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分类详解-
高三物理实验分析题集附答案

高三物理实验分析题集附答案实验一:用杠杆平衡法测量不平衡力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杠杆平衡法,测量不平衡力的大小。
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法是利用杠杆的力矩平衡条件来求解物体上的不平衡力。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臂矩相等,即势力之积相等。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可靠的杠杆装置,并确保其能够自由旋转。
2. 将待测物体放在杠杆的一边,使之达到平衡。
3. 根据物体的重量及其所处的位置,计算出物体上的不平衡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物体上的不平衡力为X N。
实验分析:1. 杠杆平衡法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平衡力的大小。
2. 实验中需注意杠杆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3. 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可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用带电粒子落点法测量电场强度实验目的:通过带电粒子落点法测量电场强度。
实验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库仑力的作用,粒子在电场中将沿着力线的方向运动。
通过测量粒子在电场中落点的位置,可以推算出电场强度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带电粒子源,如带电粒子发射装置。
2. 放置适当数量的探测器,并记录粒子落点的位置。
3. 根据记录的位置数据,计算出电场强度的大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电场强度为Y N/C。
实验分析:1. 带电粒子落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
2. 实验中需注意粒子发射装置和探测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可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三:用串联谐振电路测定电容器的电容量实验目的:通过串联谐振电路测定电容器的电容量。
实验原理:在串联谐振电路中,当电容器的电容量满足谐振条件时,电路的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能够产生共振现象。
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可以推算出电容器的电容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串联谐振电路,包括电感线圈、电容器和电阻。
2. 将不同电容量的电容器接入电路中。
3. 调节频率使电路达到共振状态,并记录共振频率。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题型及解决方法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题型及解决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类型及解决方法1、迁移类实验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都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要求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即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仪器”进行新的实验,以考查其基本实验能力和理解、推理、迁移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了解所介绍的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使用过的仪器和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情景迁移、联想类比,就可解决问题。
【解析】这是游标卡尺拓展应用.圆弧形的游标尺相当于游标卡尺的游标尺,圆盘的边缘标有的刻度相当于主尺.在游标尺0刻度前读出19°,游标尺的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在游标尺上读出0.5°.因此测量的夹角为19.5°.【解析】这是游标卡尺拓展应用.圆弧形的游标尺相当于游标卡尺的游标尺,圆盘的边缘标有的刻度相当于主尺.在游标尺0刻度前读出19°,游标尺的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在游标尺上读出0.5°.因此测量的夹角为19.5°.2、应用型实验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以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背景立意命题,且多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给的文字、图表中捕获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解答。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给的文字、图表中捕获有效信息,从中找出规律,通过联想、等效、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与新情景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并将旧知识迁移并运用到新情景中去,然后进行推理、计算,从而解决问题。
3、设计型实验这类实验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的目的、要求和给出的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
要求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进而设计出实验方案。
高考物理实验题目大纲解析

高考物理实验题目大纲解析高考物理中,实验题目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考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深入理解高考物理实验题目大纲,把握其中的要点和规律,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高考物理实验大纲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大纲会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多个领域的实验。
力学实验中,常见的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热学实验则可能涉及到探究固体的热膨胀规律等;电学实验通常包括测量电阻、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等;光学实验或许有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等。
在这些实验中,每个实验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为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通常有小车、砝码、打点计时器、纸带、细绳、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天平、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包括安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等环节。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加速度的值,并绘制相应的图像来分析数据。
误差分析则要考虑摩擦力、测量误差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实验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清楚地知道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才能在面对各种变化和问题时,准确地把握实验的核心。
比如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如果不明白欧姆定律,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采用伏安法测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电路和器材。
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也是高考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实验器材的用途、精度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器材。
例如,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就需要根据电源的参数和实验误差的要求来确定。
如果量程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测量。
专题17力学实验-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物理分类汇编(解析版)

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 t1 和 t2 ;
(5)将 B 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 A 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t1 /s
0.49
0.67
1.01
【答案】 ①. 12 ②. 0.20 ③. 0.13
【解析】
(1)[1]由题知,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 O 点,A 点到 O 点的距离为 5.00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 于 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结合图乙的 F—t 图有
x = 5.00cm,F = 0.610N
根据胡克定律 计算出
k F x
B.在已记录结点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选择相距较远的两点
C.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不能存在摩擦
D.测量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
②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需要______(选填“2”、“3”或“4”)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 O。
【答案】 ①. 6.15~6.25 ②. 1.7 ~2.1 ③. BC##CB ④. D ⑤. 3
专题 17 力学实验
【真题汇编】 1、(2022·湖南卷·T11)小圆同学用橡皮筋、同种一元硬币、刻度尺、塑料袋、支架等,设计了如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冰墩墩玩具的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查找资料,得知每枚硬币的质量为 6.05g ;
