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11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1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1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1月月考试题(历史)

一、选择题(25×3=75分):

1.“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2.汉统治者吸取秦的教训,建立了太子制度,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对此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其原则继承了先秦宗法制②其确保了西汉初年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③是汉出现太后听政和宦官专权的一个制度原因④目的是为了保证帝位的传承,维护刘氏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转运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

④刺史制⑤三司使的设置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

4.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原始畜牧业出现 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D.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具

5.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海上交通比陆上方便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6.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

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7.中国法制建设至隋唐时代,以《唐律疏义》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法系“以礼入法”“礼法合一”的特色。《唐律疏义》体现的观点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8.“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朝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春秋商业贸易的繁荣 B.战国商业贸易的繁荣

C.明朝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9.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其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的影响

B. 封建制度的存在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 佛教文化的浸润

10.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2.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崩溃 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

13.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风气,反映了

A.宋代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 B.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C.宋代士人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14.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念源于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同

15.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有人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应是A.太平天国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深受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D.太平天国运动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并显示出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的特征17.以下饮食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玉米②大米③汉堡包④张裕葡萄酒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18.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D.是一出民主闹剧

1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B.这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

C.这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 D.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20.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地都是意大利

B.都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C.都强调人的解放

D.都将斗争的主要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21.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不再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人民不再相信宗教

C.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

D.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控制削弱

22.20世纪上半叶,造成世界范围内大批群体性移民和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A.草原民族的西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法西斯侵略扩张23.造成下表中人口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世界人口增长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教皇子午线》图体现了在殖民扩张中两个国家的矛盾,它们是

A.西班牙和荷兰

B.英国和荷兰

C.英国和法国

D.西班牙和葡萄牙

25.下面的表述,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形成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

②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③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统治

④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道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5分,28题10分,29题12分,30题15分,31题9分。)

26.(14分)利用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工商业分布图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工商业分布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特点?(3分)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趋势。(8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坡等遗址的陶文)(商代甲骨文)

材料二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材料三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有何意义?(3分)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8分)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4分)

28.(10分)工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在此背景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二世界贸易总额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2)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的进步之处。(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29.(12分)法、德同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在确立资产阶级政体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请回答:

(1)近代法、德两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2分)两国政体对权力中心的规定有何不同?(2分)

(2)两国在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政体的过程中,各呈现什么特点?(2分)结合两国国情,分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30. (15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00年~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 1.4 2.4 7.2 14.7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材料三

图一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二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材料四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xx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材料五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试分析其出现的物质技术条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3)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四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分)

(4)结合材料五及相关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5)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2分)

31.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内容有何特点? (2分)根据这一规定,雅典社会中的哪一个阶层的政治地位会大大提高?(1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政策实施目的有何相同之处? (1分)材料二的规定适应了哪一阶层的政治需求?(1分)

(3)简述两人的改革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4分)

高三历史月考答题卡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26题:

27题:

28题:29题:

31题:

xx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6. (14分)

(1)以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为中心;偏重于内陆;毗邻江河水道。(3分)

(2)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出现较多海港城市;分布较广;出现区域性专业市场、集散中心。(以上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3)由北向南逐步扩展;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沿海城市越来越多;区域性工商业中心越来越多;(以上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7.(15分)(1)现象: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1分)

意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1分)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1分)

(2)信息: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风俗画开始出现。(2分)

时代: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3分)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文化普及。(3分)

(3)天涯孤旅的哀愁。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异族的压迫。(4分)28.(10分)

(1)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个中心的贸易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或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2)不同:观念:男女婚姻自主、平等;(1分)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2分)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或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3分)

29.(12分)(1)法国:总统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权力中心在议会;德国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4分)

(2)特点: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了曲折反复的较量;确立共和政体。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原因:法国保皇势力强大;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使

工业革命相对缓慢。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状态,阻碍德国的发展;原来普鲁士的国

王成为德国的皇帝;皇帝权力至高无上。(6分)

30. (15分)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机车、轮船)和通讯手段

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3分)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

