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三味书屋》

合集下载

语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_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_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_九年级语文教案1、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叫“卢沟桥”。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1卢沟桥的狮子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

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生字:歇雕厘甚至蹲概异侵衅驻具“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

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

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雕着厘米甚至大概形态各异淘气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挑衅驻守具有建筑五、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完全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完全版

1、卢沟桥的狮子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2、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1、读准字音。

(铺、雕、歇、概、侵、抗)2、记清字形。

(歇、概、侵)3、理解词义:(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五〉、看图,后想图读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

〈二〉、读文分段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三〉、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长度、建筑年代)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精选(6篇)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精选(6篇)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精选(6篇)通过本文了解“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您会对它有更多深刻的认识,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

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模块一:明确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导入教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

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PPT1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模块二:品味写景状物教学板块2:品味特殊句式PPT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百草园尽管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作者心目中却是他的“乐园”。

作者紧扣“乐园”依次描绘了关于百草园的三件事:泥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园的冬天。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泥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百草园的冬天也许同学们对老师的第一个小标题“泥墙根的趣味”产生了疑惑,上节课明明是用百草园有趣的景物概括的啊,怎么现在却只强调泥墙根的趣味呢。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老师的改动有没有道理呢?(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齐读课文第2段,并思考问题。

时间3分钟)PPT3聪明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组句式:品味写景状物: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造句,说说它的作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造句,并交流作用,时间5分钟)PPT4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个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

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2《三味书屋》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2《三味书屋》人教版

2《三味书屋》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

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

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

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

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三味书屋》教案6篇

《三味书屋》教案6篇

《三味书屋》教案6篇《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的一段经历;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3理解对比过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音乐《小小少年》,学生闭目欣赏。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成长过程中,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课题和作者。

2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呢?3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二、范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及中间的过渡段。

试着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四、学习“百草园”部分。

1、自读思考:(1)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2)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什么?(自由快乐)2、研读赏析。

(1)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景物描写)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五、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

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

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三味书屋》教案篇2【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三味书屋教案(1)

三味书屋教案(1)

输标02入题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 塑造阿Q这一典型形象,批判封建社会的落后与愚昧 。
01
03
通过比较这些作品,可以发现鲁迅作品中对封建礼教 、科举制度、社会落后等方面的深刻批判,以及他独
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04
《孔乙己》:描写一个落魄的读书人的悲惨遭遇,反 映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写作特点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的传递。通过对三味书屋的细致描绘和对师生关系 的深入挖掘,作者表达了对古代教育方式的怀念与感慨,并引发读者对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反思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鲁迅其他作品介绍及比较
《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通过狂人 的形象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分角色朗读表演《三味书屋》片段
选取《三味书屋》中具有代表性的片 段,如鲁迅与寿镜吾老先生的对话、
学生们在书屋中的活动等。
在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 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细节,尽可能
地还原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 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各小组完成练习后,进行课堂展示, 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学生学习生活
文章详细描述了学生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与同学间的互 动等。学生的学习生活被展现为既严谨又充满乐趣的过程,体现了古代私塾教育注重德育 、智育并重的特点。
作者写作风格及特点
写作风格
作者以朴实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进行叙述,使得整篇文章具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同 时,作者还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味书屋.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味书屋.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味书屋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

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

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

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

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引入课题。

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

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

学到这儿,你能说说为什幺把这个“早”字比作“花骨朵”和“火把”吗?7、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幺感想? 作业设计 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正中:一幅画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并告诉我们,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什幺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 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教学目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 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 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构想 通过自学挖木匣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突出科利亚挖木匣的思维 过程,同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突出人物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体会科利亚话中的含义。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由学生说说查找的资料)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并口述。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知道了什幺?2、教师简介 三味书屋,讲解“书塾”。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三味书屋给予你怎样的印象? 2、齐读第一、二句。3、图文结合,指名描述三味书屋的布局。说说鲁迅的 书桌在哪儿,你从哪儿知道的?4、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你还能知道些什幺, 从哪儿知道的?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 时是很用功的,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件事,是什幺 事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吗?2、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早”字的句子, 划下来。3、过渡:一个“早”字,为什幺把它比做“花骨朵”,又比做“火把”, 注意:花骨朵是会开放的:火把是会燃烧的。我们读了下面的内容就能知 道,为什幺把鲁迅小时候在桌上刻的小小的“早”字,比做“花骨朵”,比做“火 把”。4、默读课文,思考:鲁迅为什幺要在书桌上刻个“早”字?结合学生回 答理解词语:几乎,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5、读到这里,什幺地方使你感 动?读一读。6、对于老师的指责,鲁迅是怎幺想的,又是怎幺做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介绍了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以及鲁迅小时候勤奋学习的一段故事。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几乎、奔走、严厉、默默、信念、毫不松弛等词语,并注意学习运用。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经历,激励学生学习鲁迅从小牢记教师的教诲,把决心变为行动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把决心化为行为的坚强意志。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学习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学文时,可以先简单介绍鲁迅当时的家境,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结合课文前面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
的是什么。

讲读第二自然段时应与看图紧密结合。

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句。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真正理解早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由学生说说查找的资料)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画,并口述。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简介三味书屋,讲解书塾。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三味书屋给予你怎样的
印象?2、齐读第一、二句。

3、图文结合,指名描述三味书屋的布局。

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你从哪儿知道的?4、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从哪儿知道的?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是很用功的,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

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件事,是什么事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吗?2、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早字的句子,划下来。

3、过渡:一个早字,为什么把它比做花骨朵,又比做火把,注意:花骨朵是会开放的:火把是会燃烧的。

我们读了下面的内容就能知道,为什么把鲁迅小时候在桌上刻的小小的早字,比做花骨朵,比做火把。

4、默读课文,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个早字?结合学生回答理解词语:几乎,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5、读到这里,什么地方使你感动?读一读。

6、对于老师的指责,鲁迅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体会:学到这儿,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个早字比作花骨朵和火把吗?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设计
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正中:一幅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 三味书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