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蝉
[+初中语文]第21课《蝉》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21课《蝉》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c3a2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2.png)
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第26小节)
你们撕裂动物而我研究活体;你们把 它变成悲惨而可怜的物体,而我使它变得 可爱;你们在拷问室和解剖室工作,而我 在蓝天下观察,倾听知了歌唱;你们用细 胞和原形质做化学实验,而我在昆虫高尚 的行为中研究它们的本能;你们窥探死亡, 我观察生命。
下面较宽,底部却完全关闭。 (4)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一)蝉的地穴
2.挖掘的智慧 (1)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它就爬上来,
利用顶上薄盖考察气候。 (2)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
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 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 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它真的以露水为食吗?
种类
蝉到底有多少种类?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打开网页我已经搜索到不少的蝉的图片了。
我真想把他们逐一标记在地图上。
地区
分布
蝉为什么要蜕皮?
蝉蜕有哪些药用价值?
价值
我想从蝉的天敌角度入手, 考证一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真实性!
我想考证一下蝉翼到底有多薄, 为什么古人要说“薄如蝉翼” ?
腾跃 翻转 倒悬 伸直 张开
难度系数极高 敬意油然而生
“伸直”强调方向和最终程度 VS
“伸展”强调动作
在法布尔笔下, 蝉早已不是只会聒噪的小虫了, 更像是集智慧和能力于一身的人; 蝉的自然习性也变成了聪明人的选择。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这恰是许多说明文所没有的。
法布尔的著作 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是否也激发了 你的探究欲望呢?
对于蝉,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项目四:拓展提高,跨学科培养探究精神
第21课《蝉》课件(共1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延伸:文章打破常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明确:一方面蝉在地穴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这样写不落俗套, 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更主要的是,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 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突出蝉的生长艰难,“四年黑暗中 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赞颂生命的意义。
三 品文赏语言
对法布尔写作的语言,大家还是很欣赏的。请同学们交流举例 并赏析。
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1、交流分析文章的结构
洞口(2—3)
地穴出口 建穴(4)
幼虫
蝉的地穴
出穴成长
伺机出穴(5—7) 出穴(8) 脱皮(9—10)
成长
蝉
飞离树枝(11)
成虫产卵 产卵(12—13)
卵
外部破坏(14—17)
蝉的卵
卵化(18—20)
幼虫入地 落地(21—23)
幼虫
挖穴隐藏(24)
课后练习
1.课外阅读《昆虫记》。 2.写一篇昆虫观察日记。
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感谢
【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 2.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 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一 筑要素基石
一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 1、交流作者的生平及小品文 2、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重要字词 含义。 3、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例4: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是运用文学的语言 表达。
四 探究知主旨
探究1: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一谈,你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科 学精神?
第21课《蝉》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
对小小生命的怜悯
4.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在黑暗中掘土四年,现在
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
阳光中,什么样的钵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的欢
2.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 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 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称呼: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五 读出虫趣
3.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
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回顾旧知——说明文
1. 说明的对象 (说明谁?)
