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合集下载

金字塔原理 写作思维逻辑整理

金字塔原理 写作思维逻辑整理

《金字塔原理》整理一、写作的逻辑(一)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7±2)。

分组和概括。

最有效的方法: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总结主要思想时的确使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即概括抽象拔高。

●文章思想必须符合: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eg.苹果和香蕉(水果)。

苹果和椅子(物品,这个概括太过宽泛,难以说明逻辑关系)。

检查方法:每一组中的思想都能否用一个复数名词表示。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演绎顺序(演绎推理)、时间顺序(发现因果关系)、结构顺序(化整为零,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重要性顺序(归纳总结,即按类别组织思想)。

(二)金字塔中的子结构1、所有文章都应具有疑问/回答式对话结构。

2、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还需要了解一件事,就是文章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读者将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3、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情境(时间地点)、冲突(在情境中发生了某件事情)、疑问、回答。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顶端,将有一个包括主语和谓语的句子,这是文章的主题。

这个句子是对读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某个问题的回答(情境中发生了冲突,引发读者疑问,你作出的回答)。

1、自上而下法①画出主题方框,金字塔尖。

填入将要讨论的主题。

②在主题方框中填入将回答的读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某个问题。

③在主题方框中填入回答。

④说明“情境”。

将要讨论的主题同“情境”结合起来,做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⑤指出“冲突”。

发生了个什么能够引起读者疑问的冲突。

⑥检查主要问题和回答。

对情境中冲突的表述,应该能够直接导致该主要问题的提出。

2、自下而上法无法确定主题时,考虑从关键句层次上着手。

①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Eg.分类为问题和解决方法②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③得出结论总的序言部分可以包括关于关键句要点的表述。

金字塔原理四篇总结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四篇总结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四篇总结读后感一、表达的逻辑篇。

这篇告诉我们表达要自上而下,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屋顶(中心思想)给亮出来。

比如说你想跟朋友推荐一家超棒的火锅店,你不能先说什么店里的服务员穿着啥样的衣服,店里墙上挂着啥画儿。

你得先大声说:“宝子,我发现了一家绝绝子的火锅店,那味道真的绝了!”这就是先把中心思想告诉人家。

然后再分层去说,什么锅底独特啦,食材新鲜啦,环境有特色啦。

这就好比房子的柱子和墙壁,一层一层支撑起你的中心思想。

而且呢,横向的思想之间还得有逻辑关系,要么是归纳,要么是演绎。

归纳就像是把同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如那家火锅店的优点,新鲜的食材、独特的蘸料、热情的服务,这些都是让这个火锅店很棒的点,放在一起就很有说服力。

演绎呢,就像是一个推理的链条,从一个普遍的情况推到具体的例子。

就像“所有好吃的火锅店锅底都很有特色,这家火锅店的锅底超有特色,所以这家火锅店好吃”。

这让我意识到以前我表达混乱的时候,就是没有好好地整理这些逻辑关系,就像乱搭积木一样,能搭出个啥像样的东西呀?现在我可知道啦,以后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把我的想法在脑袋里先整理成金字塔的形状,这样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条有理,让别人能轻松get到我的点。

这一篇真的就像是一个表达的小秘籍,感觉学会了就能变身表达小能手呢!二、思考的逻辑篇。

读完思考的逻辑这一篇啊,我就感叹自己以前思考问题那真的是太粗糙了。

就像在一个大雾天里乱走,没有方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走向哪里。

这里面说的要找出思想之间的逻辑顺序,真的是太重要了。

我以前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什么顺序可言。

比如说要规划一次旅行,我可能就东想一个景点,西想一个美食,完全没有条理。

现在我知道了,得先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思考,像是时间顺序,先去哪里,再去哪里;或者是结构顺序,按照城市的不同区域来规划行程;又或者是程度顺序,先去最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去那些稍微次一点想去的地方。

VOL.1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VOL.1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VOL.1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良好的沟通需要高效准确的表达,良好沟通渠道,和高效准确地理解。

后二者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合理的描述信息是产生良好沟通效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衡量信息描述的质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的组织结构方式。

如果信息的组织结构方式与信息接收者理解信息的思维方式相一致,则信息容易被理解。

根据金字塔原理,人们是按照金字塔方式理解并储存信息的。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理解事物时,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组织结构称为金字塔结构。

在金子塔原理有四条规则:
为什么需要金字塔原理?
大脑处理信息的特征
要点
例子
王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

孙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以,但是10:30以前不行。

唐的秘书说,唐明天较晚时间才能从外地回来。

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定。

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

您看行吗?
总结
简单的例子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王和孙都会更方便,唐也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定。

