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果实生物碱成分研究论文
中药龙葵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强 。
Sl rie 、 物 碱 苷 ( l ola i) … 。 澳 洲 茄 碱 o mag ) 生 a n Gy a l d 等 c ko
与 澳 洲 茄 边 碱 水 解 后 的 苷 元 是 澳 洲 茄 胺 ( o sdn ) 另 sl o i 。 a e
外龙葵中 尚含 £一龙葵碱 ( £一Sln r e 、 oai i ) 8一龙葵碱 ( gn 8一
肝 癌 高 侵 袭 转 移 的 细 胞 株 F C 2 8具 有 显 著 的 细 胞 增 殖 H C9 抑制作用 。 许 扬 等 关 于 龙 葵 抑 制 鸡 胚 绒 毛 尿 囊 膜 血 管 新 生 的
羟 基 苯 甲酸 、 苷 。此 外 还 含 有 多 糖 、 生 素 A 类 物 腺 维
酶被抑制失活后 , 造成 乙酰胆碱 ( c ) A h 的累积 , 引起 胃肠肌 肉痉挛等一 系列 中毒 症状 。病 理变化 主要 为急性脑水 肿 ,
其 次 是 胃肠 炎 , 、 、 肌 和 肾脏 皮 质 水 肿 。 龙 葵 碱 可 肺 肝 心
致雄 性小 鼠精子 畸形 , 扰雄 性小 鼠生精 功能 , 干 对雄 性小 鼠睾丸有毒性作用 。
作肯 简介 : 庞永峰 (9 7 ) 男 , 18 ~ , 在渎硕上 研究生 , 浙江 巾医药 大学( 杭州 30 5 ) 陈培丰 , 10 3 ; 浙江省 巾医院。
・
4 8‘
山 西 中 医
21年 1 01 月第 2 7卷第 1 期
S A X FT M a.2 1 o 2 o 1 H N I 0 C Jn 0 1V 1 7N . J . 用 ; 洲茄 胺能 降低试 验动 物对疼 痛刺 激 的敏感性 , 澳 其水 杨 酸盐 与乌头 酸盐 也有 较强 的镇 痛作 用 。龙葵 含 的澳洲 茄碱 ( 0~10m / g 对 大 鼠腹 腔注射 , 升高血糖 作用 , 5 0 g k ) 有 但是其皂苷元无 此作 用。
龙葵的化学成分研究

龙葵的化学成分研究龙葵为一年生茄科茄属植物,全草作为传统中药历史久远,《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大辞典》、《中华本草》、《本草纲目》、《食疗本源》等中均有关于龙葵的记载。
龙葵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牙痛、痢疾、泌尿系感染、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症,可用鲜草或晒干[1]。
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2]龙葵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国内各省都有分布,其中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华中北部较多。
在不同的地方龙葵又有很多不同的别名,例如江苏称为野辣虎,四川称为野海椒、小苦菜等,黑龙江称为黑星星,河北称为山辣椒、故奶子,云南称为小果果、也茄秧,海南称为假灯笼草等,众多不同的名称也说明了龙葵在我国广泛的分布。
龙葵主要生长在田边、荒地、村庄附近等。
目前已从龙葵中分离得到许多化学成分,但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治疗疾病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关于龙葵化学成分研究的课题,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也有利于我国龙葵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特点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是十分必要的。
对龙葵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近年来,因其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4]。
到目前为止,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5]收录了龙葵中39种成分,其中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最高的成分是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
南京农业大学的姚运香等人的研究显示龙葵包含生物碱、皂苷、多糖等,还含有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6]。
维吾尔药龙葵果研究进展

中 国民族 医药杂志
2 0 1 6 年1 1 月第 1 1 期
÷ 囊麟 避
.
