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5氧化还原反应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合集下载

近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学案鲁科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学案鲁科版(2021年整理)

2018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学案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学案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学案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4》二、教学目的:1、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5、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6、理解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

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的相对强弱.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四、考点分析: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五、知识网络1、氧化还原反应2、常见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1)Fe 3+与S 2—、I —、-23SO 。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54 化肥和农药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54 化肥和农药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专题54 化肥和农药1、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 N2B. N2O3C. NO2D. NO2【答案】2、用两根石墨电极分别插入盛有氯化铜溶液的 U形管中,接通电源,则关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描述正确的是()A.阳极,有Cl2放出 B.阴极,有H2放出C.阳极,有O2 放出 D.阴极,有Cu覆盖【答案】A3、25℃时,向20.00ml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CH3CO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②点时NaOH溶液恰好被中和.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H3CO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LB.图中点①到点③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C.点④所示溶液中存在:c(CH3COOH)+c(H+)=c(CH3COO-)+c(OH-)D.滴定过程中的某点,会有c(Na+)>c(CH3COO-)=c(OH-)>c(H+)【答案】C【解析】A、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mol/L,②点时NaOH溶液恰好被中和消耗醋酸溶液20ml,则产生浓度为0.1mol/L,故A正确;B、图中点①到点③所示溶液中随滴入醋酸反应,水的电离被抑制程度减小,即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恰好反应后继续滴加醋酸,对水电离起到抑制作用,图中点①到点③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C、点④所示溶液是醋酸和醋酸钠溶液,c(CH3COOH)+c(CH3COO﹣)=2c(Na+),电荷守恒c (Na+)+c(H+)=c(CH3COO﹣)+c(OH﹣),c(CH3COOH)+2c(H+)=c(CH3COO﹣)+2c(OH﹣),故C错误;D、滴定过程中的某点,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会有c(Na+)>c(CH3COO﹣)=c(OH ﹣)>c(H+),故D正确;故选C.4、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则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A.)(5gPCl)()(23gClgPCl+B. 223HN+32NHC. )(2g HI )()(22g I g H +D. 242H H C +62H C【答案】C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 、Y 、Z 、W 四种短周期元素,X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X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 、W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甲的化学式为YX 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是由X 、Y 、Z 组成的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X 、Y 、Z 组成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该盐阳离子浓度小于酸根离子浓度B .YX 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 .原子半径:Z <Y <W ,而简单离子半径:W <Y <ZD .W 的氯化物熔点低,易升华,但水溶液能导电,由此推断它属于弱电解质【答案】A【解析】解: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 、Y 、Z 、W 四种短周期元素,X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甲的化学式为YX 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甲是NH 3,所以X 是H 元素、Y 是N 元素,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且原子序数大于N ,所以W 是Al 元素,X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 、W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Z 是F 元素,乙是由X 、Y 、Z 组成的盐,则乙是NH 4F ,A .由X 、Y 、Z 组成盐为NH 4F ,NH 4F 的水溶液呈酸性,则c (H +)>c (OH ﹣),根据电荷守恒得c (NH 4+)<c (F ﹣),故A 正确;B .NH 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石蕊遇碱变蓝色,所以氨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 错误;C .原子半径:Z <Y <W ,而简单离子半径:W <Z <Y ,故C 错误;D .氯化铝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所以氯化铝是强电解质,故D 错误;故选A .6、将5g 铝、镁、铁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完全时共放出氢气2.8L (标况下),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 、等于0.125molB 、可能小于0.125mol ,也可能大于0.125molC 、小于0.125molD 、无法确定【答案】C7、过滤时正确的操作为( )A .将待过滤的物质搅拌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B .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先倒出上层清液,再将沉淀倒入过滤器中C .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D .将待过滤的物质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处【答案】D【解析】A .过滤液体时,将待过滤的物质搅拌后用玻璃棒引流,否则液体会溅出,故A 错误;B .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先倒出上层清液,上层清液未过滤,过滤操作前可先让混合液静置,然后先过滤上层清液,再过滤下层,这样可以到达较好的过滤效果,故B 错误;C .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可能冲破滤纸,故C 错误;D .将待过滤的物质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下端如果紧靠一层滤纸处,万一玻璃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而靠在三层滤纸处则能避免这一后果,故D正确;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B.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的体积约为22.4LC.1 mol H2O的体积约为22.4LD.1 mol O2和1 mol O3都含有相同的原子个数【答案】B【解析】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温度压强不知不能确定气体体积,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的体积约为22.4L,故B正确;C、水不是气体,故C错误;D、1 mol O2都含有原子数2mol,1 mol O3含有的原子个数3mol,1 mol O2和1 mol O3都含有原子个数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9、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A.1 mol H2 B.0.5molNH3C.6.02×1023个的CH4分子 D.0.3molH3PO4【答案】C10、标准状况下11.2L某未知气体X的质量为16g,则气体X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mol-1D.32g?mol-1【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某气体1.12L,物质的量n=11.2L22.4L/mol=0.5mol;则气体摩尔质量M=16g0.5mol=32g?mol-1,故选:D.11、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其后完成了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专题51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专题51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51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1、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

