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原因
毛概论文如何看待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

如何看待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摘要:11月23日中国首次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从无到有,国际社会反应强烈,美日反对声音不绝于耳,中国的坚定立场,和平与发展,毫不动摇。
防空识别区的战略和军事也意义非凡。
关键词:防空识别区美日反对战略军事意义今年11月23日我国国防部向外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一区域涵盖了钓鱼岛,东海中间线油汽田,宫古海峡等区域。
从无到有,中国首度划设防空识别区,美国的外交斡旋,日本的强烈反应,中国的坚定立场······防空识别区究竟有何用途?让我们一同来识别防空识别区,如果准确定义,防空识别区指的是一国基于空防需要所划定的空域。
目的在于为军方及早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提供条件。
直说便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在我们领空之外,再设一个预警区域。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
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
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
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
不采取武力措施。
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
三是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设立防空识别区并不是扩大了自己国家的管制区域,而是一个预警区域。
是扩大了防御的半径,监视的半径,在这个区域内的风吹草动有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安全。
所以预先在自己的领空之外设立防空识别区,有利于强调自己国家的主权,加强国家的空中防御能力,这也是防空识别区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11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院决算委员会上称,中国军方划设防空识别区将有“招致不测事态的危险”,要求中方撤销划设决定。
东海领土中日争端,目前似乎有升级趋势,表面火药味十足,但是美国采取了非同寻常的行动,国务卿约翰·克里和国防部长哈格尔联合发表声明,对中国的行为提出尖锐批评,并重申了对一旦出现冲突美国将保护日本的承诺。
浅析东海防空识别区

分。《巴黎航空公约》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的 空气空间享有绝对主权。
3、飞航情报区(FIR)
1、概述:是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所划定,区分各个国家或地区
在该区的航管及航空情报服务的责任区。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的 《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第三次修订),“飞行情报区 ”是指为提供飞航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范围的空间。
2、各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目的
1、国家安全的需要
2、体现国家的实力
3、对外扩张心态的表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 航空法》和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 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 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
3、建立防空识别区的依据
1、领海(土)基线 2、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3、地区军事态势 4、沿海地理状况 5、管制区现状
1、禁飞区
1、 简介:禁飞区(no-fly zone),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
的航空器(包括飞机、直升机、热气球等)飞入或飞越的空域。划定禁飞区,大部份 是基于国防的理由,例如重要军事基地、重要政府机构、重要建筑(如核电厂、水坝 )上空等,另外也有基于飞行安全的理由,例如摩天大楼、火山活动区上空等。
2、领空
1、简介:指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海上空的空气空间,国家领土的组成部 2、 主权:
(1)地面国家对本国领空的资源有完全的排他占有使用的权力,并且没有 得到地面国家许可,外国的航空器不得飞经或者飞入。因此,国家基于领空 主权对于非法飞入的外国航空器,有权采取措施。目的是维护国家领空安全 。对军用航空器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对民用飞机不可以。 (2)地面国家有权保留他领空内的国内运输权,即一国境内的城市之间, 航空之间的运输,这种运输专门留给本国的航空运输公司。 (3)地面国家有权设立空中禁区,即使你允许了外国航空器飞入了你的领 空,但是禁区是不可以飞跃的。 (4)地面国家有权制定航空法律以及涉及到领空的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 的法律规章,要求外国航空器飞经或者是飞入时遵守。如果不遵守,地面国 家有权执行法律。
挤压日本侵权空间——中国正式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挤压日本侵权空间——中国正式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2期雷炎201 3年1 1月23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依照1 997年3月1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 995年1 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2001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相关规定,中国政府从即日1 0时起正式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ADIZ)。
这被外界视为中国强化军队对周边海空区域控制力的新作为。
换言之,中国将逐步加大对争议海空的活动频率和行动自由,尤其对压缩完全是自说自话的日本“防空识别区”起到“对冲”效应,声张中国的主权。
明确的法理依据按照新华社发布的六个经纬度基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大致涵盖了江苏(部分)、上海、浙江、福建(部分)领海线以外的东海主要海区,其东缘已接近中国所主张的“东海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分割地带——冲绳海槽,而钓鱼岛也毫无悬念地纳入该识别区的管辖范围。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提出防空识别区,明显提高了自身在东海专属经济区(EEZ)以及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声调和立场,同时也对多年来由日本自说自话的“防空识别区”产生“对冲效应”,进一步压缩了日方在此问题上混淆视听的空间。
从中国国防部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之际同步发布的相关航空器识别规则来看,其制度设计是非常严谨的。
中国要求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外方航空器,都应向中国外交部或民用航空局通报飞行计划。
在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开启并保持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系,及时准确回答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识别询问。
为确保万全,航空器应在识别区飞行全程保持二次雷达应答机开启状态,而且航空器表面应有符合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明确标示国籍和登记识别的标志。
对于不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外方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有权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明确指出,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背景是,近两年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美国空海军飞机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抵近侦察活动越来越频繁,而日本在看到美国加大对中国的遏制力度后也趁火打劫,明显增加在中国沿海周边地区的军事飞行活动,解放军机舰在东海方向上的正常巡航屡屡遭到日方飞机的挑衅性跟踪尾随,令中国的日常防空执勤受到巨大压力,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浅纵深”防空拦截模式,不仅存在因反应时间仓促而导致容易贻误战机的缺陷,而且由于现代军用飞机的机载侦察设备探测距离很远,很可能导致即使拦截住对方飞机,己方的不少军事机密也已泄露。
试析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理依据

