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三味书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介绍了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以及鲁迅小时候勤奋学习的一段故事。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习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几乎、奔走、严厉、默默、信念、毫不松弛等词语,并注意学习运用。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经历,激励学生学习鲁迅从小牢记教师的教诲,把决心变为行动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把决心化为行为的坚强意志。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学习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学文时,可以先简单介绍鲁迅当时的家境,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结合课文前面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

的是什么。讲读第二自然段时应与看图紧密结合。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真正理解早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由学生说说查找的资料)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并口述。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简介三味书屋,讲解书塾。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三味书屋给予你怎样的

印象?2、齐读第一、二句。3、图文结合,指名描述三味书屋的布局。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你从哪儿知道的?4、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从哪儿知道的?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是很用功的,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件事,是什么事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吗?2、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早字的句子,划下来。3、过渡:一个早字,为什么把它比做花骨朵,又比做火把,注意:花骨朵是会开放的:火把是会燃烧的。我们读了下面的内容就能知道,为什么把鲁迅小时候在桌上刻的小小的早字,比做花骨朵,比做火把。4、默读课文,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个早字?结合学生回答理解词语:几乎,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5、读到这里,什么地方使你感动?读一读。6、对于老师的指责,鲁迅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体会:学到这儿,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个早字比作花骨朵和火把吗?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设计

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正中:一幅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三味书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介绍了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以及鲁迅小时候勤奋学习的一段故事。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习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几乎、奔走、严厉、默默、信念、毫不松弛等词语,并注意学习运用。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经历,激励学生学习鲁迅从小牢记教师的教诲,把决心变为行动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把决心化为行为的坚强意志。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学习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学文时,可以先简单介绍鲁迅当时的家境,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结合课文前面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

的是什么。讲读第二自然段时应与看图紧密结合。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真正理解早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由学生说说查找的资料)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并口述。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简介三味书屋,讲解书塾。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三味书屋给予你怎样的

印象?2、齐读第一、二句。3、图文结合,指名描述三味书屋的布局。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你从哪儿知道的?4、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从哪儿知道的?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是很用功的,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件事,是什么事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吗?2、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早字的句子,划下来。3、过渡:一个早字,为什么把它比做花骨朵,又比做火把,注意:花骨朵是会开放的:火把是会燃烧的。我们读了下面的内容就能知道,为什么把鲁迅小时候在桌上刻的小小的早字,比做花骨朵,比做火把。4、默读课文,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个早字?结合学生回答理解词语:几乎,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5、读到这里,什么地方使你感动?读一读。6、对于老师的指责,鲁迅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体会:学到这儿,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个早字比作花骨朵和火把吗?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设计 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正中:一幅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 朗读法、品评法。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对童年的记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的影响,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以此来改变国民的精神。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9月,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离奇和芜杂”的思绪。本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3.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989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本文写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 生2:本文写作者童年时的游戏、玩乐和长大读书的情形。 生3: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其余同学评价:第3位同学的表述较好。 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2.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三味书屋》教案 通过学习《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三味书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

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墨()砚()弛() 熟()默()观()驰()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理清本段层次 (4)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word文档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连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作者观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诉学生。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三味书屋》片断赏析:身入课文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三味书屋》片断赏析:身入课文体 验情感 教学流程: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是小鲁迅。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是那是一件件什么事情是你难以忘怀? 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看那位小同学更像小鲁迅,可以把第三自然段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 指名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们都是小记者,你们听了他读书后,想一想该提些什么问题?小鲁迅,你也思考思考,大家会给你提些什么问题呢? (我在这儿设计了答记者问的形式,学生感到很新颖,于是学生就可以投入到学习之中,便于学生身入) 学生甲:鲁迅同学,我想问一下:你是一个用心学习的好同学,成绩也很优秀,可是为什么你上学经常迟到呢? 小鲁迅:我也不想迟到,可是,我的父亲有病。我没有办法呀。 学生乙:你的父亲有病与你上学迟到有什么关系? 小鲁迅:我要给我的父亲去买药。同时,我家里很穷,我还要把家里的物品拿到当铺去换钱。然后再到药铺去拿药。 (小记者的这两个问题,联系很密切,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恰巧可以解决本文的一个重点) 教师:看来鲁迅上学迟到是有原因的。并且他把家务事做得很好,主动承担了家里的事情,值得同学们学习。

学生丙:你是有原因的,是可以理解的。你当时感到委屈吗? 小鲁迅:有一些委屈。 学生丙:可是,你怎么不告诉寿镜吾老先生呢?他就不不会批评你了? 小鲁迅:我虽然感到委屈,可是我还是认为自己有错,上学就不应该迟到。我当时在心里想:我以后上学要早到,永远不再迟到。 (在这个过程中,小记者能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品质。) 总赏析: 1.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和小作者的形式,开了一场记者招待会,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身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理解文章中心的一种好形式,这部分的第二个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2《三味书屋》人教版

2《三味书屋》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019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教学教案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连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作者观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连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作者观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诉学生。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