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4分)

(3)生产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3分)

(4)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

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xx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

分)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从符合

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2分)

31.(9分)(1)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政治权利。(2分)

工商业奴隶主。(1分)

(2)打破了旧的贵族的世袭特权。(1分)新兴的地主阶级。(1分)

(3)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

商鞅变法:促进了农耕经济发展。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mR33960 84A8 蒨37616 92F0 鋰 uC21096 5268 剨31896 7C98 粘p27431 6B27 欧33067 812B 脫 35746 8BA2 订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1—6单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谈到春秋时期的某学派时用以下言语归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跳出纷争归于自然的哲学”“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据此推知,这一学派 A. 提倡破旧立新追求实现社会的进步 B. 核心理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C. 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跳出纷争归于自然的哲学”“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可知,这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C符合题意;提倡破旧立新追求实现社会的进步是法家思想,A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消极无为,积极退让,主张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与多样化矛盾,B错误;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不符,D错误。【点睛】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道”。老庄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灾异示警”“君权神授”被广大统治者所接受,说明这些思想有助于巩固统治,即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D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其有利于巩固统治而被统治者接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A不符合题意;“灾异示警”对统治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其本质还是有利于加强专制,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C不符合题意。 3.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A.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老子强调万事都要遵循法则,不能违背;庄子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三者都突出了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和谐。故答案为D项。道家的思想在西汉时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新儒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代表两者思想主张基本一致,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人在当时是否已经注意到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以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为起点,老子和庄子生活的时代还没有产生,排除A项。 4.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高三文综11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高三年级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5 题:共140 分)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 系,回答下列各题。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与河流相通 D.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 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 间水体补给更快B.湖泊水位与 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 时间湖水补给河 水D.湖泊储水量 最小的时间点是 ② 坡度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等坡度线是地

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下图为我国南方 某局部地区等坡度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读 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河流( ) A.甲河段流速最快 B.乙河段流 水堆积作用最明显C.大致由西向东流 D.流向不能确定 4.图示区域( ) A.M 地坡度最陡 若有滑坡、泥石流发生,西部的可能性大于东部 土层深厚、土壤呈酸性D.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形成图a风景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是( ) A.A B.B C.C D.D 6.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和重力崩解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研发投入大,技术发展迅速,1996 年已成为国内电信设备行业龙头。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华为确立对外投资战略,在海外建立多家合资或独资的子公司:巴西(1997 年)、印度(1998 年)、中东和非洲(2000 年)、东南亚和欧洲(2001 年)、美国(2002 年)。2012 年初,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目前其产品与服务已覆盖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2020届高三各地10月和11月英语试卷精选汇编:短文改错专题

2020届高三各地10月和11月英语试卷精选汇编:短 文改错专题 衡阳市八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题 (四)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次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felt delighted to be informed the news that I would be our Student Union’s next minister of health. Therefore, when I calmed down, I began to realize what challenging the job would be. 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hold a meeting with all the members, that was a real challenge for me. With so many eyes fixing on me, I struggled to speak as my face and ears turned complete red. I had never felt so nervous ago. Although I went through a series of difficulty, I gained a lot as well --- a plenty of new friend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nd an improvement in my organizational skills. 改错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7695449.html,rmed后加of或about 72. Therefore改为However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 3.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

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4.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5.《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迅速 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7.《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冶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个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 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 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 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春秋时期祖先的历史一般只追溯到黄帝和炎帝,这与中原各国多为夏商周后裔有关,但到战国时期, 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已经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人物出现在 战国诸子的著作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B.已能准确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 C.诸子的历史记述没有史实背景D.文化追根和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 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5.《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 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定稿

