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人的不忘初心
贵州农信70周年心得体会

贵州农信70周年心得体会贵州农信70周年心得体会贵州农信是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简称,今年是其成立70周年。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信工作者,我对贵州农信70年来的发展历程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贵州农信70周年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贵州农信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和服务农村的宗旨。
在这个过程中,贵州农信积极加强金融服务面向农村和农民的能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贵州农信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金融需求。
其次,贵州农信在70年来不断强化内部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
贵州农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和凝聚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同时,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提升农信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些努力不仅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有效提升了贵州农信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再次,贵州农信在70年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农信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优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助力农民致富。
此外,贵州农信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贵州农信还积极参与扶贫助学、环保公益等社会活动,关心社会福利,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贵州农信在70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政策,拓展了境内外合作与交流。
贵州农信积极拓展境内外的金融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外金融创新,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与此同时,贵州农信还积极参与国内外金融合作与交流,推动贵州农村金融的国际化进程。
这些努力不仅为贵州农信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了支撑,也为贵州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四十年农信记忆里的“变”与“不变”

四十年的农信岁月,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农信人的使命和担当却能代代传承。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来,农信人始终扎根乡村沃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诚换来万家欢笑。
四十年后,一代又一代农信人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服务三农”的使命,谱写新时代的壮丽诗篇。
我作为农信一名退休员工,幸运地见证了农信四十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珍贵回忆。
工作环境在变服务“三农”初心不变1961年8月,我在山东德州平原县三唐公社信用社任会计。
从那时起,我与农信结下不解之缘。
改革开放前,三唐公社信用社办公条件比较简陋,不像现在有营业大厅、取款机,当时的营业室是两间小土房子,木制的办公桌坑坑洼洼,款箱是木头箱子外加一把锁,连电话、自行车都没有,下乡做业务全靠两条腿和一个挎包,包里装着算盘、单据,走到哪里随时可以办理业务,“挎包银行”便是那时候兴起来的。
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我们就经常在村里吃住,为了获得村民的支持,我身兼炊事员、通讯员、电话员、统计员数职。
村民有什么事,招呼一声,我就去帮忙,时间一长,感情就处出来了。
那时通讯落后,公社只要召开会议,我都是跑着到各村送信,有很多需要上报统计的数字,我就负责把各村的生产进度统计好,一日三餐我还负责给大家做饭。
工作的确很多也很累,但心里却很快乐,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改革开放后,农信社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土房到瓦房再到楼房,有了职工餐厅、宿舍,相继开通了电话、亮起了电灯,交通工具也从两条腿变成了自行车、摩托车。
虽然环境好了,但我们对村民的感情没有变,服务“三农”的本质没有变。
业务功能在变“挎包精神”本质不变当时的业务,主要还是储蓄和贷款,储蓄主要靠自己去村里挨家挨户的走访。
1965年9月,省委“四清”工作队(清思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驻村,大村10多人,小村3、4人,有省市机关的、部队的、县乡的,也有村里的积极分子,他们在这工作近1年的时间。
这期间,我主动和他们联系,他们带来的粮票和钱暂时用不着的,不管10块8块、5毛6毛的,我都建议他们存到信用社,什么时候用,我就随时给他们送去,这一做法很受工作队的欢迎,吸收了不少存款。
立足农信、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立足农信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撑起一片蓝天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农信、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在宝丰联社这艘大船里,大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并同信合结下了不解之缘。
面对党和国家负于的殷殷厚望,面对九亿农民兄弟给予的深深信任,我们农信人一定会不辱使命与时俱进,为“城乡一体化”“共建和谐社会”的历史篇章再谱新歌!我们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城乡经济的金融纽带。
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和使命。
当前,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能否做好支农服务工作与农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最具金融潜力的阵地在农村,对象是农民,范围是农业。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大农村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信用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壮大的土壤。
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经济发展了,特别是农村经济能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势头,农村信用社才能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势头。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立身之本、强身之道。
我们宝丰农村信用社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契机,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联保贷款,在确保农户生产生活贷款需求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代农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等对贷款的需求,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和担保机制,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发挥农村金融对“三农”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支持作用。
当然,也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禁违规发放贷款,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确保不误农时、农事,切实发挥好农村金融的经济杠杆功能,把农村产业促大增强,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栉风沐雨四十载不忘初心砥砺行

