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施_温海深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代码:410401二、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 3 年,最长为 6 年。
三、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面向水产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领域,掌握水生生物生产、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休闲渔业、水产技术服务和水产技术推广等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水产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和休闲渔业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一)素质要求1.具有正确和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知识要求1.公共基础知识方面(1)具有高等职业技术人员必备的人文和科学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方法;(3)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使用方法;(4)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听说和写作的知识;(5)熟练掌握一种体育锻炼方法;(6)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7)具有资源节约、爱护环境、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观念及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方面(1)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鉴别方法;(2)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发育特点和规律;(3)掌握检测水质理化指标方法,掌握浮游生物鉴别方法,掌握结合物理、化学、生物指标判断水质并对水质进行调控的方法;(4)熟练掌握微生物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和显微观察、印片观察和显微镜日常维护方法;(5)掌握生物饵料培养方法;(6)掌握鱼类、虾蟹类、贝类、海参海胆、藻类增养殖流程,熟练掌握其中一个养殖品种进行亲体培育、苗种生产和养成方法;(7)掌握水产动物组织病理切片、看病理切片的方法;(8)掌握水产动物病害诊断、治疗方案拟定和用药方法;(9)掌握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和动物体营养成分分析、水产饲料配方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方法;(10)掌握观赏鱼养殖、锦鲤鉴赏和水族布景及维护方法;(11)掌握药物种类辨别、动物药理、用药及渔药销售方法。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作者:张莹莹薛文魏文志杨辉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42期[摘要] 分析了当前学校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设置“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优化课程设置和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改革举措和实施方法。
旨在让学生了解水产养殖,热爱水产养殖,树立职业理想,成为优秀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为现代化渔业发展而奋斗。
[关键词] 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改革探讨[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060-02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校长和专家们回信中对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充分的肯定,并且殷切希望可以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贡献[1]。
水产养殖专业为21类涉农专业之一,旨在为水产领域生产、科研、管理和教育等部门输送优异的专业人才。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7%,发展空间日益增大,人才需求量亦逐年上涨。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对养殖尾水排放日益严格的要求,还是对全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捕政策,都使得水产养殖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水产养殖对能够带领行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绿色健康发展的高级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我们分析了本校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期待能够优化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
一、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一)专业选择非主观意愿,专业认同感差当前在专业选择中,工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是热门专业,涉农专业招生相对其他专业一直处于劣势,并且水产养殖专业相对于兽医、动物科学、农学等专业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招生劣势尤为明显。
在调查中发现,在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中,仅有6.67%的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自主选择这个专业,而剩下高达93.33%的学生都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动进入水产养殖专业[2]。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养殖业对于专业化的人才和培训体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培训体系。
一、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水产养殖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培训是养殖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水质、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
只有通过养殖技术的培训,养殖人员才能提升技能,更好地应对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其次,养殖技术的培训还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培训,养殖人员可以学习到更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而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成本。
合理的养殖技术培训可以帮助养殖人员了解市场需求,提前调整养殖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培训体系可以为养殖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使其能够全面了解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要点,增强其专业水平。
其次,培训体系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教育、在线培训等,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养殖人员的培训需求。
此外,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建立养殖技术培训学院、专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培养养殖技术专业人才,为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同时,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打破学院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养殖技术人才。
三、构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法与措施1. 建立行业培训机构建立行业培训机构,例如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学院,负责组织和开展各类养殖技术的培训课程。
该机构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借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养殖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养殖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养殖渔业工作中存在着人才缺乏和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是养殖渔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养殖渔业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合格人才对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养殖渔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秀的养殖技术人才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和产量。
通过深入研究养殖技术,科学调控水质、饲料、疫苗等因素,可以有效防控疾病,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其次,人才培养可以推动养殖渔业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渔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的人才,可以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养殖方式的转型升级。
最后,人才培养是保障养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培养符合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可以减少养殖污染、改善养殖环境,实现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养殖渔业工作中人才缺乏和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人才培养。
1. 完善培训体系。
建立健全养殖渔业人才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讲师的选拔与培训、培训教材的编写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2. 加强产学研合作。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推动行业认证制度的建立。
建立养殖渔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与记载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的评估和认证。
通过认证制度的推行,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4. 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养殖渔业工作。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4-14T02:57:46.47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1月总第425期作者:冯继兴唐永政张健刘立明李学鹏[导读] 在新农科建设的历史机遇下以及“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的理念指导下,烟台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进行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实施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摘要:在新农科建设的历史机遇下以及“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的理念指导下,烟台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进行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实施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人才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并为兄弟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关键词:新农科水产养殖学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的提出与实施为农林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为新时代的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成为农科专业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架构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实现途径和载体。
