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5课庄子寓言二则word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5《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导学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5《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导学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导学案一、通过《濠梁之辩》的探讨,体验并分析逻辑的妙趣。

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壕上也。

”——《庄子·秋水》二、分析探究。

“白马非马”。

先秦名家认为,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是颜色,白马只是类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

你怎样看?三、请选出你认为表达最佳的一项,并说说理由。

1.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杨朔《茶花赋》)A. 长出B.露出C.托出D.显出2.他从破衣袋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鲁迅《孔乙己》)A.拿B.找C.理D.摸四、分析鉴赏以下句子的表达妙处。

1. 春天来了。

江水微涨。

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舞成一片。

被细雨淋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

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被风剪成丝缕,舞成一片婀娜。

2.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3.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顾城五、小练:给“我喝了一口朦胧”增设语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1.教材与教辅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阅读、练习和拓展阅读,更好地巩固和拓展知识。
2. PPT课件:通过动态演示,将寓言故事的关键信息以图文形式呈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3.视频资源:将寓言故事以动画或电影的形式呈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2.视频资源: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3.音频资源:提供寓言故事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朗读技巧,提高语感。
(三)实物教具
1.生词卡片:将《寓言二则》中的生词、成语、典故制作成卡片,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巩固记忆。
2.人物形象道具:制作与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相关的道具,如头饰、服装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2.内容:
a.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了解了寓言文学的特点,掌握了生词、成语、典故。
b.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领悟到了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c.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总字数:2522字
四、教学资源与辅助工具
在教学《寓言二则》这一章节时,我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学生通过学习寓言,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字数:1012字
二、学情分析与预习指导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水平: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成语、典故等文学常识方面,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寓言文学的特点和寓意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北师版《寓言二则》教案请关注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栏目。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教案【一】《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 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 持度( ) 宁信度() 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 ( )无自信也 ( )有欲买履者 ( ) 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 ) 及反 ( ) 市罢 ( ) 遂不得履( )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之:而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 何不试之以足( )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二)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5【教学设计】《庄子寓言二则》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5【教学设计】《庄子寓言二则》

《庄子寓言二则》本文学习庄子的寓言故事,学生要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掌握寓言的基本内容,然后从中挖掘寓言的寓意,理解庄子主张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及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

拓展学生视野,把握道家思想的核心,了解传统文化,进而提高文化品味。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丰富文言知识;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掌握寓言的寓意;3、认识庄子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及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2、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庄子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分组翻译两则文言文,理解文章意思;3、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庄子的寓言故事和成语,同学交流分享。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李白称誉《庄子》为“开浩荡之奇言”,黄震推崇其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还有金圣叹的《十才子书》,在选出中国十大杰出文学名著时,就首列《庄子》。

有人说,《庄子》是人们渴求的心灵良药。

庄子的学说,庄子的寓言故事,能带给我们现代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是浪漫,是幻想,还是自得的出世哲学?只有对庄子的“无心”之论了然于胸,才能和庄子一起畅游逍遥的艺术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高二语文上册《庄子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上册《庄子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庄子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庄子寓言二则》是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五课。

这是庄子的二则寓言故事。

(一)《匠石之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课栎社树已经完成了自性化的过程。

承认和接受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体的完整存在,而且甘愿当一棵普通的树,不羡慕为果树之的丰收的繁华,不羡慕为舟船之树之荣耀,只之树为普通的牛羊遮荫。

也正因为如此,这课栎社树才成为了参天大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找出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直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

2.认识庄子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及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讲解为主,师生研读探讨为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个别句子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直译句子。

【教学难点】结合寓言故事和生活实际分析庄子的“尊生”思想。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设计意图】从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导入课文,一是语言优美,二是对庄子的影响力很客观的评价。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庄子寓言二则》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庄子寓言二则》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庄子寓言二则》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背景北师大版高中高三语文必修5是中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

其中,《庄子寓言二则》是该教材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庄子寓言的特点与价值。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能够: - 理解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 - 掌握庄子寓言的表达方式与目的; - 分析寓言的寓意与哲理,思考人生的意义; -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1.3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三阶段,语文素养已有一定积累。

但对于寓言文这一文学形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文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掌握庄子寓言的表达方式与目的。

2.2 教学难点•分析寓言的寓意与哲理,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3.1 教学内容本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教学: - 庄子寓言的定义与特点;- 庄子寓言的表达方式与目的; - 庄子寓言的寓意与哲理。

3.2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与预习(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寓言文的特点,并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理解庄子寓言的定义与特点(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庄子寓言的定义,指出寓言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情节,所展现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或哲理。

2.通过示例,让学生感受庄子寓言的特点,如寓意深刻,言简意赅等。

步骤三:掌握庄子寓言的表达方式与目的(25分钟)1.老师解释庄子寓言的表达方式,如使用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等形象化的角色,通过对比、类推等手法来表达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子寓言的目的,如教育人们正确的处事方式,启发人们的思考等。

