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 测定水溶性高聚物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本实验采用的右旋糖苷分子是目前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之一,由于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故通常测定高聚物分子量都是利用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粘度法、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等温蒸馏、超离心沉降及扩散法等,其中,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
增比黏度:特性粘度:时间与粘度的关系N=n/n0=t/t0 (3-84)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 1 套乌式黏度计 1支1/10 秒表 1只聚乙烯醇四、实验步骤1.洗涤黏度计取出一只黏度计,先用丙酮灌入黏度计中,浸洗去留在黏度计中的高分子物质,黏度计的毛细管部分,要反复用丙酮流洗。
方法是:用约 10 mL 丙酮至大球中,并抽吸丙酮经毛细管 3 次以上,洗毕,倾去丙酮倒入回收瓶中,再重复一次,然后用吹风机吹干黏度计备用。
2.测定溶剂流出时间在铁架台上调节好黏度计的垂直度和高度,然后将黏度计安放在恒温水浴中。
用移液管吸取10mL 纯水,从A 管注入。
于37℃恒温槽中恒温5min。
进行测定时,在 C管上套上橡皮管,并用夹子夹住,使其不通气,在 B 管上用橡皮管接针筒,将蒸馏水从 F 球经 D 球、毛细管、E球抽到G球上(不能高出恒温水平面),先拔去针筒并解去夹子,使 C管接通大气,此时 D 球内液体即流回 F 球,使毛细管以上液体悬空。
毛细管以上液体下流,当液面流经 a刻度时,立即按停表开始记录时间,当液面降到b刻度时,再按停表,测得刻度a、b之间的液体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重复操作两次,记录留出时间且误差不大于1-2s,取两次平均值为 t0,3.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取出黏度计,倾去其中的水,加入少量的丙酮溶液润洗,经过各个瓶口流出,以达到洗净的目的。
同上法安装调节好黏度计,用移液管吸取 10mL 溶液小心注入黏度计内(注意不能将溶液黏在黏度计的管壁上),在溶液恒温过程中,应用溶液润洗毛细管后再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t。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二、实验目的1.理解粘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
2.掌握黏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测定水溶性高聚物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三、实验原理分子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其摩尔质量常在10²~107之间。
黏度法测定分子量是最常用的测定聚合物分子质量的技术。
溶液的粘度:在稀溶液中,高聚物的黏度是它在流动过程中所存在的内摩擦的反映,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主要有;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
其中溶剂分子见得内摩擦又称纯溶剂得粘度。
以η0 表示;三种内摩擦的总和称为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以η表示。
由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远大于溶剂,因此将聚合物溶解与溶剂时η>η0。
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η相对于η0的变化。
溶液的粘度的各种定义及表达式:名称 定义式 量纲相对粘度 0r ηηη=无增比粘度 001sp r ηηηηη-==- 无比浓粘度 1sp r c c ηη-= 浓度的倒数比浓对数粘度 ln(1)ln sp r c c ηη+= 浓度的倒数特性粘度:[]lim spc cηη→=01sp rηηηηη-==-特性粘度又称极限粘度,其值与浓度无关,量纲是浓度的倒数,数值取决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和结构,溶剂的温度和溶剂的特性。
当高聚物、溶剂、温度等确定以后,特性粘度值只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有关:[]K Mαηη=⋅K和α是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的常数。
查表可得K和α的值,即可根据所测得的[η]值计算样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测定原理:在足够稀的溶液中,粘数和对数粘数与溶液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毛细管法测定特性粘度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粘度计时遵守Poiseuille 定律:ρ为液体的密度;l 为毛细管长度;r 为毛细管半径;t 为流出时间;h 为流经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为流经毛细管的液体体积;m 为与仪器的几何形状有关的常数, <<1时,可取m=1。
物化实验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Ⅰ目的要求一 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 掌握用乌贝路德粘度计测定粘度的原理和方法Ⅱ基本原理利用大分子溶液的粘度和其相对分子质量间的某种经验方程来测定和计算大分子化合物分子质量的方法,称为粘度法。
所测得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将大分子化合物加入到纯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溶液的粘度η总是比纯溶剂大得多,若将η和0η进行不同的组合,可得到粘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相对粘度:ηηη=r (2-1) 表示溶液粘度与溶剂粘度的比值。
