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截面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2016新编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弯实验(报告和教材修改)

2016新编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弯实验(报告和教材修改)

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报告)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试 验 指 导 书一、试验的目的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破坏的全过程,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3.掌握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试验内容:1.了解试验方案的确定(由教师讲解)。

2.了解试验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由教师讲解)。

3.了解试验梁的加载装置及其性能(由教师讲解)。

4.试验梁上安装测量仪表。

5.在加载试验过程中测读量测数据。

观察试验梁外部的开裂,裂缝发展和变形情况。

6.整理试验数据,写出试验报告。

三、试验梁:1.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①号筋要留三根长500mm 的钢筋,用作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的试件。

3.在浇筑混凝土时,同时要浇筑三个150×150×150mm 的立方体试块。

作为梁试验时,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1-12-2四、试验梁的加载及仪表布置:五、试验量测数据内容:1.各级荷载下支座沉陷与跨中的挠度。

2.各级荷载下主筋跨中的拉应变及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压应变。

3.各级荷载下梁跨中上边纤维,中间纤维,受拉筋处纤维的混凝土应变。

4.记录、观察梁的开裂荷载和开裂后在各级荷载下裂缝的发展情况(包括裂缝的W max )。

六、试验仪器及设备 1.YE2583A 程控静态应变仪 3.百分表或电子百分表5.手动液压泵全套设备7.工字钢分配梁(自重0.07kN/根) 2.千分表(备用)4.手持式引伸仪(标距10cm )6.千斤顶(P max =320kN ,自重0.01kN/只) 8.裂缝观察镜和裂缝宽度量测卡七、试验要求(一)参加部分试验准备工作: 1.试件的制作。

2.试件两侧表面刷白并用墨线弹画40×100mm 的方格线(以便观测裂缝)。

3.试件安装及仪表、设备的调试。

混凝土正截面受弯试验报告

混凝土正截面受弯试验报告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设备: (1)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1)3.1实验简图 (1)3.2少筋破坏: (2)3.3超筋破坏: (3)3.4适筋破坏: (4)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1、试件特征1)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14.3N/mm2,=1.43N/mm2,=3.0×104N/mm2,f tk=2.01N/mm2),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300N/mm2,=2.0×105N/mm2),箍筋与架立筋强度等级HPB235级(=210N/mm2,=2.1×105N/mm2)。

2)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试件尺寸及配筋如下图所示。

3)少筋、适筋、超筋的箍筋分别为φ8@200、φ10@200、φ10@10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钢筋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实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2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20T荷载传感器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X-Y函数记录仪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3.1实验简图少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13.3kN=16.8kN适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15.3kN=91.7kN =99.6kN超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35.5kN=224.9kN 3.2少筋破坏:(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理论计算:=440-30=410mm =0.0033=0.0033×3.00×=99.00N/mm x===4.348mm =x(-0.5x)=1.0×14.3×250×4.348×(410-0.5×4.348)=6.339kN·m开裂荷载:F cr ===5.283kNx===13.17mm =x(-0.5x)=1.0×14.3×250×13.17×(410-0.5×13.17)=18.99kN·m屈服荷载:F u ===15.83kN破坏荷载:F 破=1.5F u =1.5×15.83=23.75kN混凝土自重:F 自==6.188kN模拟实验的数据为开裂荷载为:F cr =13.3kN破坏荷载:F 破=16.8kN本次实验数据对比,误差存在,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3.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和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

二、实验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施加弯矩和观察其变形情况,来探讨受弯梁的抗弯性能。

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弯曲时内力的分布,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情况等因素。

梁的抗弯性能可以通过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对梁进行试验来直接测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
1.标准试验机。

2.测量仪器和设备。

材料:
1.钢筋混凝土梁。

2.配重器。

四、实验步骤
1.将钢筋混凝土梁垂直放置在试验机上,并安装好测量仪器和设备。

2.通过试验机施加一个单调增加的弯矩,每次增加的力矩值不超过梁的承载能力的70%。

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弯矩和梁的变形。

3.进行试验后,获取试验数据,包括弯矩和位移等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五、注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梁破裂或其他安全事故。

2.试验结果的精度取决于试验的准确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非常小心和专业。

3.在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维护。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理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手动液压千斤顶
3.荷载传感器
4.比尺
5.百分表
3.实验加载示意图
4.实验结果
(1)绘制f M --曲线图,描述该曲线的特征。

M /M p a
f / mm
(2)绘制w M --曲线图。

-1012345678 B
M /M p a
w/mm
(3)绘制梁破坏形态图,判定梁的破坏类型。

适筋梁破坏
(4)描述梁正截面破坏过程及其特征,确定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

随着荷载增加,梁中部纯弯段薄弱截面的裂缝进一步向上发展,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减少,混凝土的压应力和压应变迅速增加,当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混凝土被压碎,梁破坏。