然而,当前水产养殖学专业在行业迭代的人才支撑方面不尽如人意,亟须在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同时,山东省自2020年开始施行按专业招生的高考录取改革,在新高考招生制度下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吸引优质生源,是高校农林专业,更是烟台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烟台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拥有70年办学历史,向社会输送了包括院士、行政主管及企业家在内的上万名专业人才,为国家海洋、水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农科建设的历史机遇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严峻挑战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挖掘办学历史资源,充分凝练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构建体现新农科内涵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烟台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实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养殖技术的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养殖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培训方式和培养计划。
一、养殖技术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水产品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技术的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养殖技术的提升能够增加养殖效率和产量,并且能够改进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则能够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智慧,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养殖技术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已经从事养殖工作的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
通过培训,人们可以学习到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
同时,养殖技术的培训还可以推动养殖行业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提升。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水产养殖行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养殖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方面能够做出更好的贡献。
他们可以担任养殖企业的技术总监、生产经理等关键职位,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升级。
二、常见的养殖技术培训方式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员对养殖技术培训的需求,有多种培训方式可供选择。
1. 课堂培训:课堂培训是最传统的培训方式。
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指导,人们可以系统地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课堂培训通常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可以高效地传递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培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些培训机构和企业会提供实际的养殖场地和设备,供学员进行实践练习。
3. 在线培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培训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视频课程、论坛交流等方式学习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
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介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及方案,探讨依托于基地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方式,进行水产养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对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为提高水产养殖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基地建设;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3-0102-02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马骞,陈刚*,黄建盛,朱晓闻(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一、前言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其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办学历史至今已有80多年。
目前,水产养殖学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
自水产养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水产学院已成功构建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正经历着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
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等。
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中,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尤其受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实际,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社会活动中,更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及最基本属性[1]。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教育应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2]。
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以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作为该专业主要方向和重要途径。
此外,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有助于解决水产领域实际工作岗位缺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现状。
拔尖创新型水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 践——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15, 5, 84-88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5 in Hans. /journal/ae/10.12677/ae.2015.54016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op Innovative Aquacultur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in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 He, Haipeng Cao, Zhiyi Bai, Hui Chen, Hongxin Tan*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Email: s_he@, *hxtan@Received: Jun. 26th, 2015; accepted: Jul. 10th, 2015; published: Jul. 13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research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has fundamental and decisive significance to the talent cultivating.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defect of aquacultur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which is running nowaday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ing the top and innovative aquacultur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So it is enlightened that the highligh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researching i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may b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top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development of other colleges.KeywordsTop Innovative Aquacultur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ighlights拔尖创新型水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何珊,曹海鹏,白志毅,陈慧,谭洪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Email: s_he@, *hxtan@*通讯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施温海深,马甡,潘鲁青,李琪,战文斌(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摘要:经历10a 探索与系统研究,构建了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着这个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专业建设,其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中图分类号:S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50(2009)04-0282-03The Found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High Diathesis andInnovating System for Talent Students Culturing inAquaculture SpecialityWEN Hai-shen,MA Shen,PAN Lu-qing,LI Qi,ZHAN Wen-bin (Fisheries Colleg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 )Abstract:The high diathesis and innovating system for talent students culturing in aquaculture speciality is constructed undergoing exploring and systemic investigating for 10years.The aquaculture speciality building is conducted fruitfully according to this education system,and accumulating ideas and modus operandi are used for reference.Key words:aquaculture speciality ;innovating system for talent students culturing ;practice收稿日期:2009-3-20资助项目:水产养殖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资助(TS2269)作者简介:温海深(1963-),博士,教授,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产养殖学专业与其它农学门类专业性质相似,均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