36L氢气。

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1.4g B.16.5g C.9。

7g D.8。

7g【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3.36L氢气的物质的量是3。

36L/22.4L/mol=0。

15mol,4.48LNO的物质的量是4.48L/22。

4L/mol=0.2mol。

Mg、Al 合金中只有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2Al~3H2,可知Al的物质的量是0。

1mol;与硝酸反应生成0.2mol的NO,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3=0。

6mol,设合金中Mg的物质的量是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2x+0.1mol×3=0.6mol,所以x=0。

15mol,所以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只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质量是0。

15mol×58g/mol=8.7g,答案选D。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图1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pH大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B.图2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C.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T1、T2温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热反应D.图4表示将1.00mo1·L-1盐酸滴入20。

00mL 1。

000 m o1·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答案】D3、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还原性:I—〉Fe2+ 〉Br-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答案】B【解析】A.由于物质的氧化性:Br2> Fe3+ 〉I2,物质微粒的氧化性越强,其得到电子变成的微粒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还原性:I—〉Fe2+ >Br—,正确;B.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在A~B段首先发生反应:2I—+Cl2=2Cl—+I2;n(I-)=2mol,所以n(FeI2)=1mol;在B~C段发生反应:2 Fe2++Cl2=2Fe3++2Cl-;n(Fe2+)=4mol,由于Fe2+是两种物质共同电离产生的,n(FeI2)=1mol,所以n(FeBr2)=3mol;即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错误;在C之后发生反应:2Br-+Cl2=2Cl-+Br2;C.当通入2molCl2时,根据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及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在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 2Cl2= 2Fe3++ I2+4Cl-,正确;D.原溶液中:n(Fe2+):n(I-):n(Br—)=0.4::0。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69 化学反应速率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69 化学反应速率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69 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A(g)+3B(g) 2C(g)+2D(g),下列四个选项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2mol(L·min) B.v(B)=0.30 mol(L·min)C.v(C)=0.40 mol(L·min) D.v(D)=0.35 mol(L·min)【答案】B2、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消耗2n mol Y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3、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充入1 mol SO2和1 mol O2,再加入少量的NO,在体系中发生①2NO+O2=2NO2;②SO2+NO2=SO3+N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O2 2SO3A.体系中的总反应是:2SOB.在反应过程中NO是催化剂C.NO参与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D.NO的引入可以增加SO2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x C(g) △H<0 ,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2B.反应开始2 min内,v(B)=0.05mol·L-1·min-1C.2 min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2 min后,将容器体积缩小为1L,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答案】C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里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B.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AB的同时,消耗1 mol A2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AB的同时,生成1 mol A2D.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相等,都等于0【答案】C6、分别在三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里,加入相同量的M、N,发生反应aM(g)+bN(g)cP(g)△H =Q kJ·mol-1,反应达平衡时,P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与容器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Q>0B.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M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D.a+b<c【答案】D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B.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C.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D.增加N2的浓度可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答案】C【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95 有机合成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95 有机合成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95 有机合成1、根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 2+ PtF 6 = O 2(PtF 6),已知O 2 (PtF 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 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此反应中, O 2氧化剂,PtF 6是还原剂 B 、 O 2 (PtF 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 、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 2 (PtF 6) 则转移1 mol 电子D 、在O 2 (PtF 6)中不存在共价键 【答案】C2、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 3HO-CH 2-SO 3Na , 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