事物、事理
2.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 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引资料
4.说明的顺序 (有条理说明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的特点
A、语言平实 B、语言生动
三、整体感知
四、读懂虫性
《蝉》中,作者根据观察,客观地记录了蝉的 习性和成长规律,将蝉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 地描写出来,向世人们揭开了蝉世界的奥秘,这 体现了科普作品的知识性这一特点。
文体知识
►本文体裁: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 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 又有文学性。
第一个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 ❖ 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 ❖ 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蝉》

板书设计
蝉
用词准确生动 故事性的表达
拟人手法 作比较
蝉的地穴 有 趣 地 介 绍
蝉的卵
人文情怀、科学精神
幼虫的洞口 幼虫的穴道 幼虫出穴口
蝉的产卵 蝉卵的敌人 蝉卵的孵化 幼虫的活动
这些比较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 要求:仿照下面例子,在《蝉的地穴》的第8— 10段中选取一段添加人称代词“我”字,然后将 这一片段以蝉的视角讲给大家听,最后说说本文 语言的精妙之处。 我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 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 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我身上的 皮。我找到就爬上去,用我前足的爪紧紧去。但脱下 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 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 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 摆着。
——摘自法布尔《蝉》
➢ 比较阅读以上段落,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更喜欢第二段。第一个语段使用了 较多的专业术语,语言科学、严谨,但 读起来较为枯燥;第二个语段在说明中 兼用文学笔法,语言生动形象,更能吸 引人。
这段抒情议论的文字充满感情,表现了 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 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小结: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准确地传 递有关昆虫的知识;他也是一位文学家,细 致观察,不辞辛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 们打开了解昆虫世界的大门;他又是一位敬 畏生命的哲学家,以人性观察虫性,又以虫 性反观人性,用他善良悲悯的情怀感染我们。
对比的灵活运用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 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 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 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 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 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 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第21课《蝉》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2张)

学习目标
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导入
栖高饮露 长鸣不已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了解蝉的知识
1.法布尔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蝉的习性和特点的?这 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
蝉的地穴
悟
科
学
2.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
精
神 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
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执着探索、求真忘我
感
悟
科 学
3.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
精 神
险是什么。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
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锲而不舍、注重观察
感 资料补充:
悟 科
1875年,在活昆虫研究方面已经声名远扬的法布尔远离城市喧
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品 味 语 言 特
色 示例二:
品一品,感受语言的文学性
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
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精妙动词的选用
品析: 生动传神地体现了蝉聪明、灵活的特点。
品
味
语
言
特 色
示例三:
品一品,感受语言的文学性
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 的生长过程
蝉的卵
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 的生长过程
了
解
蝉
的 知
成虫
识 产卵
寻觅藏 身处
蝉卵 孵化
几分 钟后
蝉的生命简史
幼虫 不久 走出 壳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蝉》优质课件精选全文

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2)生动性——文笔的生动
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一是要善于记
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
通俗性——语言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读 1. 轧( yà ):碾;滚压。
读 写
2. 鳍( qí ):鱼类的运动器官,有调节速度、变换方向等
21. 蝉
第 一 课 时
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昆虫——蝉。蝉,古称蜩 (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的一生有 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 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 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课文细读品味
10.蝉的“统治”为何那么喧闹,你明白了吗?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 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课文全篇探究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1.[重点] 本文的说__明__顺__序__有什么特别之处? 逻辑顺序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时,一般会根据其 生长过程来写,即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 打破常规,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 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作者这样写是为了 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 间生活在地下),又是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 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学习目标
写作目标
1 学习运用拟人手法说明事物。
难点
2 学习小品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难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课件

蚋,一种小昆虫,体长1~5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能传播疾病。幼虫栖于水中。
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18—24)
蝉的产卵(12、13)
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地点:干的细枝上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蝉卵的危险(14—17)
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与“蝉”有关的诗句
你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像法布尔那样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程和发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昆虫记》(又名《昆虫的故事》)一书。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王大文译。有删改。《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共由“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组成。作者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文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用“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等一连串动词,把蝉从壳中脱出来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让读者易于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蝉,鸣声悠扬,四季分明,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萧瑟寒冬。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蝉鸣,感受这份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无奈它们的存在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当人们在享受它们的声音的时候,它们也正在告别这个世界。
春天,蝉幼虫孵化出来,它们爬出土壤,爬上树干,然后附着在树上静静等待。
红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亮,背部琥珀色的壳子上长满了细小的刺。
夏天到来了,蝉脱掉了壳,展开了翅膀,然后镶嵌在一片花树林中。
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窗户外面或者树上唱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蝉鸣。
在秋天,蝉的鸣声悄然停止,然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一到冬天,这个蝉的故事就结束了。
那些曾经附着于树上的蝉蛹也成为了昨日黄花。
蝉和人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它们也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形象。
