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完
外部空间设计 读后感

只有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的空间才产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间有了吸引力,目标也就更加突出,他们是可以产生这样相互作用的。
讨论空间封闭性时,应当考虑到强的高度与人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在30厘米高度,作为墙壁只是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的程度,几乎没有封闭性。
不过,由于它刚好成为憩坐和搁脚的高度,而带来极风日正式的印象。
在60厘米高度时,基本上与30厘米高的情况相同,空间在视觉上有连续性,还没有达到封闭程度,刚好是希望凭靠休息的大致尺寸。
就是90厘米高度,也是大体相同的。
当达到1.2米高度时,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了,产生出一种安心感。
与此同时,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性格加起来了,在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达到1.5米高度时,虽然没个人情况不同,不过除头部之外身体都被遮挡住了,产生相当的封闭性。
当达到1.8米以上高度时,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一下子产生出封闭性。
就像这样,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的墙壁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一书通过对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深入解析,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案例和实用的设计技巧。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对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对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的目标和意义、设计的要素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明白了外部空间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摆放家具和装饰,而是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功能、结构、材料、色彩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外部空间设计。
其次,书中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实践技巧。
这些案例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空间等多个领域,每一个案例都展现了设计师对于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创新设计。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深刻体会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同时,这些案例也启发了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思考,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探索和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实用技巧,包括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灯光的运用等方面。
这些技巧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也为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同时,这些实用技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设计的细节对于外部空间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细节的处理来提升空间的品质和氛围。
通过阅读《外部空间设计》,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于自己的设计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方向。
我相信,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能力,为创造更美好的外部空间而努力奋斗。
感谢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和指引,我会倍加珍惜这份收获,不断前行。
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书籍介绍:名称:外部空间设计作者:芦原义信出版日期:1985年3月作者简介: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
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
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五十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各种类型建筑作品公达一百余例,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译者认为:“本书既包含着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
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 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
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
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芦原义信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街道美学》、《建筑空间的魅力》、《续街道美学》等。
主要内容与思考:全书分为四章,从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到要素、设计手法以及空间秩序的建立四个部分由浅入深、并附加大量实例来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讲解,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很容易让读者在初学知识概念的同时得出共识。
现如下分章节具体介绍: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由空间概念入手: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
有此认为限定空间的三要素为:地板、墙壁、天花板。
由此引出外部空间的概念: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概念阐述的同时,作者又提出了所谓逆空间的概念,并认为内外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
逆空间的存在以及这种可逆的转换型对于考虑建筑空间时是既有启发性的,作者以意大利建筑内外空间的近似性为例的具体说明了这种可逆性的可能性。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芦原义信(1918 —2003)是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银座SONY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大学御殿下纪念堂、东京艺术大剧院等。
1960年起,他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观点。
结合书中的内容,就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以及空间秩序三个方面的理论总结此书读后感,并适当加以案例分析。
一、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及要素作者在定义外部空间时说,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有意义的空间。
