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

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
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

语文复习学案

一、 太史公自序 1.重点词语总结 (1)1-3段:

①命南正重以司天 司:掌管 ②司马氏世典周史 典:掌管

③其在卫者,相中山 相:当---相 ④以传剑论显 显:显扬

⑤昌为秦主铁官 主:主管 ⑥王卬於殷 王:使---当王

⑦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掌:掌管。 治:治理。 (2)4-6段:

①二十而南游江、淮 南:向南

②讲业齐、鲁之都 讲业:研讨学问 ③于是迁仕为郎中 仕为----出仕当 ④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 封:封禅

⑤不得与从事 与:参与。从事:行事

⑥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⑦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 论:阐释。歌:歌颂。 ⑧则学者至今则之 则:把---当作准则。 ⑨史记放绝 史记:史书的通称。 ⑨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论:编辑。 次:编撰

⑩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

书、档案的地方。

11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3)7-10段:

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卒:死。

②小子何敢让焉 让:推辞,辞让。 ③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何为:为什么。

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嫉害。壅:阻塞。 ⑤孔子知言之不用 不用:不被采纳。 ⑥道之不行也 行:实行。 ⑦是非二百四十二年 是非:褒贬。 ⑧以为天下仪表 仪表:标准。

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 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⑩以达王事而已矣 达:达成。 ○

11善善恶恶 奖善惩恶。 ○

12贤贤贱不肖 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13故长於风 风:讽喻。 ○14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指:要旨。 ○

15弑君三十六 弑:臣杀君、子杀父 ○

16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所以:原因。本:根本。 ○17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缘故。渐:渐进。 ○18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有国者:君王。 ○

19守经事而不知其宜 宜:合适。 ○

20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权:权宜。 ○21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空言:指责。辞:辩解。

22夫不通礼义之旨 旨:要旨。 ○

23夫君不君则犯 犯:被冒犯。 ○24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行:恶的品行。过:罪过。 ○

25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以:把。予:加在身上。 ○

26则受而弗敢辞 辞:推辞。 ○

27礼义之大宗也 宗:根本。 ○28垂空文以断礼义 垂:流传。空文:著作。 ○

29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论:撰述。明:阐述。 ○

30唯唯,否否,不然 是是。不不。不对。 ○31春秋采善贬恶 采:褒奖。善:好人。恶:坏人。 ○32非独刺讥而已也 非独:不仅仅。 ○

33获符瑞 符:征兆。瑞祥瑞。 ○

34改正朔 正:岁首。朔,月首。 ○

35重译款塞 款塞:叩国门。 ○36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布闻:广泛传扬。 ○

37有司之过也 有司:专管官吏。 ○38堕先人所言 堕:“隳”,毁。

39余所谓述故事 故事:旧事。 ○

40整齐其世传 整齐:整理归纳 (4)11段:

①幽于缧绁 缧绁:牢狱。 ②身毁不用矣 用:被任用。 ③退而深惟 惟:思。

④昔西伯拘羑里 拘:被拘禁。 ⑤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厥:才

⑦不韦迁蜀 迁,流放。

⑧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大抵:大多。发愤:抒发愤懑。 (5)12-13段:

①周道废 道:王道。

②秦拨去古文 古文:古代典籍。 ③萧何次律令 次:编写。

④则文学彬彬稍进 文学彬彬:文质兼备的儒生。 ⑤公孙弘以儒显 显:显贵。 ⑥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纂:“缵”继承。 ⑦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主:主管。

⑧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网罗:搜集。失:“佚”散失。 ⑨论考之行事 论考:讨论研究。

⑩既科条之矣 科条:按类别排列记录。 ○

11天人之际 际:关系。 ○12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拂:“弼”。配:相当。 ○13厥协六经异传 协:协合。异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2.词类活用

(1)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 (王(印于殷):名词作动词,封为王) (2)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 (死,为动词,为……而死) (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是非:名词作动词,评定是非)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善(善):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恶(恶):

形容词作动词,惩罚;贤(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贱:形容词作动词,抑制)