用金字塔表示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的兴趣了解我们的思维脉络。

横向关系
怎么运用金字塔原理?例子。

金字塔原则-写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

金字塔原则-写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


引言就是通过追溯这一疑问的起源和历史,从而识别并向读者提醒这一疑问
16
既然是讲述疑问的起源和历史,引言就应该采取通常的叙事手法

首先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这就构成了状况(Situation)……
• • •
在这一状况当中,产生了某种困难或复杂性(Complication)…… 这种复杂性使读者脑海中产生了一个疑问(Question)…… 你的文章就是要对这个疑问给出解答(Answer),而这一解答就位于金字塔的 顶点
你的每项见解都必须在读者心中引发一个疑问,然后你要“垂直地”解答这一疑问
13
例子:金字塔结构建立一个疑问/回答的对话
Pig should be kept as pets
Why?
They are beautiful They could be bred to fascinating variations
11
金字塔中包含见解,而见解是能够使读者产生疑问的某种陈述
• • •
见解对读者而言是包含某种新的东西 金字塔的主体中仅包含见解 那么读者已经知道的事情在那里?
12
在金字塔的垂直关系中,见解会诱发一个疑问/回答的对话
• • •
垂直关系极大地有助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建立疑问/回答的对话,使读者在你的推理过程中保持兴趣 原因:读者被迫对你的见解进行合乎逻辑的回应(He will be forced response logically to your ideas.)
SCQA,这种经典的讲故事的模式,保证了你和读者“站在了同一个位置”
17
第三章:如何建立一个金字塔结构?
• •
自顶向下法(top-down) 自底向上法(bottom-up)

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逻辑什么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有效的逻辑思考和沟通方式。

这个概念最早由McKinsey的顾问Barbara Minto提出,并在她的书《金字塔原理》中详细阐述。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一篇文章、演讲或报告应该像一座金字塔般,从上到下依次展开,逐级深入,逐步明晰,最终达到。

金字塔原理的逻辑结构金字塔原理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问题层次、大纲层次、细节层次和数据层次。

问题层次问题层次是金字塔原理的起点,它需要明确问题或者任务,提出关键问题。

这个层次的特点是:问题清晰明了,针对性强,能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兴趣。

大纲层次大纲层次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它需要把问题分解为几个主要部分,并分别介绍这些部分。

大纲层次的特点是:条理清晰、有机组合、逻辑连贯。

细节层次细节层次是针对每个部分的详细展开,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例子,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

细节层次的特点是:详略得当、论证严密、重点突出。

数据层次数据层次是对于每个细节或者所提供支持或证明的具体数据和事实。

数据层次的特点是:直观明了、准确无误、配合文本表达。

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金字塔原理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下面是具体的逻辑过程:第一步:明确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问题和任务。

第二步:分类处理把问题进行分类,将同类问题放在一起,形成体系结构。

第三步:建立大纲按照分类处理的结果依次建立大纲,形成金字塔结构。

第四步:逐级分解在每一个大纲项的基础上,逐级分解出更细节的内容,形成具体的文字或数据。

第五步:根据分析结果,简要出,回答问题。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通过金字塔的逐级深入,可以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结构适用于各种文章、演讲或报告,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金字塔原理四篇总结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四篇总结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四篇总结读后感一、表达的艺术。

这篇告诉我表达要有逻辑结构,就像盖房子得有个稳固的框架。

金字塔顶端是中心思想,下面一层一层地展开支撑的论据。

这就好比我们讲一个故事,先得告诉别人这个故事大概是个啥,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说细节。

比如说我想给朋友推荐一家超棒的火锅店,我不能上来就说他家的酱料种类多、服务员态度好之类的零碎事儿。

我得先大声说:“宝子,我发现了一家绝绝子的火锅店,味道超级赞!”这就是中心思想。

然后再慢慢说:“他家锅底有特色,辣锅香得你流口水,清汤锅也特别鲜;酱料那花样可多了,能调出各种你想要的味道;还有服务员,那态度热情得就像你是失散多年的亲人。

”这样说,朋友听着就明白多了。

而且啊,这表达还得按照一定的顺序。

要么按照重要性递减,把最重要的先说,就像新闻报道似的,先把最爆炸的新闻点放出来;要么按照时间顺序,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娓娓道来。

要是搞乱了顺序,就像把拼图打乱了乱扔一样,别人根本拼不出个完整的画面。

这一篇让我明白,好的表达就像精心烹饪的美食,食材得新鲜(内容好),烹饪方法得对(逻辑结构清晰),摆盘也得好看(表达顺序正确),这样才能让人吃得(听得、看得)开心又满意。

二、思考的逻辑。

这篇告诉我思考要有条理,不能光凭感觉。

就像整理衣柜一样,不能把衣服随便乱扔,得把衬衫放一块儿,裤子放一块儿,内衣放一块儿。

思考也是,得把相似的想法归类。

比如说我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能一会儿想这个工作赚钱多,一会儿想那个工作轻松,一会儿又想另一个工作有面子。