在设计师看来,由于这个空间是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比如以意大利锡耶纳小城为例,坎波广场约是100*140平方米的空间,周围建筑以五六层居多,其中有9个三角形铺装形成的扇形广场,周围有石柱。
周围建筑的外墙,在举行赛马时反转成比赛场地的内侧,围合出来广场空间。
在这里,除了没有屋顶,我们是看不出来房屋内外的区别的。
西方城市中的广场就像家庭单元中的起居室一样,广场、街道就是意大利人的生活场所,是城市的客厅。
建筑空间可以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空间就是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消极空间则是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
对对象A,把包围他的空间B作为充实的内容考虑时,B对A就是积极空间;相反,当包围A的空间是自然非人工意图的空间时,B就是A 的消极空间。
例如,西方油画中,背景经常是用颜料涂满的,可以将背景视为积极空间。
东方的水墨画,背景不一定上色,空白是无限的,扩散的,所以背景是消极空间。
如果A是纪念碑或者雕塑等中心性强的物体,放在空旷的无限延伸的自然环境中,周围就可以看做消极空间。
如果A是居室中的暖炉等物体,居住空间就是积极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2008年喜事连连是注定要大树特树地写进历史的一年。
在这春暖花开、争绮斗艳的季节,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与空间》杂志创刊了,她象一朵绽开的杜鹃,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引人瞩目。
这是艺术设计界的幸事,是我们从事现代艺术设计人员的喜事。
她是我们了解、学习和借鉴当今艺术设计领域前沿的、先进的设计艺术的一个窗口。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作为一名读者,我衷心希望她健康成长,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作出非同寻常的贡献!《设计与空间》创刊号,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在教与学、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成果和心里路程,也介绍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艺术展览和艺术竞赛,转载了自己学院师生和兄弟院校老师专家的学术论文等等。
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可喜可贺。
拜读《设计与空间》,我彷佛窥见了浙江林学院的艺术家们澎湃的创新精神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
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艺术追求,在我们这些俗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但换一种角度看这种追求,他们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
正如《设计与空间》编者所引用毛泽东先生的话:“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正是这种精神的推动,才诞生了《设计与空间》,使浙江林学院的学子们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当然这不是一般“一亩三分地”,它将成为我国现代艺术百花中一块“芳草地”,必定会长出鲜艳夺目的花朵,结出沉甸甸的硕果。
尽管如此,我还是怀抱崇敬的心情,在《设计与空间》创刊之际,在送上深深的祝福的同时,投石问路,递上我对她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算是对《设计与空间》杂志编辑老师的敬意吧!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希尔撰写的书籍,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深受建筑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喜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约翰·希尔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他认为外部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建筑物外部的装饰和景观,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
外部空间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创造出舒适、美观、实用的空间环境。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师的责任,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约翰·希尔在书中还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他强调了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场地的特点和环境的条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他还提到了外部空间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植物配置、光线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细节决定了外部空间的质量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原则和方法的介绍,我对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也对设计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约翰·希尔还在书中分享了许多他亲自参与设计的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如公共广场、私家花园、商业街区等。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解读,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于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作品,更是对于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它们展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魅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约翰·希尔的《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设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于建筑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于广大的建筑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也会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完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完《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第一部分:文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形成空间基本上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意识的在创造空间。
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
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的积极性: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计划性。
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
空间的消极性: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