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世纪本领域教学的重点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条件。
创新教学体系的创建,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实施方案是当前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998年根据拓宽专业面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精神,将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专业合并成为水产养殖学专业。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等精神,各校都重新制定了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业务知识能力规格[1]。
各校在系统进行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都把实践教学改革及其新体系建立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2-3]。
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实验内容独立设置,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坚持多学科协作,把单门课的教学实习改为综合性教学实习,把科学研究、专业生产劳动引入教学过程;围绕养殖生产典型环节安排教学,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结合点,以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基本形式,促进和深化各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课注重培养科学素质和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4]。
但是,以创新教学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有强大的学科支撑和科研基础作后盾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否则专业建设将成为空中楼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学科发展为动力,以产业提升为重要标志,融入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才能最终实现创新教育。
1建设和改革的主要理念与思想中国海洋大学经过近90a 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的优良办学传统。
作为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尤其是作为国家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和青岛市联合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始终坚持海洋和水产办学特色,始终以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具有世界眼光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与人文修养、具有全球观念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作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也是我国第一个水产养殖学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
1989年水产养殖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水产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水产养殖学、渔业资源学、捕捞学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第16卷第4期2009年4月现代农业科学M 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16No.4Apr.2009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和逐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为目标,在重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依托水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强大学科与科研优势以及本地区的养殖业发达的区位优势,强化海洋水产特色,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促应用”实践教学新体系,以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为着力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2教学改革定位立足山东、瞄准世界、服务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将本专业建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辐射和示范作用强的创新教学培养基地。
2人才培养体系从1998年开始,历经10a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适合我国水产养殖专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即以水产养殖学科发展为动力,以引领海水养殖产业提升为标志,以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促应用”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为着力点,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的水产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体系覆盖面与支撑点如下。
①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每5年修订1次。
②教学计划:每2年修改1次。
③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
④高水平师资队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筑峰工程、绿卡工程。
⑤学科与科研:水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大与重点研究计划(973、863、科技支撑、杰出青年基金等)。
⑥教学与科研成果: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⑦教学建设与改革:国家级与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创业基地、省级品牌专业。
⑧学生创新教育: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毕业论文、参加科研课题等。
⑨保障体系建设:教学文件、规章制度等。
3采取的主要措施3.1以水产学科发展为动力,促进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在学科建设的支撑下,水产养殖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辉煌成绩,1998年,水产养殖专业被列为山东省试点专业,2006年获得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07年获得全国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08年获得全国水产养殖创业教育创新试验区。
2005年以来,水产养殖专业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70余项,总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60余项,经费为4700余万元。
近4a来,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或源期刊论文为200余篇;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8项;近4a来,本专业教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3项,授权专利26项。
目前水产学科仪器设备总值为4 100万元,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1600余万元,250件套(2000余万元)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共享。
3.2通过引领水产行业发展,不断优化学科方向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经历了“四次浪潮”,其主要奠基人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专业毕业生张福绥院士和赵法箴院士,在此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宋微波教授、麦康森教授、董双林教授、战文斌教授、李琪教授等在推动海水养殖“四次浪潮”中作出突出贡献,凝练了我国水产学科中主流研究方向:水产无脊椎动物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养殖生态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动物病害,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宋微波)、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麦康森、董双林)、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战文斌、李琪),为我国水产事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①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建设,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②实践教学改革:增加综合与创新实验项目,构建水产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③科研训练改革: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校内研究训练计划、科研课题等。
3.4以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为着力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整合,达到仪器设备共享采取如下措施强化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共享:①科研实验室必须全天候为本科生开放;②科研实验室必须承担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通过国家立项、学校立项、学院立项和学生自选等多种措施予以支持;③科研实验室必须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接受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延长毕业论文实施时间;④所有的仪器设备均由实验中心统筹管理,小型公用仪器实行借用制度,大型科研仪器对教学实行无偿使用制度,采用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进行预约使用。
(2)教学与科研团队整合,达到高水平师资队伍共享水产养殖专业拥有由44人组成的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他们承担水产养殖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和创新实验指导,大部分教师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他们能够把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贯通起来。
多年来形成了以麦康森、宋微波、董双林、战文斌、李琪、马甡为带头人的6个教学科研团队,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建设,充分发挥优秀科研人员的骨干作用。
(3)教学实习基地与科研基地整合,达到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水产养殖专业拥有10多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校内拥有“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和岙山卫教学科研基地,校外基地包括:荣成好当家集团、禾丰牧业集团、盘锦光合水产公司、烟台百佳水产有限公司10余个。
自2005年开始,大部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作为应用研究方向的科研试验点,诸如:养殖生态学、苗种繁育与养殖、营养与饲料、水283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施第4期产动物育种等,导师和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实习,或者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取得了显著的互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