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注意事项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完整版)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01柱配筋注意事项:7.特别注意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表中数值要增加0.1;8.柱子纵向钢筋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如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9.柱子纵向钢筋总配筋量超过规范要求,如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10.忽略部分规范中的规定,如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02梁配筋注意事项:1.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标错,如WKL标成KL;2.跨数标错,有一边悬挑的标A,有两边悬挑的标B;3.局部跨梁截面和其他截面不同,梁原位标注漏注;4.箍筋:《抗规》6.3.3第3条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6.3.3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配筋率2.05%,箍筋直径最小10mm;5.通长筋与支座负筋对应不上6.梁端铰接设计时,其上部纵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值的1/4L5(1)端部按铰接设计,上部纵筋2根14=308,5根18=1272,308/1272<1/47.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2根18=509,7根20=2199,509/2199<1/4 8.梁端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不足端部按铰接计算,梁混凝土等级为C25,其需要的最小锚固长度:0.35×40×18=252>200底筋锚固长度12d=12×18=216>2009.纵向钢筋一排放不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第3条,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5×22+4×22×1.5+8×2+25×2=308>300,一排放不下。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文中略词说明: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图集答疑:《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08G101-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砼教材:《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三校合编,20121梁配筋要配什么?1.1受力筋:梁端支座负筋,跨中下部纵筋,全长布置的抗剪箍筋(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要求),抗扭筋(在梁受扭时,一般出现在何种受力位置?主次梁交接处,次梁若为刚接,梁端的负弯矩会对主梁产生扭矩。

另外没有次梁而板较厚的边梁,也会有一定的扭矩。

对于协调扭转?而扭矩较大的梁可按砼规?建议的考虑内力重分布处理,即将次梁或楼板设铰处理,采取放的方式来减少主梁承受的扭矩。

而对于非协调扭转的构件,比如雨棚梁,不能采用放的方式,只能硬抗。

),吊筋?,上部通长筋,附加横向钢筋。

受力筋为承受对应的力所设。

1.2非受力筋:架立筋,腰筋(一般不注写,列于总说明中),拉筋(?)。

2通长筋2.1何为通长筋:通长筋,也称贯通筋,就是考虑到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而“通长”布置的受力筋。

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

2.2何时设置通长筋:通长筋是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的要求(高规,6.3.3),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和次梁,除计算需要配置的上部纵筋外,没有通长设置的,面筋一般不拉通。

如果次梁的跨度较大(大于6m),一般也将上部纵筋的角筋拉通。

但这样也会带来梁两端钢筋配置的协调性问题,配筋难度又增加了。

2.3设置通长筋的目的:设置通长筋主要是考虑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通长”设置能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

2.4通长筋的根数、直径和总面积: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一、二级应同时满足钢筋直径14和1/4面积的要求,三、四级只需满足直径12要求,见高规6.3.3),因此支座纵筋包含有通长筋,可采用“角部大直径拉通+中部小直径”的支座配筋方案。

(完整版)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完整版)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01柱配筋注意事项:7.特别注意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表中数值要增加0.1;8.柱子纵向钢筋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如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9.柱子纵向钢筋总配筋量超过规范要求,如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10.忽略部分规范中的规定,如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02梁配筋注意事项:1.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标错,如WKL标成KL;2.跨数标错,有一边悬挑的标A,有两边悬挑的标B;3.局部跨梁截面和其他截面不同,梁原位标注漏注;4.箍筋:《抗规》6.3.3第3条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6.3.3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配筋率2.05%,箍筋直径最小10mm;5.通长筋与支座负筋对应不上6.梁端铰接设计时,其上部纵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值的1/4L5(1)端部按铰接设计,上部纵筋2根14=308,5根18=1272,308/1272<1/47.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2根18=509,7根20=2199,509/2199<1/4 8.梁端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不足端部按铰接计算,梁混凝土等级为C25,其需要的最小锚固长度:0.35×40×18=252>200底筋锚固长度12d=12×18=216>2009.纵向钢筋一排放不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第3条,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5×22+4×22×1.5+8×2+25×2=308>300,一排放不下。

框架梁配筋有什么注意

框架梁配筋有什么注意

框架梁配筋有什么注意在进行框架梁配筋时,一些注意事项是:1. 遵循相关标准:在进行框架梁配筋时,必须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等,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分析荷载:在进行框架梁配筋时,必须准确分析和计算荷载。

荷载包括常规荷载、活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通过合理的荷载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配筋量和布局。

3. 梁的尺寸确定:在进行梁配筋时,需要根据荷载、跨距和支承条件等因素确定梁的尺寸。

尺寸确定后,才能进行配筋设计。

4. 准确计算受力状态:在进行框架梁配筋时,需要准确计算梁的受力状态,包括正弯矩、剪切力、弯矩等。

根据不同的受力状态,可以进行相应的配筋设计。

5. 注意截面性能:在进行梁配筋时,必须考虑梁的截面性能,包括截面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抗扭能力等。

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可以提高梁的截面性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6. 考虑钢筋的可施工性: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钢筋的施工性。

