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 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5次;揉100次 。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一)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
,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二)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
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 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 尾。
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
儿科常见病推治
【疳积】
(一)积滞伤脾: 主要症状: 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
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 略紫。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 另一侧的疾病。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门、
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
Thanks!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于坤萍 15698156788
【小儿腹泻】
儿科常见病推治

三字经小儿推拿ppt课件

三字经小儿推拿ppt课件
主治:高热,急惊风,实热 痰喘,便秘,热痢,痄腮等,
一切实热证。
精选版课件ppt
32
血虚弱,命门火衰,阳气不 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 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
等证。
精选版课件ppt
33
之。 次数:3-5次。
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主治:急慢惊风,惊惕不安,
夜啼。
精选版课件ppt
34
之间。
操作:掐法。 次数:3-5次
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精选版课件ppt
18
钟) 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 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 临床上揉小横纹治疗肺部湿
啰音有效。
精选版课件ppt
19
操作:分阴阳、合阴阳 次数:100-500次(1-3分钟)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消食积,化痰涎
精选版课件ppt
20
主治:寒热往来或身热不退, 食积,呕吐,泄泻,惊风,
精选版课件ppt
6
精选版课件ppt
7
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 脱肛等。
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 滞留肠道,痢下赤白,大便
秘结。
精选版课件ppt
8
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 脱肛等。
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 滞留肠道,痢下赤白,大便
秘结。
精选版课件ppt
9
肠。次数:300-1000次(25分钟)。
黄,脉浮数。 治则:清热解表。 处方:清肺平肝,六腑。
精选版课件ppt
45
方义:清肺平肝清热解表宣 肺,清热解毒除烦。
加减:咳嗽重加八卦;头痛 加阳池;呕吐加清胃;惊厥
加小天心。
精选版课件ppt
46
1、外感发热: 主证:发热恶寒,头痛闭塞, 流涕咽痒,有汗或无汗,舌 苔薄或浮数,指纹红或浮露。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PPT课件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PPT课件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健脾和胃,顺气和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33 页
部位
■拇指尺侧
虎口入天门穴
手法
■食指第一节上推至拇指尺侧
主治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第 34 页
部位
■无名指第一节掌面
三焦穴
手法
■不专用,清肺时连同此穴一并推之
主治

第 35 页
THANK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宽胸膈、利胃肠
第 22 页
部位
■大鱼际中点
板门穴
手法
■以拇指端点揉
主治
■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调理五脏六腑之气
第 23 页
部位
■掌面五指根连掌面之横纹正中,共五穴
五经穴
手法
■拇指端来回推之
主治
■积滞、纳呆、腹胀、便秘
第二章
胃穴
手法
主治
■ 肚腹胀满、积滞腹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 清心安神,镇惊益智
第 15 页
部位
■ 中指末节掌面 ■ 一般用清补法,在中指末节从指端到指根来回推 之,称为清补心法
心穴
手法
主治
■ 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夜啼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宣通肺气,发散外邪
第 16 页
部位
■无名指末节掌面
YOU
SUCCESS

小儿推拿十三大手法课件

小儿推拿十三大手法课件



• •



11、按弦走搓摩

【位置】两胁。 【操作】医者用两掌自患儿两胁搓摩至肚角处 ,搓摩50~100次。 【临床应用】按弦搓摩能理气消滞,常用于治 疗积痰引起的胸闷,咳嗽、痰喘 气急、积聚等症。
• •
• • •
12、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位置】神阙穴、龟尾穴、七节骨穴。 【操作】先令患儿仰卧,医者一手揉脐,另一 手揉龟尾,揉毕,再令患儿俯卧,自 龟尾推至七节骨处为补法,反之为泻 法。 【临床应用】本法用补能健脾止泻。用于治疗腹 泻:用泻法能泻热通便,治疗便秘