(2)将硬币以 5 枚为一组逐次加入塑料袋,测量每次稳定后橡皮筋的长度 l ,记录数据如下表:
利用图 1 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需调整的是______。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物理实验题分析高考特别重视实验能力的考察,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远高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
2010至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分值固定在15分,占高考物理总成绩的13.6%,从近五年宁夏高考实验题看,高考物理对实验的考查已从简单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向考查实验思想、方法等综合实验素养和设计、创新等综合实验能力上。
物理实验题赋分较高,但学生的得分率一般较低。
因此,物理实验能力能否提高及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成功与否,是高考能否制胜的关键。
一、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宁夏)高考物理实验整体印象1、试题强调能力的考察,题型“新颖、变化、灵活”近五年的实验题型多样,但极少有能够靠记忆得分的试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实验原理、仪器选择、实验步骤排序及操作步骤的正误分析、数据分析等;填空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及实验操作能力、仪器仪表的读数;图线题主要考查实物连接图、电路原理图、及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等:计算类型题主要考查由计算确定实验方案、推导待测量表达式等。
实验题取材广泛,从力学到电磁学均有涉及,且以电学实验为主。
这些实验题有的是课本上经典学生实验,而更多的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创新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利用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力求体现“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思想。
2、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传统的重要实验器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及多用电表仍是高考实验试题的主角。
3、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电路连线、画电路图、仪器及量程选择等都与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关,真正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比如电学实验中的内、外接法的选取,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的选取,都会给考生带来不小的困扰。
4、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实验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题涉及实验数据的补充,根据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外推结论,求平均值(斜率、面积)等。
2019-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 物理实验

白炽灯 滤光片 单缝 双缝遮光筒屏2019-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 物理实验1.[全国卷I .22](17分)(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 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 (量程2V ,内阻约为4k Ω);电流表○mA (量程1.2mA ,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2.4V ,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 1=4000Ω,R 2=10000Ω,R 3=15000Ω;电键S 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 .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 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 .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则电压表内阻R V =______________。
(1)【答案】:ABD【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dl,d 指双缝间距,l 指双缝到屏的距离,由此可知:A 项中l 减小,Δx 减小;B 项中λ变大,Δx 变大;D 项中d 变大,Δx 变小。
故A 、B 、D 正确。
【备考提示】:对双缝干涉实验现象的考查,主要涉及器材的实验装置和条纹间距公式所作的定性判断,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答案】:(2)i .电路如图ii .11RU R I U-【解析】:i .实验电路如上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 1,则并联电阻R 并=2000Ω,电压表读数U =mA+R E r 并·R 并=E50020004.2+×2000=1.92>1V ,电流表读数I =mA +r R E 并=50020004.2+=0.00096A =0.96mA >0.6mA ,R 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 2、R 3不符合要求,故选R 1。
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精析 测量弹簧劲系数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专题56 测量弹簧劲度系数实验1.【2016·浙江卷】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如图1 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 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 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 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弹簧秤b 的读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3.00~3.02 3.09~4.1(有效数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考点定位】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实验的原理,熟练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二问是力的动态分析,要会用“图解法”画图分析解答试题。
2.【2011·安徽卷】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降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册除了砝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七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
(g=9.8m/s2)(1)作出m-l的关系图线;(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答案】(1)如图所示(2)0.248~0.262【解析】(1)如图所示【考点定位】胡克定律3.【2012·广东卷】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最小分度为______。
(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的差值(填“L或x L”)。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析及常见误区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析及常见误区高考物理中,实验题一直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答高考物理实验题时,同学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下面,我们将对高考物理实验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指出常见的误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类型的题目。
一、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类型和特点高考物理实验题通常包括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等。
力学实验常见的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电学实验如测量电阻、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等;光学实验则有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等。
这些实验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实验题往往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强调实验操作和技能部分题目会涉及实验操作的细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突出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学生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绘制图像、通过图像得出结论等。
4、考查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有些实验题会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或要验证的物理规律,明确实验的目的。
2、分析实验原理根据实验目的,回忆所学的物理知识,确定实验所依据的原理。
这是解题的关键,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和设计实验步骤。
3、选择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原理和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要注意器材的量程、精度等参数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4、设计实验步骤按照实验原理和所选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清晰、简洁,便于操作和记录数据。