小学语文《三味书屋》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味书屋》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味书屋》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味书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诉学生。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第二环节:初读,提问题。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学生不会主动求知,但当今社会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自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因为读通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巡回指导,看看差生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教案 重庆师范大学 09级汉语言文学3班罗依 20090510364 一、教学目标:理解并学习鲁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写景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作者是怎样生动、有序的描写景物,学会准确的形容 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在文中的用法和作 用。 2.理解课文中作者是怎样生动、有序的描写景物 四、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收录的课文都与成长有关。这整篇课文 的内涵丰富,非常非常具有趣味。单就第二自然段来看,全部是 写景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习本段课文,最主要的是要分析 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接触鲁迅的文章还比较少,所以阅读鲁迅文章 时,往往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应 当怎样去解读。需要老师慢慢进行引导。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工具:板书、多媒体 八、课时安排:15分钟 九、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童年像陈年的美酒,放的时间越长就越香醇;童年又像盛开在记忆里的鲜花,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涤,但依旧美丽芬芳。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便是童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鲁迅先生给我们讲了许多他童年的趣事。上节课我们已经说了这篇文章是按空间顺序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1-8自然段写的是百草园,9-24写的是三味书屋。这节课呢,我们接着去领略百草园的景物。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起! 师:不错,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读了这一段后,百草园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动植物丰富、有趣)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百草园非常的丰富,其他同学同意这个说法吗? 师:丰富在什么地方呢?他写了很多动植物对不对?鲁迅写了哪些东西呢? 我们一起来来看一看,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一共写了14样东西。 师:同学们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会写这么多东西吗?(不会),不会对不对,一般就写个两三样最多四五样。那么,同学们,在你自己的写作中,一 次性写这么多东西会容易出现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呢?(顺序乱、无头绪、文章显得散乱,不容易写好)

2023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

2023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 版七年级上册)整理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课文细致观看、抓住特点,详细、真实、生动地描写事物。 三、体会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并写得有条理。 2、体会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法、比较练习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状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美丽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白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二、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生疏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三、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四、细读课文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索,争论:这篇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欢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欢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喜爱大自然、喜爱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进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 计)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古代纪实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伟大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形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并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家简介介绍;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介绍,以及其中符合古代文学写作规律的手法和特点分析;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语言规范和词汇,培养学生的

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实施: 1.课前活动: 分组让学生阅读一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的文章,并汇报阅读心得。 2.引入新课: 授课教师首先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陈继儒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3.阅读引导: 通过分配不同段落让学生快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然后与同桌交流,理解作品的主要语境。 4.文学品味: 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使用的古代文学手法和特点,如“墨家”的贡献,古代背景下的社会阶层与女性地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完整的认识。 5.语言练习:

让学生从作品中选择一段语言规范特别好的句子进行欣赏,并讲解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用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主题式教学,并通过阅读引导、文学品味和语言练习三个环节,结合朗读和小组讨论实施。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全面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 学生在课程中的演讲、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写作等能力均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评估内容。此外,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背景和情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积极的互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同时也提升了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采用主题教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及教案 教师教案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及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

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1.1《从百草园道3味书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1 《从百草园道三味 书屋》教学设计1 -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河北承德围场镇中学孙明霞 一、教材分析: 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教学设计: 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 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珍视人生中亦真亦梦的童年。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2.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材料安排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味书屋》教案6篇

《三味书屋》教案6篇 《三味书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过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小小少年》,学生闭目欣赏。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成长过程中,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 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和作者。2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3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 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 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范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及中间的过渡段。试着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四、学习“百草园”部分。

1、自读思考: (1)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长妈 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 (2)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什么?(自由快乐) 2、研读赏析。 (1)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景物描写) 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五、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 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三味书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 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同学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同学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生长,有喜也有忧,有神往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 3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

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题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1“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2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3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确凿záo桑葚shèn脑髓suǐ珊瑚shān hú 菜畦qí油蛉líng陌生mò倜傥tìtǎng 斑蝥máo缠络chán觅食mì竹筛shāi攒cuán秕谷bǐ书塾shú渊博yuānbó豁huò系jì传授shòu蟋蟀shuài敛liǎn蝉蜕tuì宿儒rú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土jué绣像xiù人迹罕至hǎn拗ǎo金叵罗pǒ盔甲kuī锡箔xī 2释词: 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枕而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迹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整体把握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五篇】 篇一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受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熟悉生活,体会成长中的欢乐与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长,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争论沟通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仿照相结合,以增加全员参加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力量的全面进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学问。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拟法,进展探究学习。 4.培育喜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局部,写景抓特点、按挨次、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熟悉 四、教学预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喜爱自然,喜爱自由欢乐生活的生动表达。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挨次描写景物的手法。 3.把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受和更深的熟悉。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回忆有关鲁迅的学问,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局部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创意说明】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因此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几见。 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选择自身喜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室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时……,稍长……。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9年回国,1918年《狂人日记》,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 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 安宁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 附近,鲁迅小时侯(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册教材中的课文,仍然 采用文体与内容兼顾的模式来划分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童年趣事”,文体为记叙文,这与同属记叙文的第一单元相得益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把握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反映童年的生活,有的是作家回忆自身的童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