我得把跟经济利益有关的想法归成一类,像工资、奖金、福利这些;把工作环境和强度的想法归成一类,像加班情况、办公地点之类的;把职业发展前景的想法归成一类,像晋升机会、培训资源这些。

而且啊,思考还得有深度。

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

比如说我看到一家店生意不好,不能只说“这家店位置不好”就完事儿了。

我得深入思考,位置不好是因为它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那为什么会在小巷子里呢?是因为房租便宜?还是店主当初选址的时候没考虑周全?那有没有办法改善呢?可以做一些独特的宣传,吸引顾客专门来找?或者和周围的商家合作,互相引流?这就像是挖宝藏,不深挖就找不到真正的宝贝。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一、什么是金字塔结构1.金字塔结构的定义金字塔结构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总结性观点后具体数据,先论点后论据,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这十句是金字塔结构重点突出、投其所好、逻辑清晰的基本原则。

2.金字塔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说,金字塔结构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投其所好人们都期望投其所好、取悦他人,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

因此,要以受众为中心,把握受众的需求点、禾U益点、兴趣点和关注点。

只有受众愿意听、愿意看,才能听得进去、看得进去,受众有绝对的决策权。

要想让听众听、读者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受众愿意听、愿意看。

听众是主角,说者是配角;读者是决策者,作者是服务者。

不同的工具适用不同的场合,没有万能的工具,但唯一不变的理念是,无论推广何种产品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只有迎合受众才能打动受众,只有迎合领导才能打动客户。

达到沟通目的学习金字塔原理,还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使人们的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很多沟通都是为了达到沟通的第四个目的一一让别人执行和操作自己的指令,要达到沟通的第四个目的,必须以沟通的前三个目的为基础,即:第一,对方愿意听、有兴趣;第二,对方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第三,对方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审要点提示沟通的四个目的:①使受众愿意听、有兴趣;②使受众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③使受众记得住说者的指令;④让受众执行和操作自己的指令。

F掌握结构化系统思维学习金字塔原理,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掌握结构化系统思维,不仅对目前有好处,对未来的职业晋升也有好处,因为凡是得到提拔的人一定是条理、逻辑清晰的人,尤其是在政府、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中。

