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未知数练习题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解未知数的教案

小学解未知数的教案

小学解未知数的教案一、教学内容1. 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 学习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熟练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方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移项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和小华分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x个苹果,两人一共有10个苹果,求x的值。

2. 新课讲解:a.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

b. 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c.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方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东西等。

六、板书设计1. 《解未知数》2. 内容:a.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b.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等c. 例题及解答步骤d. 实践问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方程:3x + 5 = 14b. 解方程:2(x 3) + 4 = 10c. 实践问题:小亮有5元,他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2元,橡皮x元,一共花了4元,求x的值。

2. 答案:a. x = 3b. x = 5c. x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但仍需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如含分数、小数的方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解未知数的教案

小学解未知数的教案

小学解未知数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解未知数》,具体内容包括:方程式的认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转化及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方程式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明和小华分苹果的故事,引出问题:如何使两人得到的苹果数量相等?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展示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

(2)讲解方程的解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3)例题讲解:解方程5x 3 = 2。

3. 随堂练习(1)3x + 4 = 19(2)7x 8 = 154. 小组合作(1)方程的解法有哪些?(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列出方程?(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例题:5x 3 = 24. 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方程:4x + 6 = 26(2)解方程:6x 5 = 112. 答案:(1)x = 5(2)x = 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方程的解法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如何解更复杂的方程。

(2)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为学生学习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新课导入中的例题讲解4. 小组合作的讨论问题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解未知数这一课题,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是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应用。

《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填未知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未知数的概念,知道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2. 学生能够掌握用加、减、乘、除运算填未知数的方法。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未知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未知数的概念及用字母表示。

2. 用加、减、乘、除运算填未知数的方法。

难点:1.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未知数解决问题。

2. 理解并掌握含有多个未知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准备教具:1. PPT课件2. 练习题3. 黑板、粉笔学具:1. 练习本2. 铅笔、橡皮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未知数。

2. 未知数的概念:教师讲解未知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未知数是解决问题中不知道的数。

3.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教师讲解如何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举例说明。

4. 填未知数的方法:教师讲解用加、减、乘、除运算填未知数的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含有未知数的问题,试着用所学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未知数的概念及填未知数的方法。

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拓展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未知数的有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

2. 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课后作业,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未知数的概念及填未知数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八、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鼓励进步的学生。

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第七课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22页教案导学单)

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第七课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22页教案导学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单元三学科数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练习导入。

1、解下面的方程。

x + 25x =14 (1 +47)x =662、填一填。

(1)某家禽场鸡的只数是鸭只数的2倍,若鸭的只数为x, 则鸡的只数为()只,鸡和鸭的只数共()只。

(2)东北虎的只数是大熊猫只数的25,若大熊猫有x只,则东北虎的只数为()只,东北虎和大熊猫共()只。

法计算。

二、教师谈话:刚才这两个填空中,都有两个未知的量,都是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学习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1、课件出示例6: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指名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阅读(1)说一说:从题目中你得到那些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已知条件: ① 全场得了42分。

② 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所求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谈话: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的 (2)说一说:“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怎样理解?教师总结:下半场的得分=上半场得分×12上半场的得分=下半场得分×2 (3)画出示意图表示。

教师总结: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4)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方法一:根据第一个关系式列方程。

解:设上半场得x 分,下半场得12 x 分。

x+ 12x =42x=2812×28=14(分)方法二:根据第二个关系式列方程。

《求未知数》教案

《求未知数》教案

《求未知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未知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未知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未知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线性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3. 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未知数的表示方法,线性方程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

2. 难点: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数的概念和方法。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未知数的应用。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案例、练习题等。

2.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准备教案和教学反馈表。

六、章节目录:6. 线性方程的解法7. 方程组的解法8. 方程组的应用9. 不等式与未知数10. 未知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目标:1. 掌握线性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2. 学会解方程组,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3. 能够将未知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不等式与未知数的关系,学会解不等式。

八、教学内容:1. 线性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2. 方程组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3. 方程组的应用,如线性规划、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等。

4. 不等式与未知数的关系,解不等式的方法。

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线性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2. 方程组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3. 方程组的应用,如线性规划、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等。

4. 不等式与未知数的关系,解不等式的方法。

十、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程组的应用和不等式与未知数的关系。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未知数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求未知数例题解析

六年级数学求未知数例题解析

求未知数典型题解★例1 x+32.8=64.5解 x=64.5-32.8x=31.7【解题关键和提示】先分析x是什么数,x是加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出x,得出结果后可把x代入原式验算。

【解题关键和提示】经分析x是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差+减数”可求出x,最后可把x代入原式进行验算。

【解题关键和提示】经分析知x是减数,根据“减数=被减数-差”求出x,最后可把所求出的x 代入原式验算。

【解题关键和提示】经分析知x是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求出x,然后把x代入原式验算。