钢筋的布置和连接应符合施工要求,并且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和安装。

7. 合理选择钢筋材料:在进行梁配筋时,需要合理选择钢筋材料。

钢筋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承载能力。

8. 注意钢筋的保护层要求:在进行梁配筋时,需要注意钢筋的保护层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需要有一定的保护层,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损坏。

9. 注意施工缝和连接部位:在进行梁配筋时,需要特别注意施工缝和连接部位的配筋。

这些部位的配筋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进行。

10. 进行配筋构造布置:在进行梁配筋时,需要进行配筋构造的布置。

通过合理的配筋布置,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总之,在进行框架梁配筋时,需要综合考虑荷载、尺寸、受力状态、截面性能、施工性和材料选择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进行配筋设计,保证配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
目录
0 1 如何画
0 2 画好梁配筋的注意事项
01
如何画
1. 熟悉相关规范、图集;
3.明确抗震等级、开始制 图
2.了解项目统一措施、及 甲方要求
4.梁绘制技巧
01 熟悉相关图集、规范
16G101-1图集 混规(P115-122) 抗规(P60-61) 高规(P62-65、P91-95)
b.根据模型,用PKPM或盈建科等建模软件直接导出梁施工图,修改图层
具体操作步骤可以请教周边画梁图比较有经验的同事指导
c.自己一根梁一根画(效率最低)
若是第一次画梁配筋,且时间非常多的情况下,建议用此种方法
04 梁绘制技巧
应用板王或一些小插件(如平法拉移随心)、提高绘图效率
\\cqjzfz4\CQ结构专业\08-专业软件\其他\施工图后处理相关软件\CAD插件(各位继续补充)
8.《混规》9.2.11:附加箍筋和吊筋,吊筋一定要复核。(如果模型生成的箍筋直径比实际配置的箍筋直径大)
02 注意事项
《16G101-1图集》: 1.顶层边跨梁柱锚固节点-67页。 2.KL,WKL纵向钢筋构造-84页。 3.降标高处梁纵筋构造-87页。 4.折梁纵向钢筋构造-91页。 5.挑梁端部钢筋构造-92页
05
受扭纵筋间距不应大 于200mm及梁截面短 边长度;受扭钢筋计 算梁高度应按实际高 度,不应按腹板高度
03 易犯错项
06
剪力墙结构 中较短半框 梁编为框梁 和悬挑梁的 区别(建议 编为框梁)
03 易犯错项
07
抗震设计,计入受 压钢筋的梁端混凝 土受压区高度与有 效高度的比值,一 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
02
长短跨连续梁 位置在短跨位 置如果在支座 位置没有两边 分别原位标, 或者短跨梁底 筋较小,容易 造成梁下部钢 筋与支座钢筋 比值不满足规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根据项目不同,制图 标准也有区别,绘制 之前要先和专负确认 该项目次梁是否用架 立筋,底筋是否全部 伸入支座等等;以及 使用钢筋等级、梁保 护层厚度等是否和模 型相符
02 注意事项
a.检查梁截面是否和模型相符、编 号及跨数是否有误
b.梁箍筋及纵筋是否满足计算值, 集中标注的通长筋是否和原位标注 的钢筋一致,若不同,建议调整为 一样
02 了解项目统一措施、及甲方要求
每个项目都有《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操作指导书(2.制图)》,画梁图前应认真 阅读统一事项;因开发商对含钢量控制不一,对构件设计要求也会有不同区别
03 明确抗震等级、开始制图(导出计算书且归并计算书)
a.用老虎后处理生成梁图,修改图层,再对梁编号,跨数,配筋
\\Jzfz20\专业空间\成都三公司\结构设计部\00 培训版块\新员工培训版块\03 梁配筋绘制\老虎板王、老虎后处 理操作指南
梁配筋
目录
0 1 如何画
0 2 画好梁配筋的注意事项
01
如何画
1. 熟悉相关规范、图集;
3.明确抗震等级、开始制 图
2.了解项目统一措施、及 甲方要求
4.梁绘制技巧
01 熟悉相关图集、规范
16G101-1图集 混规(P115-122) 抗规(P60-61) 高规(P62-65、P91-95)
b.根据模型,用PKPM或盈建科等建模软件直接导出梁施工图,修改图层
具体操作步骤可以请教周边画梁图比较有经验的同事指导
c.自己一根梁一根画(效率最低)
若是第一次画梁配筋,且时间非常多的情况下,建议用此种方法
04 梁绘制技巧
应用板王或一些小插件(如平法拉移随心)、提高绘图效率
\\Jzfz20\专业空间\成都三公司\结构设计部\00 培训版块\新员工培训版块\03 梁配筋绘制\梁配 筋小插件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二.梁配筋平面图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号、次梁定位、节点编号以外,其他的图层线都应与平面布置图一致。