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B.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答案】A3、有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VL 水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A N V4.22 B .常温时,2L1mol/L 的甲酸溶液中,所含分子总数小于2N AC .1molFeCl 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 AD .1molNH 中含电子数为10N A 【答案】D4、将足量CO 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K +、CO 32-、Cl -、NO 3- B.H +、NH 4+、Al 3+、SO 42-C.Na +、S 2-、OH -、SO 42- D. K +、Ba 2+、SO 42-、NO 3-【答案】B5、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N 2(g )+3H 2(g )2NH 3(g ) ΔH<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甲>V丙B.K乙<K丙 C.c乙>c甲 D.v甲=v丙【答案】C【解析】A、甲与乙都是恒容容器,所以,V甲=V乙,故A错误;B、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其逆反应氨气分解就是吸热的,乙绝热容器,丙恒温,所以乙反应后比丙温度低,向吸热方向进行的程度小,平衡时乙中氨气浓度比丙高,氮气和氢气浓度比丙低,K乙>K丙,故B错误;C、条件相同时,甲与乙是等效平衡.甲与乙容器体积相同,乙分解氨气吸热导致乙比甲温度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平衡时氨气浓度乙大于甲,故C正确;D、甲与丙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恒温条件下反应,丙在恒压条件下分解氨气生成氢气和氮气,平衡时体积比反应前大,即平衡时丙体积大于甲,则压强甲大于丙,所以υ甲>υ丙,故D错误.故答案选C6、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答案】D7、有5种有机物:⑤CH2=CH—CH=CH2 ,其中可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正确..组合为()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和加聚反应原理可知主链上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根据碳的4个价键规则可作如下的断键处理(断键处用虚线表示),断键后两半键闭合可得由高聚物的单体为CH3-CH=CH-CN、和,故选D。

2021年高中化学 2.3.1《氧化还原反应》随堂练习 鲁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2.3.1《氧化还原反应》随堂练习 鲁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l2+H2O===HCl+HClOB.3CO+Fe2O3=====高温2Fe+3CO2C.CaCO3+SiO2=====高温CaSiO3+CO2↑D.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4.P单质在反应4P+3KOH+3H2O===3KH2PO2+PH3↑中的变化是( )。

A.被氧化 B.被还原 C.即被还原又被氧化 D.即未被还原又未被氧化5.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H2O===2NaOH+H2↑B.Cl2+H2O===HCl+HClOC.2F2+2H2O===4HF+O2D.SO2+H2O===H2SO36.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Cl-、SO2-4 B.Ca2+、HCO-3、C1-、K+C.MnO-4、K+、I-、H+ D.H+、Cl-、Na+、CO2-3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8.在下列反应中,氨作氧化剂的是( )。

A.8NH3+3Br2===6NH4Br+N2B.2NH3+H2S===(NH4)2SC.2NH3+2Na===2NaNH2+H2D.NH3+NaH===NaNH2+H2三、非选择题9.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____ C 2O 2-4+____MnO -4+____H +===____CO 2+____Mn2++____H 2O (2)____ FeS +____ O 2===____ Fe 2O 3+____ SO 2(3)____MnO -4+____H 2O 2+____H +===____Mn2++____H 2O +____O 2 10.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或者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专题56 化学技术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专题56 化学技术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56 化学技术可持续发展1、某溶液中含有Fe2+、Al3+、Ag+、Cu2+,为分别得到各含一种金属阳离子的沉淀物。

可采取①通入H2S气体,②通入CO2气体,③加入盐酸,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四个步骤,每次通入或加入试剂均过量,且每次都把沉淀物滤出,其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答案】A【解析】要使离子逐一沉淀出来,即每加一种试剂,只得一种沉淀.若先加NaOH溶液,则四种离子都会出现沉淀,NaOH溶液过量,只有Al(OH)3溶解,其余均为沉淀,故先加NaOH溶液不可,排除C、D。

