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案例[可修改版ppt]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案例(共43张PPT)

–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思考
• 为什么同样的改革措施在中国的效果却不 一样呢?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脱节
• 当一种新的技术诞生时,人们总是寄希望于它改变 整个世界的面貌。
• 罗宾斯和威伯斯非常乐观地认为:“新技术作为解 决所有我们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的神奇想象——提 高政治的参与度、物质享受、改善儿童教育、较好 的通讯、恢复的社区,以及你可能想到的其他任何 社会难题〞。
• 从2000年起,L街道一直在探索提升公共效劳能力的有效路径, 其焦点是加强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协同水平
• 2005年,街道建立了第一个“一门〔站〕式〞中心,当时 其核心理念是要减少百姓奔波于多个部门间的烦恼,提高 行政部门间的协同水平。但客观地来看,这一时期的“一 门式〞中心只是在街道原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根底上扩大了 效劳设施的建筑面积,将其他相关为民效劳部门(如民政、 计生等业务科室)迁入而已。
1980-
信息通讯 计算机、 时代 通信
数字通 信 互联网
灵活生产、 芯片 信息产业扁平化、 美国
网络化
街道的职能
• 满足社区居民的相关需求 • 常务性日常工作 • 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包括上级业务指导部门)
布置的各项工作 • 应对一些非常规性突发事件
案例——L街道电子政务方案选择
• L街道始建于1988年10月,街道总面积1.99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10万。总的来说,L街道是一个正在建设与开 展中的纯居住区,其居民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主要以工人群体为主,最近几年居住结构有了一定的 变化,但普通市民仍是其居住结构中的主要构成局部。
问题二
问题三、假设您是街道办主任,您的选择意 见〔选2还是选1〕为什么
第三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社会保险 民政 劳动 残联 住房公积金 管理中心 地税 药监 公安 金融 工商 财证 编办 医疗卫生 工商 质监 公安 金融 地税 社会保险 劳动 编办
工商 质监 公安 金融 地税 社会保险 劳动 残联 编办
工商 质监 公安 地税 医疗卫生 编办 民政 社会保险 公安 劳动
第三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电 子 政 务目次 •
• 电子政务兴起的时代背景 •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电子政务的运作方式 • 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 •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 •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 电子政务关键技术 • 电子政务案例
第三讲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 政府管理创新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 政务流程优化与再造
• 政府创新的必然性:政府创新是政府存续行动中一个不断进行的 过程;政府创新是现代政府行政的迫切需要;科技的发展为政府 创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政府创新的要素:充分的理论研究;扎实的方案设计;有效的领 导和工作机制;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的支撑平 台。
• 政府创新的环境: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定的知识环境;竞争 环境;社会合作环境;特定制度与法律框架;在控制风险中开辟 道路。
➢ 政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区别在于:优化立足于现有流程,是对现有流程的 改造和提高;再造则抛开现有流程,完全面向未来重新设计一个新流程。 两者的共同点有:
✓ 都是一种系统综合改进作业绩效的方法,而不只是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 也不是细致的流程建模(了解需求);
✓ 强调绩效的显著提高(表现与需要差距大的部门); ✓ 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发生的(领导层和政策变化); ✓ 强调重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 ✓ 强调根据需要来确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政务服务创新典型案例

政务服务创新典型案例在以前啊,老百姓去政府部门办事,那可真是一场“磨难”。
就像我邻居张大爷,为了办个退休手续,那是各个部门来回跑,材料准备了一大摞,结果不是这个缺了,就是那个不符合要求,张大爷都打趣说自己这两条腿都快“跑细”了。
但是现在啊,有个地方就做出了超级棒的政务服务创新。
一、“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这个地方推出了“一网通办”平台。
就好比把所有政府部门的办事窗口都搬到了网上,而且是打通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比如说,你想开个小餐馆,以前得分别去工商、卫生、消防等好几个部门办手续,每个部门要的材料还可能有重复的部分,你得一次次地交。
现在可好了,在这个平台上,你只要登录一个账号,把所有相关信息和材料一次性上传。
系统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办事员”,它会自动把你的材料分发给各个部门审核,各个部门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共享信息,避免让你重复提交。
而且你还能随时查看办理进度,就像在网上查快递一样方便。
这可真是大大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二、“容缺受理”——特殊情况特殊办。
还有一个特别人性化的创新叫“容缺受理”。
有个小伙子小李,要申请一个创业补贴项目。
按照正常流程,需要提供十几项材料。
可是他在提交的时候,发现有一份非关键性的材料忘记带了,要是以前啊,那就只能打道回府,下次再来。
但是现在呢,工作人员根据“容缺受理”的政策,先受理了他的申请,允许他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材料。
这样既不耽误小李的申请进程,又体现了政务服务的灵活性。
这就像是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不会因为你少带了一份小礼物就不让你进门,而是先欢迎你,再让你之后补上一样贴心。
三、“移动政务大厅”——政务服务装进手机里。
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这个地方就把政务服务也装进了手机。
他们推出了“移动政务大厅”APP。
这APP可厉害啦,不管你是想查询社保信息、缴纳水电费,还是办理一些简单的证件,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比如说,王姐在外地出差,突然想起家里的水电费该交了,以前她只能拜托邻居帮忙,现在她直接在手机APP上点几下,就轻松搞定。
优选电子政务案例分析演示ppt