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想外增加扩散性。
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庭院属于家的内部秩序,内外界限处于围墙的位置美国:独立式郊区住宅,内外界限在房屋与庭院的衔接处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着道路修建,所以内外的界限是明显地处于厚重的石墙位置。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1.尺度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外部空间第一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八十张席房间或者一百张席房间是日本宴会大厅的通俗称呼。
读外部空间设计有感

景观设计论文——读《外部空间设计》有感姓名:专业班级: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学号:指导老师:景观设计论文——读《外部空间设计》有感《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第一版统一书号:15040·4743曾经以为这世界不是白确实是黑,不是正确实是负,却不知还有灰。
正如第一章所述,若把外部空间考虑为“没有屋顶的建筑”,那么相当建筑设计最大体的“平面布局”,固然确实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了。
不管怎么说,平面布局确实是对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并确信相应的领域。
书中第三章提到外部空间可大致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可是二者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形,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形。
只是停滞空间如不从运动空间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制造真正安静的外部空间。
书中第45页再提及手法时说到,“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给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依照这一前提来确信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另外“在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希望在尽端配置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
”这点较有体会,咱们在设计图书馆,展览馆的时候也喜爱在入口设置导向型的墙壁,小品或水流,植物的引导,而不单单是做个标志,在尽端有目的物或吸引人的同时,就连途中的空间也容易动人。
记得大一设计幼儿园中庭的设计,亦希望于入口门厅可透过玻璃看到活的水,但看不全,也亦捉不到。
人作为步行活动者时,一样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米。
超过它时,依照天气情形而希望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米,再超过它时,一样能够说就超过建筑式的尺度了,一样来讲作为人的领域而得体的规模,可考虑500米见方。
为此,咱们需在流动空间上采纳错层或景观的引入来淡化人的疲劳感十分重要,交通空间的处置在咱们日常设计中算是薄弱环节,好的处置应是一眼望不到底,却知底有吸引力的内容,望不到边,却隐约着很近。
苏州园林的手法咱们应多加学习,不仅能够应用到外部空间的设计,亦内部空间的交通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完
|
|外层空间设计|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无意识地创造空间
建筑者在地面、墙壁和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来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从定义自然开始外层空间是由
的框架定义的,不同于无限的自然。
外部空间是人类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比自然更有意义。
因此,外部空间的设计也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空间的技术。
由于被框架所包围,外部空间从框架建立了一个向内的向心秩序,在框架中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空间,满足人们的意图和功能相反,自然是一个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负空间。
通常,建筑师非常关心他们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这是自然的,但即使是没有被建筑占据的反向空间也应该同样关注。
换句话说,当
建筑的周围被设计成一个活动空间时,或者换句话说,当整个土地被认为是一个建筑时,这可以说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倡议:空间满足人们的意图或计划对于空间理论来说,所谓的计划是首先确定外围边界,然后将顺序调整到内部观点(融合)
空间的负面性:空间是自然的、无计划的对于空间理论来说,所谓的无计划,就是增加从内部到外部的扩散(扩散率)
日本:传统木结构房屋,庭院属于房屋的内部秩序,内外边界都在墙的位置。
美国:独立的郊区住宅,内外边界在住宅和庭院的交界处。
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马路建造,所以内外边界明显在厚石墙的位置
第2章外部空间元素
1。
尺度
建筑间相互作用的有效值为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高度)。
当正方形中的D/H在1和2之间时,空间相对平衡且紧凑。
当D/H 小于1时,建筑物之间的干扰太强。
当D/H大于2时,建筑物过于分离
外层空间的第一个假设:
外层空间可以采用8-10倍内部空间大小的尺度,这被称为“十分之一理论”
80座房间(7.2*18米)或100座房间(9*18米)是日本宴会厅的俗称。
这种空间的宽度被认为是根据人们相互聚在一起,作为一致的内部空间限制和传统。
如果我们把这个尺寸增加到8倍,我们可以把外部空间计算为
,这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大的外部空间。
它大致相当于海特提到的欧洲大广场的平均尺寸190英尺*465英尺(57.5*140.9米)。
外部空间设计的第二个假设: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一个20-25m的模块,称为“外部模块理论”
关于外在的孔子,从实际的行走和观察就可以清楚。
每隔20-25米,就有一个重复的节奏,或者是材料的变化,或者是地面上的高层次变化。
然后,即使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单调也可以被打破,有时它可以立刻变得生动。
这个模块太小走不动,太大也不行一般而言70-80
英尺的距离可以识别人脸,与20-25米的距离完全一样,根据作者自己的经验,这也是一个合适的尺寸。
例:在朱泽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广场约100*200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外部空间。
花坛和灯以21.6米的间隔排列在轴上,处理继续到水池。
采用这种模块化布局只是试图让外部空间接近人的尺度。
在设计外部空间时,如果20-25的坐标网格重叠在绘图面上,空间的总宽度可以估计为真实的感觉。
第三章外部空间设计方法
1。
外部空间布局
只有当外部空间有一个目标时,途中的空间才能产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间有吸引力,目标更加突出。
他们可以产生这样的互动
2。
空间的围合考虑到这些情况,充分利用高墙、低墙、直墙、折叠墙和其他布置可以创造一个不断变化的外部空间3.外层空间水平
4。
外层空间序列
设计外层空间时,从一开始就给人一个完整的画面,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和标志。
这是一种方法。
然而,它也是一种方法,在采用可以一点一点掌握的安排的同时,有节制地展示整个画面,并使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期望。
将两者进一步结合,一方面带来强烈的印象,另一方面又创造出足够的空间,这有什么错?5.其他技术
有效地利用了地面高差利用可创造高平面、低平面和中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