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文档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文档
3.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
环节
1.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2.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3.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呈现
1.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
2.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3.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恰当?
对话
1.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度怎样?
2.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3.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
1.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课文/读材料/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结果怎样?
4.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5.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2.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3.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3.任务完成的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
1.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2.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不的发言吗?
3.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互动
1.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怎样?
达成
1.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堂教学观察地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地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课堂观察、记录、评议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崔允漷】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专业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人生格言是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

(量表引自网络,很有意义)维度视角序号观察点举例学生学习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教师教学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维度视角序号观察点举例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课程性质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课堂文化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教学观察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授课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加者互相供应授课信息,共同收集和感觉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怀的问题进行对话沟通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授课收效、提升授课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见教师或研究者依赖眼、耳、手、脑等自己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 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 ,直接地 ( 或间接地 ) 从课堂情况中获守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谈论及研究教育授课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谈论,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公布建议,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同样沟通,反思自己授课,促进互相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课堂诊断过程,因此,观课议课本质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谈论,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谈论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第一必定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要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洁、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详尽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坠入随意、纷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成立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 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 中,解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 5 个视角组成,共有 20 个视角,每个视角由 3~5 个观察点组成,共 68 个点。

它的表现形式,不再用考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虑而不是谈论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解析一下课堂授课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维视观察点举例度角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准学怎样准备的 ( 指导/独立/合作 )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备生任务完成得怎样 ( 数量/深度/正确率 )学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长时间习倾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听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 ( 记笔录/查阅/回应 ) 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完成参加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参加小组谈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动参加课堂活动 ( 小组/全班 ) 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感情行为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稀有多少人参加学困生的参加情况怎样自自主学习形式 ( 研究/记笔录/阅读/思虑/练习) 有哪些各有多少入主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达课中哪些凭据 ( 见解/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证明目标的完成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完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加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要素。

学习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学习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学习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研究观察量表是一种评估学生研究效果和研究惯的工具。

通过使用此量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识别他们的研究问题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他们的研究。

量表中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注意力、积极性、自律性和归纳能力。

每个维度都涵盖了评估学生研究表现所需的不同方面。

注意力
注意力维度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注意力水平和集中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听讲、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等活动中的表现,可以评估其注意力是否充分。

积极性
积极性维度评估学生对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程度。

这包括学生对研究任务的兴趣和动机,以及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展示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自律性
自律性维度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纪律性。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计划制定、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等
行为,可以评估其自律性水平。

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维度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的
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对研究材料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其对知识点的
归纳和总结,可以评估其归纳能力水平。

学习观察量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定期使用该量表,教师
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教师听课评课课堂观察量表

教师听课评课课堂观察量表

有何新意?
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
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
理?
62、课堂
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
理的?
关爱
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 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 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 是否得当? 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 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 如何?
授课时间: 课题:
四个维度 视角
教师听课评课课堂观察量表
授课教师:
记录人:
观察点
评价反思(好在哪里?有什么改进 的)
思考
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
(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
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
何?
55、怎样
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
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
样?课堂气氛怎样?
维度四: 课堂文化
民主 创新
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 /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 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 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 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
关系如何?
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特质
Hale Waihona Puke 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 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 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 导/对话)? 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 何?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一、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度是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在观察学生参与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高的学生会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他们会主动思考,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可以观察学生的专注度。

专注度高的学生会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课件上。

他们不会分心,而是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中。

可以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

互动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过程。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与其他同学讨论、合作,以及与老师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可以判断他们的参与度。

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形式。

学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举手发言、小组讨论、展示作品等。

观察学生的表现形式可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式。

二、教师教学方法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了解他们是否能够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观察教师教学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包括讲授、示范、引导、探究等多种方式。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技巧。

教师的教学技巧包括问题提问、板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反馈。

教师的教学反馈包括对学生答案的评价、问题的解答、学生作品的批改等。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整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
③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②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 ?是否有效?
③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是否有效?
机制
①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②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③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 ?效果怎么样?
④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课堂文化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思考
①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
②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③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④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①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③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②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处理?
③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④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如走动、指导等)是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利教学?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③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 ?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观察结果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有多少人?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
③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
资源
①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
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 ?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课堂观察量表——课程性质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目标
①预设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 ?是否合理?
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有哪些?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教学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环节
①本节课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②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③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①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
②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①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②特殊(学习困难、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③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①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测验/成果展示) ?有多少人达成?
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