2. 梁配筋放大原则:超静定次数越多,放大系数越小;超静定次数越少,放大系数越大。

这样,悬挑梁和单跨梁、框支梁应适当放大,大跨度梁可适当放大。

其它梁配筋可以少放大甚至不放大。

楼梯间的梯梁梯柱布置与平面输入可能有不符,楼梯边梁应考虑这些原因,适当放大。

另,注意三跑四跑楼梯,荷载不要漏3. 梁配筋尽量配一排;配筋大可考虑配两排;尽量避免在简单的梁里出现三排钢筋-----因外排钢筋更有效。

另可以定个这样的原则,梁高470以内不允许出现三排钢筋的配法。

4. 拉通筋尽量可以用小的钢筋-----应用在住宅等小跨度梁里。

多直径搭配直径差距不宜超过两级。

如果在公建、商铺等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梁中,尽量用大钢筋拉通,以减少根数,达到第3条的要求。

5. 第4条拉通筋用小的时候,局部可考虑2ф16+2ф20、2ф16+4ф20这样的配法,以满足配筋要求以及第3条要求;梁端支座如果宽度240,尽量用16及以下的支座筋,满足锚固平直段0.4LaE的要求。

(LaE看《高规》6.5.5)6. 局部薄弱部位和屋面可考虑3根面筋拉通,或者局部加强。

7. 梁底筋有条件的尽量用3根,比如原来配2ф16,可考虑配成3ф14。

小梁可配成2ф14。

框架梁建议梁底不少于3ф148. 顺梁方向支座(墙、柱)宽度为240时,梁纵筋单排尽量不超过3根。

支座宽度大于梁宽不受此限制。

9. 隔墙下小梁和简支次梁,其架立筋和支座筋可用2Ф12。

局部梁支座或与剪力墙搭牢的小梁计算负筋较大,实际配筋减小时,应注意本梁的调幅以及相关搁置梁抗扭、抗弯的受力变化。

10. 注意双节点柱的计算,以及两个方向梁计算与配筋的变化,可考虑实际受弯情况和约束可能人为调整。

11. 要注意:标准层的梁高,到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特别是下面与商铺交接的部位)是否有必要和标准层一样,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变截面和过小截面。

桥梁配筋计算

桥梁配筋计算

桥梁配筋计算引言在桥梁工程中,配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承载能力。

桥梁配筋计算是确定桥梁梁、柱及桥面板等构件所需的钢筋数量和位置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桥梁配筋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桥梁配筋计算的基本原理桥梁配筋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桥梁的几何形状、承载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桥梁中各构件钢筋的截面积和间距,以满足桥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首先,需要根据桥梁的荷载要求和结构形式确定桥墩、桥梁梁和桥面板等构件的几何尺寸。

然后,根据桥梁材料(一般为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和设计标准,确定构件所需的钢筋数量和截面积。

最后,根据钢筋的截面积和间距要求,进行合理、经济的布置,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承载能力。

二、桥梁配筋计算的方法1. 桥墩的配筋计算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承载构件,其配筋计算通常可以采用等强度筋算法。

具体步骤如下:a. 根据桥墩的几何形状和承载要求,计算桥墩的截面尺寸;b. 根据设计标准和混凝土的强度特性,确定桥墩所需的钢筋截面积;c. 根据等强度筋算法,计算桥墩的钢筋布置;d. 根据规范的要求,检查桥墩的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配筋是否满足要求。

2. 桥梁梁的配筋计算桥梁梁的配筋计算通常可以采用梁的弹性理论和极限弯矩算法。

具体步骤如下:a. 根据桥梁的几何形状和荷载要求,计算梁的截面尺寸;b. 根据设计标准和混凝土的强度特性,确定梁所需的钢筋截面积;c. 根据弹性理论和极限弯矩算法,计算梁的钢筋布置;d. 根据规范的要求,检查梁的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配筋是否满足要求。

3. 桥面板的配筋计算桥面板是桥梁的行车道面,其配筋计算通常可以采用板的弹性理论和极限设计法。

具体步骤如下:a. 根据桥面板的几何形状和承载要求,计算板的截面尺寸;b. 根据设计标准和混凝土的强度特性,确定板所需的钢筋截面积;c. 根据弹性理论和极限设计法,计算板的钢筋布置;d. 根据规范的要求,检查板的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配筋是否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配筋中易错问题总结
1.梁截面是否和模型中一致(注意变截面位置)。

2. 梁配筋是否满足计算结果。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9.2.1.3条
4.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9.2.6条
5.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9.2.13条
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当XL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也需满足此条)。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3.3条(强条)
7.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3.4条
8.梁柱偏心超过1/4 时,考虑水平加腋。

(一般多层高层均控制)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6.1.7条
9.悬挑梁顶筋是否放大,顶钢筋一定要通长布置。

10.梁四肢箍的时候纵向钢筋根数是否大于等于四根。

11.次梁端部与梁或墙垂直搭接时,注意钢筋直锚长度是否满足。

16G101-1 89页
12.一般次梁底比主梁底要高,当次梁底低于主梁底的时候,需做吊柱或有其它措施。

13.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satwe 参数设置中的是否一致。

14.剪力墙结构中,梁与墙顺接时,计算梁每排放置钢筋的根数应考虑墙端暗柱钢筋的影响,尽量使间距富裕一些。

15.偏拉梁(PL),不可采用绑扎搭接,需在图中注明PL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