
精选版课件ppt
7
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 脱肛等。
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 滞留肠道,痢下赤白,大便
秘结。
精选版课件ppt
8
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 脱肛等。
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 滞留肠道,痢下赤白,大便
秘结。
精选版课件ppt
9
肠。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黄,脉浮数。 治则:清热解表。 处方:清肺平肝,六腑。
精选版课件ppt
45
方义:清肺平肝清热解表宣 肺,清热解毒除烦。
加减:咳嗽重加八卦;头痛 加阳池;呕吐加清胃;惊厥
加小天心。
精选版课件ppt
46
1、外感发热: 主证:发热恶寒,头痛闭塞, 流涕咽痒,有汗或无汗,舌 苔薄或浮数,指纹红或浮露。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

小儿推拿渐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

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

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

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

1920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效,颇具声望。

1955年在青岛中医院任负责人,专致小儿推拿,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他为人淳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德修老诊病注意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就能判断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使病家赞叹不已。

临证施术主要以左上肢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一5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赞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小儿科在60年代,出现了高徒满门、人才济济,团结奋进,医术迢迢的可喜局面。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推拿之所以有特色,就是与其它流派相比具有独创性,主要表现为善用独穴、五脏辨证五行取穴、取穴少而每穴操作时间长、具有便于掌握与操作的特定穴等三字经流派主张取穴少而精:常用穴不过30几个,临床治疗中,一般每次取穴3~5个,尤其擅长用独穴治病,在他们看来“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风寒感冒,一般采用一窝风,平肝经,清肺经三个穴位。

慢性痢疾用清补大肠独穴即可。

所谓独穴治疗:就是在一定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拿的时间要长,以得效为度,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
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 高骨,黄蜂入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 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64
我之心 送的是医道之关怀 我之手 去的是病魔之执拗
--与君共勉
65
谢谢大家
66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12
五脏六腑气血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五经穴 肝经 心经 脾经 肺经 肾经
【位置】
食指掌面末节
中指掌面末节
拇指桡侧缘偏掌面
无名指掌面末节
小指掌面,稍偏尺侧, 至腕横纹尺侧端
13
小儿脾肾常 不足
一般不用泻 法
若要泻肾 以后溪代之
脾心 肾肝 不有 足余
肺经可补可清
拿肚角
39
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沏 上入洪池下入掌,一切热病都去得 若是遍身热不退,外劳宫掐揉多些 不问大热或小热,可向水底捞明月
40
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正面,总筋至肘窝 一道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手,使掌心 向上,托患儿手臂,以右手食、中 指正面自总筋向上推至肘窝。 【次数】100-200次
41
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以左手拇、食指捏患儿中 指,轻轻屈之,以右手食、中二指 固定患儿腕部,以拇指甲掐之,继 而揉
【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
42
水底捞明月
【位置】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四指,食、 中二指固定患儿拇指,以右手拇指 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再转入 内劳宫,为一遍
新津县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王美玉
医生简介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 具有国家三级推拿师证 2019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进 修小儿推拿 长期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对小儿推 拿常见病症有独特见解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小儿推拿的ppt课件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小儿推拿的ppt课件
2020/11/8
第二章
• 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 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根据小儿五脏三不足 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
• 1)小儿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 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 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 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2020/11/8
第二章
• 儿科四诊 •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
理特点,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儿科四诊有它自己的 特点。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最为重要。
• 4)小儿肝常有余 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 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
• 5)小儿心常有余 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概念, 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
2020/11/8
第二章
•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 生机指各种活动机能;发育指生长过程。 • 小儿时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育和气化功能都是稚弱而不够成熟完善
2020/11/8
第二章
• 小儿的生理特点 •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 • 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其形
体结构、四肢百合、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 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 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三岁以下的婴 幼儿。 • 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28天——1岁 • 幼儿期:1岁——3岁,幼童期: 3岁——7岁 • 儿童期:7岁——12岁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止推拿。 严重心脏病、血液病等患者禁止推拿。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健脾和胃,顺气和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33 页
部位
■拇指尺侧
虎口入天门穴
手法
■食指第一节上推至拇指尺侧
主治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第 34 页
部位
■无名指第一节掌面
三焦穴
手法
■不专用,清肺时连同此穴一并推之
主治

