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备课5-6单元

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文字的品析,让学生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奇特,培养民族自豪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进行信心、尊重根基品格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文字的品析,让学生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奇特,培养民族自豪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
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语文园地3-5课时,单元测试1-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
课题:17长城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五彩池》教案

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五彩池》教案《五彩池》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语文人教版第七册教学要求: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词句并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二、第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五彩池在人间,而且非常神奇,那五彩池究竟神奇在那儿?又为什么说在人间呢?二、新授(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出示五彩池的美景图)看!五彩池是多么神奇啊!你们能把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吗?2、你们描述得真美啊!那作者又是怎样来描述这神奇的五彩池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五彩池神奇在什么地方?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
3、再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五彩池的神奇的?4、交流。
边交流有关句子边指导朗读。
(1)、“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指读、评读、指读、齐读。
(2)、“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手比划,评读、指读、齐读。
(3)、“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配图、指读、评读、指读、范读,并闭眼想像,再自读、指读、齐读。
(4)、“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有像莲花的……”配图、范读并想象还有哪些形状?用“有像……”说说。
小组合作讨论该怎么读并推选一名进行比赛。
评读、再小组練读。
5、配乐朗读整段。
指读、自由练背。
第三自然段1、五彩池的神奇不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呢!师读,生看书想象池水神奇的颜色。
(读时有意漏掉“更”,)让学生体会有无“更”有什么区别?2、评读、自读、指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1、由第三自然段引出疑问“明明是清水,为什么水池里会显出不同颜色来呢?带着这一问题自读并思考。
2、指说。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
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022四年级《白公鹅》教案

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逐的步态。) 6、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洁、吃法有板有眼、须要等候) ⑵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探讨: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具体?你从中体会到
什么? 五、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态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可爱 水中的活动 其次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傲岸。
第14页 共33页
指名逐段读文。 3、阅读提示: 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4、小组学习汇报。 师板书: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师:好一只用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 又是怎样呢? (生慨括)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列表,引导对比阅读。 ⑴ 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沟通: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⑵ 从表中你发觉什么? (相同点、不同点)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⑶ 小组探讨: 同是白鹅,但不同的作家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 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⑷ 生汇报,师归纳总结: 相同点:
第1页 共33页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 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沟通。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 出来的? 4、这原委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 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严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 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傲岸的) 6、学到这里,同学们探讨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 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 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傲岸,围绕总写句(好一个傲岸的动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概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四年级语文教案《白公鹅》

四年级语文教案《白公鹅》四年级语文教案《白公鹅》1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凯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四、课前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真好。
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翻开书67面。
一、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2、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析词)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3、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
(抽生分段读)4、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二、比较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
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
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2、出鹅图,交流想法。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
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应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应试教案】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教材主要涉及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数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内容,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册教材围绕“红军长征”等主题展开,结合儿童的生活与现实,从不同角度出发,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到全面而深入的锻炼。
二、教学目标1.对话表达:能正确、流畅地进行简单对话。
2.阅读理解:能朗读文章,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3.写作技能:能根据学习情境,简单地写作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4.评价能力:能简单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言谈举止、行为举止等,并能确定合理的标准。
三、教学内容1.初了解语言文字中的构成元素:字、音、形、义。
2.了解并掌握小学生常用成语及其运用。
3.掌握朗读、听写等基本技能。
4.理解短文并提取不同维度的信息。
5.锻炼写作技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交际语言教学法:通过学生所处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对话表达技能。
3.表彰法:在学生正确表达的同时,及时表彰和肯定,激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和交流。
4.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五、教学设计1.阅读教学1)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朗读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读文章,提取文章的主要意义。
3)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深度理解。
2.写作教学1)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简单的日记,帮助他们形成写作的习惯。
3.口语教学1)教师提供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
2)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编对话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六、教学反思该教材以“红军长征”等为主线,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与知识点,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与综合能力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我读懂了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引导探究:“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什么?
面对如此丰富的收藏及辉煌的景观,你想说什么?
小结过渡:
可惜,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最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竞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4
28
8
5
27
教学流程
时控
补充修改
5、这样罕见的大潮,想不想再看看?学生闭眼,听老师范读第3、4段。
指名读一一齐读一一依据板书练习背诵。
6、小结:
这部分内容,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来时浪潮声音和样子的变化,具体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难怪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就被称为什么?
7、指导朗读第一段。
三、总结拓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增强环保意识,热爱自然景观。
板
书
设
计
(声音大) (样子壮)
潮来前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 越来越大 白色城墙
潮退后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课
后
反
思
教学流程
时控
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节课老师领同学们去观潮,高兴吗?
三、熟读质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就词、句、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题目中“观”是什么意思?“潮”指哪儿的潮?观潮就是 谁知作者为什么去看钱塘江大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观潮的经过的?
二、重点品读
1、看录像,谈感受:钱塘江大潮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声音巨大,样子雄壮。)
2.作者和我们的感受一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把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写具体的。
3)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哪部分写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4)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熟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9课《圆明园的毁灭》,。想一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重点问题:
1、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2、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2
12
16
10
3
教学流程
时控
补充修改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深入探究
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带着这几个问题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语气自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汇报哪段的问题,教师就引导探讨哪一段·)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语文教案
课题
19圆明园的毁灭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课
教师
武月芬
参与备课
教师
授课教师
武月芬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3段。
过程与
方法
抓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板
书
设
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下去以后,小组讨论讨论,积极搜集资料,准备参加中队委组织的“辩论会”:圆明园该不该重建!
13
3
3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语文教案
课题
32观潮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课
教师
武月芬
参与备课
教师
授课教师
武月芬
三维
教学
目生词。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3、4段。
过程与
方法
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面对此奇观,你最想说什么?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把课文尽情地、美美地朗读一次。
辉煌(掠毁烧)毁灭
万园之园残垣断壁
损失不可估量!
课
后
反
思
教学流程
时控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丶谈话揭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北京的西郊有一座皇家园林一一一颐和园。你知道吗?在北京的西北郊还有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那就是圆明园。可现在,我们在那里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景(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第l9课一一《圆明圆的毁灭》。
A、我读懂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布局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的意思)。
B、我读懂了园内景观很美。
(圆明园中共有100多处景点,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想不想再看看?) (放录像:)
(这景观美不美?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把你刚才的感受读出来,一会儿读给大家听,看谁读的最棒·)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正音
4、指名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5、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情景
6、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指导预习:
1、回忆一般预习方法、要求:预习课文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遇到生字、新词要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
2、读课文前“预习提示”,思考提出了哪些要求·
3、按要求独立预习。
三、检查交流:
1)抽读生字、词卡,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指名读第3、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一一一”线画出描写浪潮声音的词句,用“~~”划出描写浪潮样子的句子。
3、谁来读描写浪潮声音的词句?
引导理解“山崩地裂”。思考: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可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远一一近)
我们试着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分组递读一一领读一一一齐读·)
4、指名读潮来时浪潮样子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质疑问难。
18
教学流程
时控
补充修改
2、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最后一段,把你知道的问题和还想知道的问题,与小组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1)自读、讨论
2)集体交流
a、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掠、毁、烧)“掠”是什么意思?从“掠”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还从哪些词能看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b、看了这令人痛心的场面,你想说什么?
C、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练习读、指名读、齐声读)。
小结过渡:
现在圆明园的废墟仍贮立在北京的西北郊,它虽然没有声音,但我们时时都能听到,世人在仰天长叹一一一(!)
3、请同学们齐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拓展:
1、依据板书,总结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谁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