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蝉》实用教学设计

《蝉》实用教学设计涡阳八中臧文清【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猜一下:下面说的哪一种昆虫?(1)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
(2)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
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3)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是“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蝉这种昆虫的说明文,去多方面地了解这位夏天的“歌者”。
【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2、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3、学习法布尔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又译作《昆虫的故事》)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作品简介】《昆虫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蝉》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选了文章中的两部分。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法布尔有一句名言:“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这话是他成功的秘诀,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背景链接】《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蝉和蚁”为《伊索寓言》里的蝉证名:蚂蚁霸占蝉在树枝上凿的“井”,还吃蝉尸甚至奄奄一息的蝉。
“蝉的音乐”说明蝉鸣不是呼唤同伴,因为同伴在近旁,点燃装满火药的土铳说明蝉是聋子。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示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成语和精彩语句。
2.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作者观察蝉的过程,以及作者对蝉的赞美和思考。
3.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典故,如“蜕变”、“薄翼”、“饮露”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
a.选择题:判断下列关于课文《蝉》的表述,正确与否?
b.简答题:请简要描述课文《蝉》中作者对蝉的态度和观点。
c.创作题:请以《蝉》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4.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蝉》,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要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努力拼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选择一种昆虫或植物,详细了解其生命周期、生活习性等,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要求:报告内容真实、具体,能够体现出你对生命的尊重和自然的热爱。
4.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为什么会对蝉的生命周期感到惊讶?蝉的一生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课文中的蝉具有哪些特点?
b.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
c.从蝉的生命周期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5.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结合生物学、环境保护等学科知识,拓展学生对蝉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蝉》教案

19 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
2.体会作者所说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阳光下的享乐”所包含的感情。
3.学习本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对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认识生存和进化的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与自然相和谐的新文明是我们的使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试着对蝉这种昆虫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生物学家、昆虫学家、文学家。
身为现在昆虫学与动物行为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
作品有《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
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的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
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四)字词积累:1.语音金蜣巷道臃肿涂墁徘徊皮鞘纤维喧嚣媲美2.语义臃肿: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小心,留心。
庞然大物:指高达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实际上很虚荣的事物。
庞然,高达的样子。
灭顶之灾:指被水淹死。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水漫过头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蝉》优秀教案

《蝉》优秀教案《蝉》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二、教学难点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背诵三首古诗【目标展示】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新知研习】一、学习《蝉》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2.诵读、探讨(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背诵这首诗二、学习《孤雁》1.简介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并讨论(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
(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
(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三、学习《鹧鸪》1.简介写作背景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
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
2.诵读探讨:(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
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
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
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
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了解颔联“青草湖”、“黄陵庙”的典故,并仔细品味颔联。
(3)体会并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二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优秀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蝉(教学设计)

第21课《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蝉的特征和生命简史,把握蝉的习性,梳理说明思路。
2.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
3.感受作者人文情怀,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重点难点】1.了解蝉的特征和生命简史,把握蝉的习性。
2.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受作者人文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诗歌诵读朗读下面一首小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道别我对蝉说:他日再见,要待来年。
蝉对我说:他日重逢,要等来生。
2.导入新课一只蝉从幼虫羽化而来,通常需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土而出飞上高枝,寿命也只有一个夏天。
蛰伏、破土、解脱。
小小的金蝉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用一生换来短暂的高歌。
正因为早已悟了岁月,蝉,才会朝吟晚歌,激情奏响夏日绝唱。
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入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说明文《蝉》,了解关于蝉的更多的奥秘。
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语)。
他的著作《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2.作品简介《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中国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
作者法布尔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 ,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 ,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 ,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 ,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 ,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蝉
教学目标:
1.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但却是植物和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在之后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世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蝉》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蝉,了解蝉。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防御.(yù) 罅隙..(xià xì) 跳蚤.(z ɑo ) 金蜣.
(qiāng ) B.轧.扁(yà) 鱼鳍.(qí) 地穴.(xuè) 涂墁.
(màn ) C.扒掘.(jué) 喧嚣.(xiāo ) 暴晒.(shài ) 车辙.
(zhé) D.黏.土(nián ) 寻觅.
(mì) 产卵.(lu ǎn ) 臃肿(yōng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A.我有研究蝉的习姓的很好环境。
( )
B.蝉喜欢干躁、阳光多的地方。
( )
C.做遂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
3.下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
呢? B.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
C.他小心谨慎....
地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往下一个目标前进。
D.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
,真令人惊讶。
4.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B.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C.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D.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5.填空。
法布尔, 国 家、 作家,以 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
雨果称他为“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
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目标导学二:默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思考: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蝉卵的可恨。
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
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
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
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标导学三:感知内容,了解作品精髓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
从文中看,比如蝉四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五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
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推荐阅读:《昆虫记》
三、板书设计
蝉蝉的洞穴洞穴特点
出穴脱壳
蝉的卵树枝产卵
孵化幼虫
钻入土里
变为成虫生动形象的文学笔法
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