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诫子书》,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对古代家书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这说明贴近生活的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我可以多尝试这样的方式。
-价值观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举例解释:
-内容理解:课文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句子体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句子背后的意义。
-语言表达:课文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句子,教师需讲解其对偶的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
5.塑造良好品格: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为人品质,培养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的品格。
6.增进人际沟通: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人际交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的整体意义、主旨思想,以及诸葛亮对儿子的期望和要求。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以及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诫子书》,理解古代家书的文化价值,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2.提高思维品质: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品味课文语言美,感悟诸葛亮高尚品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强化语言表达: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诸葛亮的教诲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第四单元复教案第一课时复目标:掌握第四单元现代文基础知识(字词音形义、文学常识)复重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复过程:一、明确复任务(黑板上出示重点)1、文学常识《纪念白求恩》XXX,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员,著名的医生。
《植树的牧羊人》让.XXX,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走一步,再走一步》XXX.XXX,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2、字音字形。
冀派遣殉职狭隘极端热忱纯粹佩服鄙薄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栋拣戳慷慨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XXX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灼扒趴酷热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3、词义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干涸不毛之地刨根问底哄堂大笑恍惚抽噎二、学生自由复(按照黑板上出示的重点任务复)三、检测复效果(默写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当堂互批互改,并纠错)第二课时复目标:1、XXX2、《诫子书》字词句翻译3、积累及理解复重难点:理解《诫子书》一文1、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7)非淡泊无以明志()(2)俭以养德( ) ( 8)静以修身()(3)非学无以广才()(9)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10)险躁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11)遂成枯落( )(6)意与日去()(12)诫子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和巩固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和诗歌鉴赏等。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分析句子,理解课文,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和诗歌鉴赏的复习和巩固。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提问:你们认为本单元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2. 讲解与复习1.词语解释–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解释词义,并举例说明。
–有些词语可能不太好理解,老师给予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
2.句子分析–给学生几个句子,让他们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并解释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深层次的含义。
3.诗歌鉴赏–让学生朗读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并引导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老师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练习与评价1.练习: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和作业。
2.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4. 总结回顾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老师进行点拨和提醒,强调学生需要在下一次复习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展现自己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掌握好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搭配,以达到更好的诗意理解。
3.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需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在评价中,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反馈和评估,以便本班的教学质量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四单元的字词句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复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2.词语复习: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词语辨析3.句子复习: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句意理解4.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把握、课文主题探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大家对这些课文有什么印象呢?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分享的地方呢?2.课文回顾3.词语复习(1)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写。
(2)多音字、形近字: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3)词语辨析: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区分词语的用法。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第四单元的课文和词语,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句子和阅读理解。
2.句子复习(1)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句式结构: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长句和短句,讨论句式结构对文章表达的影响。
(3)句意理解:让学生解释课文中的难句,讨论句子的深层含义。
3.阅读理解(1)课文内容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作者情感把握: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课文主题探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四单元的句子和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句意,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课文主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深度。
第三课时1.导入同学们,经过前两节课的复习,我们对第四单元的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综合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综合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对第四单元所学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安恩和奶牛》、《卖油翁》。
2.语法知识: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所学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回顾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回顾,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语法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用法。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写作技巧讲解教师以课文为例,讲解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的技巧。
学生根据讲解,尝试进行写作练习。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6.课后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如:“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学习方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学习景物描写技巧,如:“百草园的景色是那么美丽,那么宁静,仿佛是一个梦幻世界。
”2.《社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学习人物描写技巧,如:“他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衫,头发花白,眼神里透着慈祥。
”3.《安恩和奶牛》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学习情感抒发技巧,如:“安恩看着那头老奶牛,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语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说题材,其中《空城计》和《美猴王》都是中国古典长篇名著节选,《心声》和《勇气》分别是中、外短篇小说。
这是初中第一个小说单元,四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都是典范之作。
口语交际训练是“说特征,猜同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培养,并且增进了解,互相促进。
作文要求写“童年趣事”,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避免程式化的写作。
写字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行楷字的组合特点,领略汉字书法艺术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小说这种文体,但涉猎不深。
新《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文学作品欣赏的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与小学的衔接很密,跨度不大,学生做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
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写写、记记、改改的方式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
2.通过对课内阅读的知识分类复习,学生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故事情节的安排、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有较系统的认识。
3.对口语交际、写作、书法通过“对照、反思、提高”的方式进行复习。
4.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魅力,摄取作品中有益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
(2)认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故事情节的安排、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难点感知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流程一、交代本节内容教师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
请同学们借此检验一下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争取更大的进步。
你一定要跟上集体的脚步哦!预设操作方法:由教师提出复习问题,启发学生回顾和补充,教师及时板书。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认清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利益相连,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复习单元知识(一)复习基础知识教师过渡语:我们首先从字、词、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四个方面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会的内容跟大家一起说,不会的内容及时记到笔记本上,记住,这就是你需要提高之处。
【最新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2课时)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四、教学过程
五、限时训练
紫藤萝瀑布(节选)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这句话妙在它是套接的一个比喻句,“大条幅”与前文的“”相应,“迸溅的水花”比喻。
3、文中加点的字“挑逗”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侧面烘托紫藤萝花开得繁盛)
2、瀑布紫藤萝花
3、运用拟人,以动为静,可以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还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名师复习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名师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情势。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真正的英雄》一、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大约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眼时销于无形。
“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纭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动,各国元首纷纭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气力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里根,美国第49届、50届总统。
)二、整体掌控文章思路:总—分—总(1)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美 (1一4 自然段)(2)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3)号令人们化悲痛为气力,连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全文蕴涵着两种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对人类,对亲人,对朋友都是庞大的缺失;气力,我们不能停留于悲痛,而应化悲痛为气力,沿着英雄的足迹连续前进。
(主题概括: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歌颂人类的探索精神,号令人们化悲痛为气力,踏着先烈首创的道路,连续进行太空探索。
)三、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情特点。
1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
2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
3朱蒂丝•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4埃里森•奥尼佐卡:充满企图,建立了难忘事迹。
5罗纳德•麦克耐尔:坚决。
6格里高利•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
7科里斯塔•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共同点:大胆、坚强、勇于献身、有开辟精神四、问题探究: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何说她“凝聚了全部国家的想像力”?[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掌握第四单元现代文基础知识(字词音形义、文学常识)
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任务(黑板上出示重点)
1、文学常识
《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恩,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2、字音字形。
冀派遣殉职狭隘极端热忱纯粹佩服鄙薄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栋拣戳慷慨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
灼扒趴酷热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
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
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
3、词义
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干涸不毛之地刨根问底哄堂大笑恍惚抽噎
二、学生自由复习(按照黑板上出示的重点任务复习)
三、检测复习效果(默写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当堂互批互改,并纠错)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1、诸葛亮 2、《诫子书》字词句翻译 3、积累及理解
复习重难点: 理解《诫子书》一文
1、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 7)非淡泊无以明志()
(2)俭以养德( ) ( 8)静以修身()
(3)非学无以广才( ) ( 9)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10)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 ) ( 11)遂成枯落 ( )
(6)意与日去( ) (12)诫子书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
是,。
5.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问题探究。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如何展开的?
(3)作者认为成才需要哪些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4)文中你喜欢哪一句格言警句?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