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指标详解

合集下载

详解交换机性能指标

详解交换机性能指标

详解交换机性能指标详解交换机性能指标机架式交换机是一种插槽式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扩展性较好,可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令牌环及FDDI等,但价格较贵。

下面是YJBYS店铺整理的交换机性能指标,希望对你有帮助!配置机架插槽数是指机架式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

扩展槽数是指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

最大可堆叠数是指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大交换机数目。

此参数说明了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端口密度。

最小/最大10M以太网端口数是指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最小/最大10M以太网端口数量。

最小/最大100M以太网端口数是指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最小/最大100M以太网端口数量。

最小/最大1000M以太网端口数是指一台交换机所能连接的最小/最大1000M以太网端口数量。

支持的网络类型一般情况下,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机架式交换机和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交换机可支持一种以上类型的网络,如支持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令牌环及FDDI等。

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网络类型越多,其可用性、可扩展性越强。

最大ATM端口数ATM即异步传输模式。

最大ATM端口数是指一台ATM交换机或一台多服务多功能交换机所支持的最大ATM端口数量。

最大SONET端口数SONET是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高速同步网络规范,最大速率可达2.5Gbps。

一台交换机的最大SONET端口数是指这台交换机的最大下联SONET接口数。

最大FDDI端口数是指一台FDDI交换机或一台多服务多功能交换机所支持的最大FDDI端口数量。

背板吞吐量(bps)也称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缓冲区大小有时又叫做包缓冲区大小,是一种队列结构,被交换机用来协调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交换机性能参数

交换机性能参数

交换机性能参数1 线速 wire speed, wire rate, line rate指线缆中能流过的最大帧数,是理论值。

对网络设备而言,“线速转发”意味着无延迟地处理线速收到的帧,无阻塞(Nonblocking)交换。

2 转发速率 & 吞吐量—— pps2.1 转发速率Forwarding rate (based on 64-byte packets) 指基于64字节分组,在单位时间内交换机转发的数据总数。

转发速率体现了交换引擎的转发性能。

RFC规定标准的以太网帧尺寸在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在衡量交换机包转发能力时应当采用最小尺寸的包进行评价。

在以太网中,每个帧头都加上了8个字节的前导符(7个10101010八位组,1个10101011八位组),前导符的作用在于告诉监听设备数据将要到来。

然后,以太网中的每个帧之间都要有帧间隙,即每发完一个帧之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发另外一个帧,在以太网标准中规定最小是12个字节,虽然帧间隙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会比12个字节要大,但是在衡量交换机包转发能力时应当采用最小值。

计算公式:当交换机达到线速时包转发率Mpps(Mega packet per second)=(1000Mbit×千兆端口数量+100Mbit×百兆端口数量+10Mbit×十兆端口数量+其它速率的端口类推累加)/((64+12+8)bytes×8bit/bytes)=1.488Mpps×千兆端口数量+0.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其它速率的端口类推累加如果交换机的该指标参数值小于此公式计算结果则说明不能够实现线速转发,反之还必须进一步衡量其它参数。

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因此最小包为84BYTE。

对于1个全双工10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0Mbps/((64+20)*8bit)=1.488Mpps对于1个全双工1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Mbps/((64+20)*8bit)=0.1488Mpps2.2 端口吞吐量-反映端口的分组转发能力-常采用两个相同速率端口进行测试,与被测口的位置有关-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了解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

了解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

了解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千兆接入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

此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各厂商的千兆以太网产品进行一次客观的比较。

这种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为IS管理员和其他IT专业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设备采购决策的信息。

因此,我们的测试不仅仅局限在千兆接入交换机的性能测试上,而是一个全面的考量,既使用定量衡量标准(如吞吐量、包丢失、延迟、每千兆位成本),又使用定性衡量标准(如安装和管理是否简单、可靠性)。

我们主要的测试项目为:配置测试——考量千兆接入交换机配置的灵活性、端口密度、可扩展性等。

安装和易用性测试——安装的时间和难易程度、支持文档和在线帮助的有效性等。

特性测试——包括端口链路聚合,流量控制,MAC地址表的容量,端口镜像,VLAN,支持第三层交换,冗余特性,基于MAC的安全性,QoS,生成树,组播控制等。

管理测试考察控制台及命令行界面的能力,对Web、SNMP、RMON的支持等。

还有重要的性能测试。

我们在性能测试方面使用了业界知名的网络性能测试仪IXIA 1600。

IXIA 1600最多可以插16个模块,我们的测试环境包括5个10/100M自适应模块,每个模块有4个10/100Base-TX 端口;6个10/100/1000Base-T自适应的LM1000T模块,每个模块有2个10/100/1000M的RJ-45端口;5个GBIC模块,每个模块可插2个1000Base-SX/LX端口。

如此完备的测试环境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测试12个1000Base-T端口、10个1000Base-SX端口、32个10/100Base-TX端口。

因此我们能够对参测产品中的高密度千兆接入交换机,进行满负载测试,考察出其在最严格情况下的真实性能。

测试时,我们使用5类跳线和光纤跳线连接被测千兆接入交换机和测试仪。

完备的测试环境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测试12个1000Base-T端口、10个1000Base-SX端口、32个10/100Base-T端口。

交换机性能指标

交换机性能指标

把多台电脑组成网络,交换机是必不可少的配件。

可是现在市场上交换机各式各样、品牌众多,同时价格也从百元、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用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交换机呢?又如何来判断交换机的好坏呢?那就需要注册交换机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各项性能指标来判断、选择交换机。