开裂荷载4.97KN,破坏荷载18.02KN 。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作为混凝土结构试验的常见实验,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

在分析结构完整性和牢固程度的同时,它还可以检验梁形状尺寸及混凝土强度
等参数,为设计者提供可靠依据,使其能够按图纸编制产品,以满足质量要求,提高实践
效率。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主要包括构件及样品制备、试验和实验计算等过程。

具体
步骤如下:
首先,制备实验构件和样品: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使用规范的混凝土及钢
筋材料,制作出规定的实验构件,并将其保养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其次,对实验构件
进行破坏性试验:按照规定,采用三轴压力机对实验构件进行内力试验,试验中可以测量
受力构件的压力、变形等指标,最终测得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承载力及耗能和力学特性。

之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实验计算:根据实验测试结果,计算并分析梁的受力特性、变
形特性等参数,以及计算梁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将测试到的变形量转换为破坏能力参数,最终计算出梁的有效受力高度,以及抗惯性和弹性基本参数。

最后,实验数据归档:梁正截面实验成功完成后,把所有测试记录归档存储,以备之
后作为比较分析,实验构件留作样本,以备之后在相关结构中借用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是一项建筑技术实践中的必要试验,贯穿着构建
过程的各个环节,它既能够检测梁的结构完整性和构件的受力状况,又能够检验出混凝土
强度及梁形状和尺寸参数,有助于结构的设计和实践制作,保证其达到规范要求,所以它
在日常工作中受到广大专业人士的重视与认可。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总9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总9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总9页)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可以说是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强度面板上的破坏机制和性能参数的过程。

它是一种常用的物理试验方法,为结构设计、结构检测和施工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近年来,结合新型材料和新工艺的混凝土结构,人们对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高。

本次试验的样品采用了普通GB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构件,尺寸为400mm×400mm×50mm,其厚度尺寸均匀一致。

所采用的钢筋类型为HRB400,线径8mm,间距200mm,全长4米,总支距200mm,总合量钢筋重量120kg,配置标准符合GB/T1499-2007《普通热轧钢筋》。

混凝土的运输现场浇筑,其种类按照GB/T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C35混凝土,1∶2.0∶2.7的水泥石膏砂浆,兌水率0.45,并承受击打松动结块20次以保证其质量。

在进行试验前,在试验样品表面贴上纸标签,并对试验样品进行庇护性处理。

庇护性处理包括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外观正常,视觉检查表面弥散分布,以确保混凝土结构无明显裂缝,并进行手摸和打磨,以使其表面平整无凹槽。

试验期间,在两个载荷轴的上端安装了试验记录仪和计算机,两端分别安装准备的上、下模具,并安装了支座和载荷轴。

开始试验前,首先将上、下模具定位,确保其位置准确,然后将轴索连接到支架上,并安全紧固,试验开始前,对试验样品进行拉力测试,确定其抗拉强度,得知该梁的荷载性能为172MPa。

随着荷重的增加,梁段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在位移控制器的控制下,试验样品的位移增加逐渐变缓,最终出现的变形方向和程度也不同,由此可以提取出试件的破坏拉力和破坏位移等力学参数。

试验结果显示,样品最终破坏屈服拉力总和达到了6853N,简支梁位移量最大为7.70mm。

经过试验,可以得出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的力学性能参数,全面而准确的反映了梁的破坏机制,也为结构设计、构造检测和施工操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记录结果表应变与挠度记录表测点荷载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με挠度mm荷载级数荷载值1 2 1 2 3 4 1 2 3 4 5 KN με预载0 -1 1 0 1 0 0 0.0030000.003 4 13 13 21 6 -3 -12 0.0030.1770.007-0.230.017 8 41 41 64 19 -8 -32 -0.060.3630.007-0.06012 98 83 141 46 -10 -59 -0.1530.5570.0070.10.017标准加载14 129 107 190 65 -9 -72 -0.1970.680.0070.20.013 16 162 130 224 89 -5 -83 -0.2370.80.0070.310.023 18 195 156 289 116 -3 -98 -0.2530.920.0070.4270.023 20 232 183 351 144 2 -112 -0.273 1.040.0130.5270.023 22 270 214 417 179 9 -127 -0.283 1.1630.0130.7670.017 24 311 245 497 224 19 -147 -0.31 1.30.090.7870.02 26 349 275 570 263 30 -155 -0.333 1.4370.2170.9730.023 28 386 305 643 300 37 -169 -0.36 1.5570.34 1.0270.017 32 450 368 769 361 51 -198 -0.38 1.820.583 1.270.017 34 487 401 838 395 56 -215 -0.37 1.940.727 1.407-0.007破坏加载38 552 475 964 459 68 -245 -0.38 2.217 1.043 1.68-0.013 42 618 540 1078 524 80 -275 -0.383 2.547 1.327 1.937-0.01 46 685 584 1208 610 96 -306 -0.38 2.783 1.637 2.237-0.007 50 750 655 1386 687 115 -335 -0.38 3.393 1.943 2.543-0.007 54 817 714 1510 776 139 -367 -0.38 3.403 2.273 2.88058 886 783 1645 853 153 -405 -0.38 4.2 2.74 3.413-0.00362 949 864 1781 928 164 -439 -0.39 4.757 3.42 3.973-0.003 66 1011 914 1895 991 172 -475 -0.3979.373 3.913 4.503-0.00370 1180 2487 2113 1133 273 -500 -0.4037.057 4.51 5.230.003二、实验现象描述及裂缝分布图如图,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梁逐渐出现裂缝并变大,且裂缝成斜向分布。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梁的试验设计,掌握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2、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承载力、刚度及抗裂度的实验测定,进一步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的一般过程。