3.金字塔结构的三项实用技能金字塔结构的三项实用技能包括:F先做人后做事感性做人,理性做事;感性切入,理性回归;清晰思考,有效表达;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构建方法
确保每个层次的内容都与中心思想相关联,并且层次之间逻辑清晰,避免出现重复或交叉。
注意事项
指文章中各个段落的组织结构。
横向结构
根据每个段落的主题或论点,合理安排段落内的句子和内容,使段落内部逻辑清晰、连贯。
构建方法
段落内部应保持一致性,句子之间要有逻辑联系,避免法
在序言中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序言
文章的开头部分,用于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
注意事项
序言应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冗长或偏离主题,同时要注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结论
文章的结尾部分,用于总结文章的观点或给出解决方案。
04
CHAPTER
金字塔原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金字塔原理强调先从整体出发,将复杂问题拆分成小问题,逐一解决;同时,每个层级的思想都是对下一层级的总结和提炼,上层思想是对下层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金字塔原理最初由巴巴拉·明托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最初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写作和思考训练。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金字塔原理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一种通用的思考和表达框架。
明确中心思想
将复杂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或方面,逐一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分解问题
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金字塔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归纳总结
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顺序清晰,先讲重要的结论,再逐步展开细节,保持条理清晰。
逻辑顺序
批判性思考
因果关系分析
归纳与演绎
构建逻辑路径
根据问题树,建立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
广泛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为归纳推理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结构二: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15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纵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 极大的兴趣了解我们的思维脉络。
猪应当被当 作宠物来养 猪可以培育 出很多品种
为什么?
为什么?
猪很漂亮
哪些品种? 具有典型英 国特征
猪很肥
种类
尺寸
性格
目录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 – – – –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第二章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第三章 如何构件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 • • • •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附录一 附录二
3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5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练习1:神奇的数字7
蛋奶产品
牛奶
鸡蛋
黄油
酸奶
水果
蔬菜
葡萄
橘子
苹果
土豆
胡萝卜
6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练习2:分组练习
7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练习3:分组练习
湖泊 靴子 女孩 铅笔 宫殿 铁路 书本
• • • • •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附录一 附录二
14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我们可以利用金字塔包含的三种子结构加快发现思想的过程。
子结构三: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序言 子结构一:主题和子主题 之间的纵向关系 子主题 主题
子主题
功能
使别人显得 更苗条
使肥胖者更 谦虚 同大地相互 联系
为什么?
说明权力可 与仁慈相容
符合英国特 征
纵向结构迫使 读者提出问题, 并在下一级的 思想中寻找答 案。
16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横向关系主要是确定同一级别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或者 是演绎推理或者归纳推理,我们将在后面对此作专题讨论。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三种困境,语句组织是其中之一。
问题表现
问题类型
解决办法
影 响 写 作 及 思 想 表 达 的 三 大 原 因
用词不够准确
风格问题
语句不够简洁
基本语言训练
结构不够清晰
语句组织问题
使用金字塔结构
是指在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 者的理解力发生了矛盾 \ 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搭配, 组合的方式;建筑上受力的构件。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 二
一定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将情境作为序言部分的起点
三 四
五 六
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将历史背景放到序言部分
序言部分要仅涉及到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
23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目录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1961年
巴巴拉 · 明托成为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
1963年
成为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在写作方面的长处很快得 到赏识;
1966年
被派往伦敦,负责提高麦肯锡欧洲员工的写作能力;
1973年
出版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2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情境:时间和地点 序言 冲突:应当发生的事情 疑问:读者提出的问题 G:回答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18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目录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 – – – –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第二章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第三章 如何构件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项目进度小结
30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目录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 – – – –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第二章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第三章 如何构件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 • • • •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附录一 附录二
序言标准结构及变化
标准式
情境S
冲突C
解决方案Q
开门见山式
解决方案Q
情境S
冲突C
突出忧虑式
冲突C
情境S
解决方案Q
突出信心式
疑问Q
情境S
冲突C
25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情境、冲突与读者疑问的衔接关系
情境 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 冲突 由情境引发疑问的因素 疑问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存在某个问题
能从外地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定。 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王和孙都会更 方便,唐也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定。
11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00开
我们的旧报纸足以满 足我们自身的需要 但我们将旧报纸卖给 了别的国家并导致了 旧报纸短缺 作为新闻纸原料的旧 报纸的短缺将导致我 们的新闻纸短缺
旧报纸短缺将导致新 闻纸短缺
我们的旧报纸足以满 足我们自身的需要
但我们将旧报纸卖给 了别的国家
我们面临旧报纸的短 缺
我们面临新闻纸短缺
31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同一组中的思想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是演绎关系和归纳关系。
我会飞,因为我是鸟
演绎推理
鸟会飞
我是鸟
因此,我会飞
波兰将遭到(多国)坦克入侵
归纳推理
法军坦克抵达 波兰边境
德军坦克抵达 波兰边境
俄军坦克抵达 波兰边境
32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解释方法式
比较选择式
29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项目建议书与项目进度小结
模式 项目建议书
模型 S:你遇到了一个问题 C:你希望通过咨询解决该问题 Q:你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 S:我们一直在处理该问题 C: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 们已经完成 Q:发现了什么? S:我们告诉过你X C:你要求我们调查Y,我们已经完成 Q:发现了什么?
四种模式对比
模式
发号施令式
模型
S:我们打算做X C:需要你们做Y Q:我们如何做? S:你做X C:必须以Y方式进行 Q:什么是Y方式?
寻求支持式
S: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C: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X美元 Q:应该同意吗?
S:必须做好X C:还未做好准备 Q:如何做准备? S:我们希望做X C:我们有多种捉X的方案 Q:哪一种最好?
对王和孙更方便
唐也可以参加
会议室有空
12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我们向读者展示的这种结构应该具有金字塔的四个基本特征。
特征一: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 只支持一个思想,这个思想将 概括所有各级各组的思想。
G 特征二:任何一个 层次上的思想都必 须是其下一层次思 想的概括。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特征三:每组中的思想 必须属于同一个范畴。
特征四:每组中的思想都 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13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目录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 – – – –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第二章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第三章 如何构件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演绎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形式。
第一步
对世界上某种已经存在的情况作出表述;
大前提
第二步 小前提
对同时存在的相关性作出表述,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 第一个的主语或谓语作出的,则说明两个表述相关;
第三步 结论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隐含意义。
33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演绎关系举例
人会死
秦始皇是人
秦始皇会死
符合此条件的 人可以被录取
甲符合此条件
甲可以被录取
只有同时作好 这四项工作才 能增加产量
公司结构无法 支持作好这四 项工作
公司需要调整 结构
34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将两个演绎过程连接起来时,为避免推理过程过于呆板,在保证读者 理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一个推理步骤,成为连环式演绎推理。
糖 盘子 袋鼠 汽油 自行车 大象 牙膏
8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大脑处理信息的特征:
大脑最多仅记忆7个思想
因此需要将过多的思想分类和分组
经过分组的思想之间需要建立逻辑关系
可选择的逻辑关系有向上、向下和横向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