(5)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作动词,按类别条目编排)

3.古今异义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

(2)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

(3)小子何敢让焉。古义:谦词,我今义:男孩子

(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古义:故事,旧事今义:故事,虚构的事情。古义:整齐,整理今义:整齐,有条理

(5)《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不断今义:经常

4.通假字

(1)《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通“旨”

(2)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通“网”;“失”通“佚”

(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通“弼”

5.“以“字用法

(1)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

(2)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目的连词,用来) 6.文言虚词

(1)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所以)

(2)显于唐虞,至于周。(介词“在”)( 介词“到”)

(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结构助词“的”)

(4)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目的连词“来)

7.重点词句翻译

(1)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译文: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经》和《书经》也不断地出现。

(2)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译文: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都,期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

二、高祖本纪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

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4.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6.虚词积累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

以: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

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7.其它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积功曰“伐”)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意豁如也(性情豁达的样子)

三、管仲列传

1.全文重难点注释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义:交往】,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义:对待】之,不以为言【义:不把这事对外说】【句式:省略句。不以(之)为言】。已而【义:不久】鲍叔事【义:事奉】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句式:被动句(管仲囚焉)】。鲍叔遂进【义: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句式:被动句,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句式:省略句。齐桓公以(之)霸。】,九合【义:会盟】诸侯,一匡【义:匡正,纠正】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音:gǔ;义:经商,做买卖】,分财利多自与【句式:倒装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音:xiào;义: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义:逃跑】,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音:shào】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义:以……为羞耻】小节而耻【义: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式:状语后置(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句式:判断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义:做……丞相】齐,以【义:凭】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义:使……富】国强【义:使……强】兵,与

俗【义:百姓】同好恶。故其【义:代管仲】称【义:称言,主张】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义:遵循】度【义:礼法】则六亲固【义:稳固】。四维【义:纲纪】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义:符合民意】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义:给】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义:除去】之。

其【义:管仲】为【义:施行】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义:重视经济发展】,慎权衡【义: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怒少姬,南【活用:名词作状语】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义:使……守信用】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义:给予】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义:所说的】贤臣,然孔子小【义:以之为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义:美德】,匡救其恶【义:错误】,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句式:宾语前置,倒装句(岂管仲之谓乎)】?

2. 难句翻译指点

(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指点:顺,要理解成顺导;匡,匡正;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通顺。

参考译文: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四、屈原列传:

1. 通假字

反——返离——罹见——现指——旨濯——浊常——长绌——黜内——纳从——纵质——贽被——披

2.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zhǔ,连接.

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疏: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 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

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

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闻:博闻强志名词,学识,见闻.

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

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流放.

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弹:新沐者必弹冠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害: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3.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

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名词活用作动词,nì,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天与楚婚: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姻.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5.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一说,反,覆

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

情况.

颜色憔悴古义:脸色.今义:颜,颜面.色,气色.

形容枯稿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

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一说,"

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

不急迫,镇定自若样子.

6. 特殊句式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遂绝(于)齐(省略介词)

又因厚币(赂)用事者臣勒尚(省谓语)

以(之)出号令(省介词宾语)

C 被动句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宾短语后置)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宾短语后置)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介宾短语后置)

明道德之广崇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介宾短语后置)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同上)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同上)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wéi)"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E 固定结构奈何绝秦欢 (表疑问,怎么.)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表反问,怎么……呢 ) 7.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五、项羽本纪