3、进一步熟悉结构实验的常用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加深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认识。

二、试件1、试件:试件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图1所示。

三、仪器设备1、加载设备:YJ-ⅢD型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2、应变仪3、应变计4、百分表5、裂缝测试仪6、荷载传感器四、实验方案设计根据上述试验梁,完成实验设计(加载设计和观测设计)。

主要确定实验加载装置、加载制度;进行测点布置和仪器选择。

1、加载系统设计:绘制加载装置图2、加载程序根据开裂荷载、标准荷载和破坏荷载进行加载制度设计,采用分级加载,在标志荷载时细分2-4级,并给出加载程序表。

(1)开裂荷载确定为准确测定开裂荷载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第一条裂缝的出现。

在此之前应把荷载级取为标准荷载的5%。

(2)破坏荷载确定当试件进行到破坏时,注意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并确定其破坏荷载值。

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经达到破坏,并以此时的荷载作为试件的破坏荷载值。

●正截面强度破坏:①受压混凝土破坏②纵向受拉钢筋被拉断③纵向受拉钢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构件挠度达到跨度的1/50;或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毫米。

●斜截面强度破坏①受压区混凝土剪压或斜拉破坏②箍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斜裂缝宽度达到1.5毫米;③混凝土斜压破坏。

●受力筋在端部滑脱或其它锚固破坏。

1、观测设计(1)观测项目;(2)测点布置:绘制测点布置图;(3)、采用仪器及测试系统图:五、实验步骤编制六、实验报告1、实验现象描述及裂缝分布图。

2、绘制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

3、实验值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服荷载 323.20/2.8
极限弯矩
[556 ]
极限荷载 477.22/2.8
(单位:kN·m)
计算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值
开裂弯矩
2.19
46.76
屈服弯矩
323.20
381.64
极限弯矩
477.75
392.84
(单位:kN)
计算值
实验值
开裂荷载
0.78
16.7
屈服荷载
115.30
136.3
极限荷载
170.4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土木工程专业11级2班
姓名陈静洁学号201110534213
二零一三年十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一、实验目的2
二、实验设备2
2.1 试件特征2
2.2 实验仪器设备2
2.3 实验装置2
三、实验成果与分析3
实验简图3
1 实验简图3
,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400 ,箍筋与架立筋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
(2)试件为b×h=250×600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少筋、适筋、超筋的箍筋都是 12@8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3)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 10的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配筋率越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越大,最大裂缝值越小,但配筋率的提高对减小挠度的效果不明显。
3.2适筋破坏: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理论计算:
,取556mm
开裂弯矩
开裂荷载 2.19/2.8
屈服弯矩
[556 ]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11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12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的过程与机理12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影响12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13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
城市建设学院(院、系)土木工程专业112班1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
学号13姓名陈静洁实验日期2013.10.30教师评定
0.78
42.86
85.71
115.30
170.44
2.19
120
240
323.20
477.75
2.305
126.31
252.62
340
502.89
0.2
0.702
0.902
0.95
1.0
12.22
7.728
6.741
6.54
6.34
f(mm)
0.268
11.61
53.27
73.93
112.72
计算得出的荷载-挠度曲线: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计算挠度)
注:在很小荷载的作用下,少筋梁即破坏,挠度无法计算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计算裂缝)
注:少筋梁在裂缝出现到破坏期间时间极短,裂缝难以计算。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①在荷载为0.8KN时,梁处于弹性阶段。在此阶段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和受压应力应变曲线都近似直线,因此基本上可看成混凝土在弹性范围内工作。而钢筋此时也工作在弹性范围内,所以整根钢筋混凝土梁可近似看成一根匀质弹性梁。在加载过程中梁的刚度不变,变现为这一阶段梁的挠度—荷载曲线基本为直线。在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变增大过程中,受压钢筋拉应力呈直线增加,受压区压力和受拉区合拉力也基本呈直线增加,由平截面假定可知,此时的受压区高度应近似保持不变。
2 少筋破坏-配筋截面图3
3 适筋破坏-配筋截面图3
4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图4
