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总结三角形中的恒等式是我们经常在考试中遇到的题型,具体的公式内容如下:

1、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 。

2、第一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等于其他两边以及对应角余弦的交叉乘积的和,即a=c cosB + b cosC

3、第二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之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cosA

4、正切定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差和的比值等于对应角半角差和的正切比值,即/=tan/tan=tan/cot

5、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如三角形ABC,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明:

已知=

所以tan=tan

则/=/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似地,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时,总

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初三数学教师个人总结三篇

初三数学教师个人总结三篇 【导语】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教师个人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 一学期的时光转瞬即逝,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落下帷幕。一学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课堂“三不”来要求学生。为了明年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出色,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以来,我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

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 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九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作业与练习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全部覆盖

三角公式汇总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y x P ,记:22y x r +=, 正弦:r y =αsin 余弦:r x =αcos 正切:x y = αtan 注:我们还可以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如图,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商数关系:α α αcos sin tan = , 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三、诱导公式 ⑴παk 2+)(Z k ∈、α-、απ+、απ-、απ-2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⑵ απ +2、απ-2 、απ+23、απ -23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异名函数值, 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四、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五、二倍角公式 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α α α2tan 1tan 22tan -=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有以下常用变形:(规律:降幂扩角,升幂缩角) αα2cos 22cos 1=+ αα2sin 22cos 1=- 2)cos (sin 2sin 1ααα+=+ 2)cos (sin 2sin 1ααα-=- 六、万能公式(可以理解为二倍角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ααα2tan 1tan 22sin +=,ααα22tan 1tan 12cos +-=,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万能公式告诉我们,单角的三角函数都可以用半角的正切.. 来表示。 七、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x b a x b x a () 其中: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与点),(b a 所在的象限相同, 2 2sin b a b += ?,2 2cos b a a += ?,a b = ?tan 。 八、正弦定理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0a > 向上 ()00,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0. 0a < 向下 ()00,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0.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0a > 向上 ()0c ,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c . 0a < 向下 ()0c ,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c .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0a > 向上 ()0h , X=h 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有最小值0. 0a < 向下 ()0h , X=h 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有最大值0.

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总结及常用公式 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 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雨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 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 等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 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某条之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7.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 b2= 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四边形定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9.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 2)·180° 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 角和等于360° 10.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 对边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推论直角 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2.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3.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 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4.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 2 关于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

初中数学科任教师工作总结4篇

初中数学科任教师工作总结4篇 初中数学科任教师工作总结作为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担负着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发展方向的重任,因此在学期初就制定了本学期的数学教研计划。由于今年初中部教学班级增多,教学任务加重,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初一,两位老师都是新聘任的,需尽快熟悉教学。在数学教学与教研中,我们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杜郎口”和“洋思”教学改革,将每周的周一下午第一节做为固定的数学教研时间,在教研活动中,对各年级本周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进行把关,并对各种公开课和教研活动进行集体教研和通告,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切实做到了使数学教学工作不拖学校工作的后腿,有效的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出现。热点推荐:XX年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由于初一数学课本及教学内容变化较大,两位教师都是新聘任的教师,因此我们将初一的教学内容作为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中之重,对两位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追踪听课和指导,听评课20余节,使两位教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初一的一、二两个班数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四两个班成绩仍需加强,其他各年级的数学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初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担负着明年中考的重任以及学校的期望。由于,这一届学生仍然是新接的班,对学生情

况不熟悉。学期初,我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步了解、认识、熟悉了全班学生,接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细心挑选班干部,大胆鼓励他们在班上开 展工作,同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可能快的成熟,有力地进行班级管理。在班干部逐渐成熟的时候,在班级内实行了议会制管理,对班级内的事物进行了量化管理,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教学尽力向师生都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并进行每月一次选举,使得责任心强的同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好主题班会是我们的另一个工作重点。作为初四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在主题班会中,我们注意加强科学用脑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学生个人心理调适,科学的休息法,记忆法,科学的身体煅炼,营养搭配,科学用脑的最新成果等,各项工作都以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主,力争明年中考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 初中数学科任教师工作总结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二数学课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

高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半角公式 sin(2A )=2 cos 1A - cos(2A )=2 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 2A )=A A cos 1cos 1-+ tan(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2π+a) = cosa

cos( 2 π+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 )2 (tan 12tan 2a a + cosa=2 2 )2 (tan 1)2(tan 1a a +- tana=2 )2 (tan 12tan 2a a - 其它公式 a?sina+b?cosa=)b (a 22+×sin(a+c) [其中tanc= a b ] a?sin(a)-b?cos(a) = )b (a 22+×cos(a-c) [其中tan(c)=b a ] 1+sin(a) =(sin 2a +cos 2 a )2 1-sin(a) = (sin 2a -cos 2 a )2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 sinα cos (2kπ+α)= cosα tan (2kπ+α)= tanα cot (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 -sinα cos (π+α)= -cosα tan (π+α)= tanα cot (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 篇一: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二数学课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 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 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 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 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 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 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 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 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