高二文科 6月份月考历史2018.6.3 考试内容:必修一1--17课,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2.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 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D.私有制逐渐建立 3.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4.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强化宗族认同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族地位 D.维护尊卑关系 5.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6.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7.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8.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9.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 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最新2020届高三英语11月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英语11月月考试题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Excited.B.Calm. C.Scared. 2.Why was Jane late? A.She had an exam. B.She talked to a teacher. C.She stayed up last night. 3.Who makes the best-looking dumplings? A.Bobby. B.Kristen. C.Sarah. 4.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an airport. B.In a hotel. C.At a bus stop. 5.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 A.Buy the shoes at $150. B.Pay at the full price. C.Go to another stor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How long has the woman worked in the present company? A.3 years. B.4 years. C.7 years. 7.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leave? A.She wants to make a change. B.She can’t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4.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 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反映出 A.周王通过赏赐青铜器笼络诸侯 B.分封制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C.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水平高 D.工官制实现器物标准生产 25. 杨朱主张沿着自己的私利行事,墨子强调不讲仪节约束地兼爱他人。对此,孟子批判说: “无父无君,禽兽也。”这体现了孟子主张 A.反对私利 B.反对爱人 C.重礼尚义 D.民贵君轻26.《两汉三国学案》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反映出 A.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B. 政治生活的伦理化 C. 汉代社会秩序混乱 D. 儒学成为日常规范 27. 王羲之40岁以后,给朋友的书信,抄写的文章,草拟的文稿等,凡是他的书迹备受世 人珍爱、收藏,或作为书写字体的范本。王羲之书法名满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A.王羲之书法艺术难以模仿 B.人们好恶决定书法家命运 C.造纸术改进便于艺术普及 D.社会氛围宽松与注重主体价值 2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 中央集权加强 B. 社会危机严重 C. 文官政治发达 D. 印刷术的进步 29.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 C.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 30.下表为清政府在对外文书中,天朝”和“中国”词汇使用频率统计简表: 上表信息的变化反映出 A.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B.清廷注重提升政府形象 C.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D.清朝对外观念有所调整 31.西方人对《瀛环志略》给予宽容赞扬,而对《海国图志》未给好评,如有传教士认为其“伟大宗旨是讨论夷人的战略才能和优越之处,以及可供采纳以打败他们之武器”。据此,西方人对当时中国译介西学的态度是 A.惧怕中国产生抵御侵略思想 B.拒斥中国宣传学习西方技术

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试题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Excited.B.Calm. C.Scared. 2.Why was Jane late? A.She had an exam. B.She talked to a teacher. C.She stayed up last night. 3.Who makes the best-looking dumplings? A.Bobby. B.Kristen. C.Sarah. 4.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an airport. B.In a hotel. C.At a bus stop. 5.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 A.Buy the shoes at $150. B.Pay at the full price. C.Go to another stor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How long has the woman worked in the present company? A.3 years. B.4 years. C.7 years. 7.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leave? A.She wants to make a change. B.She can’t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C.She is dis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wag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题2分,总分74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1、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迪亚士抵达 好望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艺术表现风格不包括: A、宗教题材为主 B、气势恢宏豪华 C、表现人物个性 D、刻画世俗世界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5、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上海高考题) 6、下列有关英国圈地运动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土地合并于资本 B、使小农式资本主义扩展 C、使圈地贵族资产阶级化 D、使失地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后备军 7、首先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8、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 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高三英语11月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英语11月月考试题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When will the man return the car? A.At 5:30. B.At 5:00. C.At 4:30. 2.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A fancy restaurant. B.A birthday celebration. C.A family reunion. 3.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with the puter? A.Have it repaired. B.Get a second-hand one. C.Buy a new one. 4.Why does the man e to the police station? A.To make an appointment. B.To express his thanks. C.To get his car back. 5.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Husband and wife. B.Patient and dentist. C.Student and teach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course will the man take? A.puter programming. B.Data progressing. C.Hardware managing. 7.Which schedule is suitable for the man? A.On Monday evenings. B.On Tuesday evenings. C.On Thursday evening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What do Swedish people plain about when they visit England in winter? A.The bad weather. B.The cold houses. C.The long night. 9.Which season does the man probably like best?. A.Winter. B.Spring. C.Summ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How did the woman get to know about the job? A.By listening to the morning news. B.By reading a newspaper ad. C.By calling an employment service. 11.Why was the woman interested in the job? A.To improve her French and Italian. B.To use her precious experiences. C.To work close to her family. 12.What was the woman supposed to do next? A.Send a written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重庆八中高2020级高三(上)第四次月考 文科综合测试 1.大汶口文化遗址已探明遗址区8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出数百座大小规模墓葬。在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手工业技术先进 B. 农耕文明初具规模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社会生产力极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数百座大小规模不等的墓葬”中只有“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反映出此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故选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技术水平先进,故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此时生产力还没有到极发达的地步。 2.下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匹绢)。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 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 B. 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 C. 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 D.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六朝至中晚唐江南地区户均赋税明显增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快速发展有关,这说明江南地区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故选B项;两宋之际,江南地区