增比粘度:()001sp rηηηηη-==- (2-2)表示溶液粘度比溶剂粘度增加的相对值。
比浓粘度:csp η (2-3)表示单位浓度的溶质对粘度的贡献。
特性粘度:[]ccrc spc ηηηln limlim→→== (2-4) 表示溶液浓度无限稀释时的比浓粘度。
它是几种粘度中最能放映溶质分子本性的一种物理量,代表了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单位浓度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粘度变化分数。
在溶液浓度很稀时,比浓粘度与溶液浓度C 的关系是[][]c K csp21ηηη+= (2-5)[][]c K cr 21ln ηηη+= (2-6) 根据这两个经验公式,处理实验数据并作图,从稀溶液向无限稀释处外推求[]η。
图2-1特性粘度和大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有如下的经验方程: []αηηM K = (2-7)式中, K 和 α:与溶剂,大分子化合物及温度有关的经验常数;M η : 大分子化合物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右旋糖苷在37℃时,以水为溶剂时,K=0.141cm 3.g -1,α=0.46。
在测得溶液的[η]后,代入式(2-7)中,即可求得大分子化合物右旋糖苷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乌式粘度计是常用的一种测定溶液粘度的玻璃仪器,如图2-2。
其测定粘度的方法,亦称毛细管法。
即在特定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某液体流过一定长度的毛细管所需要时间,可求得该液体的相对粘度。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6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它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相比,粘度法尽管是一种相对的方法,但由于它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简单,实验操作便利,相对分子质量适用范围较大,又有着相当好的实验精确度,因而成为人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技术。
粘度法除了主要用来测定高聚物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之外,还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的大分子尺寸以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等。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基本原理。
2. 学习和掌握用乌式粘度计测定高分子溶液粘度的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 用乌式粘度计测定聚苯乙烯-甲苯溶液的特性粘度,并求出聚苯乙烯试样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线型高分子溶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粘度比较大,并且其粘度值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利用这一点可以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 溶液粘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高分子溶液的粘度除了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对溶液浓度也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利用粘度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要消除浓度对粘度的影响。
通常采用下列两个经验公式来描述粘度与浓度c 的关系:c k c2sp]['][ηηη+= (6-1)c 2r][][ln ηβηη−= (6-2) 式中,ηsp 称为增比粘度(或“粘度相对增量”);η r 称为相对粘度(或“粘度比”);[η]称为特性粘度(或“极限粘数”);k ' 和β 均为常数。
若用η 0 表示纯溶剂的粘度,用η 表示浓度为c 的溶液的粘度,则有:r ηηη=(6-3)1r 0sp −=−=ηηηηη (6-4) 从上述式(6-1)和式(6-2)可见:c c r0spln limlim][ηηη→→== (6-5)特性粘度[η]取决于高聚物的化学组成、溶剂、温度,而与溶液浓度无关。
若分别以cηsp (称为“比浓粘度”或“粘数”)和cηrln (称为“比浓对数粘度”或“对数粘数”)为纵坐标,以浓度c 为横坐标,则会得出两条直线(如图6-1所示),直线的截距就是[η]。
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2年 4 月11日实验指导老师马国正老师实验评分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 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高聚物的性能差异很大。
所以不同材料,不同的用途对分子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生产和使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采用的右旋糖苷分子是目前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之一,它是一种水溶性的多糖类聚合物,在中等分子量时,它能提高血浆渗透压,扩充血容量;在低分子量时,它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以及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在高分子量时,则会引起红细胞聚集,导致微循环障碍。
可见,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对生产和使用高分子材料有重要意义。