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 良好的效果 . 三、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 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 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 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 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 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 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 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 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 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 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 , 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2009年07月12日星期日19:27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sin3A = 3sinA-4(sinA)3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 3+a)·tan(3-a) 半角公式 sin(2 A )=2cos 1A cos(2 A )=2cos 1A tan(2 A )=A A cos 1cos 1cot(2A )= A A cos 1cos 1tan(2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 b a

sina-sinb=2cos 2b a sin 2 b a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 b a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sin(积化和差 sinasinb = -2 1[cos(a+b)-cos(a-b)] cosacosb = 2 1[cos(a+b)+cos(a-b)] sinacosb = 2 1[sin(a+b)+sin(a-b)] cosasinb = 2 1[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2-a) = cosa cos( 2-a) = sina sin( 2+a) = cosa cos(2 +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2 (tan 12tan 2a a cosa=22)2 (tan 1)2(tan 1a a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

点P (x,y )到y 轴的距离为 |x|。 点P (x,y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2y x + 8、两点之间的距离: X 轴上两点为A )0,(1x 、B )0,(2x |AB|||12x x -= Y 轴上两点为C ),0(1y 、D ),0(2y |CD|||12y y -= 已知A ),(11y x 、B ),(22y x AB|= 2 12212)()(y y x x -+- 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11y x 、B ),(22y x M 为AB 的中点,则:M=(212x x + , 2 1 2y y +) 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 ,y ); 将点(x,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将点(x,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将点(x,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 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函数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A 是否为B 的函数,只要看B 取值确定的时候,A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因变量所得的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初中数学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性质大汇总

初中数学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性质大汇总 一、基本公式 1、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ah(a 为三角形的底,h 为高)。 2、梯形的面积公式:S 梯=12(a+b )h(a 、b 分别为梯形的上、下底,h 为高)。 3、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正=a 2(a 为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长=ab (a 、b 分别为长方形的长、宽)。 4、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正=a 3;表面积公式:S 正=6a 2(a 为正方体的边长)。 5、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 长=abh ;表面积公式:S 长=2ab+2ah+2bh (a 、b 、h 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6、弧长公式:l=n 兀R /180(n 为圆心角的度数,R 为弧的半径); 7、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n 兀R 2/360=lR /2;(n 为圆心角的度数,R 为扇形半径,l 为弧长)。 8、圆的面积公式:S =兀R 2;周长公式:C=兀d=2兀R (d 为直径,R 为半径)。 9、圆柱的体积公式:V 圆柱=S 底h=兀R 2?;表面积公式:S 表=S 侧+S 底=2兀Rh+2兀R 2(R 为底面圆的半径,h 为高)。 10、圆锥的体积公式:V 圆锥=13S 底h=13兀R 2?;表面积公式:S 表=S 侧+S 底=兀Rl+兀R 2(l 为圆锥的母线长,R 为底面圆的半径)。 11、球的体积公式:V 球==43兀R 3(R 为球半径)。 12、三角函数公式:正弦sinA=∠A 的对边斜边 ;余弦cosA=∠A 的邻边斜边;正切tanA=∠A 的对边∠A 的邻边。 13、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14、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b ab +=++;222 ()2a b a b ab -=+-。 15、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若x 是一元二次方程(a ≠0)20ax bx c ++=的根,则 x =240b ac -≥); 根的判别式:240b ac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40b ac -=<=>方程有两个相等 的实数根;240b ac -<<=>方程没有实数根;根与系数的关系:1x +2x =b a -;1x 2x =c a

优秀初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优秀初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 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 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 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 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 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 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 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 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 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 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 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 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 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 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

(完整版)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sin30°=1/2 sin45°=√2/2 sin60°=√3/2 cos30°=√3/2 cos45°=√2/2 cos60°=1/2 tan30°=√3/3 tan45°=1 tan60°=√3 cot30°=√3 cot45°=1 cot60°=√3/3 sin15°=(√6-√2)/4 sin75°=(√6+√2)/4 cos15°=(√6+√2)/4 cos75°=(√6-√2)/4(这四个可根据sin (45°±30°)=sin45°cos30°±cos45°sin30°得出) sin18°=(√5-1)/4 (这个值在高中竞赛和自招中会比较有用,即黄金分割的一半) 正弦定理:在△ABC 中,a / sin A = b / sin B = c / sin C = 2R (其中,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 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3tan()3tan(tan )(tan 1)(tan 3tan 32 3A A A A A A +-=--ππ 半角公式

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证明(二) 一 两个三角形有关公理与定理: 1。.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个形全等(SSS ) 2。.公理: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个形全等(SAS ) 3。.公理: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个形全等(ASA ) 4。公理:全等三个形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 5。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个形全等(AAS )。 二 一个三角形有关公理与定理: 1。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述:等边对等角) 2。推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4。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的高相等。 6。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2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7。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8。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9。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0。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 示,AO=BO=CO ,点o 叫外心) 1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2。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o 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1 高三阶段,重点结合教学改革,深刻研究考纲,不断改进和制定复习的策略和方法。无论那一阶段的研究,我们都借鉴现有的教学成果,提出新的教学设想,大胆尝试,以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形式进行实践。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