• •
• •
13、按摇肩井法

【位置】手的食指、无名指和肩部。
【操作】医者一手中指按患儿一侧肩井穴,另 一手紧拿患儿食指、无名指,使其上 肢伸直并摇之,摇20~30次。




• •
【临床应用】按摇肩井法能通一身之气血,为 结束手法,一般治疗完毕都用此 法,又称总收法。
• • •
• • •
【临床应用】猿猴摘果既除寒又祛热,常用于 治疗寒热往来、疟疾、寒痰、食 积等症。
4、苍龙摆尾
• •
【位置】手及肘部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肘部,右手拿儿食、 中、无名、小指,左右摇动如摆尾状, 摇20~30次。
【临床应用】苍龙摆尾能开胸理气,退热除烦, 常用于治疗发热,燥动不安等症。
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 小儿推拿中,在约定成俗的一个或数
个穴位上,操作者将不同手法按照约 定成俗的程序进行的操作就叫复式操 作,而且每一种操作都有其特定的名 称。
· 这些操作方法有着独特的疗效,沿用至

小儿推拿精品PPT课件

小儿推拿精品PPT课件

小儿推拿精品PPT课件•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目录•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CATALOGUE小儿推拿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刺激小儿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发展历程小儿推拿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小儿推拿作为一种自然、绿色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

通过刺激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感受器,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缓解肌肉痉挛等;全身反应则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CATALOGUE常用手法介绍定义分类应用030201定义01分类02应用03定义分类应用摩法定义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

分类指摩法、掌摩法等。

应用多用于胸腹及腰背部,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CATALOGUE常见病症治疗症状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等。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推拿手法症状表现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