3.1少筋破坏:4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据对比,分析原因4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5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5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的过程与机理6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影响6
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跟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
①计算钢筋混凝土开裂时的受压区高度x,采用了 即混凝土轴心强度设计值,实际上在实验的时候那个力并没有这么大;
②各阶段的计算值都是开裂、破坏现象出现前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荷载是现象发生后的荷载;
③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
④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实验设备:
试件特征
(1)根据实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配筋率越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越大,最大裂缝宽度值越小,但配筋率的提高对减小挠度的效果不明显。
3.3超筋破坏: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理论计算: =3927 =20+12+25+12.5=69.5mm,则 取70mm
- mm
开裂弯矩
=2.01
开裂荷载 =
极限弯矩
=540
极限荷载 =
(单位:kN·m)
计算值
实验值
开裂弯矩
4.18
95.37
极限弯矩
676.5
160.86
(单位:kN)
计算值
实验值
开裂荷载
1.49
34.06
极限荷载
241.61
57.45
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
①构件的平整度,截面尺寸是否准确、混凝土实际保护层的厚度等施工质量会使计算值与实际抗弯承载力产生差异。
荷载达到140kN的过程是钢筋屈服至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力阶段。在此阶段,随着荷载的少许增加,裂缝继续向上开展,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降低(由于钢筋应力已不再增加而混凝土边缘压应力仍持续增大的缘故,受压区高度必须随混凝土受压区边缘应变增加而降低,否则截面内力将不平衡),中和轴上移,内力臂增大,使得承载力会有所增大,但增大非常有限,而由于裂缝的急剧开展和混凝土压应变的迅速增加,梁的抗弯刚度急剧降低,裂缝截面的曲率和梁的挠度迅速增大。
实验得出的荷载-挠度曲线: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计算裂缝)
最大裂缝宽度:
( )
屈服最大裂缝宽度:
极限最大裂缝宽度: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当荷载达到136.3kN时,试件处在开裂至钢筋屈服阶段。一开始荷载只要增加少许,受拉区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极限抗拉应变,部分薄弱地方的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在开裂截面,内力重新分布,开裂的混凝土一下子(理论上)把原来承担的绝大部分拉力交给受拉钢筋,使钢筋应力突然增加很多,故裂缝一出现就有一定的宽度。此时受压区混凝土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塑性,应力图形开始呈现平缓的曲线。此时钢筋的应力应变突然增加很多,曲率急剧增大,受压区高度也急剧下降,在挠度--荷载曲线上表现为有一个表示挠度突然增大的转折(对配筋图相对较大的梁这个转折不明显,但对配筋率较小的梁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荷载--挠度曲线上的这个转折)。内力重分布完成后,荷载继续增加时,钢筋承担了绝大部分拉应力,应变增量与荷载增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再像开裂时那样应变急剧增大),表现为梁的抗弯刚度与开裂一瞬间相比又有所上升,挠度与荷载曲线成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荷载的增加,钢筋的应力应变不断增大,直至最后达到屈服前的临界状态。
试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与支墩
(2)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20T荷重传感器
(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5)X-Y函数记录仪
(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
(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实验装置:
3.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等。
②受拉混凝土呈现塑性到开裂破坏阶段。在荷载此阶段荷载只要增加少许,受压区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极限拉应变,部分薄弱地方的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在开裂截面,内力重新分布,开裂的混凝土一下子(理论上)把原来承担的绝大部分拉力交给受拉钢筋,像钢筋应力突然增加很多,故裂缝一出现就有一定的宽度。此时受压区混凝土也开始便显出一定的塑性,应力图形开始呈现平缓的曲线。此时因为配筋率少于最小配筋率,故一旦原来由混凝土承担的拉力由钢筋承担后,钢筋迅速达到屈服。受压区高度会迅速降低,以增加内力臂来提高抗弯能力。在受压区高度降低的同时,荷载也会降低,直到由受压区高度降低所提高的抗弯能力等于降低后的荷载所引起的弯矩时,受压区高度才稳定下来。在挠度---荷载曲线上就表现为荷载有一个突然的下降。然后受压区高度进一步下降,钢筋历尽屈服台阶达到硬化阶段,荷载又有一定上升。此时受压区混凝土仍未被压碎,即梁尚未丧失承载能力。但这时裂缝开展很大,梁严重下垂,也被视为已达破坏。
3.2适筋破坏:6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据对比,分析原因6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7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7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的过程与机理9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影响10
3.3超筋破坏: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