若先加H2S气体,则Ag+和Cu2+都会沉淀出来,故排除B.A中先加③盐酸至过量,则Ag+形成AgCl沉淀出来;再通入①H2S气体,Cu2+形成CuS沉淀出来;由于第一步中加入盐酸过量,所以不生成FeS 沉淀,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再加入④NaOH溶液过量,Al3+形成AlO2—,Fe2+形成沉淀;最后通入②CO2气体,可以将AlO2-形成Al(OH)3沉淀,CO2+2H2O+AlO2—=HCO3—+Al(OH)3↓,故选A。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的钠盐NaX、NaY、NaZ溶液的pH 分别为8、9、10,则这三种一元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HX>HY>HZ B. HX>HZ>HYC。

HZ>HY>HX D. HY >HX>HZ【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L 浓氨水加水稀释至l00mL 后,溶液中n (OH -)减少B .NaHCO 3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不存在HCO 3—C .常温下,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7D .常温下,向NH 4Cl 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c (NH 4+)>c (C1—)【答案】C4、同温同压下,已知O 2的密度为ρg ?L -1,则NH 3的密度为( ) A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 2.3.1《氧化还原反应》课课练 新版全册精选考试测试习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 2.3.1《氧化还原反应》课课练 新版全册精选考试测试习题
△ A.CuO+H2 = = = = = Cu+H2O
△ B.2KClO3 = = = = = 2KCl+3O2↑
C.Cl2+2NaOH===NaCl+NaClO+H2O D.2FeBr2+3Cl2===2FeCl3+2Br2
△ E.MnO2+4HCl(浓) = = = = = MnCl2+Cl2↑+2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
重点知识精选
高中更注重自学的能力,到大学之后这一能力会得到升华。在开学之前就自己学习,不仅能纠正初中的学习方式,也能做 到先人一步,做到温故而知新。 而对于升高二的同学,如果已经偏科了,那么可以利用假期把知识点巩固复习,不然后期就更难学习了!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全册笔记》每一章的基础知识点都有。
化学基础打好,内容知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
鲁科版高中化学 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TB:小初高题库
第 3 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 1 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得氧和失氧
B.化合价的升降
C.有新物质生成
D.电子转移或偏移
2. 某 元 素 在 化 学 反 应 中 由 化 合 态 变 为 游 离 态 , 则 对 此 变 化 的 有 关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F.2NaBr+Cl2===2NaCl+Br2 G.KClO3+6HCl===KCl+3Cl3↑+3H2O
H.HgS+O2===Hg+SO2 按要求将上述化学方程式序号填入相应括号内: (1)一种单质使一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被还原( ) (2)一种单质使一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 ) (3)同一种物质中一种元素氧化另一种元素( ) (4)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5)不同物质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6)发生在不同物质间,只有部分元素被氧化或只有部分元素被还原的反应( ) (7)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氧化还原反应1、关于反应Cl6H ClO K 35337+O 3H 3Cl KCl 22+↑+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KCl 中含有Cl 35B .KCl 中含有Cl 37C .生成物2Cl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1D .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e 6【答案】A2、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1822222Na O H O + ===824l Na OH O +↑B.242NH Cl H O + 232NH H O HCl ⋅+C.1842224253KMnO H O H SO ++ ===2442K SO MnSO ++518O 2↑+8H 2OD.3736K ClO HCl + ===3723K Cl Cl +↑23H O +【答案】C3、实验室将3NaClO 和32SO Na 按物质的量为2:1倒入烧瓶中,同时滴入适量42SO H ,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 ,反应后测得3NaClO 和32SO Na 恰好完全反应,则X 为( )A .2ClB .O Cl 2C .2ClOD .32O Cl【答案】C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反应2FeCl 3+Cu====2FeCl 2+CuCl 2。