本刊特稿2019年6月20日,江苏农行复建四十年周年。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作为经历徐州农行复建发展的一名老同志,深刻经历农业银行复建以来曲折、坚毅的发展道路,这其中有深刻的教训、丰富的经验,更有着辉煌的成就。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农业银行面对新使命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全面提升科技化服务水平,走在新时代银行业发展的潮头,农业银行正不断谱写新的赞歌。
40年沧桑巨变,40年砥砺前行,40年开拓进取,40年成就非凡。
自1979年恢复建制以来,农行徐州分行牢牢扎根淮海大地,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和天职,认真贯彻上级行和地方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深深融入并服务好徐州地区的主流经济、主流产业、主流客户,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地区转型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从两项存款破亿到破百亿再到当前的即将破千亿,徐州农行紧随改革开放进程大踏步发展向前,成为徐州银行业存、贷款规模领先的大行。
一、坚持快节奏和高质量,“贷”动实体经济发展我是1980年刚刚复建时加入农行工作的,那时我被分配到徐州农行企业信贷科担任办事员,在1979年之前,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仅仅只有农贷,复建后为了增强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能力,老一辈农行人创新思路,不断扩充信贷产品线,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锻炼和培养信贷队伍,从“小包干”到“大包干”,再到“实贷实存”,从“储蓄承包制”、“经营目标责任制”到“三包一挂”,按照总分行统一部署,徐州农行主动适应改革新要求,时刻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运作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日新月异,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改革开发以来,徐州从老工业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成长转型为制造业转型城市、新经济体崛起城市,在每一次转型中徐州农行都主动顺应、主动作为,是重要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农信社表态发言稿范文

农信社表态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农信社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您们对农信社的支持和关心,正是因为您们的关注与支持,我们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为一家以农业和农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农信社秉持着“为农、为村、为农民工”的宗旨,始终坚持“富民、强农、惠农”的办社理念。
我们不忘初心,以公正透明、服务便利为
宗旨,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农业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协助。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农信社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们注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我们农信社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克服困难,实现减贫目标。
我们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产业扶持和就业培训等活动,助力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生活。
未来,农信社将继续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金融潜力,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让农业农村始终成为我们充满希望的美丽景象!
谢谢大家!。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农信演讲稿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农信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农信系统的工作者,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团队的思考和实践。
新时代,是我们伟大祖国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领军企业,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
我们要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农信系统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三农”服务宗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乡村发展和农民致富。
我们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我们要勇于创新,改革进取。
在新时代里,金融服务业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变化。
我们农信系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银行,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我们还积极探索新兴金融业态,比如农村电商、移动支付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要坚守初心,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金融机构,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责任。
我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诚信经营,注重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
我们农信系统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
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以热情干工作,以责任固初心

以热情干工作,以责任固初心最近很多同事都离职了,老是有人问我,你准备跳槽吗?我总是开着玩笑回答,我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
如果再有人问我,我一定要认真回答,农商行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我最初的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要坚持下去,初心便是我们最初的信念。
初心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青春飞扬。
当我第一次踏入四川农信的大门,我就怀揣着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做一名合格的农信人的信念,这就是我的初心,让我在这条路上努力前行。
有了这个信念,我看着熟练办理业务的前辈会心生钦佩而去努力练习,虚心请教,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有了这个信念,就不想被规则出局而学会在制度里自律,学习安全经验,谨记事故教训,持久成习,养成严格落实制度的好习惯;有了这个信念,就会对竞争对服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银行业你追我赶的形势下,以“数钱要专心、对人要耐心,工作要细心”来期许自己,想客户之想,排客户所忧,做高效、优质的服务。
慢慢地,成长代替了我的胆怯,奋进代替了我的沮丧,我在为三农服务中青春飞扬。
有责任才能不忘初心、有担当才能勇往前进。
我们每天晨会都会呐喊“责任先于能力”,其实我们呐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作为员工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态度,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做事准则。
一个人的智商高低、经验多寡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勤能补拙,实干能出经验,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再强大的能力都会成为空谈,责任在先、能力在后,能力必须要有责任来承载。
任何一个职业都意味着责任,农商行的工作更是由纷繁复杂的细节构成,只有树立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才会有更加端正的态度,从细节做起,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专注,更准确,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才会更加沉静、坚忍,全力以赴地投身到我们的事业中去,才能成为我们最初所期望的更优秀的自己。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看清人生与自身。
3月8日,在参加办事处组织的妇女工作座谈会中,有参加工作几十年的农信前辈,有如我一般工作年限不长但满怀青春热血的,有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家侃侃而谈,归结起来都在说农商行与自己的缘分,都在谈感恩。
银行业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文章