3.G2C的结构
纵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种业务中的 各级政府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它的每 一个横向的块块和纵向的条条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条块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如一 个市政府下面的公安系统不仅属于地方政府, 还要向更高一级甚至中央的公安部门负责,同 时它又和地方的工商税务、治安等其他部门有 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电子 政务时首先要进行流程的再造。
2)就业服务:
通过电话、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向公民提供工作机会 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如开设网上人 才市场或劳动市场,提供与就业有关的工作职位缺口数据库和求职数据库信息
3)电子医疗服务:
如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政策信息、医药信息,执业医生信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公民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等
1.国内电子政务案例 --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
车票预定
此功能可以可按发到站或车次查询,也可选择停经
种类、车次种类精确查询车票余量,以及在线预定火车
票业务。
票价查询
此功能可以查询各站所有停经车次票价信息,可按发到
站或车次查询,也可选择停经种类、车次种类精确查询。
余票查询
此功能可以查询各站所有停经车次余票信息,可按发到站
第9页,共39页。
2.G2C电子政务的目的
建立G2C的目的:
一些分析家认为它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主要为了推动 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实现网上交易。例如更新执照和证书、 报税、申请等,既省时又易于实现。G2C也力求透过网站 的使用,使公众更易于获取信息。许多G2C的另一个特征 是试图削弱以机构为中心的、同时管理过程相互重叠的政 府职能。一些电子政务的倡导者认为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 之一应该是建立一个“一站式办公”网站,给公众提供多 任务集成服务,尤其是涉及多个机构的服务,避免逐个地 与各个机构打交道。G2C的一个潜在的副产品是,通过提 供更多的机会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从而推动公众之间 的互动,激发公众的参政意识。
电子政务PPT课件第2部分 电子政务应用与管理

主要内容
一、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模式
二、操作型电子政务系统 三、协作型电子政务系统 四、决策型电子政务系统
一、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模式
社会的三大主体
政府
公民
企业
向信息社会演变…
政府
公民
电子政府
电子社团
企业
电子商务
现实世界
数字世界
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模式
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方面: 政府-政府,政府-企业,政府-公众(如图4)
• 中端:负责管理自动化的操作型电子政务系统。 (GtoG)
– 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视频会议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薪酬 管理系统等
• 后端:是面向政务数据分析的决策型电子政务系 统。 (GtoG)
– 决策型电子政务系统
二、操作型电子政务系统
• 操作型电子政务系统——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公文是政府机关公务信息的主要存在形式,公文处理就是 对公文的创建、处置和管理。 电子化公文处理系统大致有两种类型: 1、政府机关内部流转的电子公文处理系统 2、政府机关之间流转的电子公文处理系统
电子政务受理应用——网上审批
2、网上审批系统的主要功能
(2)审批端: 审批人员可以统计出自己审批项目的情况。 审批人员可以打印各种批准证书和备案材料。 企业用户提交的所有材料都存入系统数据库,可以为决策支 持系统提供数据来源。 处室领导可以及时查询自己处内的项目的审批情况。 委领导可以查询委内所有处室的审批情况。
电子政务受理应用——网上审批
2、网上审批系统的主要功能
(1)用户端: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填写表格。 用户将相关图片、文件材料(如银行资信证明)通过扫描 输入到系统。 用户可随时在终端上查询自己提交材料的审批情况,例如, 审批是否完成,还差几天审完、原始材料是否有误等。 用户可以根据审批人员发来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网站 登陆等进行查询。
《电子政务第二章》PPT课件