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 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

高一三角函数公式及诱导公式习题(附答案)

三角函数公式 1.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 2 α+cos 2 α=1 sin α cos α =tan α tan αcot α=1 2. 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一) sin(π-α)=sin α sin(π+α)=-sin α cos(π-α)=-cos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 tan(π+α)=tan α sin(2π-α)=-sin α sin(2π+α)=sin α cos(2π-α)=cos α cos(2π+α)=cos α tan(2π-α)=-tan α tan(2π+α)=tan α (二) sin(π2 -α)=cos α sin(π2 +α)=cos α cos(π2 -α)=sin α cos(π 2 +α)=- sin α tan(π2 -α)=cot α tan(π 2 +α)=-cot α sin(3π2 -α)=-cos α sin(3π 2 +α)=-cos α cos(3π2 -α)=-sin α cos(3π 2 +α)=sin α tan(3π2 -α)=cot α tan(3π 2 +α)=-cot α sin(-α)=-sin α cos(-α)=cos α tan(-α)=-tan α 3.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tan(α+β)= 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tan(α-β)= 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4. 二倍角公式 sin2α=2sin αcos α cos2α=cos 2α-sin 2α=2 cos 2α-1=1-2 sin 2α tan2α=2tan α 1-tan 2α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八)

初中数学基本定理(八) 为您提供初中数学基本定理(八):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

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可以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__年已经过去了。在__年上半年,我顺利地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从九月份,开始了我梦寐已久的教师生涯。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实现我当老师的梦想,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老师、同事的帮助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我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面 虽然进行了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大学里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想要出色胜任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抓住每一节课的实践机会。对于教学的内容,从题目上来看觉得之前都有涉及过,但是细看具体的内容,却都那么陌生。对此,我没有退缩,我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很感谢集备组的老师们在专业的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半年来,我每次备课都比写一篇毕业论文还要困难和仔细,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或作者生平,希望把学生们眼中距离他们生活很远的文人墨客们讲得有血有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其实我看过的资料大部分都不能直接运用在教学中,却对我

扩展背景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非常有用。我的课时很少,目前只教一个班的语文,但是每天的听课学习,备课、思考却让我异常充实。这刚开始上课的一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通过半年的努力,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和提升。 在教学设计上,我从最初的单纯模仿到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明确了语文的板块教学,我知道要想跑先要走得稳,从板块教学开始打磨自己的教学,练好语文教学基本功。 在课堂临场表现上。初登讲台,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总是不自觉地走来走去,教态不够稳重,经过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正和帮助,已经基本改正这一问题,合理规划课堂上站讲台时间、走动时间及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近距离交流的时间。在教学语言方面,注重环节之间的过渡,注重对学生的即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变换评价语言,增加课堂的灵动性。除此之外,注重与学生们的眼神交流,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赞许、疑惑或对某些问题的不认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应考复习方面。在期中质量检测的复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因为我认为尤其面对的是刚入初中的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唯一能抓得住的部分,所以日常教学中就尽量锻炼学生当堂速背的能力,抓住课堂时间,好落实,效果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在复习期间,每天一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解答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解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心辅导中心 高二数学 三角函数 知识点梳理: ⒈L 弧长=αR=nπR 180 S 扇=21L R=2 1R 2 α=3602R n ?π ⒉正弦定理: A a sin =B b sin =C c sin = 2R (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⒊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A cos b 2=a 2+c 2-2ac B cos c 2 =a 2 +b 2 -2ab C cos bc a c b A 2cos 2 22-+= ⒋S ⊿=2 1a a h ?=2 1ab C sin =2 1bc A sin =2 1ac B sin =R abc 4=2R 2A sin B sin C sin =A C B a sin 2sin sin 2=B C A b sin 2sin sin 2=C B A c sin 2sin sin 2=pr =))()((c p b p a p p --- (其中)(2 1c b a p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⒌同角关系: ⑴商的关系:①θtg =x y =θ θ cos sin =θθsec sin ? ② θθθ θθcsc cos sin cos ?=== y x ctg ③θθθtg r y ?== cos sin ④θθθθcsc cos 1sec ?== =tg x r ⑤θθθctg r x ?== sin cos ⑥θθθθsec sin 1csc ?== =ctg y r ⑵倒数关系:1sec cos csc sin =?=?=?θθθθθθctg tg ⑶平方关系:1csc sec cos sin 222222=-=-=+θθθθθθctg tg ⑷)sin(cos sin 22?θθθ++= +b a b a (其中辅助角?与点(a,b ) 在同一象限,且a b tg =?) ⒍函数y=++?)sin(?ωx A k 的图象及性质:(0,0>>A 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