FeCl 3溶液跟铁粉也能反应2FeCl 3+Fe====3FeCl 2。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烧杯中有铜无铁B .烧杯中有铁无铜C .烧杯中铁、铜都有D .烧杯中铁、铜都无【答案】B5、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 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 2O 4=3N 2 + 4H 2O + 2CO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反应可在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B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 2O 4做还原剂C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偏二甲肼做还原剂D .此反应中R 的分子式为C 2H 8N 2【答案】B6、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一定是还原剂C. 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D. 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答案】D7、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①I2+SO2+2H2O=H2SO4+2HI;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2HCl+I2A.I->Fe2+>Cl->SO2 B.Cl->Fe2+>SO2>I-C.Fe2+>I->Cl->SO2 D.SO2>I->Fe2+>C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①I2+SO2+2H2O=H2SO4+2HI;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I-;②2FeCl2+Cl2=2FeCl3;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Cl-;③2FeCl3+2HI=2FeCl2+2HCl+I2;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选D。

考点:还原性强弱比较点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只要找出每一个方程式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即可得到答案。

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D.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答案】C9、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A. KClO3→KClB. KCl→AgClC. H+→H2D. C→CO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要加入还原剂实现”此变化,则说明各选项变化为氧化剂的变化,即变化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情况,判断各项知A、C项符合这一点;但对于A项还要注意,实现KClO3→KCl的变化有10、由于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不能长期存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是()A.浓硫酸B.硫酸亚铁(FeSO4)溶液C.NaOH溶液D.过氧化钠(Na2O2)【答案】B【解析】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不能敞口放置;硫酸亚铁易被氧气氧化不能敞口放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易和空气的CO2反应,不能敞口放置;过氧化钠敞口放置时不是被氧气氧化,而是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纯净铁的物理性质有( )①光亮的银白色②黑色③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④有延展性⑤能导电导热⑥硬而脆⑦能被磁铁吸引,易被磁化⑧密度比铝小A.①③④⑤⑦ B.①④⑤⑦C.①③⑤⑦ D.全部【答案】B12、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4H++3e-→NO+2H2OKMnO 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mol(4)若 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氧化性(3)0.6(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13、在①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②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和-3价,而②、③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若仔细审题就会看出,②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③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

14、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也非还原剂。

下列反应与3NF3 + 5H2O == 2NO + HNO3 +9HF 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①2Na2O2 + 2H2O == 4NaOH + O2②4Fe(OH)2 + O2 +2H2O == 4Fe(OH)3③2F2 + 2H2O == 4HF + O2④2Al +2H2O +2NaOH == 2NaAlO2 + 3H2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例句中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③水是还原剂;④水是氧化剂。

15、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在含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2+、Fe3+、H+B. 在含I-、SO32-、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32-C. 在含AlO2-、SO32-、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AlO2-、SO32-D. 在含Fe3+、H+、NH4+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Fe3+、NH4+、H+【答案】C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1)若配制大约1 mo l·L-1的溶液100 mL,所给仪器只有托盘天平、量筒、带刻度的烧杯、玻璃棒,下列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B.浓硫酸(98%)C.浓盐酸(37%) D.浓硝酸(63%)(2)下图是某学生在配制0.100 mol·L-1的碳酸钠溶液100 mL时,将第一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操作。

该步骤对所得溶液浓度的影响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配制(2)中溶液时,该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碳酸钠,则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CD (2)偏低①玻璃棒紧靠容量瓶口造成洗涤液外溢②玻璃棒从容量瓶移出时,残留在玻璃棒上的洗涤液可能滴在瓶外③玻璃棒移出后直接放在桌面上,造成残留洗涤液损失④玷污玻璃棒(3)不一致,因为Na2CO3的计算量为1.06 g,而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只能称取碳酸钠1.1 g17、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 mol/L的Na2CO3溶液480 mL。

(1)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还缺少,;(2)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的晶体的质量为 g;(3)配制溶液时有以下几个操作:①溶解②摇匀③洗涤④冷却⑤称量⑥转移溶液⑦定容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4)根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各有什么影响,完成填空。

①碳酸钠失去了部分结晶水②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③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④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⑤容量瓶未经干燥就使用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无影响的有。

(填序号)【答案】(1) 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28.6 g(3)⑤①④⑥③⑦② 或⑤①④⑥③②⑦②(4)①④⑤【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须要有对应规格的容量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