尊 巍 母 l 销 I i _
维 吾 尔 药 龙 葵 果 研 究 进 展
阿米 尔 ・ 艾力 伊敏 ・ 奥 斯 曼 买热 艳 木 ・ 艾 尔肯
( 新 疆 阿克 苏地 区 维吾 尔 医 医 院 药物 研 究所 , 新疆
一
价 值和医疗保 健 作 用… 。《 本 草 纲 目》 云: 其味苦, 微甘, 寒、 滑, 无毒。主治痈 疽肿毒 , 跌打损 伤 , 功能 消肿散 血 , 通
利小便。龙葵全草均可入药 , 现代 药理证 明龙葵 具有抗 肿
1由 L一鼠李糖 、 D一木糖 、 L一阿拉伯 糖和 D一葡萄糖组
和 B苷 键 连 接 。 阿克 苏 8 4 3 0 0 0 )
摘
要: 龙葵是一种传统 维吾 尔药, 在临床应用 已久。本文章从 龙葵果化学成分 、 药理作 用、 临床 应用等 方面来 阐述近年 龙
葵 的研 究 成 果 , 为 深 入 研 究该 维吾 尔 药提 供 进 一 步 参 考 。 关键词 : 龙葵果 ; 研 究 进展 ; 维药
1 0 0 g ) 和维 生素 A( 0 . 0 3 0 3 m g / 1 0 0 g ) 。野 生龙 葵 果含 有 的 V c和 V B 2远高于茄子 、 马铃薯和番茄 , 具有较高 的营养和 保健价值 。
2 药 理 作 用
龙葵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 主要有 甾体生物碱 、 甾体皂 苷类 、 多糖类 、 红色素 、 维生素 、 油脂 、 氨基 酸 、 矿物 质等 , 而 起关键作用的主要为生物 碱 , 也 有人认 为龙葵 果 中的甾体
1 化 学 成 分
龙葵中澳洲茄碱含量的动态规律

龙葵中澳洲茄碱含量的动态规律单会娇;王冰;张建逵;许亮【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龙葵不同产地、生长周期及药用部位中澳洲茄碱的动态规律,为进一步优化龙葵的采收期、药用部位及栽培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HPLC,AgilentTC-C18色谱柱(250 mm ×4.6 mm);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体积流量:0.9 mL·min -1;柱温为30℃。
结果: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含量因产地不同差异很大。
龙葵地上部分澳洲茄碱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结果实的多少,以盛果期含量最高;不同成熟程度果实中澳洲茄碱含量的规律为:成熟果实<青果<幼果。
结论:在龙葵的生长过程中,龙葵中澳洲茄碱的含量随着其生长发育进程而发生变化。
根据龙葵不同生长阶段所含澳洲茄碱在各器官中的含量变化,龙葵的最佳采收期为盛果期,最佳药用部位为幼果和青果。
%Objective:To the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solasonine in Solanum nigrum from different origin growth cycle and medicinalparts,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harvest time,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and medicinal parts of S.nigrum.Methods:The content of solasonin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HPLC,Agilent TC-C18 column (250 mm ×4.6 mm) with acetonitrile-0.5%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as mobile phas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03 nm; flow rate was 0.9 mL·min-1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Results:Solasonine content of S.nigrum in great difference by different origin.The content of solasonine in S.nigrum depended on the number of the fruits.The highest content was in full fruit period.The solasonine content in fruits of different maturity was following: maturefruit < green fruit < young fruit.Conclusion: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growth cycle of S.nigrum,the content of solasonine in S.nigrum changed in response to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Based on the data that the contents of solasonine in S.nigrum chang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wth stag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est collection period would be full bearing period,the best medicinal part would be young fruits and green fruits.【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931-933)【关键词】龙葵;澳洲茄碱;HPLC;药用部位;生长周期;成熟程度【作者】单会娇;王冰;张建逵;许亮【作者单位】葫芦岛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中药室,辽宁葫芦岛 1250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正文语种】中文龙葵是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曾被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
龙葵果色素和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龙葵果色素和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刘锐;李茂;谢博君;潘勤【摘要】花青素类色素和生物碱是龙葵果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文对龙葵果色素和生物碱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为充分开发利用龙葵果资源提供参考.%Anthocyanin pigments and alkaloid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olanum nigrum berries, have very high application valu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 nigrum berries pigments and alkaloids a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has also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6页(P220-225)【关键词】龙葵果;色素;生物碱;进展;应用【作者】刘锐;李茂;谢博君;潘勤【作者单位】天津市中药质量控制(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中新药业研究中心,天津300457;天津市中药质量控制(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中新药业研究中心,天津300457;天津市中药质量控制(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中新药业研究中心,天津300457;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04【正文语种】中文龙葵(Solanum nigrum L.)为茄科茄属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国均有分布,常见于农田、荒地、村庄等地。
