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中国漆器》教案浙美版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学情分析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得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载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衰微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感受漆器,引出课题
课前准备:一件上油漆一件未上油漆(木胎)
1、学生活动,体验手感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神秘的宝贝(讲台布盖好),它们就在两块红布底下,谁想上来摸一摸?。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的介绍,以及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艺制作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漆器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漆器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对中国漆器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讲解等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展示漆器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引发学生对漆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漆器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漆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历史背景。

3.漆器的分类与特点:介绍漆器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不同种类和艺术特点。

4.漆器的制作工艺:讲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漆器制作的基本流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中国漆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的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重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没落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书。

(教师)课件、图片、记号笔50支、纸耳杯50只,便签纸一包。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了两个手镯给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吧!这两只手镯都和这个有关系。

这是什么?出示:漆我们用漆来做什么呢?刷墙,刷桌子,起到什么作用呢?涂上漆可以让物品更耐用,有防腐的作用,有的漆的颜色也很漂亮,涂了之后会更美观。

今天我们用的漆是化学漆。

我们的古人也用漆,他们用的是植物漆,古人发现有种树叫漆树,它在受伤后流出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能保护树干不再腐烂。

于是就利用这个特点,把它涂抹在日常用品外面让物品更耐用!于是漆器就产生了。

出示:漆器定义。

刚才老师带的这两个手镯就是漆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漆器。

揭题:中国漆器贴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漆器大概距今多少年呢?7千多年。

演示: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遗址上出土了一件最古老的漆器的《木胎朱漆碗》。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课件1 浙美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课件1 浙美版
• 漆器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具有实用功能 和欣赏价值。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 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 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 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 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 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 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 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 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 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 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 动。
• 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 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 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 到高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 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 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 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 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 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 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 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 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 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 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 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 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 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 “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 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 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 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漆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漆器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漆器作品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漆器这一特殊的工艺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漆器艺术的兴趣。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漆器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能够运用漆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漆器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供漆器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漆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3.讲解与示范:讲解漆器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

4.实践与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漆器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漆器的历史、种类和工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漆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欣赏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中国漆器的工艺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等知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漆器的图片和实物,提高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体验漆器的工艺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漆器的图片、实物、视频资料等。

2.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漆器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体验漆器的工艺特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9课,主题为“中国漆器”。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漆器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艺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其工艺流程。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价值,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漆器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漆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展示中国漆器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作品,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漆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漆器、掌握制作工艺、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意识4. 教学难点:制作工艺的理解、艺术价值的欣赏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中国漆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要求作品体现出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漆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浙美美术五下《19中国漆器》[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浙美美术五下《19中国漆器》[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骆驼中心学校
陈丛俏
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 ·战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彩绘车马出行图圆奁(lián )·战国晚期
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 ·秦代
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 ·明代
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 ·明代
纹样
栀子纹 栀子纹剔红盘 ·元代
·中国漆器
说一说: 怎样将剔红工艺与 自然界事物特征结 合起来的?
盘 ·元代 栀子纹剔红盘
·中国漆器
为什么是红色?
制作工艺
栀子纹剔红盘 剔红 ·元代 雕漆
栀子纹剔红盘 ·元代
栀子纹剔红盘 ·元代
合作要求:
1、先看图片资料,完成任务卡 2、请组内一位同学当鉴赏员,介绍这件漆器 3、介绍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仪态大方
4
1
5
6
2
3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知识链接】
·中国漆器
《百家讲坛》马未都 漆器杂项收藏
吴 良 忠 《 中 国 漆 器 》 上 海 远 东 出 版 社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漆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

(图片展示)
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
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

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

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

外壁雕刻成瓜棱形。

敛口,扁鼓腹,矮圈足。

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

它的造型新
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3.《彩绘人物故事图屏风(局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

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

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

4.《车马出行图圆奁》(战国)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直径27.9,通高10.8cm。

夹丝胎。

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

奁里髹红漆,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

盖顶绘凤鸟纹、变形蝶纹、卷云纹等图案,奁底周边绘勾连云纹,器身外壁绘凤鸟纹、卷云纹。

盖外壁绘车马出行图,共有26人、4辆车、10匹马、5棵柳树、1头猪、2只犬、9只大雁等。

这幅车马出行图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漆画艺术珍品。

出土时,奁里放置有花椒、铜镜、搽粉饰、骨笄、木片饰、蛤蜊壳等物。

5.《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代)高22.8厘米、腹宽24.2厘米、厚7.8厘米
1978年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
盛水器,木胎,挖制。

两腹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牛,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

壶体木胎髹漆,一侧绘牛,一侧绘奔马与飞鸟。

此马奋蹄向前,尽管奔跑动态的表现不够娴熟生动,但飞鸟于马首之后,可见马奔之迅疾。

6.《栀子纹剔红盘雕漆》(元代)此盘为圆形,黄漆地上髹朱红色大漆约百道。

盘正面雕刻盛开的大栀子花一朵,枝叶茂盛,花蕾点缀其间。

盘背面
雕阴文蔓草纹样,足内髹黄褐色漆,并有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件器物雕工圆润精细,花瓣、叶片翻卷自如,生气盎然,是典型的元代雕漆风格。

7.《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明代)箱盖面微隆起,下连阔座,箱体前及侧面有铜鎏金錾花饰件。

通体髹朱漆地并雕、填、戗金、彩漆饰纹。

盖面及四侧面均有菱花形开光,内以方格
锦纹为地,上饰双龙戏珠纹,并衬以海水汀崖和四合如意云纹。

开光外,均饰缠枝花卉纹,箱内及底部髹黑漆。

此箱造型规矩典雅,纹饰精美传神,堪称传世佳作。

8.《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奁》(宋代)这件漆奁向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戗金工艺,戗金即在漆面上錾刻花纹,然后于刻纹内填漆,再填以金粉的工艺。

这件漆奁制作成为莲瓣形,分成四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

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

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人物、山石、花卉,无不精致高雅,繁丽绚烂,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

图中描绘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曳地,发髻高耸,手执团扇、折扇,相挽款款而行。

一旁有女童捧瓶而立。

园中山石、柳树、花径,并设藤墩,环境宜人。

奁身十二棱间细刻莲花、牡丹等折枝花卉,密丽华美。

9.《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清代)清乾隆年间的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口径34cm 高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创新了描金法。

或用深浅不一的几种金箔,或用一种金箔但把它处理得有浓有淡,塑造了松、石、藤萝等形象的阴阳向背,有绘画晕色般的效果。

漆艺名家沈绍安在金银彩绘上有所突破,创造性地用金箔和银箔粉末调漆,再掺和其他色漆,髤出鲜艳而且层次感强的漆地。

他制作的花鸟纹长方形漆盒(口长32cm宽15.6cm高11cm,故宫博物院藏),通体以浅黄色为地,四壁再用色漆描绘梅、竹等花纹,像工笔花鸟画,大大提高了漆艺的绘画表现力。

三、总结
用简短的话语评述现代漆器作品在纹样和工艺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