试析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理依据摘要:防空识别区是沿海国基于国家安全需要,从本国海岸线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划定的海上空域,在该空域,沿海国要求对所有外国航空器进行识别。
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基于主权国家对防卫权的有限行使和剩余权利原则对天空飞越自由的限制;其规范形式虽然是国内法,但规范性质属于正在形成的国际习惯。
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但与国际社会的通常做法相比,中国防空识别区制度有待完善。
关键词:防空识别区;有限防卫权;法理依据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了防空识别区,但是在国际法中,防空识别区设立的法律依据仍然不明确,因此国际社会对防空识别区的态度众说纷纭,只在上世纪50年代从法律的层面对防空识别区进行过一次讨论,没有达成统一认识”①:一些国家认为可以设立防空识别区,这是国家主权的范畴;另一些国家则对该制度持反对态度,认为该制度没有设立的法律依据。
2013年我国也划定了东海防空识别区,但是遭到了不少国家的诟病,因此需要从法理的角度分析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律依据,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一、防空识别区的历史发展“防空识别区出现的直接技术原因是,二战后战机结束螺旋浆时代开始进入喷气时代”,②飞机飞行的速度大大提高。
加上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以及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惨痛教训,让美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了对空中袭击进行预警的重要性。
为此,美国率先提出了“防空识别区”的概念,并在1950年设立了防空识别区。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为防御来自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的预警需要,相继在其东西海岸包括阿拉斯加、关岛、加勒比海沿岸和夏威夷海面上设立了防空识别区,并建立起完善的常规化监控与巡逻体系”。
③但随着后来远程洲际导弹的出现和苏联的解体,北美防空识别区的作用在逐渐下降。
直至上世纪80年代,防空识别区对美国来说,已超越了传统安全领域,新增预防和打击贩毒功能。
美国政府可以通过防空识别区来识别身份不明的飞机,以防止运载毒品飞机进入本国。
论东海航空识别区

论东海航空识别区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并不会对民航客机的正常飞行造成影响。
而在国际上,韩、美、日均有自己的防空识别区,所以不应对中国设立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指手画脚。
一、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和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具体范围为以下六点连线与中国领海线之间范围:北纬 33度11分、东经121度47分,北纬33度11分、东经125度00分,北纬31度00分、东经128度20分,北纬25度38分、东经125度、北纬24度45分、东经123度00分,北纬26度44分、东经120度58分。
其中钓鱼岛被包括在内。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目的是保障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秩序,并不存在国际间挑衅行为,不会对民航客机的正常航班飞行造成影响。
二、日美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态度中国日渐增强的军事能力和日益频繁的国际行动本就对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中国划定空识别区的这件事使这样的威胁又更进了一层。
因而,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时,非常坚定地表达了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反对立场。
美国企图通过日本、韩国等国家,来控制东北亚的局势和经济,通过菲律宾的国家控制南亚及南海。
而中国近来举动,已经很令美国紧张,而如今,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必将波及东北亚实际控制权,东北亚这块大蛋糕即将被重分。
而此前独霸这块蛋糕的美国必然会反对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
因而,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时,非常坚定地表达了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反对立场。
而,一直在美国羽翼下的日本,自然是随声附和。
试论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