龙葵果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时为紫黑色。
未成熟的龙葵果含大量甾体生物碱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
而成熟的龙葵果中生物碱消失殆尽,富含花青素类、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营养价值极高,可作为野生水果食用。
中药龙葵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展_庞永峰(1)

作者简介:庞永峰(1987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陈培丰,浙江省中医院。
方药纵横中药龙葵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展庞永峰 陈培丰摘要:龙葵含多种化学成分,起关键作用的是生物碱类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菌、解热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尤其抗肿瘤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龙葵;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中图分类号:R 282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1-0047-03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So l anu m n i g ru m L .的全草,别名天茄子、苦葵、老鸦眼睛草、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泡果、山海椒等[1]。
本草纲目 中记载 龙葵,言其性滑如葵也。
苦以菜味名;茄以叶行名;天泡、老鸦眼睛皆以子形名也。
与酸浆相类,故加老鸦以别之。
又有 龙葵 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 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 青熟黑者为龙葵 。
龙葵全草均入药,以干燥、色绿、肥嫩者入药为佳。
祖国医学认为龙葵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具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肿等功效[2]。
现代应用龙葵主治感冒、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乳腺炎和癌症等[3]。
笔者现就其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龙葵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成分有茄碱(So lan i ne)、茄解碱(So l son i ne);还含有澳洲茄碱(So laon i ne)、澳洲茄边碱(So l am arg i ne)、 -澳洲茄边碱( -Sola m arg i ne)、生物碱苷(G l y coa l ka l o i d)等[1]。
澳洲茄碱与澳洲茄边碱水解后的苷元是澳洲茄胺(solasodine )。
另外龙葵中尚含 -龙葵碱( -So l anigr i ne)、 -龙葵碱( -So l anigr i ne)、龙葵定碱(So l an i gr i d i ne)及少量阿托品等生物碱。
龙葵果营养成分的测定

龙葵果中营养成分的研究摘要:龙葵( Solanum nigrum L. )为茄科( Solanaceace) 茄属植物,又名野葡萄、苦葵,为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龙葵全草均可入药,现代药理证明龙葵具有抗肿瘤、抗炎、抗休克、抗过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降压等作用。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新疆龙葵果的营养成分,对于新疆的红色龙葵果(Solanum alatum M.)和黑色龙葵果(Solanum nigrum L.)分别做了营养成分的对比。
水分、灰分、总酸、总糖、单宁、维生素C、有效酸度等,最后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
龙葵果的营养成分分析旨在为研究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龙葵果营养成分分析研究Research Solanum nigrum fruit nutrientsAbstract:Solanum nigrum L. is one of the Solanaceae species. Also known as Ye Putao , bitter Kui. The whole plant of Solanum nigrum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herbs. They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country. Modern pharmacology clarified that they can be used for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shock, anti-allergic, heat and toxic, expectorant cough, antibacterial, antihypertensive and other effects.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Nutrition ingredient analysis of Solanum nigrum from Xinjiang. A comparing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Solanum nigrum L. and Solanum alatum M. on these basic items sush as Moisture, ash, total acid, total sugar, tannin, vitamin C, effectiveacidit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olanum nigrum was rich in nutrition, therefore, it has a great value in exploitation.Key Words: Solanum nigrum Nutrition Facts Analysis第一章引言1.1植物简介一年生草本,高30一100厘米。
对少花龙葵的生药学研究

少花龙葵在各地的名称有所不同,但其分布广泛,生长环境 多样,从平原到高山均有生长。
植物的药用价值及研究现状
药用价值
少花龙葵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果实和叶子被广泛用于民间疗法。果实具 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排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喉炎 等病症。叶子则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痈疽疔疮等。
治疗精神类疾病
总结词
少花龙葵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对精神类疾病的疗效。
详细描述
一些研究表明,少花龙葵中的化合物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吸收,对治 疗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类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关于其作用机制 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06
研究展望与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1
确定了少花龙葵的植物学特征和显微特征,为 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抗抑郁作用
总结词