由于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故通常测定高聚物分子量都是利用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粘度法、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等温蒸馏、超离心沉降及扩散法等,其中,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
均分子量”,记作Mη线型高分子可被溶剂分子分散,在具有足够的动能下相互移动,成为黏度态,η是可溶性的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黏度,是它在流动过程中所存在内摩擦的反映,这种摩擦主要有: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黏度,记作η0;高分子与高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以及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三者总和表现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记作η。
在同一温度下,高聚物的黏度一般都比纯溶剂的黏度大,即η>η0,这些黏度增加的分数,叫做增比黏度,记作ηsp,即式中,ηr 称为相对黏度,这指明溶液黏度对溶剂黏度的相对值,仍是整个溶液的黏度行为。
ηsp则以为着已经扣除了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
溶液的浓度可大可小,显然,浓度愈大,黏度也就愈大,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黏度,即引入ηsp/c,称作比浓黏度,其中c为浓度,g/ml.为了进一步消除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必须将溶液浓度无限稀释,使得每个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极远,其相互干扰可以忽略不记。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量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测定聚乙烯醇的分子量。
2:掌握测量原理。
3:熟悉恒温水槽的装置和控温原理。
二:实验仪器:恒温槽1套,乌贝路德粘度计1支,10ml移液管2个,5ml移液管一个,秒表1只,洗耳球1个,50ml容量瓶1个,100ml锥形瓶2个,50ml烧杯一个螺旋夹1只,5cm长橡皮管2根,聚丙烯酰胺,3mol/L和1mol/LNaNO3.三:实验原理: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η/ρ=At-B/t,式中B<1,当流出的时间在2min左右,该项可以忽略,又因通常测定是在稀溶液中进行,所以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因此可将ηr=η/η0=t/t0,式中t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0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因此,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由式ηr=η/η0=t/t0求得ηr,再由图求得[η]。
四:实验步骤:1:将仪器洗涤干净后放入烘干箱烘干。
2:调节恒温槽温度在30℃,连接好装置后放入恒温槽中,使水面浸没G球。
3: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4:溶剂流出时间的测定。
5:实验完毕后,用蒸馏水将粘度计洗净。
五:思考题:1:乌贝路德粘度计中支管C有什么作用?答:和大气相通,使毛细管中和粘度计底部压力相同,通过C管使溶液吸上G球中。
2:乌贝路德粘度计为什么一定要垂直?答:为了计时时更加准确,使误差降低。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原始溶液浓度C0=0.05%(g*cm-3)大气压力100.4kpa 恒温温度30℃t0=137.3 SC(*104) t1t2t3t ηr lnηrηspηsp/C lnηr/C (g*cm-3) s s s s3.384 203.2 203.1 203.3 203.2 2.4302 0.888 1.4302 0.4226 1.9217 2.275 197.7 197.6 197.5 197.6 2.3636 0.9414 1.3636 0.6873 1.7328 1.563 190.5 190.4 190.5 190.5 2.2779 0.8233 1.2779 0.8176 1.5163 1.064 163.9 164.0 164.2 164.0 1.9612 0.6736 0.9612 0.9034 1.3896 0.65 139.2 139.5 139.2 139.3 1.6659 0.5104 0.6659 1.0245 1.2934ηs p /cX :C*10-4 g/cm -3l n ηr /c由图可知,[η]=1.1342,K=3.75*10-2dm 3*Kg -1 ,α=0.66,所以M=1.75*105 。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2012年4月11日实验,2012年4月15日提交报告助教:李琛1 引言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比r 0ηηη=,粘度相对增量0sp r 01ηηηηη-==-,粘数sp r 1c c ηη-=,对数粘数sp r ln(1)ln c cηη+=,极限粘度sp r00ln []lim lim c c c c ηηη→→==。
[]η与M η满足Mark-Houwink 方程[]K M αηη=。
对于30 o C 下的PVP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水体系,K = 3.39×10-2,α = 0.59。
一般,sp cη及rln c η与c 均成线性关系,将其外推即可得到共同的截距[]η。
粘度的测量使用毛细管粘度计。
根据修正了的Poisouille 定律488hgr t VmlV ltηπρπ=-,对于给定的乌氏粘度计,由于液柱高度被大气压抵消,上式可表为t tηβαρ=-。
当β<1,t >100 s ,ρ≈ρ0时,可近似为r 00t t ηηη==。