(8)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 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 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 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 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 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 内容。
四、电子政务与敏捷性政府
(一)敏捷性政府
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和里海大学的雅柯卡 撰写了《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 告,提出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
敏捷制造强调许多柔性、先进、实用的制 造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及企业内部灵活 的管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顾客需求做 出快速响应。
敏捷型政府(Agile GovernmentAG)。
定义:可以对客户需求变化、新的经 济社会问题、突发性公共事件等做出 快速响应的政府。
(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1.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概述
将公安、交通、通信、急救、电力、水利、地震、 人民防空、市政管理等政府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 指挥调度系统,处理城市特殊、突发、紧急事件 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信息系统,实 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快 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为城市的公共安 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3)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 事程序等情况的;
(4)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应当主动公开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1)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 相关政策;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4)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5)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6)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7)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 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8)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9)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 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10)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11)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 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ppt 36页)

6.2.3 北京“网上工商”的业务职能
作业: 1、电子政务的特点有哪些? P272 2、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内容有哪些?
P272
6.3 “数字北京”案例分析 目录
1
“数字北京”的定位
2 “数字北京”的服务特色 ”
3
“数字北京”的功能特色
4
使用情况
1.数字城市的定义
从信息化广义角度看,数字城市是空间化、网络 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6.3.2 “数字北京”的功能特色
(1)操作简单。 (2)技术安全 (3)内容实用:求医问药、北京旅游、体育
健身、餐饮、文化娱乐频道 (4)使用免费
作业:
1.你觉得数字北京符合电子政务的特点 吗?
2.数字北京有哪些服务?你觉得还应该 增加哪些服务?
(第14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分 解层次 (网友 来稿)
(5)项目管理
①科学的项目(例:土建工程项目、投资项目、网络 建设项目、内部项目等)管理;
②人力、财力、物力、文件等资源与项目集成,实现 统一管理;
③实时监控项目执行状态。
(6)会议管理
①对会议的参会人员、日程安排、会议服务、会议资 料、会议设施、会议审批等进行管理;
②方便政府机构合理利用并妥善安排会议资源。
6.1.5 电子政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1、电子政务的应用规划
电子政务平台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政府内部办公 的政务内网、以及个政务内网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 享和业务协同的政务专网。
(1)政务外网
表现为互联网(Internet)上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 网站、各公共行政部门的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平台等, 是公共行政部门对外宣传、形象展示以及与社会公众和 企业交流、业务受理和咨询的平台与窗口。
(汪烜)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2