1.重点释义

拔(bá)(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

(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

操(cāo)拿着,握在手中大王何来操

惮(dàn)害怕,畏难虽吴子子弟以已惮籍

故(ɡù)缘固,原因故姓项氏

穷(qiónɡ)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

将(jiānɡ)带兵,领将使公及恒楚将

矫(jiǎo)假传(命令)乃渡江矫陈王命

略(lüè)侵略,掠夺西略地至雍丘

乃(nǎi)就,于是项梁及教项籍兵法

佩(pèi)佩带,挂佩其绶印

趣(qū)通“趋”,跑,疾走趣义帝行

期(qī)约定项羽及与期洹水南殷虚上

若(ruò)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

竖(shù)对人的蔑称竖子不足与谋

稍(shāo)渐渐地,慢慢的稍夺之权,范增大怒

郤(xì)隔阂,嫌怨关系上裂痕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于臣有郤

幸(xìnɡ)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

眴(xuàn)目动梁眴籍日

徇(xùn)巡行广陵人吕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

益(yì)副词:更,更加益轻秦,有骄色

以(yǐ)介词:用以是知其能

倚(yǐ)斜依靠,仪仗我倚名族

纵(zònɡ)(1)发放莫敢纵兵

(2)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文言句式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判断句)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

封于项(被动句于项封)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前置宾语)

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

彼可取而代也(被动句+省略句可<被吾>取)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状语后置)?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定语后置)

诸侯皆属焉(省略句属<于项羽>焉)

项王君壁垓下(状语后置+省略句壁<于>垓下)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饮<于>帐中)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固定句式奈…何,奈…何)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被动句所当者被破)

然今卒困于此(状语后置+被动句被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固定句式)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省略句 <项羽>乃)

乃谓其骑曰:“何如?”(宾语前置)

汉军至,无以渡(固定句式无以)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固定句式+宾语前置何……为)

籍独不愧于心乎(固定句式+状语后置)

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以<之>赐<于>公)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判断句)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状语后置+省略句头<以>千金)

起陇角之中(状语后置+省略句起<于>陇)

身死东城(省略句死<于>东)

3.古今异义

(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古:歌伎,宫妃

今:美貌女子

(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

于是:古:在此,这时候

于是:今:承接连词

慷概:古:意气激昂

慷概:今:大方,不吝啬

(3)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古:侍卫人员

今: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4)鲁父兄乃降

古:有时单指兄

今: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古:悬赏

今:购买

(6)然羽非有尺寸

古:权柄,权势

今:一种单位(量词)

(7)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治理或管理(国家)

今:①筹划并管理(企业等);②泛指计划和组织

4.通假字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

皆沈船,破釜甑。(“沈”通“沉”,沉下)

直夜溃围南出(“直”通“值”,当,趁)

辟易数里(“辟”通“僻”)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信服)

乘埶超陇亩之中(“埶”通“势”,权势,权柄)

尚不觉寐而不自责(“寐”通“悟”)

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给…看)

六、刺客列传

1、重点释义

(1)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2)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3)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4)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5)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6)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7)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8)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9)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10)乃造焉。造:拜访。

(11)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着地。蔽:拂拭。(1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13)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14)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15)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16)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17)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侵占。

(18)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1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20)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把:握。

(21)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22)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23)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24)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25)轲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

(26)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

(27)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

(28)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举:全部,所有。

2、文言虚词

(1)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3)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5)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6)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则:如果。因:趁机。

(7)唯荆卿留意焉。唯:希望。

(8)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即使。

(9)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没有。

(10)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以:因为。

(11)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

(1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因:于是。

3、词类活用

(1)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2)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3)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臣:使动用法,使……臣服。

(4)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5)太子迟之,疑其改悔。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穿上白衣戴上白帽。(7)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8)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4、通假字

(1)说—悦(2)陵—凌(3)淬—焠(4)以—已(5)反—返

(6)决—诀(7)振—震(8)奉—捧(9)见—现(10)还—环

(11)陈—阵(12)卒—猝

5、特殊句式

(1)荆轲者,卫人也(判断句)

(2)其先乃齐人(判断句)

(3)知其非庸人也(判断句)

(4)荆轲游于邯郸(介词结构后置)

(5)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介词结构后置)

(6)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7)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判断句)

(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介词结构后置)

(9)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判断句)

(10)窥以重利(宾语前置,省略句)

(11)此国之大事也(判断句)

(12)然后许诺(省略句)

(1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14)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被动句)

(15)匿作于宋之(定语后置)

(16)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省略句)

(17)甚矣吾不知人也!(宾语前置)