下面笔者就交换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解析。

一、交换机类型交换机类型包括机架式交换机与固定配置式带/不带扩展槽交换机。

机架式交换机是一种插槽式的交换机,该类交换机的扩展性较好,可以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但其价格较贵;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交换机是一种有固定端口数并带少量扩展槽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在支持固定端口类型网络的基础上,还可以支持其它类型的网络,价格居中;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但同时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二、端口端口指的是交换机的接口数量及端口类型,交换机通常分为16口、24口或更多端口数,一般来说端口数量越多,其价格就会越高。

端口类型一般有多个RJ-45口,还会提供一个UP-Link口,用来实现交换设备的级联,另外有的端口还支持MDI/MDIX自动跳线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在级联交换设备时自动按照适当的线序连接,无须进行手工配置。

三、传输速率现在市场上交换机主要分为百兆与千兆交换机两种,百兆交换机主要以10/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为主,能够通过网络自动判断、自适应运行,如果是一般公司或是家庭局域网的话,相信百兆交换机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了。

当然,有条件的用户也可以选择100/1000Mbps自适应交换机,以适应未来网络升级的需要。

四、传输模式目前的交换机一般都支持全/半双工自适应模式,通过网络自行适应传输模式。

全双工指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数据流是双向的,用来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半双工模式指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要么只能接收数据,要发只能发送数据,数据流是单向的。

五、是否支持网管网管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包括配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

网络设备应用交换机性能参数

网络设备应用交换机性能参数
802.1X认证是一种基于端口的认证协议,用于控制网络设备的访问权限
802.1X认证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如用户名和密码、数字证书等
802.1X认证可以提高网络设备的安全性,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交换机的管理特性
概述:Web管理是一种基于Web的交换机管理方式,通过浏览器访问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进行配置和管理。
汇报人:
网络设备应用交换机性能参数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交换机的基本参数
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交换机的功能特性
交换机的安全特性
交换机的管理特性
添加章节标题
交换机的基本参数
传输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钟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单位为Mbps或Gbps。
传输速率越高,交换机的性能越好,能够支持的网络规模越大。
传输速率与交换机的端口数量、端口类型、网络协议等因素有关。
带宽分配: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分配带宽,保证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
端口聚合是将多个物理端口聚合成一个逻辑端口,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端口聚合支持多种协议,如IEEE 802.3ad、IEEE 802.1ax等
端口聚合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网络延迟
端口聚合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当某个物理端口出现故障时,其他物理端口可以继续工作,保证网络连接不中断。
作用:存储交换机的数据和程序
类型:DDR、SDRAM、SRAM等
容量:根据交换机的型号和功能不同,内存容量也不同
存储容量:交换机的存储容量决定了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存储类型:交换机的存储类型包括RAM、ROM、Flash等
存储速度:存储速度决定了交换机的数据处理速度
存储接口:交换机的存储接口包括SATA、SAS、PCIe等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的九项指标简介

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的九项指标简介

6.背压 决定交换机能否支持在阻止将外来数据帧发送到拥塞端口时避免丢包。一些交换机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背压。交换机在全双工时使用IEEE802.3x流控制达到同样目的。该测试通过多个端口向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检测是否支持背压。如果端口设置为半双工并加上背压,则应该检测到没有帧丢失和碰撞。如果端口设定为全双工并且设置了流控,则应该检测到流控帧。如果未设定背压,则发送的帧总数不等于收到的帧数。
2.帧丢失率 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 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延迟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7.线端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HOL) 该测试决定拥塞的端口如何影响非拥塞端口的转发速率。我们测试时采用端口A和B向端口C发送数据形成拥塞端口,而A也向端口D发送数据形成非拥塞端口。结果将显示收到的帧数,碰撞帧数和丢帧率。
8.全网状 该测试用来决定交换机在所有自己的端口都接收数据时所能处理的总帧数。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在以特定速度在接收来自其他端口数据的同时,还以均匀分布的、循环方式向所有其他端口发送帧。我们在测试千兆骨干交换机时采用全网状方法获得更为苛刻的测试环境。

1000m以太网交换机标准

1000m以太网交换机标准

Q/YAD XXXXXX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AD029—2011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2011—10—18发布2011—11—01实施XX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由XXXX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XXXX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KJJ175(B)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以下简称交换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 3836.1-201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4-201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安型“i”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过技术要求MT 210—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 211—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规则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1081—2008 矿用网络交换机YD/T 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3产品分类3.1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I”。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指标解析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指标解析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指标解析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运维领域,性能测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评估一个系统或应用程序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的性能指标,以便准确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对性能测试中常见的性能指标进行解析。

一、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性能测试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从用户发起请求到系统返回响应的时间间隔。

响应时间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交互速度和用户体验。

通常情况下,响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用户希望尽快得到反馈。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可以通过监控响应时间来评估系统对并发请求的响应速度。

二、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吞吐量越高,表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请求数量越多,性能表现越好。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通常会逐步增加并发请求的数量,观察吞吐量的变化情况,找出系统的处理瓶颈。

三、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连接到系统的用户数量。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负载能力。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可以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资源利用率的变化情况,找到系统的性能瓶颈。

四、错误率错误率是指在性能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请求的比例。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错误率越低,表示系统的性能表现越好。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监控错误率,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优和优化。

五、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读写速度等。

资源利用率可以用来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资源消耗情况。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监控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找到系统的瓶颈,进而进行性能调优和资源优化。

六、并发连接数并发连接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与系统建立连接的数量。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连接处理能力和连接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