25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遵 义 市 行 政 学 院
六、信息安全管理成了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第 管 理 创 新 的 一 些 问 题 政 府 的 务 政 子 了 电 于 基 节 四
(案例)2006年 (案例)2006年5月,一起笔记本电脑失 窃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26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企业
公民
一是公开政府业务 二是为公众提供服务 13 三是政府对公众的管理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遵 义 市 行 政 学 院
第三节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创新理论
一、政府管理创新的界定
政府管理 政府创新
公共性
全局性
政治性
14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遵 义 市 行 政 学 院
第 一 节 背 景 和 缘 起 电子政务 和政府 施建 阶段 为构建电子政府和全面 实施电子政务阶段
阶段
10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遵 义 市 行 政 学 院
第二节 政府管理创新视角下的电子 政务理论
一、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信息技术 传统政府组织和 管理模式面临的 挑战
背景
电子政务
社会信息化对政 府管理方式改革
17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遵 义 市 行 政 学 院
第 下 政 府 创 新 理 论 节 电 子 政 务 条 件 三
4、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信息资 源的增值利用
1 2000 8 11 ,CCTV ,CCTV 信息化 公 、公 、公 信息化 的政 公 2 , 委提 的4 的4 , 4 资 资, 市的 公 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政府管理创新:政府部门采用新的产品、 新的技术、新的流程与操作,或者调整政 府内部或外部关系以完善和提升政府职能、 提高管理水平。
• 政府管理创新的空间(可能性)
– 差异
• 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
– 地方和基础政府领导层的责任感 – 地方和基层政府追求政绩的推动 – 上级机关的推动 – 学术界和媒体的推动(中央编译局、北大政府
创新研究中心等共同倡导的政府创新奖)
– 人民群众的压力
• 政府创新的问题
– 推广 – 坚持
思考
• 谁是政府管理创新的主体?
–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思考
• 为什么同样的改革措施在中国的效果却不 一样呢?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脱节
• 当一种新的技术诞生时,人们总是寄希望于它改 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网络化
街道的职能
• 满足社区居民的相关需求 • 常务性日常工作 • 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包括上级业务指导部门)
布置的各项工作 • 应对一些非常规性突发事件
案例——L街道电子政务方案选择
• L街道始建于1988年10月,街道总面积1.99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10万。总的来说,L街道是一个正在建设与 发展中的纯居住区,其居民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主要以工人群体为主,最近几年居住结构有了 一定的变化,但普通市民仍是其居住结构中的主要构 成部分。
• 这些部门聚集在一处,避免了居民为一件 事情在多个“门”之间来回奔波,但不同 部门之间的业务并未整合,每个部门常常 “各自为战”,在许多需要协同处理、信 息共享的领域(比如,居民低保的申请与核 实需要劳动和民政共同协同),各部门的快 速协同能力仍较为有限,往往是按照传统 方法不定期人工相互查询资料,因此许多 审批事项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办结。
铁路
股份公司、 技术合同
英国
钢铁、 汽车
大型企业、汽车、耐 高速公 大规模生 用消费品、路、航 产时代 合成材料 空运输
能源 (石油 )
电子
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 美国 福特主义
1980-
信息通讯 计算机、 时代 通信
数字通 信 互联网
灵活生产、 芯片 信息产业扁平化、 美国
历次技术革命
时间
描述 推动部门 基础设施 关键要素 主导产业 组织创新
1770- 早期机械 水力、 运河、 棉花、 1830 化时代 棉纺 公路 生铁
棉纺
工厂
英国
1830- 蒸汽和铁 蒸汽机、 铁路、 1890 路时代 机床 航海
1890- 电气和重 1940 工业时代
电力
电力供 给与传 播
煤 钢铁
• 一是将服务中心的“业务窗口”改为“综 合窗口”;
• 二是提升跨部门的信息与数据共享能力;
• 三是整合服务中心的业务流,实现各部门 间的高效协同。
• 显然,上述三方面的改革目标的实现都或 多或少涉及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进
变革
• 从2006年开始,L街道被上海市有关部门定 为第一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服务能 力的“一门(站)式”服务中心试点。自 此,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始被引入该“一 门式”中心。
• 作为一个较晚引入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街 道,当L街道管理层萌生用新技术来推动既 有一门式服务中心改革的意图时,其至少 面临着三种技术安排上的选择。
1、方案一:自有数据库支持下的协
同整合模式
• 该技术方案最早在上海中心城区的w街道得到应用, 其后J街道进一步改进了该技术方案的实现框架。
• 该模式的技术原型来自发达国家(如芬兰、新加坡)电 子政务实践中的“后台信息共享模式”。“后台信息 共享模式”强调公共服务顾客导向的价值取向,它赋 予了公共服务受理的前台较强的信息共享能力,包括 前台顾客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定位存储,后台政府数 据和已储存顾客数据的索引、定位等。在这一技术模 式下,无论是政府信息的简单提供,还是双向信息的 交流以及事务处理中需要调用其他部门已经采集的顾 客信息,都可以在已有信息中准确、快速定位、提取, 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
• 从2000年起,L街道一直在探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 有效路径,其焦点是加强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协同水平
• 2005年,街道建立了第一个“一门(站)式”中心, 当时其核心理念是要减少百姓奔波于多个部门间的烦 恼,提高行政部门间的协同水平。但客观地来看,这 一时期的“一门式”中心只是在街道原劳动保障事务 所的基础上扩大了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将其他相关 为民服务部门(如民政、计生等业务科室)迁入而已。
• 罗宾斯和威伯斯非常乐观地认为:“新技术作为 解决所有我们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的神奇想象— —提高政治的参与度、物质享受、改善儿童教育、 较好的通讯、恢复的社区,以及你可能想到的其 他任何社会难题”。
——转引自[英]史蒂文 拉克斯.《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 禹建强等译,2004年,201页。
特点
• 一:健全、优化街道内的相关网络。通过加载安全设施的社区网 络,把“一门式”服务中心的前台受理和后台各业务部门之间连 接起来,把街道与区有关部门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的高速传 递和同步化。
• 二:研发、设计专业运作软件。系统整理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工作 流程并进行优化,然后把这种对流程优化、整合的结果反映到软 件的窗口、命令和菜单中去,从而通过训练服务中心人员使用软 件的方式,强制性地在工作中引入新流程。新设计的软件要强化 对服务的质量控制、促进部门间的快速协同。
• 就内部运作机制而言,当时入驻LF街道一 门式服务中心的各个行政机构在内部运转 过程中仍然是“貌合神离”: 三多两少
– 信息网络“多源” – 事务办理“多口” – 人员管理“多头” – 缺少质量控制 – 缺少人文关怀
• 随着LF街道一门式服务中心在实践中不断 发展,街道有关部门越来越意识到现有一 门式服务中心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当时看 来,改进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 三:建立基于自有数据库的社区事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采用该 技术方案的街道建立了以公安部门人口管理系统为模板的实有人 口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它,街 道不仅拥有了强大的辅助决策数据系统,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平 台,在几个业务条线之间进行资料的快速查询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