[1]图1 乌氏粘度计2 实验操作2.1 实验用品、仪器型号2.1.1 实验用品D-8401型-WT多功能电动搅拌器2.1.2 实验药品PVP(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溶液0.02000 g/mL2.2 实验条件实验环境温度:16.8℃实验环境压力:100.59 kPa实验环境湿度:61.0 %实验温度:30.00℃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2.3.1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30±0.05℃。
安装好恒温槽各元件后,调节接点温度计温度指示螺母上沿所指温度较指示温度低1~2 ℃,接通电源,同时开通搅拌,这时红色指示灯亮,表示加热器在工作。
当红灯熄灭后,等温度升到最高,观察接点温度计与1/10温度计的差别,按差别大小进一步调节温度计,直到达到规定的温度值,这时略为正向或反向调节螺母,即能使红绿灯交替出现。
扭紧固定螺钉,固定调节帽位置后,观察绿灯出现后温度计的最高值及红灯出现后的最低值,观察数次至最高和最低示指的平均值与规定温度相差不超过0.1 ℃为止。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乌式粘度计的使用;2、掌用粘度法测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指液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这种阻力反抗液体中相邻部分的相对移动,可看作由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内摩擦而产生。
如果液体是高聚物的稀溶液,则溶液的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以及高聚物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三部分,三者之和表现为溶液总的粘度η。
其中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所表现的粘度如用η 0表示的话,则由于溶液的粘度一般说来要比纯溶剂的粘度高,我们把两者之差的相对值称为增比粘度,记作ηsp :η sp = ( η-η0 )/η0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之比称为相对粘度ηr:ηr = η /η0增比粘度表示了扣除溶剂内摩擦效应后的粘度,而相对粘度则表示整个溶液的行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ηsp = η /η0 - 1 = ηr - 1高分子溶液的增比粘度一般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出的增比粘度称为比浓粘度ηsp /c。
而将(lnηr)/c 称为比浓对数粘度。
为消除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将溶液无限稀释,这时溶液所呈现的粘度行为基本上反映了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这时的粘度称为特性粘度 [η]:特性粘度与浓度无关,实验证明,在聚合物、溶剂、温度三者确定后,特性粘度的数值只与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式为:式中的 K 为比例系数,α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常数。
这两个参数都与温度、聚合物和溶剂性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增比粘度与特性粘度之间的经验关系为:ηsp / c = [η] + K1•[η]2• c而比浓对数粘度与特性粘度之间的关系也有类似的表述:(lnηr)/c = [η] + β •[η]2• c因此将增比粘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及比浓对数粘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描绘与坐标系中时,两个关系均为直线,而且截距均为特性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水溶性高聚物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本实验采用的右旋糖苷分子是目前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之一,
由于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故通常测定高聚物分子量都是利用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粘度法、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等温蒸馏、超离心沉降及扩散法等,其中,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
增比黏度:
特性粘度:
时间与粘度的关系
N=n/n0=t/t0 (3-84) 三、仪器与试剂
恒温槽 1 套乌式黏度计 1支
1/10 秒表 1只聚乙烯醇
四、实验步骤
1.洗涤黏度计
取出一只黏度计,先用丙酮灌入黏度计
中,浸洗去留在黏度计中的高分子物质,
黏度计的毛细管部分,要反复用丙酮流
洗。
方法是:用约 10 mL 丙酮至大球中,
并抽吸丙酮经毛细管 3 次以上,洗毕,
倾去丙酮倒入回收瓶中,再重复一次,然
后用吹风机吹干黏度计备用。
2.测定溶剂流出时间
在铁架台上调节好黏度计的垂直度和高度,然后将黏度计安放在恒温水浴中。
用移液管吸取10mL 纯水,从A 管注入。
于37℃恒温槽中恒温5min。
进行测定时,在 C管上套上橡皮管,并用夹子夹住,使其不通气,在 B 管上用橡皮管接针筒,将蒸馏水从 F 球经 D 球、毛细管、E球抽到G球上(不能高出恒温水平面),先拔去针筒并解去夹子,使 C管接通大气,此时 D 球内液体即流回 F 球,使毛细管以上液体悬空。
毛细管以上液体下流,当液面流经 a刻度时,立即按停表开始记录时间,当液面降到b刻度时,再按停表,测得刻度a、b之间的液体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重复操作两次,记录留出时间且误差不大于1-2s,取两次平均值为 t0,
3.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取出黏度计,倾去其中的水,加入少量的丙酮溶液润洗,经过各个瓶口流出,以达到洗净的目的。
同上法安装调节好黏度计,用移液管吸取 10mL 溶液小心注入黏度计内(注意不能将溶液黏在黏度计的管壁上),在溶液恒温过程中,应用溶液润洗毛细管后再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t。