从《离骚》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红楼梦》中“嗌尽梧桐更不发,蚕破新丝桐叶片”,蝉一直以它们特有的声音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如“欣欣向荣”、“孵化”;2.理解蝉的生命周期;3.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蝉的生命周期;2.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
教学难点1.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2.发现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感受入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段蝉鸣声,并问学生是否喜欢听蝉鸣,引导学生思考并走进蝉的世界。
阅读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细节互补。
从文章中找出“欣欣向荣”、“孵化”等生词,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意思,通过讨论使每个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
形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蝉和蝉蛹的形象,让学生感性认识蝉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红色的眼睛”和“背部琥珀色的壳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启迪和文学艺术的指导,使学生更加了解蝉在文学中的形象。
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到高层面上,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生命短暂,珍惜生命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 蝉的离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 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 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 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 “腾跃”“翻转”“倒悬”“伸直” “张开”“翻”“钩” 等动词用得非常 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生动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
的生长过程
蝉 地穴 3.幼虫出穴后
1.蝉的产卵 蝉的 2.蝉卵的敌人
四年地底下的生活, 一个月阳光中的歌唱
卵
3.蝉卵的孵化 4.幼虫的活动
从卵到幼虫的过程
艺术特色
1.表现手法多样 拟人: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
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 也会憎恨像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蛋。而由 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 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
20 蝉
新课导入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 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
1956年版)。《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科 学小品),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 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作者对蝉做了长期、 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的文笔,详 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 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 的说明文体。
性质:科学性、文学性。 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 语言生动准确。
读读写写
罅隙( xià xì) 喧嚣(xiāo) 蚋( ruì ) 臃肿( yōnɡ ) 鳍( qí ) 涂墁( màn ) 蜣( qiānɡ ) 窠( kē ) 无动于衷(zhōnɡ) 寻觅( mì )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___蝉__的__地__下_穴__道____,
课文解读
1.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 来写的?
(1)孔口与地面相平,小圆孔约一英寸 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位置:阳光 暴晒的道路上。
(2)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 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3)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2.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 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 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 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 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 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 须取得汁液。
蝉的卵 第一层(1-2):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 卵的地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3-6):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 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 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7-13):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四层(14-15):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2.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 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 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 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 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 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蜕皮
成虫离 五个星期 枝飞去
成虫交配、 产卵后死亡
蝉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幼虫出穴
脱皮成长
入土隐藏
孵化幼虫
成虫产卵
6.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运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 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 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 同情。
板书设计
1.幼虫的洞口
蝉的 2.幼虫的穴道从幼虫到成虫
3.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了 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例如第⑦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 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 挤进干土的罅隙。
第⑧、⑩、⑪自然段“把握”“钩住”“挂” 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
再如倒数第四段“寻觅”“寻找”“找到” 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这三 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 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例如第②段中说:“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
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 从这些圆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 语“阳光暴晒”,写出蝉的特性“喜欢干燥、 阳光多的地方”。“阳光暴晒”不能写为“阳 光充足”,“暴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
再如,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 说,文章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 “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写出其 过程的进展。
3.蝉脱皮的顺序是怎样的? 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
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 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 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蝉蜕皮的顺序:
→背 →头 →吸管和前腿 →后腿与翅膀 →尾部
4.根据课文找出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 卵数量。 地点:干的细枝上。 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
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
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 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5.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 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出示意图。
成虫产卵
蝉卵 孵化
幼虫挂 树枝
幼虫落 立刻 地上
几分
寻觅藏 钟后 身处
寻找蜕 皮地点
幼虫钻 地下
爬上树 枝等处
四年后
幼虫爬 出地面
约3个 多小时
拓展阅读
与“蝉”有关的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随堂练习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观察一 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 程和发现。
以及幼蝉___蜕__皮_的__过__程__ ,描述了蝉__产__卵__状况 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 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 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蝉的地穴
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 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 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6):写对蝉的地穴 的考察。 第三层(7-11):写对蝉的幼 虫蜕皮情形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