步骤四:分析庄子寓言的寓意与哲理(30分钟)1.老师选取《庄子寓言二则》中的两则寓言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寓言中的寓意与哲理,并就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步骤五:思考人生的意义(20分钟)1.老师提供一些哲学性的问题,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应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5【教学课件】《庄子寓言二则》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5【教学课件】《庄子寓言二则》
现实与理想始终有差距: 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不确定的,人的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
是非难定,对错难分;三是每个人对自己命运的判断也是各不相同,期望也不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思考分析
5. 读了第二则有关“宋元君夜半而梦”的寓言,你有何感悟?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神龟如此灵验,因何被杀?无论人和物 都有自身不能战胜的局限。再聪明的人,也难逃众矢之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但百密有一疏,但个体甚至群体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好汉难敌四手。成为众 矢之的,机关总有算尽的时候。俗话说,浑身是铁,能碾几根钉呢?不耍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思考分析
3.栎社树这则寓言的目的是不是要议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
寓言并不是讨论这些问题,而是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匠石和栎树是两 种价值取向的代表。匠石认为栎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
准是树木能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的
要求。从他的立场上说,树木的价值就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 栎树把“无所可用”当成“大用”,不懈追求。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 为工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 出了对人的大关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思考分析
4. 如何理解神龟托梦宋元君后被杀的命运?
宋元君所得之龟,果然神龟,知道自己托梦,而且用其甲占无往而不利。可是即便如
此神龟,依然无法预测自己会被渔人所获,更没有想到它会被救己者所杀。如果知道这一 切,它还会托梦给宋元君吗?
神龟的命运其实是说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客观确定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第二单元·第五课
庄子寓言二则

《庄子寓言二则》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5)

《庄子寓言二则》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5)

《庄子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庄子寓言二则》是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五课。

这是庄子的二则寓言故事。

(一)《匠石之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课栎社树已经完成了自性化的过程。

承认和接受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体的完整存在,而且甘愿当一棵普通的树,不羡慕为果树之的丰收的繁华,不羡慕为舟船之树之荣耀,只之树为普通的牛羊遮荫。

也正因为如此,这课栎社树才成为了参天大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找出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直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

2.认识庄子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及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讲解为主,师生研读探讨为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个别句子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直译句子。

【教学难点】结合寓言故事和生活实际分析庄子的“尊生”思想。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设计意图】从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导入课文,一是语言优美,二是对庄子的影响力很客观的评价。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寓言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

2.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

3.品味深刻寓意。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提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

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
庄子认为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这无疑体现了辩证法。

另外,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

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

当我们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

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

2. 为什么木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庄子借此告诉世人,有道的人跟一般的人不同,他们把生命看得很重,即便你拿世人看得最重的来,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主张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在地生活,尊重生命,不为世俗所累。

3.栎社树这则寓言的目的是不是要议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
【提示】这个寓言并不是讨论这些问题,而是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匠石和栎树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

匠石认为栎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能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的要求。

从他的立场上说,树木的价值就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

他拒绝跟不符合这种价值取向的对象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所以,面对高大无比、观者如市的栎树,他“不肯视”“行不辍”,并斥责了对栎树叹为观止的弟子。

栎树却把“无所可用”当成“大用”,不懈追求。

在这里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出了对人的大关怀。

4. 如何理解神龟托梦宋元君后被杀的命运?
【名师点拨】宋元君所得之龟,果然神龟,知道自己托梦,而且用其甲占无往而不利。

可是即便如此神龟,依然无法预测自己会被渔人所获,更没有想到它会被救己者所杀。

如果知道这一切,它还会托梦给宋元君吗?神龟的命运其实是说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客观确定的标准。

现实与理想始终有差距: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不确定的,人的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是非难定,对错难分;三是每个人对自己命运的判断也是各不相同,期望也不同。

5. 读了第二则有关“宋元君夜半而梦”的寓言,你有何感悟?
【名师点拨】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

神龟如此灵验,因何被杀?无论人和物都有自身不能战胜的局限。

再聪明的人,也难逃众矢之的。

我们都是有盲点和死穴的,像蛇有七寸一般。

俗语说的,自己的刀削不到自己的把。

你不能占尽所有的完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百密有一疏,但个体甚至群体的智慧总是有限的。

好汉难敌四手。

成为众矢之的,机关总有算尽的时候。

俗话说,浑身是铁,能碾几根钉呢?不耍小聪明,才是大智慧。

除去矫饰的善行,才能让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我们需要自然的相处,像婴儿学说话一般,摒弃心机,只要纯净。

同步测控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

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
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

”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
B.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C.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D.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
解析:选C。

A.被通“披”;B.筴通“策”;D.石通“硕”。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者余且得.予得:捕捉到
B.元君觉.,使人占之觉:觉察
C.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圆:周长
D.去小知.而大知.明知:聪明
解析:选B。

B项,“觉”应该是“醒”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元君夜半梦到神龟,醒来后就让人占卜,目的是为了确认自己的梦是否为真实的。

B.宋元君杀掉白龟来占卜,其实对白龟来说非常荒唐,白龟能托梦于宋元君,但却无法预知被杀掉的命运。

C.人们的才智都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

即使存在最高超的智慧,也匹敌不了万人的谋算。

D.孔子认为才智需要后天的学习,强调“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的道理。

解析:选A。

A.确认自己的梦是否为真实的在文中无依据。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渔夫余且捕捉了我。

(2)神龟能显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鱼网。

二、语言运用
5.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③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答案:④③①②
6.分别以小草、山桃、杨柳作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使句式协调,语序合理。

(可增删个别字词)
煦暖的阳光最先把山坡上的小草唤醒,多情的春风最后催促着一向慵懒的山桃灿烂成一片云霞,而蒙蒙细雨则已将河边的杨柳点染成团团碧烟翠雾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坡上的小草最先被煦暖的阳光唤醒,河边的杨柳则被蒙蒙细雨点染成团团碧烟翠雾,而一向慵懒的山桃最后也被多情的春风催促着灿烂成一片云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