试论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作者:张林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7期摘要中国于2013年11月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诸多争议。
主要是因为防空识别区的出现历史相对较短。
它的诞生是为国家的安全所出。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左右,美国、加拿大率先设立防空识别区,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反复实践,防空识别区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惯例。
虽然它的合法性在国际法理论中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六十多年的发展,对它的“合法性”也有所建构。
本文试将从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制度的产生防空识别区的概念、防空识别区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划设东海识别区的缘由等方面阐述,试图能够为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的依据找到存在的立足点。
关键词国际法防空识别区国家安全空中预警国际惯例作者简介:张林,渤海大学法律(法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6.212一、防空识别区概述(一)防空识别区制度的产生美国最早对“防空识别区”提出并最先实践。
珍珠港突袭事件,美国失败收场。
这一惨痛教训或许与美国来说亦或是“好事”,美国于这一教训里得到启发,加强对沿海空域的防御和控制,设立空中预警机制变得尤其重要。
于是美国的空中预警正式提上日程,而且呼声愈发高涨。
应势而需,美国在本国空中建立了雷达网络,不但如此,美国还和领国加拿大签订条约,美加两国合作在加拿大国内一定区域也同时设立识别区以共同来自军事帝国前苏联的飞行器。
一直到了五十年代末美利坚合众国一套相对完整的空中识别预防体系已经建立。
但是随后这一制度受到了冷落,被束之高阁。
直到1971年10月26日一架古巴飞机“闯入”美国之前建立的空中防御体系的范围内并且是在美国丝毫没有知觉的情形之下“闯入”之后降落在美国的某一州,这一“闯入”事件立马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紧接着美国国会议员强烈要求在美国的沿海空中领域建立空中识别区。
可见,美国的这一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是为实现空中预警的需要,旨在维护美国本土的利益。
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必要性分析

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必要性分析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利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挑战,设立防空识别区制度就是进行有效应对措施之一。
防空识别区作为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型空中预警防卫概念,对于沿海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海防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56条、58条等规定和国际法的和平利用以及对等的原则,沿海国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是有其合法的法理依据的。
结合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特点,我国在东海建立我国海上识别区,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防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将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防空识别区法理安全形势近期,日本媒体屡屡爆出中国军用飞机“侵入”日本防空识别区的新闻,并扬言要发射曳光弹对“入侵”的中国军用飞机进行“警告射击”。
日方故意偷换概念,将中方描绘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看似是“被动防守”,实则“主动进攻”,意味十足,已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近日,关于中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的问题受世界各国和国人关注,也引起了很大争论。
在此问题上,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国家都不应说三道四”。
日本更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防空识别区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实践,在有效地遵守国际法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沿海国海防安全的潜在威胁,维护了各国的海洋权益。
我国海洋权益的全面维护,也需要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
一、防空识别区简介防空识别区,是指沿海国为了保卫其国家安全特别是领空安全,在毗连其领空的国际空域设置的、对过往航空器进行防空识别定位、跟踪监视和安全管制的空域。
沿海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的法理基础是国家自卫权。
基于此项权利,沿海国对防空识别区内的所有航空器,特别是国家航空器,可采取防空识别和跟踪监视措施,并对有意进入沿海国领空的航空器采取进一步预防措施。
同时,沿海国对防空识别区内飞行的航空器采取防空识别、跟踪监视和航空安全管制措施,必须遵守国际通行的航空管制规则,妥善顾及航空器飞行安全。
中国应该设立防空识别区3分钟辩论稿