注意事项推拿手法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捏脊等。

症状表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注意事项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喂养,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CATALOGUE操作注意事项手法力度掌握轻柔为主力度适中逐渐加压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个体差异配合病情保持环境舒适安全温度适宜安静整洁安全措施CATALOGUE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1 2 3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成功案例展示问题解决方案探讨010204家长自助推拿指导建议学习基本的小儿推拿手法,如推、拿、揉、捏等。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
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 高骨,黄蜂入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 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64
我之心 送的是医道之关怀 我之手 去的是病魔之执拗
--与君共勉
65
谢谢大家
66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12
五脏六腑气血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五经穴 肝经 心经 脾经 肺经 肾经
【位置】
食指掌面末节
中指掌面末节
拇指桡侧缘偏掌面
无名指掌面末节
小指掌面,稍偏尺侧, 至腕横纹尺侧端
13
小儿脾肾常 不足
一般不用泻 法
若要泻肾 以后溪代之
脾心 肾肝 不有 足余
肺经可补可清
拿肚角
39
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沏 上入洪池下入掌,一切热病都去得 若是遍身热不退,外劳宫掐揉多些 不问大热或小热,可向水底捞明月
40
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正面,总筋至肘窝 一道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手,使掌心 向上,托患儿手臂,以右手食、中 指正面自总筋向上推至肘窝。 【次数】100-200次
41
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以左手拇、食指捏患儿中 指,轻轻屈之,以右手食、中二指 固定患儿腕部,以拇指甲掐之,继 而揉
【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
42
水底捞明月
【位置】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四指,食、 中二指固定患儿拇指,以右手拇指 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再转入 内劳宫,为一遍
新津县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王美玉
医生简介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 具有国家三级推拿师证 2019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进 修小儿推拿 长期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对小儿推 拿常见病症有独特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肾穴
第 29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益气固脱、补肾养肝 ■小指末节掌面 ■从小指端推到指根为补法,不用清法 ■遗尿、脱肛、腹泻、虚劳喘嗽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小横纹穴
第 30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化痰止咳,清利湿热 ■小指掌指关节下横纹 ■揉法 ■喘嗽(气管炎)、肺炎、积滞、口疮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肝穴
第 17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梳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震惊
■食指末节掌面 ■一般用清法,称为平肝,自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 端;;其补法则反之 ■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透发斑疹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胆穴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疏肝利胆,镇惊 ■食指第一节掌面 ■一般不专用,平肝连同此穴 ■夜啼惊证、口舌生疮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健脾和胃,顺气和血 ■拇指尺侧 ■食指第一节上推至拇指尺侧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 33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三焦穴
第 34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 ■无名指第一节掌面 ■不专用,清肺时连同此穴一并推之 ■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运水入土穴
第 35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五经穴
第 23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调理五脏六腑之气 ■掌面五指根连掌面之横纹正中,共五穴 ■拇指端来回推之 ■积滞、纳呆、腹胀、便秘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八卦穴
第 24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行气宽中、利膈消滞 ■内劳宮一周 ■运法 ■腹胸胀痛,咳嗽痰喘、百日咳、积滞、纳呆
第 18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脾穴
第 19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健脾益气,调理中焦
■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
■曲指向心推之为补,直指离心推为止清,来回推 之为清补 ■积滞、腹胀、腹泻、便秘、虚劳咳喘、口舌 生疮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内劳宫穴
第 20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清热除烦 ■成人之劳宮穴 ■揉法或用清心火、推天河水代替 ■口舌生疮、胸膈满闷
小儿推拿穴位图
操作手法
第9 页
正面
第二章
穴位考订
小儿推拿穴位图
操作手法
背面
第 10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小儿推拿穴位图
操作手法
第 11 页
手掌及上肢屈面
第二章
穴位考订
小儿推拿穴位图
操作手法
第 12 页
手背及上肢屈面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大肠穴
第 13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 清利肠腑
■ 食指外侧上节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膻中穴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宽胸利膈 ■中指第一节掌面 ■推法 ■咳嗽、胸痛、气喘
第 31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天门入虎口穴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健脾和胃,顺气和血 ■拇指尺侧 ■指端下推至指根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 32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虎口入天门穴
第1 页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1 概述
第2 页
02 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03 小儿常见病的推治
01 概述
第3 页
02 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03 小儿常见病的推治
第一章
概述
小儿生理特点
第4 页
脏腑娇嫩 行气未充 生机蓬勃 发展源自速第一章概述小儿病理特点
第5 页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脏腑清灵 易趋康复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心穴
第 15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 清心安神,镇惊益智
■ 中指末节掌面 ■ 一般用清补法,在中指末节从指端到指根来回推 之,称为清补心法
■ 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夜啼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肺穴
第 16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宣通肺气,发散外邪 ■无名指末节掌面 ■清法从无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补法则反之 ■咳嗽气喘,伤风感冒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大四横纹穴
第 25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调理脏腑、疏通气机
■五经穴出去拇指处穴 ■来回推之
■腹胀、腹痛、干咳、少痰、积滞、纳呆、便 秘、腹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小天心穴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镇惊安神、益智 ■大小鱼际中点 ■捣法 ■斜视、惊证、慢惊风
第 26 页
■ 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不必拘于 上节,向虎口方向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 一般不专用补法。 ■ 腹泻、腹胀、便秘、积滞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胃穴
第 14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 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
■ 大指掌面第二节,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 自大际外缘皮肤交界处,从腕部部手掌边高骨起 离心推至大指跟或大指第二节,此为清法,反之则 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以 息息下行为顺,故常用清法 ■ 肚腹胀满、积滞腹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利小便穴
第 21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宣通气机,利水通淋 ■小指外侧,指根到指端赤白肉际处 ■指根到指端为清,来回推为清补,不用补法 ■尿储留、小便不利、湿热腹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板门穴
第 22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宽胸膈、利胃肠 ■大鱼际中点 ■以拇指端点揉 ■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
第一章
概述
第6 页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取穴少用,用独穴,主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 时间长,手法简练,操作方便,疗效好,患儿易接 受。
第一章
概述
基本手法
推、揉、拿、捣、分、合、运、掐 同时好有2个穴位并推的情况
第7 页
01 概述
第8 页
02 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03 小儿常见病的推治
第二章
穴位考订
■补肾健脾 ■自掌面小指尖沿掌边至大鱼际中点 ■运法 ■腹泻,便秘,痢疾,疳积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运土入水穴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补肾健脾 ■自掌面拇指尖到小指跟 ■运法 ■吐泻,痢疾,消化不良
第 36 页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后溪穴
第 37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行气,消滞 ■小指掌指关节下横纹起沿掌边引弧线至小天心 ■运法 ■积滞,纳呆,小便赤涩,不利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分阴阳穴
第 27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合气血,调阴阳、分寒热 ■腕横纹,以小天心为中点 ■分推法 ■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合阴阳穴
第 28 页
功效 部位 手法 主治
■阴阳相交、气血调和 ■腕横纹,以小天心为中点 ■合推法 ■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