【解题关键和提示】经分析知x是被除数,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可求出x,然后代入原式验算。

★例6 125÷x=8解 x=125÷8x【解题关键和提示】此题很容易错误地认为x=125×8,x=1000,因为125×8是简算中常碰到的一对数,经分析知x是除数,根据“除数=被除数÷商”可求出x,然后代入原式验算。

★★例7 x+(1.5-1.2)=7解 x+0.3=7x=7-0.3x=6.7【解题关键和提示】先把1.5-1.2=0.3这一步算出来,然后再分析“x+0.3=7”中x是加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出x,最后代入原式验算。

【解题关键和提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x是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因此x=0.5×4,x=2,然后把x=2代入原式验算。

★★例9 0.2x+4.6=38.4解 0.2x=38.4-4.60.2x=33.8x=169【解题关键和提示】先把0.2x看作一个数,经分析知0.2x是一个加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可求出0.2x=33.8,然后再分析x是什么数,x是因数,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求出x,最后代入原式验算。

【解题关键和提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题关键和提示】因数”可求出x,最后把x代入原式验算。

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课题二: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完成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的方法,进一步熟悉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1)—(3)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7题。

2.教师出示复习题:(1)水果店运来20筐苹果,每筐25千克。

一共有多少千克?(2)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每筐25千克。

运来苹果多少筐?(3)水果店运来500千克苹果,一共20筐。

平均每筐多少千克?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第(1)题:“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乘法是一种什么运算?”“乘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再回答第(2)题和第(3)题。

“第(2)题怎样计算?为什么?”“第(3)题呢?”“除法是一种什么运算?”教师在上面乘法基本关系式的下面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怎样的?”“根据乘、除法问的关系,如果已知商和被除数,怎样求除数?”“如果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学生逐题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陆续板书如下: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新课教师:应用乘、除法间的关系,可以求未知的因数、除数和被除数。

1.教学教科书第69页求未知数χ的例题。

教师板书第(1)题,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接下来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在教科书上(第75页下面),做完后核对。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核对时提问:“题里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未知数χ根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手指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导语: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识代数中的未知数,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在数学中使用代数符号表示未知数的方法和应用。

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未知数。

当我们遇到这些未知数时,如何用符号表示它们呢?这就是代数中的未知数。

二、认识未知数1. 什么是未知数未知数是代数中用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通常用来表示我们不知道具体数值的数。

2. 未知数的表示法在代数中,我们通常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常见的表示法有 x、y、z 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1.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实际问题中的未知数可以通过数学建模进行解决。

通过将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式,将未知数用符号表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代数表达式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后,我们可以利用代数运算的规律,进行方程式的推导和求解,从而得到未知数的解答。

四、练习与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加深对未知数的理解和应用。

1. 实例演练将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抽象,让学生自己用代数符号表示未知数,并进行解答。

例如:班级里有 x 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 2 人,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设班级总人数为 y,则女生人数为 y-2,男生人数为 y-2+x。

由于班级总人数等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和,所以可以得到方程式:y = (y-2) + (y-2+x)2.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自行使用代数符号表示未知数,并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例如:某超市一批产品售出了 x 个,剩余产品数量是售出数量的3/4,求最初的产品总数量。

解答:设产品最初总数量为 y,则剩余产品数量为 (3/4)x。

由于总数量减去剩余数量等于售出数量,所以可以得到方程式:y - (3/4)x = x五、总结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未知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并掌握了代数表达式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未知数练习题
六年级未知数练习题
1、练一练:
(1)若2x-3与-为倒数,则x=
(2)已知关于x的方程(m+3)x |m|-2+2=6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m=;
(3)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bx+c=0的一个解是-1,试求|a-b+c-2010|的值。

(4)如果-5x=5y,那么x=,其根据
是,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5)如果代数式6(x-4)+2x与7-(x-1)的值相等,则x=。

2、如果|3x-2|=4,则x=;
3、已知方程3x+8=x-a的解满足|x-2|=0,则a=;
4、解方程:
(1)2(x+3)-5(1-x)=3(x-1) (2)-(x-
5)=
(3)+8x=+4
5、K取何值时,代数式的值比的值小1?
6、甲、乙二人在公路上同方向匀速前进,甲的速度为3千米/时,乙的速度为5千米/时,甲正午通过A地,乙于下午2点才通过A地,问下午几点乙才能追上甲?追及地距A地多远?
7、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9,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9,求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8、大明中学七年级共有三个班,向希望小学共捐书385本,1班与2班捐书的本数比是4:3,1班与3班捐书之比是6:7,问2班捐书多少本?
9、解下列方程
(1)4x-2=3-x (2)4x-3(20-x)=-4
(3) (4)y+=-
(5) =1-(6)4m+3-3m=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y-=3-(8)4q-3(20-q)=6q-7(9-q)
10、一个两位数,数字之和为11,若原数加45得到的数和原数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的数恰好相等,求原两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