中国应该设立防空识别区我国政府在今年11月23日上午发表声明,宣布防空识别区正式划设。
防空识别区的建立是我国在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大振民心士气,体现出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首先,我先向大家解释一下何为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指的是一国基于空防需要所划定的空域。
目的在于为军方及早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提供条件。
在日本擅自划出防空识别圈后,我国解放军也建立了识别区,以扩大预警时间、保证拦截时间。
然后,向大家解释划分防空识别区的原因:1、从我国安全的角度来看,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体现我们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防空识别区是濒海国家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领空外划设的空域范围,用于及时控制、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
3、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增加了一段缓冲区、多了一个避免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减震器。
4、由于形势所迫最近,日本频频出现挑衅行为,说要击落我们的无人机、扬言在它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内打警告弹、并且在我们航行的国际海域附近部署88式岸舰导弹,这些对我们正常的巡逻、警戒和在我们自己领空领海及国际空域海域通行、训练都造成了威胁。
所以不管是为了应对日本的挑衅还是为了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特别是近年来钓鱼岛和南海的挑衅事件频繁出现,所以我国都应该划设出自己的防空区域防空识别区的划设不单是军事透明的一个表现形式,也是我国对外的一种强硬态度,向国际上表明我们的底线,告诉他们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一旦超过警戒线,我们有权向外国航空器发出警告,武装驱离,在对我已经构成直接危害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将其击落。
所以无论如何我国都要划设防空识别区,不但在东海划设,还要在南海等我国所有的领海上划设防空识别区,警告宵小之辈不要以为我们是好欺负的,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逼急我们就不再是警告拉而是击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原因
杨辉
课程名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一、研究问题
问题:本文试图回答的研究问题是,中国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原因是什么?
困惑:中国现在正面临着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
为什么中国在南海没有设立防空识别区;台湾问题也由来已久,也没有在台湾设立防空识别区?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都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尽管只是缓和或者拖延,却可以避免中日两国出现严重的分歧与冲突。
为什么现在中国偏偏就选择在东海建立了防空识别区。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意义: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将能够知道,中国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原因,这对于未来解决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也会有的启发意义。
二、文献评论
针对上述研究问题,现有的研究提供了三种解释,但是都不能充分合理地给予回答。
第一种观点认为: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意图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制造机会,这是对2012年因为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国做出的战略进攻性措施,为中国增加与日本对抗的筹码,并从中获取战略利益。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可看作中国海空战略重大突破。
背后深藏的意义在于,中国关注的焦点不再只是钓鱼岛,也不再只是东海中间线的油气田,而是中国突破第一岛链的出海口宫古海峡。
也是中国尝试成为超级大国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中国试图借此谋求扩大在太平洋的影响力。
第三种观点认为:东海防空识别区没有法律效力,在国际范围内形同虚设,这个行动无非是为了转移中国国内的视线增或者是迎合国内民众反对日本的呼声,增加新的领导班子的合法性。
三、理论假说
中国有无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取决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否采取了明显主动的攻势,打破两国的共识与默契。
在日本没有采取将钓鱼岛国有化之前,中国没有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在日本采取了将钓鱼岛国有化后,意味着日本采取了战略攻势,导致了中国不得不
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应对日本的挑衅。
四、变量操作化
自变量:日本对钓鱼岛的明显攻势战略;因变量是东海防空识别区。
1.自变量的操作化
操作化定义:日本对钓鱼岛的明显攻势战略,指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打破现状,违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主动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的攻势行动即是主权国有化。
变量取值:有、无;
测量指标:(1)日本是否对外明确宣示钓鱼岛主权;(2)日本是否将钓鱼岛的所有权通过购买政策国有化;(3)日本是否在钓鱼岛进行军事巡逻,驻军等试图加强控制岛屿的行动;(4)日本是否对进入钓鱼岛领海和领空的中国飞机和船只进行监视,警告,驱赶,抓捕等行为。
2.因变量的操作化
操作化定义:东海防空识别区,指的是中国在东海范围内设立的用于识别、监控和拦截不明飞行器,以保护国家安全的区域。
变量取值:有、无;
测量指标:(1)中国是否对外宣示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2)中国是否要求他国的飞行器进入该区域前,需要通报中国政府;(3)中国是否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采取明确的行动,如飞机定期巡逻,跟踪没有通报政府直接飞进该区域的外国飞机。
五、资料收集方法
文献调查法。
六、假说检验
本文为了检验假说而选择了两个案例,采取了差异法,证明了假说的合理性。
第一个案例是2012年之前,日本虽然对钓鱼岛有所行动,却没有将钓鱼岛收归国有的政策。
中国这时候也没有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
第二个案例是2012年后,日本采取了购岛行为,挑起争端,中国为应对这个问题,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
这说明了是日本的主动挑衅导致中国不得不采取后发制人的战略,在东海建立起中国的第一个防空识别区。
案例选择对变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