(18)从者以其主(定语后置)

(19)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定语后置)

6、难句翻译现场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参考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翻译指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白衣冠”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翻译指点:“诚”“以”“逆”“比”这些词在译文中要得到落实,“宗庙”翻译时可保留。“给贡职如郡县”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

参考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参考译文:而按秦国的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得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郞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皇帝没有下令,是不准上殿的。

翻译指点:此句中,“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尺寸”是借代,代指一点点,翻译时要把其指代义翻译出来。

七、魏公子列传

1.通假字

(1)坐: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2)俾倪:见其客朱亥,俾倪(通“睥睨”)

(3)决:辞决而行(通“诀”)

(4)乡:北乡自刭(通“向”)

2.一词多义

(1)就: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动词,成就)

②乃谢客就车(动词,登上)

(2)独: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自)

②独不怜公子姊也(难道)

(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对待)

②吾攻赵,旦暮且下(动词,攻克)

(4)辞: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动词,推辞)

②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名词,言辞,言语)

(5)无:①士无贤不肖(副词,无论)

②独子,无兄弟,归养(没有)

(6)存:①而公子亲数存之(动词,慰问)

②遂救邯郸,存赵(动词,保全)

(7)过: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动词,访问)

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动词,经过)③过故人庄(拜访)

(8)之:①如姬资之三年,(代词,它)

②此五霸之伐也(助词,的)

③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助词,无义)

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代词,他)

(9)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介词,在)

②实持两端以观望(连词,而)

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介词,用)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连词,因)

3.词类活用

(1)礼:皆谦而礼交之(名作状,以礼相待)

(2)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作动,慢待)

(3)从:公子从车骑(使……跟从)

(4)壁:留车壁邺(名作动,驻扎)

(5)急:为能急人之困(意动,以……为急)

(6)屏: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使……走开)

(7)北、西:北救赵而西却秦(名作状,向北,向西)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急:今公子有急(形作名,危急的事)

(10)将:使将将其军归魏(后一个将,率领)

(11)袖、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名作动,用衣袖子藏、名作状,用铁椎)

4.注音

(1)昭王薨(hōng )

(2)往请,欲厚遗之(weì)

(3)公子执辔(peì)愈恭

(4)俾倪(pì,nì)

(5)约车骑百馀乘(shèng)

(6)譬若以肉投馁虎(něi)

(7)晋鄙嚄唶宿将(huò,zè)

(8)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lánshǐ)

5.难句翻译现场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谦逊地结交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都谦逊而按礼节结交他们,不敢凭自己的富贵(身份)而慢待士人。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现在邯郸城早晚之间就要臣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译:如姬愿意为了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4)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注意“以”表示目的,“便(于)国家”是省略句)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

6.特殊句式

A、省略句

最新《史记》选读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学习资料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常有大度 ......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 (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 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 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 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灭族处死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再说规约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xx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 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 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 声》(教学实录) 语文教案 金晓涛 【课题】高中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 【目标】学生方面,一回顾和总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任务,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教师方面,一表诚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务,五点方法,六激信心。 【设想】以师生共同探讨《回声》的启示贯课堂始终。 【步骤】 一、诠释名字,自我介绍

