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一、名词解释;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二、折绕: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折绕的。

(折绕是故意不正面说出,而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我在省里住了两个月,还不知道百货公司门朝哪里。

(原来的意思是很少出门。

);“行者见罗敷······。

”《陌上桑》三、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1、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2、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句中的“停止思想”说指“死”。

)他还不是为你们。

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半截入土"就是"快要死了"。

)四、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

1、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是抛前藏词法,又叫藏头语。

2、藏尾:是省去后面的部分。

称省后藏词法,又叫歇后语。

例: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

(”友于“代兄弟。

温颜:指父母慈颜。

意谓:一则欣喜侍奉父母,再则喜能见到兄弟。

)”猪八戒的脊梁“。

(是”无能之辈“的意思。

)五、留白: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

例:“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祝福》鲁迅)(这句省去了“死”字。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又称辞格、辞式。

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

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只出现喻体。

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

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现代汉语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格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暗喻的其它形式:
(1)否定的比喻:
④ 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 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 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鲁迅《忆韦素园》)
(链接到WORD文件)
今天的课 就上到 这里!
(十五)引用
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十)换算 (十一)设问 (十二)反问 (十三)对偶 (十四)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把抽 象的数 字具体 化、形 象化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十)换算 (十一)设问 (十二)反问 (十三)对偶 (十四)排比 ★ 层递
返回 开始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返回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反话正说 2、正话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
⑤ 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差喻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在修辞上常认为是比喻
与夸张兼用。
(3)不出现比喻词:
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AB同位式) 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这两座大山。(AB同位式) 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本体和喻体演化成 定中关系) 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3.借体的色彩义要符合语境要求。 用“诸葛亮”代“有智慧的人”。 用“光头”代“没有头发的人”。
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 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也叫“顺拈”
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位置在前。 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位置在后。
夜里天冷北风急,班长下岗月儿西。 手拿针线灯下坐,为我熬夜缝军衣。 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
一、比喻 二、比拟 三、借代 四、拈连 五、夸张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 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
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喻词”。
真理像星星一样,照亮一切。
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
扔掉再重做。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常见、易懂。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 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
原子。
2.比喻要贴切。 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 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 腼腆的迷人。
句子组成的言语单位。 表达效果是,内容比较灵活,但表义上
散而不乱,避免了单调、呆板。
整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散句
天空布满了乌云,到处都是灰蒙蒙的 一片,一时大雨倾盆。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主动句是施事作主语的句式 被动句是受事作主语的句式。
主动句或被动句的选择与句子的陈述 对象和语境有关。
劳动三十天,胜过六十天。
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 止互相抵触。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
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第五节 辞格(二)
一、双关
二、仿词 三、反语
四、婉曲
五、设疑
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 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 意在彼。
(二)仿词基本类型 1、音仿 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另一词语 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2、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另一词语。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鲁迅《阿Q正传》
(二)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1.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
超出实际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一)夸张的基本类型 1.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 长、强……)处说。 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2.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 短、弱……)处说。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 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二、比拟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 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
乙物来写的修辞格。
他确乎有点像橡树,坚壮、沉默, 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 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 境、气氛。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 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
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 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借代”,也叫作“换名”,是指不直说某 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 去代替它的辞格。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
当陈述对象是施事时,宜用主动句; 当陈述对象是受事时,则宜用被动句。
汉语被动句通常用来表达不如意的事。
小狗咬破了赫留金的手指头。
赫留金的手指头被小狗咬破了。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否定句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同一种意思可以用肯定句表示,也可
以用否定句表示,但两者的语意轻重、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 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 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广州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 像夸张,又像真实。 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修辞活动中,通过筛选、锤炼词 语的声音、形体、意义、色彩和用 法,提高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 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 修辞是在各种同义手段中选择适 合的形式进行表达。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送友人》李白
3.要注意思想感情。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 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
陈家庄奔去。
4.要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5.不要拘泥于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师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甲当作乙来写的辞格。 大地母亲是宽厚仁慈的。 大地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第四节 辞格(一) 第五节 辞格(二)
本章目录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辞格(三) 辞格(四) 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中常见的失误与评改 语体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指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 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抓准借体和本体的密切关系。 2.借体和本体的密切关系要有所交代。 3.借体的色彩义要符合语境要求。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抓准借体和本体的密切关系。 用“大团结”借代一百元人民币钞票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2.借体和本体的密切关系要有所交代。 孤帆远影碧空尽。
长句 他是一个身体健康、学习刻苦、 工作积极并且立志为四化奋斗终生 的三好学生。 短句 他是个三好学生。他身体健康, 学习刻苦,工作积极,立志为四化 奋斗终生。
二、整句和散句 外
整句是由长度和结构相近的若干句子组
成的言语单位。 表达效果是,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
义鲜明。散文、诗歌中应用较多。
散句是指由长短不齐、结构相异的若干
(一)拈连的基本类型 (1)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像锁链一样前后拈连在一起。
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 不“聋”啊! 郭澄清《大刀记》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 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 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 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 宗璞《紫藤萝瀑布》
朱自清《欧洲杂记自序》
句式的选择涉及的几方面问题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二、整句和散句的选择;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 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二、声音的锤炼 运用平仄变化提升表达效果。 中国有句老话: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是指,在多种 同义句式间选择一种最适合当前
语境,表达效果最好的句式。
a.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室。 b.楼上正中是一间大会议室。 c.楼上正中有一间大会议室。
d.一间大会议室在楼上的正中。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就是选用恰当的词 语进行表达,也叫“炼字”。其目的 是,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 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 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一般是从内容(意义) 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的。
一、意义的锤炼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借喻
本体不出现,或不在本句出现,而用喻
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
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
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1.没有喻词的比喻
我的朋友——书籍。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残,娇黄的迎春却 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 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语气强弱有区别。应根据具体语境选用 合适的句式。
肯定句的语意较强,否定句的语意较弱。
今天天气好。 今天天气不坏。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
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 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 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 口语句式是指口语里经常出现而书面语 里较少出现的句式。
2.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面的意思。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
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孙犁《荷花淀》
(三)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1. 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者 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区别对
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1)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 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 才能“拈” 的自然,“连”的贴切。
线儿缝(穿)在军衣上, 情意缝(穿)在我心里。
(2)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 上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 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五、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