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革命英雄舍家为民,大爱无疆。

只因心中有党,眼中有光,看!革命的洪流,已令反动派没入红色的汪洋。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

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

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

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

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

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

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

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

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

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的力量,从红色家书中你有什么感悟?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

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

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

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

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

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

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

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

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

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1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

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

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

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红色家书》读书心得2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

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在异国密林的竹棚里,在边关冷月的哨位上,多少次脑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家的样子,就连离开家最后一眼看到的小凳子和放在碗柜下面的那棵大白菜的样子都一直留在心里,像一张清晰的照片,家的样子就这样地一直停留在心间。

经常被一个回忆或者乡音触发,蓦然感到最熟悉的家里的味道突然钻进了鼻腔,心里一下子甜甜暖暖地涌动起来,喉咙一下发紧了,眼泪都要忍不住了。

毕竟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第二天这些人在一起闹腾一通,再吃顿饱饭就又不知家在何方啦。

“吃饱不想家”说的也是我们那个年纪最让爸爸妈妈受不了的“忘恩负义”年轻的我们好奇着外面的精彩,出门从不嫌远,心里就只顾追逐远方而很少回望爹娘了。

家信对于以战壕为伴的前线士兵来说,就是一汪滋润心田的清泉,拿在手里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的信,心里就踏踏实实地美上了,堆积在心里的紧张、烦闷、焦虑和急迫求战的躁火一下就被家信给融化了。

家信也是一团火,亲人的期望、嘱托都会让激情燃烧起来,当个好兵,当个好儿郎,为国尽力,为家争光 !信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家乡和家里面的喜事、好事,朋友、同学的趣闻,还有她的呢喃…这些都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

在前线的时候,多数的家信基本上都要在班里传阅一番,这也是在前线连队的一个普遍情况吧。

收到家信,信中盛满的亲情是战士们在前线对幸福最直接感受,是朝思暮想的期盼,收到来信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每次不管听到谁的爸爸妈妈叮咛、嘱托的话语,自己爸爸样子就浮现在了眼前,心里也随着暖了起来。

那时从国内寄往在老挝原始森林里面营地的信件,单程就要十几天呢。

每当文书取回信件登高一呼,大家忽的一下就把他紧紧的围住了,他念一个名字就把高高举起的信交给高高跳起的收信人。

是他把家信带给我们的,他也就成了我们在连队最亲切的人了。

打开信封之前,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带着亲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捧在手里的家信就像酷热沙漠里的一捧甘露,饱满的笑容急急忙忙的跑到了脸上,昭示着渴望变成了幸福的样子。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第1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的书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奋斗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事业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他也是一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与家人之间也经历了许多温情和感动的瞬间。

在《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限牵挂。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关心体现出了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关怀之心。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隔着千山万水用文字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对家人提出了鼓励和期望。

他鼓励家人要坚强,要不畏艰险,要相互鼓励支持,在共同奋斗中共同前行。

毛泽东的家书不仅仅是对于家人的问候,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和忧虑。

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鼓舞自己要坚强勇敢,不畏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前行。

毛泽东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支撑和力量的传递。

第2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情感和政治信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

这些家书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在那个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年代,革命者们背井离乡,背弃家庭,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投入革命斗争。

他们的家书中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是在牢狱之中还是战场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反思自己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是否足够。

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爱,对同志的无私支持和忠诚,展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红色家书心得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难得可贵。

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诵读了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与大姐的三封家书,以及最后就义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学习先烈精神,做好党风与家风的传承。

《红色家书》中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

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要让党风始终如春风拂面。

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此作为个人修身立德、增长境界的重要内容,作为严家教、正家风的重要内容,发扬革命先烈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见贤思齐,带头示范,建设好家风。

学习先烈精神,夯实思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明确入党动机,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发挥好共产党员作用,坚定社会主义思想信念。

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争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先烈精神,坚持真抓实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带头深入一线,以上率下,带领全镇真抓实干。

同时,带动大家向上向善,使全镇上下掀起学习先烈精神热潮,坚持担当实干不放松。

以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党建+集体经济为契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潢溪而奋斗。

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红色家书》给人以指导意义,是一本具有较高阅读价值的刊物,那么你学习过后有什么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最近细细品读红色家书,身临其境感受颇多,家书字字是那么坚强有力,革命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书写了勉励后代不断前行、永忘本色的青春壮丽篇章。

书信读了一次又一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源不断被挖掘,对照书信中的革命先辈,对照曾经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从红色家书中吸收营养,补充精神之“钙”,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

《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

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

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

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

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

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

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最近,在全国中共党员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红色家书的热潮。

我认真的学习了《毛岸英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董必武写给董良埙的信》等红色家书,收获颇大。

其中,毛岸英写给表舅的信让我掩卷沉思许久,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信中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毛岸英说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从毛岸英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良好家风跃然纸上,正因为言传身教,才使得后人们的家风“清风徐来”,美德永续,也正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优良作风的传承,中国共产党才能正本清源,永葆本色。

爱护家庭、关心亲友是人之常情,但关爱什么,怎么关爱值得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一定要严格教育、约束配偶、子女等亲属,既做到自己清正廉洁,又确保他们立得正、行得直,这就要求培养良好的家风并代代相传。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
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声名显赫的家世、没有殷实丰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规,良好家风能传承子孙后代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

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任弼时、谢觉哉等培育良好家风,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当今社会,许多家庭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备受瞩目,家庭教育好的,表现得低调、谦逊、上进和理性。

他们懂得避免特权意识和特殊享受,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正缘于有着正派良好的家教、家风,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如“李刚、李天一们”,把权钱交易当儿戏的官二代、富二代,可以预见,就是得到有权势父母的宠溺和纵容。

大部分官员的堕落沉沦,也是从不良家风开始的,他们视手中权力为私有,对人民赋予的权力从无敬畏,任人唯亲、买官卖官,从而大肆贪污腐败,铤而走险,最终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领导干部不能把家风看成是小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领导干部本人首先就要站得起、立得住,才能教育好身边人,要经常性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事务中,都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诸葛亮死前留给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全文虽不足百字,却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诫子书》已然成为传承良好家风的示范,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是什么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良好的家风。

曾文正公曾说:“一个家族要长久兴旺,靠权力、靠财富都难以传承,但良好的家风却可以代代相传。


国亦然是家,家亦然是国,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涵育国风、民风、官风的基本单位,国风的形成必然依赖于家风的建设,家风必然影响到国风,因此,建设良好家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个有着普遍良好家风的国家定会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