教师导入:李清照有词《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欢这首词,首先是因为这首词所展现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所表达的对理想的执著精神使我引为同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唤起我亲切的感受,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晓涛,是你们的语文科任老师。同学们,你能否用文学笔法来诠释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用诗句或格言对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诠释,或描述一个情景来说明自己的名字的内涵。 教师总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氛围中彼此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是美丽的。 [解说:语文教学课堂可以是充满诗意美的,通过诗句来进行自我介绍也就使这例行的一环节变得充满情趣;而学生通过有创意和颇具个性的介绍,不仅可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迅速地记住自己,给人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 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20.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成信史照尘寰。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答案: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失之豪厘3.一饭三吐哺4.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给馈饷。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伍员之死 重点掌握: 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 ②丢弃,散落——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 二、俾(bǐ),使。——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三、望,怨恨。——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 四、幸,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过,责备。报,回信)《报任安书》 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六、吊,①慰问。——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 七、殊,①很,极。——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不同——殊.途同归 课文例句: 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望,怨恨。 4、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以,带领。 5、彼幸.武指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6、因辍谢.,详.病不行: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谢,告诉;详,通“佯”。 7、微.伺:暗中观察。——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8、微.子之言:没有你的这番话。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9、令.若夫霸:使你父亲成就霸业。令,使。 10、顾.不敢望: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顾,通“固”,本来,实在是。 1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县,同“悬”。 12、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勾践一餐不吃两样味道,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吊,祭奠死者。 13、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 ..谬乎.:大王不先铲除越过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务,致力;不亦……乎,不也……吗? 14、其爱信越殊.甚:太宰嚭更越发地喜欢并信任越国了。殊,很,极。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及答案

史记复习题 1、太史公自序 1.重点词语总结 (1)1-3段: ①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③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④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⑤昌为秦主铁官主:主管 ⑥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⑦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2)4-6段: ①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②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③于是迁仕为郎中仕为----出仕当 ④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⑤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⑥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⑦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⑧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⑨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⑨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 ⑩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3)7-10段: 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②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③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害。壅:阻塞。 ⑤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⑥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⑦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⑧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⑩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故长於风风:讽喻。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弑君三十六弑:臣杀君、子杀父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以:原因。本:根本。 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缘故。渐:渐进。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有国者:君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宜:合适。 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权:权宜。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空言:指责。辞:辩解。夫不通礼义之旨旨:要旨。 夫君不君则犯犯:被冒犯。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行:恶的品行。过:罪过。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以:把。予:加在身上。 则受而弗敢辞辞:推辞。 礼义之大宗也宗:根本。 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空文:著作。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论:撰述。明:阐述。 唯唯,否否,不然是是。不不。不对。 春秋采善贬恶采:褒奖。善:好人。恶:坏人。非独刺讥而已也非独:不仅仅。 获符瑞符:征兆。瑞祥瑞。 改正朔正:岁首。朔,月首。 重译款塞款塞:叩国门。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布闻:广泛传扬。 有司之过也有司:专管官吏。 堕先人所言堕:“隳”,毁。 余所谓述故事故事:旧事。 整齐其世传整齐:整理归纳 (4)11段: ①幽于缧绁缧绁:牢狱。 ②身毁不用矣用:被任用。 ③退而深惟惟:思。 ④昔西伯拘羑里拘:被拘禁。 ⑤孔子厄陈蔡厄:遭受困厄。 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才 ⑦不韦迁蜀迁,流放。 ⑧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大抵:大多。发愤:抒发愤懑。 (5)12-13段: ①周道废道:王道。 ②秦拨去古文古文:古代典籍。 ③萧何次律令次:编写。 ④则文学彬彬稍进文学彬彬:文质兼备的儒生。

《史记选读》文学文化常识

《史记选读》文学文化常识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位在丞相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五霸:其说法不一,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国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有时只指牛一牲(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有时借指贵重美食。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魏赵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因封国分别在唐虞。 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之处。 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封: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泰山下辟地祭地的一种盛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穆清:指天。 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小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 从弟:堂弟。 司空:古代六卿之一,职掌土木器物制造之责。 后稷:相传为周朝始祖。

史记选读名句精校版史上最全

《史记选读》必背名言名句 (附必修五对应课文对照)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P4 2.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P6 3.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P6 4.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P7 5.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P8 附:必修五《报任安书》 《夏本纪》 7.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P16 《鲁周公世家》 8.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p20 《高祖本纪》 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P49 1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49 11.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P44 《李将军列传》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p54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p54 14.《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P56 15.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P57

《史记选读》重点难点语句翻译集锦1 (3)