银行业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文章每次一提起祖国,一首沁入人心的旋律时常不由自主回响在我的耳畔:“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祖国就像母亲一样,说起来就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无比的自豪。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4年前,我加入到了农信这个大家庭,一个算盘、一支笔、一沓点钞券,成了常伴我身边的工作工具,每天的营业室里都是手点钞票的沙沙声,算盘清脆的拨动声。
老同事们教导我说,要相信这小小的三尺柜台,一样有大责任、大天地、大事业,在这里我学到了业务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懂得了收获的快乐。
11年前,我走上了支行副行长的岗位,成长为一名中层干部。
从从前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到现在的要主动担当作为,为支行行长分忧解难,自己在工作的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而这期间,我也见证了我们农信的成长,营业环境更加温馨、办公设备更加智能、员工素质逐年提高、资产规模越发壮大,工资待遇逐渐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7年前,我走上了支行行长的岗位,真正成为农信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我的影响带动下,支行员工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树立蓬勃朝气,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各项业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巾幅文明岗"、“案防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奖牌多的墙上都挂不下来。
员工们在我的带领下,工作认真、脚踏实地,以满腔的热情为农信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将"农信梦"、"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我们钟爱的事业无怨无悔的奋斗着。
今天,我们的山西农信还在不断的壮大成长,业务产品不断创新,电了银行日新月异,智慧柜员机更加便捷我为这样的单位而自豪。
因为我见证了山西农信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见证了山西农信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在扶持农民生产、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见证了山西农信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当好振兴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奋力谱写新时代抚松农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信人的不忘初心
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活动上,十次提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不忘初心告诫我们要牢记最初理想,在正确道路上继续前进。
扎根在三农的土地上,一代代农信人历经沧桑、岁月变迁,始终坚守着农村的土地,坚守着最初的梦想,坚守着无垠的孤独。
在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浮躁充斥着整个社会,农村这块最后的净土也难以幸免,当代农信人只有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本真,不忘初心,才有继续前进的方向,才有奋然前行的动力。
不忘初心就是要铭记农信历史。
“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农村信用社具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走过了一甲子的春秋,六十余年的坎坷曲折、跌宕起伏,六十余年的变革发展、奋斗前行,六十余年的生死磨难、浴火重生,一路走来,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今天,认识农信过去,学习农信历史,极具现实意义,能够引导当代农信人坚守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学识,耐住孤苦,忍住寂寞,扎实服务农民、农村、农业,沉淀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静心提升自己的境界与品位,潜心汲取农信历史中恒久不变的精华,做一个平心静气的农信人。
不忘初心就是要回归三农本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信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三农“活水”的涤荡。
六十年前,我们扎根于最遥远的深山,六十年后,我们仍然服务于最偏远的农村,走过风风雨雨,历经坎坷曲折,助农富农惠农的基础不变,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本质不改。
在今后,农村信用社依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依然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县域经济,服务于县域小微企业。
回首一甲子的历程,我们更应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本质,切实服务于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做一个为民服务的农信人。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守做人底线。
农信历史中积淀下来的“铁账、铁款、铁算盘”三铁精神,是当代农信人应该秉承的合规文化。
农村信用社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的金融机构,“服务于农民”决定了我们的客户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农信人要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不为客户的一些言行去斤斤计较,不为农民的一些行为去触犯制度;“金融机构”决定了农信社的工作是一个高危工种,时刻都会接触到金钱、利益,一不小心就容易犯错误,这就要求农信人要管住自己的手,不为任何诱惑所动,不为一切利益所扰,在独处的时候思考慎独无咎,在心动的时候多想问心无愧,牢记工作初心,坚守做人底线,做一个风清气正的农信人。
不忘初心就是要反省自身历程。
“吾日三省吾身。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过程。
农信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实现健康、快速的成长,就需要多反省自己
的过去,多思考自身的经历,从走过的路上找寻留下的脚印,在经过的河流品位余下的波纹,不断升华自我,锤炼自我,只有经常性的反省和思考,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倍加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眼下的生活,更好的活在当下,更好的享受生活,做一个感恩时代的农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