第 35 页
THANK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宽胸膈、利胃肠
第 22 页
部位
■大鱼际中点
板门穴
手法
■以拇指端点揉
主治
■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调理五脏六腑之气
第 23 页
部位
■掌面五指根连掌面之横纹正中,共五穴
五经穴
手法
■拇指端来回推之
主治
■积滞、纳呆、腹胀、便秘
第二章
胃穴
手法
主治
■ 肚腹胀满、积滞腹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 清心安神,镇惊益智
第 15 页
部位
■ 中指末节掌面 ■ 一般用清补法,在中指末节从指端到指根来回推 之,称为清补心法
心穴
手法
主治
■ 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夜啼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宣通肺气,发散外邪
第 16 页
部位
■无名指末节掌面
YOU
SUCCESS
2019/4/15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补肾健脾
第 36 页
部位
■自掌面小指尖沿掌边至大鱼际中点
运水入土穴
手法
■运法
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疳积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补肾健脾
第 37 页
部位
■自掌面拇指尖到小指跟
运土入水穴
手法
■运法
主治
■吐泻,痢疾,消化不良
第二章
主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清热除烦
第 20 页
部位
■成人之劳宮穴
内劳宫穴
手法
■揉法或用清心火、推天河水代替
主治
■口舌生疮、胸膈满闷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宣通气机,利水通淋
第 21 页
部位
■小指外侧,指根到指端赤白肉际处
利小便穴
手法
■指根到指端为清,来回推为清补,不用补法
主治
■尿储留、小便不利、湿热腹泻
第 28 页
部位
■腕横纹,以小天心为中点
合阴阳穴
手法
■合推法
主治
■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益气固脱、补肾养肝
第 29 页
部位
■小指末节掌面
肾穴
手法
■从小指端推到指根为补法,不用清法
主治
■遗尿、脱肛、腹泻、虚劳喘嗽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化痰止咳,清利湿热
第 30 页
大肠穴
手法
主治
■ 腹泻、腹胀、便秘、积滞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 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
第 14 页
部位
■ 大指掌面第二节,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 自大际外缘皮肤交界处,从腕部部手掌边高骨起 离心推至大指跟或大指第二节,此为清法,反之则 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以 息息下行为顺,故常用清法
第1 页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2 页
01
概述
02
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03
小儿常见病的推治
第3 页
01
概述
02
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03
小儿常见病的推治
第一章
第4 页
概述
小儿生理特点 脏 行 生 发 腑 气 机 展 娇 未 蓬 迅 嫩 充 勃 速
第一章
第5 页
概述
小儿病理特点 发 传 脏 易 病 变 腑 趋 容 迅 清 康 易 速 灵 复
小儿推拿穴位图
第9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图
第 10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图
第 11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图
第 12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 清利肠腑
第 13 页
部位
■ 食指外侧上节 ■ 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不必拘于 上节,向虎口方向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 一般不专用补法。
第一章
第6 页
概述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取穴少用,用独穴,主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 时间长,手法简练,操作方便,疗效好,患儿易接
受。
第一章
第7 页
概述
基本手法
推、揉、拿、捣、分、合、运、掐
同时好有2个穴位并推的情况
第8 页
01
概述
02
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03
小儿常见病的推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镇惊安神、益智
第 26 页
部位
■大小鱼际中点
小天心穴
手法
■捣法
主治
■斜视、惊证、慢惊风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合气血,调阴阳、分寒热
第 27 页
部位
■腕横纹,以小天心为中点
分阴阳穴
手法
■分推法
主治
■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阴阳相交、气血调和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行气,消滞
第 38 页
部位
■小指掌指关节下横纹起沿掌边引弧线至小天心
后溪穴
手法
■运法
主治
■积滞,纳呆,小便赤涩,不利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清脏腑之实热,消积
第 39 页
部位
■前壁尺侧小指面
六腑穴
手法
■沿肘横纹推至腕横纹
主治
■感冒、发热、壮热不退、便秘、积滞、腹泻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行气宽中、利膈消滞
第 24 页
部位
■内劳宮一周
八卦穴
手法
■运法
主治
■腹胸胀痛,咳嗽痰喘、百日咳、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调理脏腑、疏通气机
第 25 页
部位
■五经穴出去拇指处穴
大四横纹穴
手法
■来回推之
主治
■腹胀、腹痛、干咳、少痰、积滞、纳呆、便 秘、腹泻
第二章
肺穴
手法
■清法从无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补法则反之
主治
■咳嗽气喘,伤风感冒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梳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震惊
第 17 页
部位
■食指末节掌面
肝穴
手法
■一般用清法,称为平肝,自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 端;;其补法则反之
主治
■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透发斑疹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部位
■小指掌指关节下横纹
小横纹穴
手法
■揉法
主治
■喘嗽(气管炎)、肺炎、积滞、口疮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宽胸利膈
第 31 页
部位
■中指第一节掌面
膻中穴
手法
■推法
主治
■咳嗽、胸痛、气喘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健脾和胃,顺气和血
第 32 页
部位
■拇指尺侧
天门入虎口穴
手法
■指端下推至指根
主治
功效
■疏肝利胆,镇惊
第 18 页
部位
■食指第一节掌面
胆穴
手法
■一般不专用,平肝连同此穴
主治
■夜啼惊证、口舌生疮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健脾益气,调理中焦
第 19 页
部位
■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
脾穴
手法
■曲指向心推之为补,直指离心推为止清,来回推 之为清补 ■积滞、腹胀、腹泻、便秘、虚劳咳喘、口舌 生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