《史记选读》《史记选读》重点难点语句翻译集锦1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 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 考。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 4.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太史公自序》 ? P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 P7: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鲁周公世家》 ? P20: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P24: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高祖本纪》 ? 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 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 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P5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孔子世家》 P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6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P6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P6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P63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P64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P6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P66: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P6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P67: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 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管仲列传》 P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屈原列传》 P7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P7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P7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P7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况《荀子·劝学》 P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P7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项羽本纪》 ? P8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高二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分×6=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炮.烙páo 呜咽.yàn 誊.写téng 打烊.yàng B.祈.祷qí拗.开ǎo瘐.毙yǔ偏裨.bì C.新正.zhēng 城垣.yuán 谄.笑chǎn掎.角jǐ D.敕.造chì监.生jiān攒.聚cuán 放诞.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撮合陶冶蘖根祸胎 B.脸颊踌躇惆怅面面相觑 C.搭讪形骸诟骂轻手摄脚 D.炫耀陪偿垓心热不可当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______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 校长。 ②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与老师应经常________情况。 ③华老栓擦着火柴,点上油灯,屋子里便________了青白的光。 A.以至沟通弥满 B.以致勾通弥漫 C.以至勾通弥漫 D.以致沟通弥满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 ...外.了。 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 ....,不出来。 C.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 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熟视无睹 ....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

D.陈奂生看着那冷若冰霜 ....的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为了杜绝这类错误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 B.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C.经过组织的培养教育,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支部吸收他为预备党员。 D.小王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6、排序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1)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2)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3)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A.(1)(2)(3) B.(3)(2)(1) C.(3)(1)(2) D.(2)(1)(3)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姊,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篨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

史记选读翻译讲义

《史记》选读句子翻译讲义 1.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P.6)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P。70)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 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1.何故怀瑜握瑾,而自令见放为? 1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13.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终莫敢直谏.

1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P.68) 1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1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 17.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9.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0.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2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P.42) 2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23.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4.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2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P.81) 28.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9.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史记》选读重点字词整理

《史记》选读复习 《高祖本纪》 常有大度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诸将黥布皆属.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四月,兵罢戏下 ..,诸侯各就.国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李将军列传》 广家世世受.射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得李广必生致.之 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 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 ..故也! 居无何 ..,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 专以射为戏,竟.死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骥一跃,;,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6、令初下,群臣进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志洁,,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屈原列传》)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人之滋垢,。推此志者,。(司马迁《屈原列传》) 9、落霞与孤鹜齐飞,。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王勃《滕》) 10、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 1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荀子《劝学》) 1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王勃《滕王阁序》) 1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 15、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1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1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9、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20、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 2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22、,;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3、鼎铛玉石,,,秦人观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4、嗟夫!,;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 2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苏洵《六国论》) 27、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苏洵《六国论》) 2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29、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0、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 3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 3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 35、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二)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三)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四)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 (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 颛顼时司天地 唐虞时复典 夏商时世序 周时将领典周史 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 司马靳事白起 秦朝司马昌主铁管 汉朝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

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 (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史记散绝) 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 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 (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 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 “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 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壹壶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犹壹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补充资料《史记》命运 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吮迁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偿焉”。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 4.总结写《史记》的目的。 为完成家族的使命,父亲的遗愿,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成就一家之言。 (二)从《太史公自序》中得知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分组讨论,要求能用原文作论据。 1.时代的因素: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发展较快。 依据:壹壶的话(第九小节)司马迁的话(第十小节)历史条件(第十二小节) 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 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依据:(第四段) (1)年十岁诵古文。 (2)游历。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

高中苏教版《史记选读》必背经典名言名句

《史记选读》必背名言名句1、昔西伯拘羑(yǒu)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shuì nán)《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2、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bǔ),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3、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4、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5、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jǐ)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6、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0、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1、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4、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5、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16、举世混(hùn)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谦逊而以礼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富贵就慢待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翻译:我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十年,终究不应因为做守门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翻译:侯生整理破旧的衣服和帽子,径直上车在公子的上座坐下,并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翻译: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随从,前去拜访他。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翻译:到公子家中,公子引领侯生坐在上座,一一向宾客引见,宾客们都很惊讶。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