5、记录和处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炽灯滤光片 单缝 双缝 遮光筒 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分类详解-1.[全国卷I .22](17分)(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 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 (量程2V ,内阻约为4k Ω);电流表○mA (量程1.2mA ,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2.4V ,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 1=4000Ω,R 2=10000Ω,R 3=15000Ω;电键S 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 .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 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 .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则电压表内阻R V =______________。
(1)【答案】:ABD【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 dl ,d 指双缝间距,l 指双缝到屏的距离,由此可知:A 项中l 减小,Δx 减小;B 项中λ变大,Δx 变大;D 项中d 变大,Δx 变小。
故A 、B 、D 正确。
【备考提示】:对双缝干涉实验现象的考查,主要涉及器材的实验装置和条纹间距公式所作的定性判断,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E【答案】:(2)i .电路如图ii .11RU R I U- 【解析】:i .实验电路如上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 1,则并联电阻R 并=2000Ω,电压表读数U =mA+R Er 并·R 并=50020004.2+×2000=1.92>1V ,电流表读数I =mA +r R E并=50020004.2+=0.00096A =0.96mA >0.6mA ,R 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 2、R 3不符合要求,故选R 1。
ii .电路接通后,通过R 1的电流I 1=1R U ,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 2=I -I 1=I -1R U ,所以电压表的内阻R V =2I U =11RU R I U-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点。
2.[全国卷II .22] (17分)(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 、额定功率为1.6W 的小灯泡(图中作○×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
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4V 。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 (电动势4V 、内阻不计),电压表○V (量程4.5V ,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A1(量程250mA ,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为500mA ,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 ,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要求,又要测量误差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___。
EE 甲 乙(2)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
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
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 1、P 2、P 3、P 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
在纸上画出直线aa /和bb /, aa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 /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
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位置如图)。
用P 1、P 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Ⅰ.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 3、P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在题图中标出P 3、P 4的位置。
Ⅱ.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
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
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写出用表θ1、θ2示的折射率公式n =_____。
【答案】:(17分)(1)○A2 甲(2)见下面解析 【解析】:(1)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 =UP =0.4A ,故电流表选用A 2;小灯泡的电阻R =P U 2=10Ω,由于R R V ,故应先电流表外接法,即电路图甲。
(2)Ⅰ.在bb 一侧观察P 1、P 2(经bb /折射、aa /反射,再经bb /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 3,使得P 3与P 1、P 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 3挡住的P 1、P 2像;再插上P 4,让它挡住P 1、P 2像和P 3。
P 3、P 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 1、P 2作直线与bb /交于O ;②过P 3、P 4作直线与bb /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 /的中点M ;④过O 点作的垂线CD ,过M 点作bb /的垂线与aa /相交于N 点,如图所示,连接ON ; ⑤1POD ∠=θ1,COD ∠=θ2 Ⅲ.12sin sin θθ 评分参考:第(1)小题6分,每空3分。
第(2)小题11分,Ⅰ问4分,Ⅱ问4分,Ⅲ问1分。
P 3、P 4的位置应该在玻璃砖的右下方,凡不在右下方的均不给Ⅰ、Ⅱ两问的分数。
【备考提示】:第(1)题中对器材和电路的选取,应以电表的量程为依据;第(2)小题,对玻璃砖的测定,是一道创新实验题,它实际是由课本实验延伸而来的,但高于课本中的实验,也考查了考生创新实验能力。
3.[北京卷.21] (18分)(1)游标为2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05 mm)的卡尺示数如图1所示,两测脚间狭缝的宽度为__________mm.用激光照射该狭缝,在屏上出现衍射条纹。
如果减小狭缝的宽度,衍射条纹的宽度将变____________.(2)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 V,0.3 V”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 变化的图象.①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电流表:A1(量程100 mA,内阻约2Ω);A2(量程0.6 A,内阻约0.3Ω);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kΩ );V2(量程15 V,内阻约15Ω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Ω);E2(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不作时,灯丝电阻为___________;当所加电压为3.00 V时,灯丝电阻为____________,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_W.③根据R-U图象,可确定小灯泡耗电功率P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符合该关系的示意图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__.重 锤 线 CA B【答案】:(18分)(1) 0.15 宽(2)① A 2 V 2 R 1 R 2 ② 1.5 11.5 0.78 ③A【解析】:(1)游标卡尺第3格与主尺对齐,故其读数为:3×0.05=0.15mm 。
出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宽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大,减小狭缝宽度,衍射现象明显,条纹宽度变宽。
(2)①对器材的选用应以安全、实用为原则。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分别为3.8V 和0.3A ,故电压表应选V 1,电流表A 2;由于是分压接法,故滑动变阻器应选R 1,便于调节,电源应选E 2。
②由图象可看出:U =0时,小灯泡不工作,对应电阻为1.5Ω,当U =3.0V 时,对应的电阻为11.5Ω。
此时,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P =RU 2=0.78W 。
③由R -U 图线可看出,随U 的增大,电阻的变化越来越小,而P =RU 2,随U 的变化,功率P 的变化将更加明显,故选A 。
【备考提示】:本实验涉及游标卡尺的读数,器材的选择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
4.[天津卷.22](16分)(1)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圆滑连接。
实验时先为放B 球,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 球静置于水平槽前边缘处,让A 球仍从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B 球有前科后分别落到O 点的距离:OM =2.68cm ,OP =8.62cm ,ON=11.50cm ,并知A 、B 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点,系统碰撞总动量p 与碰撞后动量p /的百分误差p p p -/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
用×10档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在进行测量,应换到___档,如果换档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䐈是____________Ω。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2所示的R —1l 图线,其中R 为电阻箱的读数,I 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 =___V ,r =___Ω。
【答案】.(16分)(1)P ;2(2)×100;调零(或重新调零);2.2×103(或2.2k )(3)2.9;0.9【解析】:(1) M 、N 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地点的位置,P 是碰前A 球的落地点的位置,碰图11- 8 4 2 0 -2 图2前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P ,碰后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M+m B ·ON ,则其百分误差p p p /-=OP m ON m OM m OP m A B A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