然后一次分别加入 2.0mL、3.0 mL、5.0 mL、10.0 mL 蒸馏水,按上述方法分别测量不同浓度时的t 值。
每次稀释后都要将溶液在F 球中充分搅匀(可用针筒打气的方法,但不要将溶液溅到管壁上),然后用稀释液抽洗黏度计的毛细管、E 球和 G 球,使黏度计内各处溶液的浓度相等,而且须恒温。
五、数据处理及结论
1.数据整理(恒温槽温度:37℃)
为了作图方便,假定起始相对浓度是1,根据原理中的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表一数据记录表
1/2 137.87 137.56 137.72 1.1507 0.1404 0.1507 0.3014 0.2808 1/3 129.00 129.44 129.22 1.0798 0.0768 0.0798 0.2394 0.2304 2.作图用ηsp/c'、Inηr/c'对c’作图
图一ηsp/c'、Inηr/c'- c’
外推c'→0,得截距A=0.2173,而c=20g/L,则特性浓度[η]=A/c=0.0109
3.计算分子量
右旋糖苷水溶液的参数: 37℃时,K=0.141cm3 /g,a=0.46。
则根据
[η]=,代入数据可得M=3.8*103
4.结果分析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高聚物的性能差异很大。
本次实验理论上应该得到两条直线重合于一点。
但由图可知,直线线性很差,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为正值,二者截距不同,因此用外推法得到的相对分子量参考价值不大。
分析可能是因为溶液浓度太稀,测定的T和T0.很接近,导致ηsp的相对误差比较大。
另外,黏度计中的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倾斜度、重力加速度、毛细管内壁粗糙度、表面张力、动能改正等的影响,使得测出的流动时间有一定的误差。
黏度计应该垂直放置,这样液体可以从高处自由流下。
本次实验由于黏度计后来偏斜了一点,导致液体下流的速度改变,从而导致测量时间不准确,结果就有比较大的误差。
再者,高聚物分子链之间的距离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高聚物溶液的ηSP /C或lnηr / C与C的关系有可能不再呈线性。
查阅相关资料知通常选用ηr =1.2~2.0的浓度范围,本次实验最后两组数据ηr均低于1.2,故偏差比较大。
六、思考题
1. 乌氏粘度计中的各支管有什么作用?除去支管C是否仍可以测粘度?如果在测定液体流出时间没有打开支管C,会对测定的高聚物分子量产生何种影响?
答:乌氏粘度计由A、B、C三个支管构成,其中,A管是用来装液体的,B管则是测量主件,可以测定液体定向流动一定距离的流动时间,C管则是使B管与大气连通。
当毛细管下端的液面下降,毛细管内流下的液体形成一个气承悬液柱,液体流出毛细管下端后沿管壁流下,避免出口处形成湍流现象。
或者是减少了a管液面升高对毛细管中液流压力差带来的影响。
除去C管仍可测定,但是要保证每次测量的体积都相同(不适用)。
乌氏粘度计由于有C管,故所加待测液的体积不用每次相同,即可以在黏度计中稀释直接稀释液体。
若除去C 管,液体下流时所受到的压力差ρgh与管B中液面高度有关,故应保证每次测量的体积相同,也即是另一种黏度计——奥氏粘度计,在本次实验中是不适用的。
如果没打开C则流出的时间过长,测出的分子量偏大。
2. 乌氏粘度计毛细管太粗太细各有何特点?
答: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太粗的时候,流速过快,可能导致测的时间太快而未能及时反应,因而测出来的时间可能不准确;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太细,流速过慢,虽然读数较为精确,但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所以,乌氏粘度计粗细应该适当。
3. 为什么强调粘度计一定要干净、无尘?
答:黏度计中如果不干净,会影响液体的流速,若溶解在溶液中,还会使溶液的成分发生变化,对分子量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4.乌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使用乌氏粘度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a.使用乌式粘度计时,要在同一支粘度计内测定一系列浓度成简单比例关系的溶液的流出时间.每次吸取和加入的液体的体积要很准确。
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可能引起的体积变化,溶液和溶剂应在同一温度下移取,故实验应选择在恒温槽中进行,恒温槽中温度应该恒定,溶液每次稀释恒温后才能测量。
b.在每次加入溶剂稀释溶液时,必须将粘度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还要将溶液吸到E
线上方的小球内两次,润洗毛细管,否则溶液流出时间的重复性差。
c.粘度计必须洁净,如毛细管壁上挂有水珠,需用吹风机吹干。
d.测定时粘度计要垂直放置,否则影响结果曲准确性。
5.特性黏度是溶液无限稀释时的比浓黏度,它与纯溶剂的黏度是否一样,为什么要用来测量高聚物的分子量?
答:特性黏度与纯溶剂的黏度不一样。
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是纯溶剂的黏度,而特性黏度是溶液无限稀释时的比浓黏度,还是存在高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摩擦的。
根据高聚物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接触表面也愈大,也即摩擦愈大,表现出来的特性黏度也愈大,从而可以从其特性黏度来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七、参考文献
[1]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何广平, 南俊民, 孙艳辉.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钱人元,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25-27
[4] 王亚珍,林玉露.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量实验成败探讨.湖北武汉430056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