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夜书所见》四首古诗。
这些诗篇均为经典之作,描绘了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展现了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理解其大致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风格。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古诗文朗读音频。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四首古诗的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诗句内容。
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描绘的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分析其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讲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背诵四首古诗,教师检查发音、节奏等方面,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四首古诗的、作者、韵律、对仗等特点,以及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特点。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组织古诗知识竞赛、古诗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创作古诗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

【导语】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学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隽美,⽽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古代诗歌四⾸》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诗歌四⾸》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体会作者⽤凝练的语⾔描写出的⼀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法,培养学⽣赏读诗歌的能⼒。
过程与⽅法: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古诗⽂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体会四⾸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
2、引导学⽣进⼊诗歌意境,运⽤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课时 ⼀、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种⽂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说。
师:的确,中国⾃古就是⼀个诗的国度,以古⽼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脍炙⼈⼝的诗篇。
⼆、学习《观沧海》 1、⾛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年(207)曹操亲率⼤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誓师北伐,七⽉出卢龙寨,临竭后⼭。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当秋风萧瑟之际,⼼潮像沧海⼀样难以平静,触景⽣情写下这⾸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朗读 (1)教师范读,学⽣听准字⾳、停顿 (2)⽣齐读,师指导其不⾜之处 (3)⽣⾃读,读出⾃⼰的理解 3、研读诗歌 (1)教师讲解: 这是⼀⾸写景抒情诗。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杜陵叟、花非花、问刘十九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杜陵叟、花非花、问刘十九教案教学设计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杜陵叟、花非花、问刘十九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2、了解白居易诗“明白如话”的特点3、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旨,了解白诗“写意”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把握白居易诗“明白如话”的特点2、了解白诗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准确把握每一首诗所蕴含的讽刺意味3、通过抓重点字词、对比等赏析诗歌三、教学难点结合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主旨,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读法,讨论法,多媒体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诗人简介,赏析《轻肥》一、导入同学们,唐朝有三大诗人,我们已经学习了其中的两位--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剩下一个是谁呢?(白居易)同为唐朝诗人,李白任性使气,杜甫忧国忧民,以至他们的诗歌风格走了不同的路子。
那么白居易又是怎样的呢?二、诗人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
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三、赏析《轻肥》1、齐读,整体感知《轻肥》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艰苦的同情。
2、自由读,分析字词3、艺术手法(1)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2)对比手法的运用(3)只作描写,不发一字的议论,但比议论更具有震撼力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析《杜陵叟》1、齐读,整体感知《杜陵叟》写农夫之苦,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
2、自由读,分析字词3、艺术手法(1)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2)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愤激的情感第三课时教学要点:赏析《花非花》和《问刘十九》一、赏析《花非花》1、齐读,整体感知《花非花》诗意朦胧,近乎“无题”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诗篇。
详细内容如下:1.《登高》: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望岳》:通过对泰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及责任感。
3.《春望》:描绘了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4.《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意。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四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四首诗的作者、诗题、重点字词、句子、艺术特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四首诗。
(2)选择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3)根据四首诗的内容,创作一幅诗意图。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例文:《望岳》鉴赏。
(3)学生作品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的优缺点,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诗四首》优秀教学设计8篇

《诗四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习《母亲》《纸船》,体味人间至爱真情。
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位诗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回忆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
二,简介作者,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
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三,诵读诗歌,体味感情。
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四,品位语言,探究问题体味“躲”“从来”“妄弃”“留着”“抛”的妙处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五,完成练习一六,拓展延伸:《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四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教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⑴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⑵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⑶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
(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
3、质疑探究:
⑴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⑵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
(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⑴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⑵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
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
这样,一方面,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
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
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
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
最终,在中国东莞
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⑶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
(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三、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
⑴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⑵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⑶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或齐读)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⑴《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⑵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
⑶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
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
⑷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
(开放性,不求统一)
⑸《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⑹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
(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⑴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⑵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⑶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
(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
⑷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