少花龙葵具有抗抑郁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发现少花龙葵可以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如增加 血清素的水平,这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这些发现为少花龙葵在抑郁症治疗 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05
临床应用研究
治疗炎症相关疾病
总结词
少花龙葵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对炎症相关疾病的疗效。
详细描述
药理学研究
抗炎作用
总结词
少花龙葵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对实验小鼠的研究,发现少花龙葵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 症状。这表明少花龙葵在抗炎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抗肿瘤作用
总结词
少花龙葵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详细描述
一些研究表明,少花龙葵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些 发现为少花龙葵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葵果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摘要】通过80%乙醇回流提取和酸碱处理从龙葵果实中得到总生物碱,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3个生物碱成分。
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澳洲茄碱(1),澳洲茄边碱(2)、β2-solamargine(3)。
【关键词】龙葵;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50-01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或少花龙葵的干燥全草,又名苦葵、天茄子、黑天天、天泡果、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等[1]。
龙葵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降压和保肝等药理作用[2]。
近年来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龙葵生物碱在未成熟果实中含量较高,目前,从龙葵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成分主要为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等甾体苷类生物碱。
本研究采用醇提、酸碱处理等方法从龙葵未成熟果实中得到总生物碱,通过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得到澳洲茄碱(1),澳洲茄边碱(2)和β2-solamargine(3)。
化合物1-4的结构(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4)
1 仪器与材料
bruker avance 600 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公司),lc-ms联用仪(英国varian公司),小型提取浓缩机组(天津大明制药设备
厂)。
龙葵未成熟果实购于四川省成都市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经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侯大斌教授鉴定;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的对照品购于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柱色谱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生产厂),gi60
(0.015-0.040 mm,德国merck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方法
2.1 总生物碱的提取
将龙葵未成熟果实干燥后粉碎成粗粉,取粗粉10kg,用100l80%乙醇在65 ℃条件下进行回流提取,每次4小时,共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得总浸膏1500g。
将总浸膏用醋酸调节ph至5左右,离心去除沉淀,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9左右,离心收集沉淀,将沉淀干燥后得到龙葵总生物碱150g。
2.2 生物碱的分离
取龙葵总生物碱100g,经硅胶柱层析(φ=15cm, h=20cm),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20:1→3:1),tlc分析合并相同流份,得a1-a4部分。
再通过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中进行重结晶操作,分别从a1-a3部分得到化合物1(5g),化合物2(6g),化合物3(8g)。
2.3薄层色谱分析
将分离所得生物碱成分与对照品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分别点
样于薄层板,分别以二氯甲烷-甲醇(3:1)、石油醚-丙酮(1:1)、
二氯甲烷-甲醇(5:1)作为展开剂,碘化铋钾显色。
2.4化合物3的酸水解
取500mg化合物3,加5ml10%盐酸,5ml二氧六环,100 ℃条件下反应4 h。
氢氧化钠调ph至8左右,减压回收溶剂,用20ml二氯甲烷萃取3次。
减压回收二氯甲烷,经碱性硅胶gi60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20:1-0:1梯度洗脱)得化合物4。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粉末(ch2cl2-methanol)。
碘化铋钾显橙红色。
ms m/z: 884.4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波谱数据与澳洲茄碱基本一致,tlc分析结果表明该成分在3种条件下与澳洲茄碱对照品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1为澳洲茄碱。
化合物2:白色粉末(ch2cl2-methanol)。
碘化铋钾显橙红色。
ms m/z: 868.4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
以上波谱数据与澳洲茄边碱基本一致,tlc分析结果表明该成分在3种条件下与澳洲茄边碱对照品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2为澳洲茄边碱。
化合物3:白色粉末(ch2cl2-methanol)。
碘化铋钾显橙红色。
ms m/z: 722.4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39h63no11);与化合物1相比,分子量减少了162,1h谱和13c数据也显示失去了1个葡萄糖基的信号。
将化合物3进行酸水解,得到其苷元(4)。
ms m/z: 414.6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27h42no2); 1h nmr (dmso-600 mhz)
δ: 0.95 (1h, m,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3为β2-solamargine。
致谢:特别感谢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索志荣副教授代测所有质谱,周志明博士代测所有核磁共振谱。
参考文献:
[1]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国家药典委员会).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eijing: 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 1977. vol ⅰ, 1978, 1541,
[2] li hn (李红念), mei qx (梅全喜), zhang zq (张志群), et al. morel’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ere reviewed. pharm today (今日药学), 2011, 21 (11): 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