成为经济重心,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得出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故C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主要承担区的结论,排除D项。 3.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为“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所谓名利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 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 B. 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儒学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D.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可“弃儒从商”,认为名利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是对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儒家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变化,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排除B项。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排除D项。 4.1895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最能说明 A. 欧美舆论宣传影响战争进程 B. 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 C. 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加剧 D. 西方媒体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方媒体评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认为“日本在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说明西方媒体试图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欧美舆论宣传与战争进程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和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排除C项。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普通民众来说,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民主思想在中国成为主流 B. 君主制不能应对社会转型 C. 共和政体顺应了世界潮流 D. 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 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 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3、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 A.遗嘱令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梭伦改革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中的依据是() A.身份高低 B. 财产多寡 C.权利多少 D. 债务多少 6、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7、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成为各国变法改革思想武器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A.奖励耕战 B.移风易俗 C.什伍连坐 D.强制分家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实行军功爵制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据此判断,商鞅的“商”姓来源应是:() A.以古国名为姓 B.以官职为姓 C.以技艺为姓 D.以封地为姓 11、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 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届青奥会于2014年8月16日~28日在南京举行。下图为“新栽树木遮阳网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段南京可能出现的天气及其影响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反气旋发展成台风 C.冷锋过境出现寒潮 D.持续的高温天气 2.在此季节,南京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图),其目的是 A.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5.世界著名企业“富士康”从2011年开始,逐步从我国沿海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并逐步推进“机器人代替人”计划,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内部交易成本 D .科技 下面是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单位:十万元)。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城市可能位于东亚或者欧洲西部 B .该城市西南方向可能为高级住宅区 C .该城市商业区全部呈带状分布 D .该城市商业区地价都高于其他功能区 7.功能分区图层中最适合布局电子装配工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湖陆风是因湖水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在滨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为一日的风(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 )L 是我国著名湖泊。据此完成8~9题。 8.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 体是 A .大气降水 B .下渗水 C .地表径流水 D .冰雪融水 9.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 ①湖水面积较大 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 ③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频繁 地价图层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英语10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英语10月月考试题2019届高考 年级十月月考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 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 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9.18. C. £9.15 1. How does the woman's daughter go to work every day? A. By bike. B. On foot. C. By subway. 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trip last Saturday? 3. Why did the man fail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 woman last night? A. The man had dialed a wrong number. B. The woman's mobile phone had been stolen. C. The woman hadn't brought her mobile phone with her. 4. Why is the woman’s apartment so clean? A. Because of her long leaving. B. Because of her living in the lab. C. Because of her roommate's cleaning. 5. What is the woman's problem? A. She feels headache. B. She feels much stressed. C. She feels very frightene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即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于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权 D.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下列对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表述准确的是:①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有着重要利益 ②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实力的扩充,对美英构成威胁③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④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限制日本扩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所以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能够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个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实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他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控制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6、1938年希特勒曾说:“……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兰,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德军进人“莱茵兰”,法国能够阻止的依据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7、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C.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 D.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 8、你认为下列评价中不恰当的是 A.国际联盟曾寄托了无数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 B.国际联盟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C.国际联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D.国际联盟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